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
2 # 國平軍史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策略就是,在歐洲幫助英國、蘇聯等國對德作戰,先解決希特勒德國,然後再騰出手來解決日本的問題,所以除了因英國政府請求,對日本進行石油封鎖外,並未主動惹日本麻煩,對日本基本上採取了綏靖政策。
二戰期間,美國給予了英國和蘇聯大量的軍事援助,使得德華人始終跨不過英吉利海峽,強大的國防軍就是打不進莫斯科城內,歷史已證明如果沒有美國的軍援和支援,英國和蘇聯都撐不過德國的軍事打擊。
(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被迫向日宣戰)
到後來,美軍將精銳的數百萬陸軍登陸歐洲大陸,開闢了第二戰場,希特勒被迫二線作戰,從而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所以,二戰期間,美國的戰略重心,很明顯地是在歐洲,而非亞洲太平洋地區,只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對日本宣戰。
(諾曼底登陸美軍開闢第二戰場)
先期,美軍被日本南方部隊打得潰不成軍,麥克阿瑟只得從海上逃離菲律賓,十多萬美菲聯軍成了日軍的俘虜。
亞洲太平洋地區,分為兩個戰場,即中太平洋戰場,主要由美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負責對日作戰;西南太平洋戰場,則由陸軍上將麥克阿瑟率領澳洲、菲律賓等一幫雜牌軍在作戰,所以美國對亞洲的軍力投入,遠遠比不上歐洲戰場。
(中途島海戰美軍才徹底扭轉戰局)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美軍一度被日聯合艦隊打得失去了制空和制海權,在情報獲知日本企圖透過中途島佔領美國,美國如夢初醒,才孤注一擲,在中途島大敗日海軍聯合艦隊,這才徹底扭轉戰局。
-
3 # 徐之先
美國二戰期間戰略重心究竟在哪裡?毋庸置疑,從兵力配備和優先方向是歐洲,尤其陸空軍戰力主要方向是歐洲,而亞洲以海空為主。
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在亞洲海戰優勢明顯的情況下,也動用相當的陸軍兵力。但畢競歐洲有蘇聯這樣的大塊頭在東線作戰,美軍曾經希望蘇德相互消耗,隨著戰爭的深入,再也不能隔岸觀火了,國際巨頭們先後召開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制定了重點作戰計劃,此時戰爭重點在歐洲,盟國互相配合,協同作戰,隨著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德軍在東線已成強弩之末,無力發動大的會戰,變攻為守。美英在西線成功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此時戰略重心完全在歐洲。
隨著歐洲的節節勝利,法西斯德國勢力敗局已定,戰略重力開始指向亞洲的法西斯日本,制定對日決戰也提上日程。日本的負隅頑抗,使美國認識到憑一已之力戰敗日本損失巨大,對日作戰要藉助蘇聯的力量。全力在歐洲加大進攻,迫使德國戰敗投降後,好使蘇聯更快的加入對日作戰。
隨著蘇聯的對日宣戰,美國也全力投入進攻,此時戰略東移,戰後,美戰略重心仍在歐洲,看來戰略重心是隨著戰爭需要而轉移,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對的!
-
4 # 麥田軍事觀察
美國在二戰期間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而不是亞太,這個沒什麼懷疑的,美國只是動員晚一點,尤其是艦艇建造週期長,這造成美國海軍實力增長並不是很快,直到1943年以後,海軍力量才真正強起來,可以對大打出手。但是美軍的重點,從沒有離開過歐洲,人力,物力,財力等一直是歐洲優先,投入亞洲的力量非常少。
1942年時,美軍一直在亞太是防禦性的。上半年幾乎就是退守,直到中途島海戰,才算反敗為勝,但是這也是被迫戰,隨後瓜島爭奪戰,只能算一個局面戰役,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整個1943年,美軍在亞太的兵力並不多,更多還投入了歐洲。
與亞太相比,美軍在大西洋方向上投入的海軍兵力一直不少,尤其是反潛作戰的兵力,其效果在1943年中期開始顯現出現,德軍的潛艇戰已經要失敗了。
同時,美國援助物資一直沒有太平洋戰爭,減少對歐洲的輸送。援英,援蘇的物資總量遠遠大於同期輸送到亞太。中國拿到的援助物資就相當少了。
1942年底,北非登陸,1943年的登陸西西里,義大利等等,這都是美軍在北非及歐洲參與的主要作戰行動,直到1944年,登上歐洲大陸。美軍的海軍力量也才達到可以在太平洋大規模反攻的需求了。
如果美國不把重點放到歐洲,也許大反攻可以提前幾個月,可能真不需要請蘇聯參戰了,但是那將以德國活的更久為代替,那顯然為美國不能接受的,美國的重點只有歐洲。
-
5 # 歷史救生圈
所謂美國先歐後亞,那是物資援助,就兵力來說,其實是不分伯仲的。
就陸軍來說,美軍在歐洲有68個師,在太平洋戰場有21個師。美國陸軍總數就是89個師,600萬軍隊,如果說70%是應對歐洲,那就是,無論後勤,戰鬥部隊還是運輸部隊總和就是,400萬:200萬。
美國海軍有335萬人以上,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地中海的兵力為24萬人。那就是,無論後勤,戰鬥部隊還是運輸部隊總和,美國海軍絕大部分力量,都在太平洋戰場。 美國海軍陸戰隊50萬,包括全部的6個海軍陸戰師,也都在太平洋戰場。如果論兵力,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兵力,一點都不比歐洲戰場少。
而且,如果以武器價值來計算,美國投入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武器價值,也遠遠超過了歐洲戰場。 畢竟在太平洋戰場上有,艦隊航母43艘,護航航母86艘,還不計算數量巨大的戰列艦,巡洋艦。
二戰最昂貴戰機,全部的3000架B-29戰略轟炸機也都在亞洲戰場。 美國生產的30萬架飛機,給海軍的7.7萬架飛機基本都在太平洋戰場,給陸軍的16萬架飛機,也有一大部分在亞洲戰場。
論武器價值,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投入的海空武器,也比在歐洲投入的坦克裝甲車價值更高。 總體來說,美國在歐洲有68個師,在亞洲有27個師(包括海軍陸戰隊),歐洲一倍以上於亞洲。但是,美國海軍主力基本都在亞洲,美國陸航則是基本平分在亞洲和歐洲戰場上。
-
6 # 辰州觀海
雖然二戰時期,華人受日本壓迫嚴重,並且,影視裡給人感覺當時日本很強大,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
就說二戰那會兒,日本不是沒挑釁過蘇聯,結果被蘇聯打的沒人樣了,而納粹德國呢,佔了蘇聯多少土地?
相比起軍事實力,納粹德國比日本強不知道多少個重量級,也因此,美國對納粹德國的重視,要遠遠超過對日本的重視。
-
7 # 崎峻戰史
謝邀,二戰時期美軍的整體戰略是先歐後亞,首先協助英國在歐洲戰場上戰勝德國,然後再集中力量擊敗日本,這一戰略的確定基於與英國的政治聯絡和對於軸心國力量的判斷,當時三大軸心國中的兩個都在歐洲,其中又以德國最為強大,在美國參戰時,德國已經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並在侵蘇戰爭初期取得了重大勝利,而日本雖然在太平洋戰場連戰連捷,但其大量陸軍部隊被牽制在中國大陸,兵力不足,實際上很難跨越太平洋對美國本土造成威脅。因此,美國需要首先將力量投入歐洲戰場,遏制德意的擴張勢頭,進攻反攻Continental。在具體戰略實施上,其實美國在兩大戰場上都投入了大量的力量,陸軍主力投入到歐洲戰場,而海軍主力則在太平洋戰場,這很容易理解,畢竟歐洲以陸戰為主,而太平洋以海戰為主。
-
8 # 慵懶的普通使用者
歐洲戰場的參戰國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和敵人,而且其牽涉到了美國在全球的核心利益。一旦有失,那麼美國的世界大國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所以在二戰前、中期,美國的主要精力都是在如何遏制德國在全球的擴張。美國陸軍和陸軍航空兵都大批投入了北非、歐洲戰場。而對德國本土的長期不間斷、大範圍、大縱深的千機規模戰略轟炸在戰爭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這都足以說明美國對歐洲的重視。
反觀亞洲戰場,美軍初期一直處於守勢 ,主要是保護美國西海岸線和澳洲安全,只能說是逐漸重視,但和歐洲相比還不能說是戰略重點。
-
9 # 薦商12345678
美國組建的陸軍重灌甲部隊主要參與歐洲戰場,因為歐洲戰場跨越多個國家,面積寬大而廣闊,適合裝甲部隊賓士衝殺,美軍面臨地是世界最強裝甲部隊德國陸軍,大規模坦克對陣撕殺難以避免。在太平洋亞洲戰場,美軍與日軍決戰主要在太平洋上,海軍艦隊,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與轟炸機編隊是主要作戰手段,而與日軍佔領地眾多太平洋島嶼,逐島爭奪戰,坦克有用但數量不多。因此,歸結為在歐洲以陸戰裝甲作戰為主,在亞洲對日軍以海空軍為主。
-
10 # 貓Lily
二戰美軍主體戰略思想是先歐後亞。
在歐洲和北非以美軍陸軍和空軍為主輔以裝甲部隊和空降部隊進行戰術穿插行動,美空軍對英空軍的支援保證不列顛空戰的勝利和英國沒有被德國征服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開闢第二戰場的諾曼底登陸和歐洲大陸西部戰線主力陸軍和空軍都來自美軍部隊。
歐洲戰局結束後,美國大量的空軍和部分陸軍部隊轉移到太平洋戰場上打擊日軍,例如著名的李梅將軍就是這個時候轉場來專門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對日作戰主要是太平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兵和少量的陸軍,陸軍航空兵參與對日作戰。跳島戰術拿下塞班島後建立前線大型機場可以對日直接轟炸,這裡飛出B29火攻東京,核爆長崎和廣島縮短了戰爭程序。
到目前為止,美軍戰略還是以先歐後亞為主,就是前期提出的重返亞太也沒改變原有佈局!
-
11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二戰美軍共有兩個軍種,根據與英國等盟國達成的協議,先歐洲後亞洲,因此美軍的重心先放在歐洲,尤其是美國的陸軍和陸軍航空兵(即後來的空軍)。而美國當時的海軍主要力量是放在亞洲的,因為當時歐洲戰場確實沒有像樣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已經足夠應付了。
-
12 # 奇幻漂流瓶4N
沒有美國的參戰真的構不成二次世界大戰,歐亞戰場其實都遠離美國大陸一個是橫跨大西洋一個是橫跨太平洋,美國在戰爭初期表現的並不是很積極。蘇德衝突之初美國還是觀望態度美軍的真正參戰是英法聯軍在戰爭初期遭重創法國被佔領,英國還在頑強底抗中美國加入了打擊德國的戰爭中去。德國在佔領歐洲的戰爭計劃前是對美國是否參戰進行了評估,而且兩國的經濟也非常緊密甚至在國防方面也簽有互不侵犯條約。英法與德國又不同英國是美國的天然的夥伴,而且美國的立法結構經濟架構等等全是英國模式,必經英國殖過美國同時很多英華人也遷居美國成為主流社會的一員。美國參戰使希特勒當時就有不詳預感。根據歷史記錄美國第一次登陸歐洲達三十萬人之多,而且都是主力部隊。亞洲太平洋戰爭於日本的戰爭美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而且日美兩國還簽訂互不侵略條約,中國抗戰初期美國始終回壁幫助中國的肯求最初只是民問形式的援助到了美國珍珠港遇襲美國才對日本進行全面戰爭。至於在歐洲戰場陸軍空軍佔的比更大些,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海軍,海軍陸戰隊,空軍投入更多些,由於德國先投降,亞洲戰場還在繼續,後來一部分從歐洲戰場撤下來的軍隊又直接投入了亞洲及太平洋的戰鬥中去。
回覆列表
1941年12月,英國和俄國正作困獸之鬥,而美國只作了一半的準備,它那唯一嚴陣以待的武器在夏威夷和菲律賓變成了一堆冒煙的廢鐵。
肯特·格林菲爾德在《二戰中的美國戰略》一書中,對二戰美國戰略重心有過清晰的描述。
二戰美國戰略重心傾向歐洲!
美國國家利益需要大不列顛的生存和它作為一個大國的戰後行動自由。它體現在從1940年6 月法國滅亡直到1941年12月7 日這段時間內逐步把全國團結起來的總統的政策之中。這自始至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戰略的基礎。基於二戰中的美國戰略基礎,有八條戰略決策。
其中第二條就是關於美國以德國為頭號敵人的決策。
這意味著以( 英、美、蘇)三個主要夥伴的盟國的主要力量用於對德作戰,直至德國政府無條件投降。
美國初期的戰略決策,即在確保打敗德國以前,在太平洋只進行牽制性的作戰。
在美國看來:
在亞洲,如果我們在1944-1945 年間有更多的師可供使用,那麼我們也許不會感到有必要祈求俄國軍隊的積極支援來牽制在滿洲的日本陸軍。確保打敗德國以前,美國在太平洋只進行牽制性的作戰,這就需要
必須使中國繼續打下去,以便作為一個大國進入戰後世界。繼而二戰美國戰略目標就是:
戰後世界中美國的利益需要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這個組織要站得住,首先必須得到勝利的盟國——美國、大不列顛和英聯邦、蘇聯和中國堅強的指導。這些既是政治目標,也是軍事目標。
讀私家歷史,品黔臺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