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避三舍王公元前632年。
2、問鼎中原孫滿春秋時周大夫。楚莊王八年(前606)。
3、臥薪嚐膽公元前496年,-482年。
詳細解釋:
1、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
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後來,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問鼎中原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借伐陸渾戎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洛邑南郊,並在那裡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試實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德義的有無,不在於鼎的大小和輕重。”
楚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覺得擁有九鼎就了不起,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你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徵萬物。
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楚莊王聽了無話可說。
3、臥薪嚐膽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
而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透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
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
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1、退避三舍王公元前632年。
2、問鼎中原孫滿春秋時周大夫。楚莊王八年(前606)。
3、臥薪嚐膽公元前496年,-482年。
詳細解釋:
1、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
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後來,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問鼎中原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借伐陸渾戎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洛邑南郊,並在那裡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試實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德義的有無,不在於鼎的大小和輕重。”
楚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覺得擁有九鼎就了不起,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你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徵萬物。
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楚莊王聽了無話可說。
3、臥薪嚐膽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
而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透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
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
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