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種一些帶有馬字的植物比如馬蘭、馬蹄蓮、馬唐、馬乳葡萄、馬兜鈴、馬鈴薯。
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選地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穫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三、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四、種薯處理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透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溼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鐘,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可以種一些帶有馬字的植物比如馬蘭、馬蹄蓮、馬唐、馬乳葡萄、馬兜鈴、馬鈴薯。
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選地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穫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三、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四、種薯處理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透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溼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鐘,均可提高催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