回覆列表
  • 1 # 魚丸談野史

    第十句:“內外六夷,敢稱冰杖者斬之。”——冉閔。

    這句話是三道“殺胡令中的第一道”,翻譯成漢話是“在我中國境內,殺死所有敢於使用武器的非漢族人”。

    雖然這句話在如今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有點不適合,但在北朝時確實是霸氣側漏,冉閔的漢家軍威震北朝,敢說出這樣話的也非冉閔一人而已。

    冉閔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五胡亂世時代的戰神天王!

    有人把冉閔稱之為挽救漢人免遭滅族的千古一帝,不知道這個稱謂能否另人信服!

    第九句:“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項羽。

    項羽年輕時與叔父項梁遇見秦始皇的巡遊車駕,路人紛紛低頭避讓,免遭飛來橫禍,但唯有項羽依然抬頭挺胸,叔父怕項羽惹事,遂拉項羽低頭,但是項羽傲然鐵骨,開口道:“大丈夫理當如此,我能取他而代之…”

    項羽年輕氣傲,但卻有自己的目標,想推翻秦王朝的人很多,但是做到的唯項羽一人!

    第八句:“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朱元璋。

    (解釋一下為什麼用這個人演的朱元璋,我覺得這個人演的朱元璋最好,最狠,圖片來自於《聚寶盆》)

    在歷史上朱元璋可是一個人物,從一個要飯的成長為一代帝王,其中付出了多少艱辛,同時朱元璋也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皇帝,斬殺功臣可謂是不擇手段!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布衣,難道普天之下沒有人才了?才把這大好河山送於我?”

    朱元璋這句話的狂傲,又有幾人可比?!

    第七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各個擊破的方法將附近的反對勢力一一擊破,974年他召南唐後主李煜到汴京朝見,李煜怕被扣押,就派手下徐鉉到汴京求和,趙匡胤直接開口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意思是自己的床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大睡?比喻自己的地盤豈能讓他人染指!語氣之霸氣無出其右!

    第六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

    還記得中學時的課文麼?原文是:“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少年的陳勝就有如此心性,怪不得能組織起一次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是聰明的,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當時的情況下別人都是等死,而陳勝卻發動起義,殺死了當時押解的官兵,令得農民沒有後路值得起義,而且為了讓農民信服還弄了魚肚藏書、篝火狐鳴等方法。

    第五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卻也是精彩的,霍去病十七歲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遂衛青征戰匈奴,以800人全殲匈奴2028人。俘虜匈奴的相國和當戶,勇冠三軍,受封冠軍侯!

    漢武帝很喜歡霍去病這個勇冠三軍的良將,下令給他建造府邸,卻被霍去病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句話令漢武帝大為感動,霍去病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抱負,可惜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

    第四句:“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

    這是一代梟雄,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可惜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貶低,讓曹操受了幾百年的冤屈,估計還要冤下去。

    這句話是曹操赤壁戰敗而歸,士兵嘲諷曹操不可一世、狂妄自大,曹操為堵眾人嘴才說出這句話,意思是:“如果沒有了我曹操,這漢家王超早就分崩離析了,你們還在我這裡冷嘲熱諷?”

    曹操也用自己的後繼行動打了所有人的臉,所以才說出:“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可惜三足鼎立的霸業最後卻落到了司馬家的手裡。

    第三句:“南宋早用我十年,何以滅哉?”——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宰相,臨危受命抗擊忽必烈,可惜當時南宋大勢已去,即便有文天祥在也只能苟延殘喘,後來文天祥被俘,南宋滅國,這句話是文天祥在牢中跟勸降的人說的,意思是:“如果南宋皇帝早用我十年,我定能把忽必烈打回草原!”

    多麼自大的一句話,但是真的自大?文天祥是千古歌頌的偉人,為國捐軀,曾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千古絕句。

    第二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主席。

    語出毛主席《沁園春 長沙》當時的中國飽受著無盡的摧殘,面對無盡列強的入侵,中國處處戰火,毛主席在長沙望著中國的大好山河,不禁發問:“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誰能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這一句道出了毛主席的雄心壯志,這首詩和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所說的:“華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相呼應,毛主席主宰了國家的興衰和百姓的命運。

    第一句:“名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

    詞句出自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中國歷史上曾經被欺負得久了,這句話可真是解氣啊。

  • 2 # 俗世閒談

    腦子裡第一個冒出來的是梅爾吉布森的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一個詞“freedom”,現在想來,再結合電影畫面,真的是震撼!

    當然這是電影故事,至於歷史上出現的真人真事,可能會有不少都挺讓人動容的,比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還有那句“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再比如丘吉爾戰時所說的“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 3 # 錘吻鏡

    以史為鏡,換個角度看歷史,我是小潘看歷史。

    最霸氣的話我心中只認可三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漢宣帝時的這句話多麼的威武,有一種王者的霸氣,俯視天下。

    第二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不僅僅是口號,千里之外對匈奴首領斬首,展示了國家多麼強大的自信和不容侵犯的決心。

    第三句話:“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三句話,哪怕是如今多次看到,哪怕隔了這麼久遠,依舊熱血沸騰,那時的人們,多麼的自信,多麼的霸氣,多麼的驕傲和自豪啊!

    讀者們, 這三句話,你們喜歡哪一句呢?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出於西漢名將陳湯上給漢元帝的奏章,全句為:

    宜懸頭槀街蠻夷街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意思是: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我強大漢朝的,即使相隔萬里,也會把他們殺了。

    後來這句話又引申出意思相近的話來,如: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類似的意思,聽的我們這些中華兒女淚流滿面。

  • 5 # 風起時憑欄看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宣帝時期大漢達到了漢帝國的最頂峰,橫掃六合,掃平了西域。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幾年宣帝離世,元帝繼位。匈奴及西域異族開始騷動,不斷襲擾周邊部落和漢朝邊境!

    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說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主人公陳湯奉命前往西域。正當時,匈奴正在西域生事。陳湯此人早年家境貧窮,性子比較野,是個刺頭。然後後來步入仕途,卻簡直可以用開了掛形容,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多策謀,喜奇功”,由此可見,陳湯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果然,到了西域,面見漢朝在西域的最高長官西域都護後,他就勸諫西域都戶,匈奴人蠻夷野性難馴,如果我們聯絡烏孫、康居讓他們出兵,就能一舉殺到單于城下!

    當時的西域都護甘延壽覺得他說的有理,但是必須上報朝廷。陳湯認為不可拖延,朝廷大臣都是碌碌之輩,不能與謀。結果甘延壽執意上報。這個時候陳湯刺頭的性子就起來了,趁著甘延壽染病不能理事,陳湯假借朝廷名義,徵發屯田的漢軍和各族大軍,直至大軍集結完畢,甘延壽才發現,連忙出城阻止,陳湯大怒:“大軍已經集結,你小子敢擋大軍嗎?”一番威逼利誘,甘延壽也被綁到了陳湯的戰車上,跟隨大軍出發。

    接下來陳湯氣運加身,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攻到單于城下,像我們印證了大漢帝國開掛的傳統!單于不降,陳湯下令攻城,亂軍之中單于被箭射中鼻子,他的幾十個夫人也都被射死!隨後漢軍攻入城內,一路燒殺搶掠。格鬥中郅支單于被殺,腦袋為漢兵杜勳一刀割下。此次戰役,共斬單于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級,生俘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匈奴有一千多人。

    甘延壽、陳湯給漢元帝發去了那封流傳了千年的捷報: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一戰,陳湯、甘延壽領兵西征,徹底殺絕了西域匈奴一族的所有高層!如果說衛青霍去病,扭轉了漢匈攻守之勢的話。陳湯可謂是給兩族數十年的恩怨畫上了句號。大漢以絕對的優勢徹底征服了匈奴!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給漢匈彼此仇殺近百年的紛爭畫上了句號!也震懾了那個時代已知世界的所有文明!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華人!

    陳湯之所以敢靠著一些屯田民兵和異族士兵就敢入侵匈奴,靠的便是大漢王朝橫掃六合的戰力!

  • 6 # 世界歷史唯物觀

    我認為是這一句話:“我們的事業,將被人類的歷史上,因為這證明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看似語氣平平,實則是充滿了豪情壯志。首先就是肯定了我們的事業,是人類的事業,是為了世界發展所做的事業。

    而且事業將被寫在人類的歷史上,表明我們要讓世界都明白,我們在進行的是一次偉大的事業,是一場改變全人類的事業。而一句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更是表明了我們的決心,任何勢力想要阻止我們建設偉大事業,他們就一定會被我們打倒。

    百年屈辱,當年否認自己的華人。可以說出這樣的話,這難道不是霸氣側漏,難道不是對國家自信和自豪的體現嗎?當年我們學西方,學日本。甲午一戰後,認為要搞立憲制,辛亥革命後,我們又覺得總統制更好。結果什麼都沒搞成,反到是不少人開始批判這是民族劣根性,也就是連民族都給否認了。

    當年魯迅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論調,可以見得當時的華人是多麼的不自信,多麼的自卑。而到了新中國,終於敢於說出這種自信自強的話,真可謂是換了人間!

  • 7 # 這些歷史要讀

    當然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既能體現大清地大物博,物力財力雄厚;又能體現大清和平友好的邦交政策!

  • 8 # 青言論史

    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在官本位、權力至上的中國,第一次由一個平民的口中喊出的振奮人心的口號。從此以後,官爵和地位再也不是某一姓氏的專利,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誰又能否認呢?

    2、“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知名程度可謂如雷貫耳,它帶給每一個漢族兒女無比的自豪。漢宣帝時期,北匈奴在西域向漢朝挑釁。陳湯率軍突進並徹底將北匈奴滅族,他在給皇帝的奏表時寫到了這一句。儘管漢朝已經滅亡了很多年,但這句話依然在向每一個民族和國家宣佈:膽敢挑釁漢族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只能是自尋死路!

    3、“小兒輩大破賊。”淝水之戰中,謝安的子侄擊退了苻堅百萬大軍,從而挽救了南方漢人的生命權利。但當戰報傳來之時,正在和客人下棋的總指揮謝安卻只是看了一眼就扔一邊了。客人問寫的什麼,他如是說。是有怎樣一種舉重若輕的淡定,才能在民族危亡之際,拯救整個漢族人民之戰取勝後才能若無其事的說出這句話?

    4、“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這句話,詮釋了為什麼在貞觀年間,整個東方世界都只有一個天可汗的原因。正是有了這樣不論華夷皆我子民的胸襟和氣魄,唐朝才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帝國,唐太宗本人也才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5、胡無人,漢道昌。不評價,自有公論。

    6、“國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只在今日!”儘管是大禮儀事件中為了爭誰是皇帝的父親喊出的口號,但這句話卻確實成為了激勵後代士大夫為國報效的激情。再多的解釋都是蒼白的,文字中自有那股激情存在。

    7、“跳梁者,雖強必戮!”這是萬曆抗倭援朝戰爭勝利後,萬曆皇帝給遠征軍將士們的嘉獎詔書。這句話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個偉大帝國對任何想要侵犯自己的敵人的蔑視和嘲諷。

    8、“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守大明三百里江山!”這是閆應元在死守江陰八十一日,打死三王十八將後,城破之日寫下的絕筆。這是十萬個為了尊嚴而戰的漢家兒女,在與侵略者死戰後留下的最後遺言。這種霸氣背後,又藏著些許悲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準測量中為什麼要求前後視距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