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
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ODYSSEY》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傑作。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加米農和勇將阿溪裡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溪裡憤恨統帥阿加米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後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特洛耶王子赫克託英勇地與阿溪裡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託的屍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ODYSSEY》敘述伊大卡國王ODYSSEY在攻陷特洛耶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ODYSSEY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後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ODYSSEY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ODYSSEY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後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可以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性質。它們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臘史學。
《荷馬史詩》記載了古希臘先民在同異民族的戰爭中和同大自然的鬥爭中所創造的英雄業績。它分為兩部分:一是《伊里亞特》(Iliad),敘述了古希臘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經過;二是《ODYSSEY》(Odyssey),描寫了參加特洛伊戰爭的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班師途中迷失道路、輾轉漂流了10年重返故鄉的經過及其沿途所見所聞。
《荷馬史詩》並非一時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體希臘人記憶中的歷史。特洛伊戰爭結束以後,一些希臘城邦的民間歌手和民間藝人就將希臘人在戰爭中的英雄事蹟和勝利的經過編成歌詞、在公眾集會的場合吟唱。這些故事由民間歌手口耳相傳,歷經幾個世紀、經過不斷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馬手裡被刪定為兩大部分,成為定型作品。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當皮西特拉圖(Pisistratus,約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執政時,它才被最後用文字固定了下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荷馬史詩》,是公元前3至2世紀由亞力山大里亞的學者們編訂過的作品。
英雄史詩都是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基礎的。《荷馬史詩》就向我們展示了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狀況、以及希臘人從氏族s公社進入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形態。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在從氏族公社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暴力干擾;古希臘的國家組織純粹是透過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直接從氏族公社中產生出來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詩中的內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英雄史詩所宣揚的是一種英雄史觀。只不過英雄史詩中表現出來的英雄史觀與後來西方社會中的英雄史觀是不同質的。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寫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並不是貶低大眾,而恰恰是為了抬高作為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為了抬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為一個有著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鬥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鬥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為自己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物件。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於“歷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儘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並不確定,但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透過對目擊者提供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後來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荷馬式的比喻。
史詩系用質樸的、流暢的口語寫成的,具有明顯的口頭文學特色。詩人善用比喻,全詩有180個(《ODYSSEY》有40個)。這些比喻多半取材於大自然的景象、狩獵、農事等,在烘托人物、渲染氣氛、激發聯想等方面,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文學還不善於用環境描寫的手法,這種比喻既能增強讀者的現實感,又能收到形象化的效果。
史詩中以自然現象作比喻的,如寫阿喀琉斯的盾牌說:“然後他拿起了那面又大又厚的盾牌,遠遠的射出光芒,好像是月亮,又好像是水手們在海上被逆風從家鄉飄進魚遊的大道去時回頭望見的荒涼高原上農場的火光。”描寫特洛亞軍衝鋒說:“特洛亞人整大隊湧上來了,赫克託耳在打頭陣,彷彿是高山上一塊大石頭,被一條因冬雨而氾濫的河流沖掉了基腳,正從壘塊不平的山坡上直衝下來一般。那塊石頭先是高高的蹦起,衝過一些回聲震響的樹林,然後毫無阻礙的一直落到平地,這才不得不停止。”
用狩獵作比喻的,如墨涅拉俄斯見到赫克託耳衝來時,拔腳逃跑,詩中這樣描寫:“墨涅拉俄斯丟開了屍體,掉轉頭就跑,但是他一路跑一路不住回過頭去看,譬如一頭有鬍子的獅子,被牧人們和他們的獵狗拿著槍鼓譟著從羊欄裡趕出來,雄心裡面不免帶幾分恐懼,可是實在不大願意離開那個農場的。”
阿喀琉斯追趕赫克託耳的比喻:“輕得像羽族當中最最快的山鷹打個迴旋去追一隻膽小的鴿子,一路尖叫著緊緊跟隨,偶爾還突然來一個猛撲,那阿喀琉斯也就這樣前去緊緊追趕的;那赫克託耳呢,也正像一隻鴿子飛在他的敵人的前頭,繞著特洛亞的城牆腳下在阿喀琉斯前面用盡他的腳力在逃跑。”
用農事作比喻的,如對墨涅拉俄斯殺死歐福耳玻斯的描寫:“現在一切都浸飽血了,他像一棵幼樹似的躺在那裡。譬如一個園丁拿了根橄欖樹的秧,找個空曠地方栽種著,讓它可以多吸收水分,那根樹秧長成一棵優美的幼樹,在一陣陣的微風裡面搖曳著,並且已經開白花了。誰知一天忽然颳起了一陣狂風,把它連根都拔起,直挺挺的推倒在地上了。”
“荷馬式比喻”也就是描寫性的比喻,以上例子都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史詩中還採用了一些固定形容詞和修飾語,強調出人物的外表特徵。如捷足的阿喀琉斯、頭盔閃亮的赫克託耳、牛眼睛的赫拉、閃眼的雅典娜等
荷馬史詩
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ODYSSEY》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傑作。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加米農和勇將阿溪裡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溪裡憤恨統帥阿加米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後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特洛耶王子赫克託英勇地與阿溪裡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託的屍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ODYSSEY》敘述伊大卡國王ODYSSEY在攻陷特洛耶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ODYSSEY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後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ODYSSEY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ODYSSEY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後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可以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性質。它們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臘史學。
《荷馬史詩》記載了古希臘先民在同異民族的戰爭中和同大自然的鬥爭中所創造的英雄業績。它分為兩部分:一是《伊里亞特》(Iliad),敘述了古希臘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經過;二是《ODYSSEY》(Odyssey),描寫了參加特洛伊戰爭的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班師途中迷失道路、輾轉漂流了10年重返故鄉的經過及其沿途所見所聞。
《荷馬史詩》並非一時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體希臘人記憶中的歷史。特洛伊戰爭結束以後,一些希臘城邦的民間歌手和民間藝人就將希臘人在戰爭中的英雄事蹟和勝利的經過編成歌詞、在公眾集會的場合吟唱。這些故事由民間歌手口耳相傳,歷經幾個世紀、經過不斷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馬手裡被刪定為兩大部分,成為定型作品。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當皮西特拉圖(Pisistratus,約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執政時,它才被最後用文字固定了下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荷馬史詩》,是公元前3至2世紀由亞力山大里亞的學者們編訂過的作品。
英雄史詩都是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基礎的。《荷馬史詩》就向我們展示了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狀況、以及希臘人從氏族s公社進入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形態。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在從氏族公社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暴力干擾;古希臘的國家組織純粹是透過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直接從氏族公社中產生出來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詩中的內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英雄史詩所宣揚的是一種英雄史觀。只不過英雄史詩中表現出來的英雄史觀與後來西方社會中的英雄史觀是不同質的。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寫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並不是貶低大眾,而恰恰是為了抬高作為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為了抬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為一個有著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鬥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鬥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為自己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物件。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於“歷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儘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並不確定,但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透過對目擊者提供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後來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後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可以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性質。它們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臘史學。
荷馬式的比喻。
史詩系用質樸的、流暢的口語寫成的,具有明顯的口頭文學特色。詩人善用比喻,全詩有180個(《ODYSSEY》有40個)。這些比喻多半取材於大自然的景象、狩獵、農事等,在烘托人物、渲染氣氛、激發聯想等方面,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文學還不善於用環境描寫的手法,這種比喻既能增強讀者的現實感,又能收到形象化的效果。
史詩中以自然現象作比喻的,如寫阿喀琉斯的盾牌說:“然後他拿起了那面又大又厚的盾牌,遠遠的射出光芒,好像是月亮,又好像是水手們在海上被逆風從家鄉飄進魚遊的大道去時回頭望見的荒涼高原上農場的火光。”描寫特洛亞軍衝鋒說:“特洛亞人整大隊湧上來了,赫克託耳在打頭陣,彷彿是高山上一塊大石頭,被一條因冬雨而氾濫的河流沖掉了基腳,正從壘塊不平的山坡上直衝下來一般。那塊石頭先是高高的蹦起,衝過一些回聲震響的樹林,然後毫無阻礙的一直落到平地,這才不得不停止。”
用狩獵作比喻的,如墨涅拉俄斯見到赫克託耳衝來時,拔腳逃跑,詩中這樣描寫:“墨涅拉俄斯丟開了屍體,掉轉頭就跑,但是他一路跑一路不住回過頭去看,譬如一頭有鬍子的獅子,被牧人們和他們的獵狗拿著槍鼓譟著從羊欄裡趕出來,雄心裡面不免帶幾分恐懼,可是實在不大願意離開那個農場的。”
阿喀琉斯追趕赫克託耳的比喻:“輕得像羽族當中最最快的山鷹打個迴旋去追一隻膽小的鴿子,一路尖叫著緊緊跟隨,偶爾還突然來一個猛撲,那阿喀琉斯也就這樣前去緊緊追趕的;那赫克託耳呢,也正像一隻鴿子飛在他的敵人的前頭,繞著特洛亞的城牆腳下在阿喀琉斯前面用盡他的腳力在逃跑。”
用農事作比喻的,如對墨涅拉俄斯殺死歐福耳玻斯的描寫:“現在一切都浸飽血了,他像一棵幼樹似的躺在那裡。譬如一個園丁拿了根橄欖樹的秧,找個空曠地方栽種著,讓它可以多吸收水分,那根樹秧長成一棵優美的幼樹,在一陣陣的微風裡面搖曳著,並且已經開白花了。誰知一天忽然颳起了一陣狂風,把它連根都拔起,直挺挺的推倒在地上了。”
“荷馬式比喻”也就是描寫性的比喻,以上例子都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史詩中還採用了一些固定形容詞和修飾語,強調出人物的外表特徵。如捷足的阿喀琉斯、頭盔閃亮的赫克託耳、牛眼睛的赫拉、閃眼的雅典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