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心的作者

    我個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想過自己創業,而是選擇劉備做一個軍師有三個原因:1、他有自知之明,這麼聰明一個人怎會不知道自已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職為更有助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2、諸葛亮沒有政治資本和財務資本,他如果想要做一方諸侯,沒有強大的勢利作為資本,更沒有強大的財力招兵買馬,即使荊州劉表是他姨夫,諸葛亮也沒有想過藉助他的力量成就事業,也只是去過劉表那裡沒得到重用;

    3、即使諸葛亮想要自己打天下,也是師出無名,他憑藉什麼名義去爭取天下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志向遠大,宅心仁厚,匡扶漢室的人去輔佐他。況且諸葛亮也是忠於漢室的,劉備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 2 # 顏方姐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實際上羅貫中筆下的三國,含有著諸多的感情色彩。在實際的歷史之中,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或許有著另一番面貌。就好比在羅貫中出書以前,蘇東坡《赤壁賦》緬懷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一樣。

    所以諸葛亮或許在當時是聰明,但遠沒有周瑜或是郭嘉那般有名或是出色。

    雖然在民間傳說與《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是水鏡先生司馬徵(hui一聲)的徒弟,名人手下,仕途通達,願意請他的人本應是大有人在。但或許在現實裡,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傳說級人物,早年可能非常不堪。

    為了出名他甚至是取了鄉紳土豪家中的湊醜女(黃月英),落得個“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的笑談?如果真有人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願意誠心誠意請他出三。諸葛亮又怎麼會“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或許諸葛亮為了仕途也是絞盡腦汁,不擇手段。“不求聞達於諸侯,苟全性命於亂世”只是《出師表》中的歉言。

    因此,諸葛亮或許對於願意“猥自枉屈”“三顧茅廬”的劉備有著特殊的情感,對於這名賞識自己的伯樂有著濃濃的感恩之情。“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諸葛亮願意至死不渝,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而在實際之中,依我看來:可能諸葛亮更像是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般的人物,畢竟諸葛亮不管是朝務還是兵事。都要一一過目,統領大局。這讓真正的皇帝阿斗怎麼想,阿斗在諸葛亮死後空置丞相一職,將朝中內務與兵權分給蔣琬、費禕。或許正是擔心朝中會再次出現像諸葛亮一樣獨攬大權權臣的緣故,才會出此下策。

    所以也不能說諸葛亮是心甘情願,或許是另有所圖也說不定。

  • 3 # 容清月華止

    人的追求不同,諸葛亮喜歡指點江山牆擼灰飛煙滅的感覺。一般來說,過於有才能的人都是丞相軍師帝師一類,而有賢德善用人的都是皇帝老闆老大。有時候當皇帝不需要多大的才能,朱元璋要飯也可以當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一個想找有才能的人互補,一個想發揮所長,所以一拍即合。領導者有人格魅力就好。

  • 4 # 中心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 諸葛亮早年隱居南陽。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當時人們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有才幹。加上諸葛亮與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對當時的政事有一定的瞭解,並且有自己的見解。

    一、官吏之家,沒有皇室背景,一介草民。這也是最最基本的條件。

    二、喜隱居,劉備三次才能請他出山,說明諸葛亮連當官都不屑一顧。沒有野心,就給劉備出的最優方案也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一統天下!

    三、諸葛亮自從跟了劉備,也算是遇到了伯樂,劉備、劉嬋父子對諸葛亮的話深信不疑,言聽計從,這對什麼都不是的諸葛亮來說甚是受用。這是在當時的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都是有意見的情況下的事。

  • 5 # 武庫大師

    他的出師表可以很清楚的表明他的忠君思想,認為劉漢是唯一正統,這是他的政治立場,他怎麼可能做一個自己反對的人呢

  • 6 # 絕塵的時光

    諸葛亮,人稱臥龍,可見其聰明才智遠在一般人之上,三國演義中,劉備三兄弟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那麼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不單幹,而要去輔佐別人當軍師呢?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無禮賢下士的品德。諸葛亮雖然有聰明才智,但是也僅僅代表他有智慧,況且他沒有皇親貴族、王侯將相的身份,一呼而無人響應怎麼進行大業。真正能稱王的人都有禮賢下士的品德,諸葛亮可沒有。

    二、諸葛亮無漢室宗親的血統。東漢末好,天下大亂,但是亂歸亂,漢室還是被尊為正統,劉備一呼可以百應,那是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曹操和孫權是王侯將相之後,而諸葛亮和這些身份都不沾邊,所以諸葛亮如果起義,就會被認為是名不正言不順,可能還會被冠上亂臣賊子的名頭。所以軍師還是適合他。

    三、諸葛亮性格不適合稱王。諸葛亮是一個事事都謹慎小心的人,他幾乎每件事都要做好,從他勞累過度而死就可以看出,而作為一個統領,並不需要事無鉅細,他只要懂得用人就行,作為一個統領,他需要的是拉攏人,利用人,以及禮待人,所以諸葛亮的性格不適合當一個統領,而適合去做一名軍師。

    綜上所述,諸葛亮是能人,但不是賢人,是軍師水準,但不是王侯水準。

  • 7 # 少夫人168

    諸葛亮尚未出山之時,劉備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想請其出山輔佐成就帝業,水鏡先生不允,轉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先生諸葛亮,這才有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而在茅草屋中,諸葛亮給劉備作了一首《隆中對》,推斷天下必定會趨三分之勢,還給劉備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藍圖,以及戰略作戰方案,而後的天下局勢也正如諸葛亮所言,天下三分了,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遠見也遠比主公劉備要強。

    像諸葛亮這樣的能人並不少,周瑜、司馬懿、魯肅都算,那為什麼他們卻始終甘於局於人下而不揭竿而起,自立為王呢?

    亂世之中最後能成就一番帝業的,個人魅力絕不可少,作為軍師的人物,謀略,智慧這方面的能力自然不用多提,但是,如果拋除掉這些東西之外,軍師還剩下什麼?諸葛亮沒了謀略,不會治國,那麼他還能夠成為一代英傑嗎?自然是不能。

    但就好像上邊提到的,成就一番帝業的人,個人魅力是不會缺少的,老倌之前做過團隊,深刻記得又一次給他們培訓的時候,有感而發的說一句,團隊用來幹嘛,就是用來互補的。劉備謀略智謀不足,因此才需要諸葛亮,換言之諸葛亮也才有了表現的機會,若不然,他只能一直是個待茅草廬中等待明主三顧茅廬的“臥籠先生”。

    那有朋友就會問了,那如果像你一開始說的那樣,自己出山,自立為王呢?

    老倌覺得,史上有名的軍師頂多都只是一匹千里馬,斷不會是伯樂,知人任人,是君主的才能,而且作為軍師這類本來便是被動被吸引的人物,自己的個人魅力不會特別強,也就是說,如果像是諸葛亮這類智謀無雙的人,自立為王的話是斷不可能吸引到類似關羽、張飛這樣勇冠三軍的人物為其打天下的,但劉備可以,而且還吸引到了諸葛亮來與他進行互補,因而他能稱帝,而諸葛亮只能是軍師。

    再之,作為領袖要能平衡,擁有讓下屬團結的力量,適當時候還會需要用些權術,包括和對手的利益交換,利用人性弱點,挾持人質等,必要時候還要捨棄,即便這些一個軍師都擁有,但他卻沒能做到服眾,就好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把守華容道,關羽卻放走了曹操,回來之後諸葛亮要將關羽斬首,這看來是很正確的一件事情,軍令如山,不嚴格軍心早就散了,如果這時候是劉備下的令,別人不會說什麼,反倒會覺得他大義滅親,是梟雄之才,但下令的卻是軍師諸葛,於是便使得張飛直接拔劍和諸葛相向。這就是君主魅力的區別。

    最後,老倌想告知大家的是,並不是史上所有的軍師都只是軍師,只是說當他從軍師的位置走到領袖的位置之後,是沒有人回去評斷一個領袖過去的,於是新的頭銜,也就是領袖便將原本的軍師蓋住了,就比方說李世民,其父李淵在起兵的時候,李世民當時的確是作為一個軍師的角色在歷史中出現,但由於他自身的個人魅力和強大的凝聚力,以他為首的那幫子人卻更加覺得他更適合作為一名領袖,而後玄武門之變,也令得李世民成為了一國領導人,加之他後來開創的貞觀之治盛世,人們自然也就忘卻了他其實原本也是一名軍師出身的人物。

    史書中對某個人物的評價往往是看回這個人的一生功績然後再給他們做總結,因此,在史書上被稱作軍師的人,其實只是那部分有軍師之謀略,無領袖之才能的人,這些人自然也就沒有成為首領了,依附於後者,前者自身的價值才得以展現。

  • 8 # 遊逛歷史村

    在有關傳說書籍和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德才兼備。如果說題主所說的聰明就是他的才,那麼他的德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心繫漢室,忠貞無二。

    歷史上有許多像諸葛亮此種類型的人物,遠的有伊尹、管仲,近的有張良和范增。這些人謀大識遠洞見萬里見微知著。但是他們也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在人格上或者說靈魂上都極為的乾淨,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我們從這些人的私德上,很難找到他們的汙點。

    但他們所輔佐的物件,都是梟雄一類的角色。l這類人的特點是什麼呢?用三個字來說明,就是忍、厚、黑。

    比如說劉備,這三個字在他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剛起兵的劉備,被人東追西趕,如喪家之犬。但是即便他窮途末路之時,他頑強的意志力也一直支撐著他走到最後。這是忍的體現。

    劉備先後投奔曹操、呂布、袁紹、劉表、孫權,佔劉表的地盤,死皮賴臉的變成了自己的。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四處流竄,那副狼狽不堪的樣子,又可憐又可笑。這就是厚(臉皮厚)。

    這些諸葛亮能做到嗎?做不到。

    在用人方面,他比諸葛亮更有魄力。比如說,諸葛亮不一定能鎮住關羽張飛這樣的人物,但是劉備卻能。

    另外劉備是漢室後裔,這也是諸葛亮不具備的。

  • 9 # o源教主教o

    軍師.+帝師.+法師.你還要他打幾分工。沒他三國不成。還想他下位當皇帝.你看.劉備廟堂百年:武侯祠已經千年了。

  • 10 # 小小姝

    諸葛亮為什麼心甘情願做軍師我個人理解是這樣;

    一:諸葛亮的才智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做主公不能光憑才智就可以的,還要有非常大的格局,曹操攻打新野的時候,諸葛亮勸劉備退守江夏,城中的百姓一心想跟著劉備,諸葛亮當時是不同意帶著百姓逃的,行軍緩慢會被曹操追到,劉備說寧可百姓棄我,我絕不棄百姓。

    諸葛亮想的是我怎麼付出最小的代價去迎接這次失敗,劉備想的卻是民心所向,這就顯示出了兩個人的格局,格局不同想問題的答案也會不同,收服人心方面表現的也不怎麼出色,關羽張飛到死都沒有徹底服了諸葛亮。能成為主公的兩大必備條件諸葛亮做的都算不上出色,所以軍師這個職業才能發揮出諸葛亮這近乎神的智慧。

    二:諸葛亮壓根就不想做一把手,沒出山的時候就一直把自己比喻成管仲樂毅,管仲幫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毅助燕昭王打敗齊國,充分說明諸葛亮從始到終都把自己定位在了做個輔佐別人的人。

    其實太聰明的人永遠都會把自己放在一個老二的位置上,上有靠山下有跑腿的多好(最後一句完全是個人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能印表機一列印就出現檔案另存為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