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後,深刻地認識到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威脅性。於是裁撤了相位,建立了《大明律》,並從制度上分化文官集團,保證皇權的獨立性。

    圖:明代太監 劇照

    但是這依然無法避免文官集團的抱團倒逼。於是,除了推行所謂的法制化,把文官集團套入各種規定框架上進行分權,也建設性地建立了一支遊離於大明律以外的錦衣衛。到朱棣時期,又建立了以宦官集團為首的東廠特務組織。

    不要一聽到特務組織這四個字,就聯想到陰暗面。本質上,東廠和錦衣衛一樣,是遊離於大明法治之外,直接對皇帝負責,打壓文官集團的工具,是人治的產物。

    文武大臣為什麼聽到錦衣衛便聞風喪膽?其實沒有這麼誇張,明代的文官集團還是很有骨氣的,他們與宦官集團的鬥爭,本質上是與皇權的衍生品的鬥爭。皇帝都敢罵,幾個太監他們是不放在眼裡的,而且還有種天生的優越感。

    圖:明代文官

    如果一定要說怕,那應該是這種情況。當東廠動一名大臣的時候,就代表:

    第一,東廠得到了皇帝的許可,很可能是皇帝要搞你;

    第二,東廠不受《大明律》轄制,直接對皇帝負責。錦衣衛尚可不經過三法司,直接捕,審,刑,判。而能夠轄制錦衣衛的東廠,更不在話下。也就是說,你都沒處喊冤。

    第三,東廠的酷刑非常殘忍。

    圖:龍椅

  • 2 # 圖文繪歷史

    後人在總結明亡原因時,有個觀點: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雖然這一觀點把過錯全歸在宦官身上有失偏頗,但不可否認,明朝的宦官特權對國家和朝廷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朱元璋明白這個道理,早年鑄鐵牌立於宮中“內臣不得干涉朝政”,但朱棣繼承了老子的英明神武,也繼承了生性多疑,總覺得偏軍事的錦衣衛用著不順手,小侄兒建文下落不明充滿詭異,想著打造一支只忠於自己的,而不是忠於皇帝的機構。

    東廠衚衕,得名於明朝的東廠,在此辦公,挨著皇城,當年太監們跑著就能進宮。

    建文的幾年繼承了皇爺爺朱元璋的旨意,對宦官管制的也很嚴,甚至有“燕師逼江北,內臣多逃入其軍”的傳言,燕軍南下時,確實很多宦官充當內應、提供情報,所以朱棣登帝位,宦官是立了大功的,在宮中的地位水漲船高。同一時期,朱棣為了明正言順,開始誅殺建文帝以前的遺臣,俗話說,殺戮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黃子澄、齊泰、練子寧、卓敬、景清等,這些文臣武將多少都跟勳貴掌握的錦衣衛有所聯絡,於是在掃清了基本障礙後,於永樂十八年設立東廠,衙門在東安門外。

    內閣大學士薛國觀就是被東廠害死的。

    《明憲宗實錄》記載“初令錦衣衛官校暗行緝訪謀逆、妖言、大奸大惡等事,猶恐外官殉情,隨設東廠,令內臣提督控制之,彼此並行,內外相制”,從此宦官開始參與司法,東廠提督宦官一般由宦官中的二號人物擔任,僅次於秉筆太監,下設掌班、領班、司房、管事,僅專職偵察的就是數千人,平時幹什麼呢,蒐集流言蜚語,有事搞事,沒事弄點事,這就是讓文武大臣膽寒的“打事件”,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哪裡著火了,哪裡發生姦情了,哪裡糧油漲價了,有點流言蜚語,都要去偵察,三法司審案,東廠要派要去坐班,稍微找到點跟臣子、宮裡有關聯的,就跑不掉了,如果沒事,找些地痞流氓製造事件,或報私仇,搞得上下惴惴無不畏打事件者。

    明代東廠梅花令腰牌。

    朱元璋開始,流行朝堂上打屁股,稱為“廷杖”,其實這是個沒有法定的刑罰,皇帝說打就打,皇帝說打多少下,就打多少下,而執行廷杖的就是東廠和錦衣衛,一邊站一排,像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經常廷杖打死人的,有時候皇帝說打,也沒說多少下,預設30板,打到100收手,廠衛之間還有暗語,著實打,是留一條命,用心打,是往死裡打,於是廷杖也成了宦官打擊異已的殘酷手段,當年揭發魏忠賢的工部郎中萬燝,還沒等到宣佈行刑,已經被廷杖打死了,《明史·刑法志》說,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東廠供奉的是岳飛。

    明朝的東廠是有司法權的,晚期有自己的監獄,獨立於朝廷三法司之外的,自己審理完交給皇帝過目即可,再有權的大臣都不得過問,當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想過問一下高拱案,被直接懟回來,監獄酷刑,有18種刑具,只要下獄,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拷訊,廠、衛之間也是互相滲透,多是親戚、黨羽,為了爭權也會相倚為虐,東廠拿人或處決犯人,理應經過刑事科,實際上根本不用,這叫“駕帖立下”,常有御史維護司法部門,上奏東廠判冤案,比如嘉靖時御史熊浹彈劾東廠舞弊張福弒母一案,被東廠以“迴護”罷官,杖30下獄一個月才放出來,可見明朝政治之黑暗。

  • 3 # 金兔歷史

    今天金兔來聊聊東廠。

    話說,燕王朱棣靠靖難起事奪取皇位,以武力奪取建文帝政權後,社會上流言四起。

    為此,朱棣就用親信紀綱統領錦衣衛,用以加強對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控制。沒想到後來紀綱竟橫行霸道,肆無忌憚,漸漸脫離了朱棣的掌控,甚至紀綱還企圖謀反。

    1420年12月,朱棣再三思量,決定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東廠和錦衣衛一樣,都是一個特務組織,不同的是,東廠的首腦(手下一般稱其為廠公或督主)是宦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東廠的存在有兩個目的,一是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說白了就是監督民間百姓和朝中官員的言論;第二就是監督錦衣衛。

    那麼,明朝的東廠到底有多恐怖,為什麼朝中的文武官員會聞之膽寒呢?

    這裡不得不說到東廠的職能了。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不僅負責監督社會上的言論,還負責監視政府官員以及有影響力的學者社會名流等等。

    東廠有權將監視的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不僅如此,對於一些地位較低的“反動派”,東廠可以直接逮捕並負責審訊。即便是朝中地位較高的大臣,甚至是皇室貴族,東廠也能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將其逮捕、審訊。

    最令文武官員聞之膽寒的,應該是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的身份執掌東廠,這時候魏忠賢利用東廠屢興冤獄,只要朝中有文武官員敢和魏忠賢作對,他就利用東廠羅織罪名,將和自己作對的官員都關到東廠的大牢中,用盡各種殘忍的酷刑,使其死於獄中。

    文武官員最害怕的,當屬東廠的酷刑。

    東廠的酷刑稱得上是琳琅滿目,而且東廠的每一種酷刑都殘忍無比。比如東林黨人楊漣想蒐集魏忠賢的罪證從而扳倒魏忠賢,最終被魏忠賢察覺後,就將羅織罪名將楊漣押入東廠的大牢之中,魏忠賢為報復楊漣,就用了一種最暴虐的彈琵琶來折磨楊漣。

    所謂的彈琵琶,並非真的讓犯人彈琵琶,而是將犯人當成琵琶——行刑前,先將犯人綁的緊緊的,使其動彈不得,後讓其平躺,最後將犯人的肋骨當琵琶弦,行刑的劊子手則用刀在犯人的肋骨處來回撥動。受此刑的楊漣再也沒走出東廠的大門,他的家人為他收屍時,只剩下幾件割裂的血衣及幾根骨頭。

    東廠的還有油煎、剝皮、棍刑、凌遲、灌鉛以及抽腸等酷刑,每一種酷刑都很瘮人,就以刷洗為例吧,東廠的特務先把犯人的衣物脫光後按在鐵床上,再用滾燙的開水慢慢澆在犯人的身體上,接著用沾滿鐵釘的鐵刷在犯人燙過的部位狠狠的用力刷洗,刷到犯人露出白骨,一直刷到犯人死去。

    東廠存在的時間有224年,因為其能監督文武官員,能在奸人的利用下隨意羅織罪名並濫用各種殘忍的酷刑,如此東廠,當時的文武官員聞之膽寒自然再正常不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桂園叫停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戰略,用規模換現金是真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