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全文及解釋(卷三)
歲時
【原文】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放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東方之神曰太皡,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屬土,其色發,故中央帝曰黃帝。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春日之餘,冬春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共語,曰少敘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週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豐年玉,荒年穀,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註釋】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桃符:畫在桃木板上的門神,古人以桃木能驅邪,故新年風俗都換桃符。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履端:開端。人日:傳說天地初開時,第一日為雞日,依次為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穀日。其日晴,則主所生之物盛,其日陰,則有災難。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晉朝人劉臻之妻陳錯,在元旦向皇帝獻《椒花賦》,祝皇帝萬壽無疆。遐齡:高齡。屠蘇酒:唐人孫思邈在除夕教人把藥浸入井中,元旦那天取井水加入酒中,雖我了可以使人不生疫病,即屠蘇酒。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春秋時,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寫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客歲,即舊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金吾:漢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實行霄禁,這裡星橋鐵鎖開,指元霄取消了夜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二月朔:二有初一。唐德宗時將這天定為中和節,人們在這天互相贈送瓜果百穀。上巳節:三月上旬的巳日,稱上巳。後來定為三月三日。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 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社:祭祀土地神的活動,春社始春天祭祀土地神。根據曆法,立秋後五戊為秋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介子推幫助晉文公復國有功,但不願做官,隱於山中,晉文公縱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但介子推抱樹不出而被燒死。晉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麥熟四月,故曰麥秋。蒲節:端五將菖蒲泡在酒中,飲之避瘟疫,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貺:音況。賞賜之意。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初六,有人報告降下天書,故名天貺。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人造龍舟競渡救他,後來傳為風俗。重九登高:相傳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難,只有全家人插著茱萸登山飲菊花酒,才能避禍,桓景聽從了他的話。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雞犬牛羊都死了。以後重九登高成為風俗。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五戊:指春社和秋社。這天到處吃雞吃肉喝酒,據說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聾。乞巧: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針,求得一雙靈巧的手。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中秋時,羅公遠以杖為橋,引明皇到月宮一遊,明皇覺得月宮的音樂很好聽,就憑記憶譜寫了一首《霓堂羽衣曲》。孟嘉:晉代人,桓溫的參軍,曾隨桓溫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卻沒有感覺到,桓溫叫人不要告訴他,良久命人交還給他,並命孫盛作文嘲笑陣嘉,孟嘉也作文應答,言辭非常得體。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東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 離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屬土,其色黃,故中央帝曰黃帝。 皞:音浩。古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和方位,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東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對應,他們的對應關係是:中央:戊己,黃色,屬土。
春:東方,甲乙,青色,震位,屬木
夏:南方,丙丁,紅色,離位,屬火
秋:西方,庚辛,白色,兌位,屬金
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屬水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晷:日影。日晷: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的儀器。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用蘆葦灰測量冬至時刻,是古代一種測量方法。在用布縵密封的房間內,放好測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兩端堵上蘆葦灰,等到冬至時刻,陽氣就會生長,將灰吹得飛起來。梧葉落:傳說有一種金井梧桐,立秋時至,則落一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望:月滿之日,日在東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遙遙相望,故稱望日。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月之質為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明也;詰朝:平旦也。《左傳》載:“詰朝相見”。谷:善。《詩經》載:“穀旦於差”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曛:太陽落山的餘光。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曙:天將曉也。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三浣:古代官員每十天發一次傣祿,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稱為一浣。三餘:漢末董遇好學,對人說“學者當利用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雨者晴之餘”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膏:燈油。晷:日影。俾:音比,把。俾夜作晝: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俾晝作夜:形容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共語,曰少敘寒暄。 暄:溫暖。指敘說天氣寒暖之類的話。
週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 寒年:寒冷的年份。燠歲:暖熱的年份。皆不正常之年景。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泰階星:由六顆星組成,古時認為這些星分別代表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階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稱不泰平,後來寫作太平;泰階星斜則天下大亂。玉燭:古人認為燭龍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龍銜玉燭則時序調和。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古不熟為飢,菜不熟為饉。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醉人為瑞:時鬧饑荒,無人釀酒。如果偶爾有人喝醉,大家都認為是祥瑞之兆。莩:同殍,音漂,上聲。餓死之人。另讀作浮,一種草。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夙:早。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除:去。
《幼學瓊林》全文及解釋(卷三)
歲時
【原文】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放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東方之神曰太皡,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屬土,其色發,故中央帝曰黃帝。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春日之餘,冬春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共語,曰少敘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週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豐年玉,荒年穀,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註釋】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桃符:畫在桃木板上的門神,古人以桃木能驅邪,故新年風俗都換桃符。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履端:開端。人日:傳說天地初開時,第一日為雞日,依次為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穀日。其日晴,則主所生之物盛,其日陰,則有災難。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晉朝人劉臻之妻陳錯,在元旦向皇帝獻《椒花賦》,祝皇帝萬壽無疆。遐齡:高齡。屠蘇酒:唐人孫思邈在除夕教人把藥浸入井中,元旦那天取井水加入酒中,雖我了可以使人不生疫病,即屠蘇酒。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春秋時,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寫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客歲,即舊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金吾:漢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實行霄禁,這裡星橋鐵鎖開,指元霄取消了夜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二月朔:二有初一。唐德宗時將這天定為中和節,人們在這天互相贈送瓜果百穀。上巳節:三月上旬的巳日,稱上巳。後來定為三月三日。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 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社:祭祀土地神的活動,春社始春天祭祀土地神。根據曆法,立秋後五戊為秋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介子推幫助晉文公復國有功,但不願做官,隱於山中,晉文公縱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但介子推抱樹不出而被燒死。晉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麥熟四月,故曰麥秋。蒲節:端五將菖蒲泡在酒中,飲之避瘟疫,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貺:音況。賞賜之意。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初六,有人報告降下天書,故名天貺。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人造龍舟競渡救他,後來傳為風俗。重九登高:相傳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難,只有全家人插著茱萸登山飲菊花酒,才能避禍,桓景聽從了他的話。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雞犬牛羊都死了。以後重九登高成為風俗。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五戊:指春社和秋社。這天到處吃雞吃肉喝酒,據說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聾。乞巧: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針,求得一雙靈巧的手。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中秋時,羅公遠以杖為橋,引明皇到月宮一遊,明皇覺得月宮的音樂很好聽,就憑記憶譜寫了一首《霓堂羽衣曲》。孟嘉:晉代人,桓溫的參軍,曾隨桓溫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卻沒有感覺到,桓溫叫人不要告訴他,良久命人交還給他,並命孫盛作文嘲笑陣嘉,孟嘉也作文應答,言辭非常得體。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東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 離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屬土,其色黃,故中央帝曰黃帝。 皞:音浩。古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和方位,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東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對應,他們的對應關係是:中央:戊己,黃色,屬土。
春:東方,甲乙,青色,震位,屬木
夏:南方,丙丁,紅色,離位,屬火
秋:西方,庚辛,白色,兌位,屬金
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屬水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晷:日影。日晷: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的儀器。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用蘆葦灰測量冬至時刻,是古代一種測量方法。在用布縵密封的房間內,放好測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兩端堵上蘆葦灰,等到冬至時刻,陽氣就會生長,將灰吹得飛起來。梧葉落:傳說有一種金井梧桐,立秋時至,則落一葉。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望:月滿之日,日在東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遙遙相望,故稱望日。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月之質為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明也;詰朝:平旦也。《左傳》載:“詰朝相見”。谷:善。《詩經》載:“穀旦於差”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曛:太陽落山的餘光。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曙:天將曉也。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三浣:古代官員每十天發一次傣祿,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稱為一浣。三餘:漢末董遇好學,對人說“學者當利用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雨者晴之餘”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膏:燈油。晷:日影。俾:音比,把。俾夜作晝: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俾晝作夜:形容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共語,曰少敘寒暄。 暄:溫暖。指敘說天氣寒暖之類的話。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週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 寒年:寒冷的年份。燠歲:暖熱的年份。皆不正常之年景。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泰階星:由六顆星組成,古時認為這些星分別代表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階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稱不泰平,後來寫作太平;泰階星斜則天下大亂。玉燭:古人認為燭龍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龍銜玉燭則時序調和。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古不熟為飢,菜不熟為饉。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醉人為瑞:時鬧饑荒,無人釀酒。如果偶爾有人喝醉,大家都認為是祥瑞之兆。莩:同殍,音漂,上聲。餓死之人。另讀作浮,一種草。
豐年玉,荒年穀,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夙:早。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