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氏針灸程凱

    心動過緩,又稱心率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型別。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如果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有些患者平時的基礎心率偏慢,在每分鐘50~60次左右,甚至低於50次,平時有頭暈、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狀。有些患者平時心率可表現為正常,心動過緩可突然出現,下降到每分鐘40次以下,可出現頭暈、一過性眼黑、乏力、心悸、胸悶、氣短,有時心前區有衝擊感,嚴重者可發生暈厥。還有些患者以頭暈、乏力、暈厥的症狀就診,檢查時可發現心臟間斷出現長時間的停搏。治療心動過緩,如果在積極糾正可逆轉的原發病因並排除了藥物的影響後,患者的症狀不能逆轉,則需要置入心臟起搏器。

    中醫針灸的穴位刺激方法,對心動過緩有治療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穴位:

    1、興奮相關神經:

    (1)內關: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下為正中神經,研究表明,針刺正中神經,可以調整心率,有效治療房顫、心動過緩。針刺時應出現輕微麻電感,並放射至中指尖為宜。

    (2)極泉:手少陰經起始穴,穴下有腋神經,並靠近腋動靜脈,針刺時為避免刺入血管,多從天泉斜刺,或極泉穴下2寸針刺,出現麻電感為宜。平時自我保健可以用手指彈撥極泉,亦出現麻電感放射至手中、無名和小指指尖為宜。

    (3)膻中、鳩尾:膻中為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鳩尾為任脈之絡,兩穴其下臨近於膈下,針刺可影響縱膈之內調控於心的自主神經,從而影響心率,但需要注意手法宜輕,不要刺激過大,手法過重,易導致心悸。並不建議用灸。

    (4)心俞、厥陰俞、靈臺:這些穴位或為心、心包之背俞穴,或在背部心之後壁附近,臨近胸4-6脊神經經過位置,艾灸、針刺均有興奮作用。

    2、刺激動脈壁:

    (1)太淵:手太陰原穴,八會穴之脈會,為橈動脈搏動明顯處,針尖刺達血管壁,隨血管搏動而針尖一跳一跳,可規律刺激血管壁,有調整血壓,調節心率的作用。

    (2)太溪:足少陰原穴,為脛後動脈搏動明顯處,針法同上。

    臨床中,以第一類刺激為主,興奮相關神經,提高心率,如果患者病程日久,伴有心悸,可加第二類穴位刺激,有助平衡心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蔥火腿腸麵包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