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瑛瑛健康養生

    養身最好的方法就是:

    一.食療:少吃多餐(早吃飽,中吃好,晚吃少,早中餐之間吃點水果,中晚餐之間也吃點水果),每次只能吃

    七分飽!

    二.作息時間要規矩:中午要小憩十來分鐘對心臟很好!

    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鍾,消耗熱量,促進身體迴圈,促進排便,幫助身體自我排毒!

    能做到這些,就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 2 # 屠醫生

    四時養生,就是要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氣候的陰陽變化規律與特點來調攝人體,健身防病,以達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之目的。這是傳統中醫中順應自然、攝生保健的重要養生方法。正如《靈樞·本神篇》指出:“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溫”。強調必須加強人體適應自然變化的能力,利用自然的有利因素、改造與抵禦自然的不利因素,以保證人體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四時養生必須掌握以下原則:

    一、注意“天人相應”的四時規律

    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氣候變化的影響,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同樣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皮肉筋骨脈等器官組織的機能活動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故四時養生也,萬物之終始也,逆之則實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古人認為,四時陰陽變化規律是萬物由生到死、由始而終的根本法則,順應它的變化就會健康無病;違背它就會患病早夭。因此,順應四時陰陽變化規律加以調攝,就能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

    世界萬物都在按一定的規律運動著。各種生物都會隨著季節、晝夜的迴圈交替顯示出節律週期,這個節律週期大家稱之為“生物鐘”。人體生理和病理活動與自然界的時間週期變動是同步的、統一的。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種四時陰陽消長節律進行養生,春季重視防風、夏季重視防暑、長夏(夏秋之交)重視防溼、秋季重視防燥、冬季重視防寒,就能保持機體內外陰陽的協調,使陰平陽祕,使人體機能正常同步執行。不僅如此,晝夜的變化節律也與四時相應,“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其變化道理同四季變化規律一樣。這說明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規律也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

    現代研究發現,人的出生、某些疾病以及死亡等,有明顯的時間、季節特點。如從節氣來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氣候交替時死亡者尤多。近年來多項研究還證明,人體的很多生理指標,有明顯的週期性節律變化。總之,生理和病理的節律變化在人類的生命活動中是普遍存在的。按傳統中醫提出的“天人合一”學說,按天時而調氣血、防病治病、養生延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重視“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人與自然環境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但是人對自然界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疾病也是可以預防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五臟元氣充實、氣血流暢、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強,就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即和諧安康。所以,一年四季養生保健的主要宗旨就是應做到“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內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任何一種養生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保養正氣。保養正氣主要就是要重視保養人的精、氣、神,人的精、氣、神旺盛,則健康狀況良好,免疫力強。外慎邪氣就是要加強養生保健,警惕和預防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要預防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之邪的侵襲和預防飲食勞倦的發生。正如《內經》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這是四時調攝的宗旨。“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根據自然界和人體陰陽消長、氣機升降、五臟盛衰的不同以及時間上的特定狀態而制定的養生原則。春夏之時,自然之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人體內的陽氣也應該順應自然而向上向外抒發。順時養生就應該重視充養、保護體內陽氣,使之充沛,並不斷使之旺盛起來。此時凡阻礙陽氣生髮和耗損陽氣的情況都要避免,如過度勞累、熬夜和不重視防寒保暖等。秋冬之時,萬物斂藏,此時養生就應順應自然界的收藏之勢,防止過勞、縱慾等損耗精氣,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抗病延年。這說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的,就在於順應四時,養護陰陽,以供人體生生不息之用。

    傳統中醫認為,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這種情況很符合實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大多認為夏日不可貪涼飲冷,而冬日不可過著厚衣錦裘,就是這個道理。總之,養春夏之陽、育秋冬之陰,既可防其過盛,又可避其不足,實為養生之良法。“藏於精者,春不病溫”,春夏養陽能預防秋冬之寒證,秋冬養陰,能預防春夏之火證,正體現了陰陽互根之法則。

    四、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春季的特點是萬物復甦、陽氣生髮,其應肝,應特別重視對肝臟的養生;夏季炎熱,出汗特別多,“汗為心之液”,所以夏季要特別注意養心;秋季乾燥,燥邪最易傷肺,所以秋季要重視養肺;冬季寒冷最易傷陽,而腎為陽氣之根,所以冬季應重視養腎;脾胃乃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一年四季都要重視調養脾胃,以保證營養的供給。

    五、春捂秋凍,不生百病

    春、秋季節是中國大部分地區冷暖交替的過渡季節。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生,雖日漸暖和,但北方冷空氣仍比較強烈,冷暖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所以養生家認為,此時衣服要注意隨時增減,外衣、毛衣不可脫得過早,以利於陽氣生髮。正如《壽親養老新書》指出:“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又如《攝生訊息論》指出:“春季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

    秋季是由夏入冬的過度季節,氣溫逐漸降低,特別是白露過後,北風吹來,天氣漸涼,正如俗語說:“一陣秋風一陣寒。”不過晚秋的溫差變化不如春季大,大致每隔4~5天日平均氣溫下降1℃,可使人漸漸地適應寒冷氣候。這樣的天氣雖涼未寒,不宜過快地增添衣服,這樣有利於增強禦寒能力、強身健體,從而可減少冬季感冒等症的發生。

    雖然“春捂秋凍”自古是勞動人民的防病健身之談,但這種“捂”和“凍”是有限度的,是指正常氣候下的養生方法,如果氣候反常或變化太大,則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特別是對高齡體弱的老人、或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慢支炎、肺心病等)慢性疾病者,宜加強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不可過於強調“秋凍”,以免“凍”出疾病。

    六、四季氣候不同,進補方法須選擇

    對年老體弱者、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處於急性疾病的康復期的患者,適當進補是增強體質、使機體及時康復的重要方法。但由於四時氣候的不同,所以選擇的膳食和進補方法也應各異。一般而言,春季漸暖,陽氣生髮,所以宜平補。不宜過多進食過於溫燥與容易上火的食品;夏季天氣酷熱,汗出較多,故宜清補。宜多進食一些平性、涼性的蔬菜、水果之類,飲食宜清淡,但不宜過於寒涼;秋季漸涼,氣候乾燥,陰液易虧損,所以宜平補或潤補。宜適當多進食平性、涼性、溫性、特別是有滋陰養血潤燥作用的食品,如梨、藕、胡蘿蔔、銀耳等;冬季天氣寒冷,代謝緩慢,食慾旺盛,精氣閉藏,是進補和養精蓄銳的最佳季節。所以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之說。冬季一般宜溫補、宜大補,除一般的蔬果、藥食外,可適當進食些能大補氣血、以及血肉有情之品如人蔘、鹿茸、羊肉之類。

    總之,一年四季的飲食調養,宜多品種、多變化,注意葷與素、粗細糧、主副食的合理搭配,宜低脂、低鹽、低糖,宜適當多吃時令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品,反季節的蔬菜、水果宜少吃或不吃。烹調方法宜多選蒸、煮、煨、燉 ,少用煎炒烹炸。尤宜少吃煎炸、燻烤、鹽醃製品。三餐要合理,並宜適當節食,這對保證營養的均衡,是極為重要的。

    此外,一年四季都應重視精神調養,注意保持平和樂觀愉悅的精神狀態,遠離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同時儘量保證充足高品質的睡眠。亦要注意合理鍛鍊,這對維護身心健康、延年益壽都是非常重要的。

    (編輯 車 翀)

  • 3 # 協和桃子

    其實不要把養生想得太複雜!養生難的是堅持!堅持有規律的生活。每天運動。飲食多樣化,葷素搭配,水果蔬菜。忌菸酒,少飲料。不熬夜,按時休息,勞作有節。調節慾望,控制情緒。

    《黃帝內經》有大量的篇幅在講養生,有一句話作了很好的歸納,“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大致的意思是講,人要法於自然,遵循天地陰陽及自然變化規律,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注意精神調養,勞逸結合,自然能夠長命百歲。

    然而有三點現代人很難做到

    一 上癮,熬夜上癮,和人置氣上癮,工作上癮,某種習慣上癮,就是什麼事都做不到適度,偏要讓自己超負荷。

    二 飲食不均衡,黃帝內經裡也有說,什麼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的,說白了就是什麼都要吃,不過現在人都挺偏食的,其實就是營養不良,你看現在人大多葷肉吃得很少,菜也是一點點,水果就不說了,沒幾個人能堅持一天一份水果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專心吃麵吃飯,吃飽就好。

    三 慾望太重。很多現實就是這樣子。然而就是不放過自己也不放過別人。

  • 4 # 刁果果的生活日記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關於養生我的建議是:1.應養成良好而規律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按時吃飯,睡眠,工作,學習,不吸菸,限制喝酒。2.注意飲食,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3.加強體育鍛煉,但是應是適度的,過度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4.自我修養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樂觀的情緒,這很重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5.處理好家庭及社會關係,為人正派坦誠助人為樂。6.學習衛生保健知識,經常用腦對提高免疫力是十分有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核桃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是否有禁忌,可以告訴小ju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