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華盛頓來電告訴麥克阿瑟,日軍已經掌握了他即將離開菲律賓的訊息,要求他即刻動身。麥克阿瑟一反常態,決定放棄潛艇撤離的計劃,改由魚雷快艇趁著夜色,依靠速度衝破日軍的封鎖線,這是一個鋌而走險的計劃。
一是,麥克阿瑟是日軍爭取要活捉的大人物,自然關注他的一切,當獲悉其即將離開時,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不過,他們針對的是美國的潛艇,因為只有潛艇才能規避海上封鎖。使用快艇,完全出乎日本人的預料,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二是,美式魚雷快艇,全長僅24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巡洋艦、驅逐艦比起來,無疑目標最小,更何況是夜晚突圍,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有3臺發動機驅動,在速度上佔有明顯優勢,也是快速突破封鎖,脫離危險的關鍵。
更厲害的是,在魚雷艇的前後裝有16枚魚雷。這是當時對付巡洋艦等大型軍艦的有利武器,當遇到危險時,可以強行突防。與潛艇的被動挨打,魚雷快艇的優勢更多。儘管風險依然很大,但麥克阿瑟選擇快艇突圍,確實“技高一籌”。
這一天傍晚,麥克阿瑟一家人與他的參謀班底,乘坐4艘魚雷快艇,成菱形編隊隊形衝向大海,駛往370公里外的棉蘭老島,從那裡轉赴墨爾本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一路上有驚無險,快艇衝過了封鎖線,但接下來的事情,差點讓他葬身海底。
快艇行駛到凌晨3點左右,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原先的編隊隊形被打亂,由各自的艇長指揮摸索著前進,再加上燈火管制,只能靠目測判定方向。一艘快艇的旗語兵,突然發現正前方有一模糊的黑影,緊張的艇長以為是日軍的驅逐艦。
他急忙下達了作戰指令,魚雷發射管被開啟,發射諸元已設定完畢,慢慢靠近“驅逐艦”。就在這時,旗語兵大聲喊道:“魚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這艘“驅逐艦”正是麥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1943年3月13日,經過2天的艱難歷程,麥克阿瑟一行人抵達棉蘭老島。在這裡,他們吃上了一頓自離開馬尼拉以來最豐盛的飯菜,大家都為大難不死相互慶祝。計劃2天后坐飛機到達爾文機場,再轉乘火車到達目的地——墨爾本。
麥克阿瑟脫險的訊息傳回國內,美國民眾歡呼一片。一時間,“我會回去的!”這句話傳遍了整個美國,有的將它塗抹在牆壁上,有的列印在郵件上,甚至軍人在分別時,將這句話作為告別語。成了當時最流行的“熱詞”,以及抗戰到底、不屈不撓的象徵。
日軍大本營得知麥克阿瑟,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逃脫,十分惱火,決定從中國戰場等地抽調了2個師團,誓將巴丹守軍一舉殲滅。被圍困的美菲聯軍,缺醫斷糧十分艱苦,在溫賴特將軍的指揮下進行頑強抵抗。到了4月,防禦陣地越來越小。
麥克阿瑟到達司令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可能的增援巴丹守軍,但殘酷的現實是,以現有的海上力量,根本無法突破日軍的封鎖。也就是說,他曾經寄希望的海上運輸提供支援,是不可能辦到的。說白了,巴丹守軍只能是自生自滅。
但麥克阿瑟還是要求溫賴特將軍,指揮部隊抵抗到底,實在不行到山區打游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時巴丹局勢嚴重惡化,物資短缺、士氣低落,絕望情緒瀰漫在整個戰場。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巴丹守軍最終選擇了投降。
5月7日,溫賴特將軍宣佈投降。經過124天的戰鬥,7.5萬名美菲聯軍放下了武器,這是美軍歷史上繳械投降最多的一次,也是美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這一天,對麥克阿瑟來說更是五味雜陳,部下的投降讓他既氣憤、震驚,又沮喪。
在他的潛意識裡,投降是軍人最無恥的行為。儘管他是奉命離開了戰場,但巴丹守軍投降,依然是他軍人生涯中最大的汙點。更讓他難受的是,作為一名指揮官,拋棄部下獨自離去,這種愧疚感伴隨著他的一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1942年3月,華盛頓來電告訴麥克阿瑟,日軍已經掌握了他即將離開菲律賓的訊息,要求他即刻動身。麥克阿瑟一反常態,決定放棄潛艇撤離的計劃,改由魚雷快艇趁著夜色,依靠速度衝破日軍的封鎖線,這是一個鋌而走險的計劃。
一是,麥克阿瑟是日軍爭取要活捉的大人物,自然關注他的一切,當獲悉其即將離開時,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不過,他們針對的是美國的潛艇,因為只有潛艇才能規避海上封鎖。使用快艇,完全出乎日本人的預料,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二是,美式魚雷快艇,全長僅24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巡洋艦、驅逐艦比起來,無疑目標最小,更何況是夜晚突圍,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有3臺發動機驅動,在速度上佔有明顯優勢,也是快速突破封鎖,脫離危險的關鍵。
更厲害的是,在魚雷艇的前後裝有16枚魚雷。這是當時對付巡洋艦等大型軍艦的有利武器,當遇到危險時,可以強行突防。與潛艇的被動挨打,魚雷快艇的優勢更多。儘管風險依然很大,但麥克阿瑟選擇快艇突圍,確實“技高一籌”。
這一天傍晚,麥克阿瑟一家人與他的參謀班底,乘坐4艘魚雷快艇,成菱形編隊隊形衝向大海,駛往370公里外的棉蘭老島,從那裡轉赴墨爾本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一路上有驚無險,快艇衝過了封鎖線,但接下來的事情,差點讓他葬身海底。
快艇行駛到凌晨3點左右,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原先的編隊隊形被打亂,由各自的艇長指揮摸索著前進,再加上燈火管制,只能靠目測判定方向。一艘快艇的旗語兵,突然發現正前方有一模糊的黑影,緊張的艇長以為是日軍的驅逐艦。
他急忙下達了作戰指令,魚雷發射管被開啟,發射諸元已設定完畢,慢慢靠近“驅逐艦”。就在這時,旗語兵大聲喊道:“魚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這艘“驅逐艦”正是麥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脫險的麥克阿瑟說:“我會回去的!”成了不屈的象徵。1943年3月13日,經過2天的艱難歷程,麥克阿瑟一行人抵達棉蘭老島。在這裡,他們吃上了一頓自離開馬尼拉以來最豐盛的飯菜,大家都為大難不死相互慶祝。計劃2天后坐飛機到達爾文機場,再轉乘火車到達目的地——墨爾本。
麥克阿瑟脫險的訊息傳回國內,美國民眾歡呼一片。一時間,“我會回去的!”這句話傳遍了整個美國,有的將它塗抹在牆壁上,有的列印在郵件上,甚至軍人在分別時,將這句話作為告別語。成了當時最流行的“熱詞”,以及抗戰到底、不屈不撓的象徵。
日軍大本營得知麥克阿瑟,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逃脫,十分惱火,決定從中國戰場等地抽調了2個師團,誓將巴丹守軍一舉殲滅。被圍困的美菲聯軍,缺醫斷糧十分艱苦,在溫賴特將軍的指揮下進行頑強抵抗。到了4月,防禦陣地越來越小。
麥克阿瑟到達司令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可能的增援巴丹守軍,但殘酷的現實是,以現有的海上力量,根本無法突破日軍的封鎖。也就是說,他曾經寄希望的海上運輸提供支援,是不可能辦到的。說白了,巴丹守軍只能是自生自滅。
但麥克阿瑟還是要求溫賴特將軍,指揮部隊抵抗到底,實在不行到山區打游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時巴丹局勢嚴重惡化,物資短缺、士氣低落,絕望情緒瀰漫在整個戰場。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巴丹守軍最終選擇了投降。
5月7日,溫賴特將軍宣佈投降。經過124天的戰鬥,7.5萬名美菲聯軍放下了武器,這是美軍歷史上繳械投降最多的一次,也是美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這一天,對麥克阿瑟來說更是五味雜陳,部下的投降讓他既氣憤、震驚,又沮喪。
在他的潛意識裡,投降是軍人最無恥的行為。儘管他是奉命離開了戰場,但巴丹守軍投降,依然是他軍人生涯中最大的汙點。更讓他難受的是,作為一名指揮官,拋棄部下獨自離去,這種愧疚感伴隨著他的一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