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雯子育兒

    教育孩子,那困惑肯定很多呀。最為突出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習和快樂能夠並存嗎?我的大寶今年上六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也一直認為,成績好的孩子應該都是快樂學習的孩子。

    其實不然。

    他學習起來並不快樂,他也會為繁重的作業而苦惱,為考試的壓力而擔心,甚至成天在我面前唸叨:人為什麼要上學呢?

    許多教育名家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卻認為,現在大部分孩子對於學習,其實都不是那麼有興趣,很多時候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是我們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呢?或者,是別的問題?

    二、有主見和聽話可以並存嗎?現在的家長,越來越知道培養孩子有主見的重要性。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彷彿又常常受不了孩子的主見。

    每個星期五,一放學回家,兒子就總是對我說,我現在不想做作業。通常這個時候,我就會比較生氣,勒令他,要先完成一部分作業,再去玩。

    如果兒子乖乖的坐在書桌前做作業,我就會比較欣慰:這小子還是比較聽話。如果他執意堅持己見,不願意做作業,我就會比較生氣:這小子學習一點不自覺。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一方面又想方設法的推翻他們的決定。

  • 2 # Margaret113

    沒有困惑,不寵不膩。

    正常管教,自然管教沒煩惱。

    從小抓起學習習慣養成。

    教會孩子學會了自覺學習。

    孩子從來都覺得不學習沒意思。

    當學生過程中天天雷打不動先寫作業。再做其他的事情。

    從小學到留學沒有操過一次心。

    我沒有自豪沒有驕傲。我深深懂得自己責任。娃娃要從小抓起。

    而不是養的一身毛病,再想著咋整?

    這時候多數是為時已晚。

    如果你還想要二孩不妨像我這樣教育孩子,也會輕鬆養大自己的寶貝兒的。

    努力去吧!

  • 3 # 逗逗龍機器人

    其實對教育孩子最大的困惑的:陪伴問題

    工作打拼,早出晚歸,已是常態。

    出差商談,天南地北,何時在家?

    別說要你陪孩子多久了,就是讓你一個月見孩子一面都難。時隔幾個月,回家孩子都跟你生疏了。曾聽朋友身邊不少人說,我不是一個好父親,不能時刻陪在你的身邊,陪你們成長,但為了給你們好的物質生活,我只能這樣。

    這樣的「育兒」問題確實頭疼:一邊是家庭重擔,一邊是親子關係,如何抉擇?

    選擇前者,孩子與你越來越疏遠,漸漸的不會與你交流,什麼問題都自己藏在心裡。

    選擇後者,家裡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學習教育,樣樣都是問題。

    兩者擇其一,多數父母選後者居多。

    看了很多育兒的文章,可陪伴問題仍然存在。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中國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儘管父母在身邊

  • 4 # 中華老憲

    現在的學生從正式成為小學生開始,就揹負了重重壓力。老師要求文明守紀,專心聽講,積極互動,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優秀,身體素質良好。家長要求聽老師教導,不惹是生非 ,各方面出類拔萃,贏在起跑線。

    在學校,小學就要與初中接軌,初中與高中接軌,高中一切為高考服務。在家長老師意識中,一年級就要為高考奠定基礎,一切學習生活都要拿高考的尺子卡一卡 ,看是不是符合標準,一旦行為不利將來的高考 ,就開始擔心焦慮,開始干預矯正,用盡能想到的各式各樣的絕招,皺著眉頭 、語重心長地啟發開導說理,可謂盡心盡力嘔心瀝血。

    如此 ,孩子的興趣沒了,個性沒了,創造力沒了,千篇一律被複制貼上成高考選手。明知不太妥當也實屬無奈,形式就是這樣的形式,體制就是這樣的體制 ,在滾滾向前的大潮中,一滴水珠改變不了什麼,脫離了群體只會乾涸。

    還好,多元的教育理念此起彼伏,歷史必將逐漸選擇適合的道路闊步前行。

  • 5 # 楊光彩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學萬學學說真話,千教萬教教做真人 ”,讓學生樹立“做人好”、“人做好”、“做好人”的意識,這就是教育的真諦。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既要屈從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又要屈從於社會中高考成績評價,應試教育難以割捨,素質教育難以實施,課改只能在優先應試前提下進行。造成一部分中學生在中高考中成為贏家,繼續走升學就業之路,另一些正值花季年齡的青少年出現逃學、打架、鬥毆、吸菸喝酒、上網、早戀等現象。

    父母的人格素養、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引導和影響著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習俗好惡、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的形成 。

    目前,獨生子女的家庭佔絕大多數,為了讓子女成“才”,家長對子女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在學業上寄予了過度期望。表現在物質、金錢上盡一切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給孩子買智慧手機、遊戲機、計算機,吃海鮮、買名牌。在情感方面上,有時不講原則,對孩子百依百順,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和任性的性格,忽略了對孩子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孩子缺乏獨立性,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一切依賴於家長。家長在甘心付出的同時,又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望,尤其在學習方面高標準、嚴要求,為了在中考激烈競爭中佔優勢,安排孩子參加各種補習和特長班,重負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長輩的尊重與情感,致使孩子乾脆封閉自己不與家人溝通,嚴重的離家出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家長忙於工作、事業而忽視子女的教育問題,疏於對孩子思想上的引導、心靈上的溝通。主要表現在:單親家庭的比例增多,有的班級不完善家庭學生達到三分之一,父母離異後,孩子成了負擔,甚至是多餘的,常常有的孩子抱怨“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我的家在哪裡?”個別家長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把孩子長期送到“小飯桌”,一週接見孩子一次就是很大恩賜,還有的單親家庭,父親或母親把家庭所有希望都寄託孩子身上,對孩子要求極高,造成愛和家庭教育的扭曲。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初中生是生理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時期,也是情感豐富的時期,為了證實自己長大了,經常出現與家長和教師的對立和逆反,在父母的訓斥下,心靈極易受到傷害,自尊心極易受挫,部分學生由於自理、自立能力不強,迷戀網咖和遊戲,甚至走向犯罪。孩子的屢教不改,讓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以至於最後對孩子的聽之任之。

    《義務教育法》對學校和教師規定諸多,對家長要求確是輕描淡寫,造成很多家長不負應盡責任,卻不受法律和道德譴責,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教育問題就是學校責任,跟家長無關。《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佈使學生和家長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教師教育學生過程中,一方面要強化管理,另一方面則是家長的不配合、不理解,家長動輒上告、找記者曝光的情況時有發生,面對社會的輿論譴責,教師無所適從。在目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比例不斷增加,有的學生違法,造成惡劣案件,因不夠法定年齡,公安部門只能處於罰款,學校又沒有處罰權,這些違法學生染上惡習後,對其他學生造成極壞影響,這是當前初中生教育所要面對的新的難題。

    在“一分決勝負,一考定終身”的強大壓力下,老師們的眼睛主要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圍繞著考試而進行的。教師對待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態度和藹,嚴加管理,而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是很冷淡,不聞不問。對學生的脆弱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學生由討厭老師漸漸發展到討厭這門學科,最後發展到討厭學習。還有的老師不能用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致使這部分學生越學越吃力,漸漸失去信心,喪失了學習興趣,再加上老師的態度,導致逃學、厭學、上網成癮,在網路虛擬世界中需求一絲心靈的慰藉。

    在當前社會上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流行的負面意識形態。如社會公德的缺失、法紀觀念的淡薄、理性信仰的空乏、崇高理想的淡化、物質的攀比風氣、浮躁膚淺的時尚以及“一切向錢看”的觀念等,各自不同的家庭經濟狀態,對孩子們的心理刺激是直觀而具體的:房子、車子、手機、電腦、娛樂等消費,特別是同齡人之間在金錢、物質佔有的差別,若孩子未得到比較良好的教育和疏導,都可能會在稚嫩的心靈上留下傷痕,導致他們缺少健康和積極生活的態度。就如在音樂市場上,主打流行歌曲基本上都關於“愛情”,裡面大部分是矯揉造作的腔調,給青少年帶來不健康“愛”的印象,不少孩子盲目去尋找這種愛戀感受,出現早戀,甚至把有異性朋友當成一種時尚。影視為追求收視率,常常渲染的是“拳頭”、“枕頭”,給孩子造成不良誘導,使一些學生盲目模仿,進而走向犯罪。

  • 6 # 嚴寬並濟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非常自信,也被同事朋友認為是最成功的家長。我的女兒不僅成績優異,才藝出眾,而且具有優秀的意志品質和出色的能力。下面是嚴寬比較推崇的幾個做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1、在孩子面前要有積極、Sunny的心態。2、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讓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 4、要有豐富的親子活動。 5、多給孩子創造參加比賽的機會。

    經歷的困惑:

    孩子高中學的理科,但是報志願時,選的文科專業,當時做決定的時候很猶豫。雖然在兩天之內就做出了這個比較偶然的選擇,但是最終女兒很滿意,現在對自己的專業也很感興趣,就業也比較容易。這個選擇基本上決定了一生所從事的工作或者說職業,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是最終選對了。

  • 7 # 風兒清

    教育是一門學問,教育面對的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每一天都在發展變化中,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會在教育中有困惑。

    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貪玩、學習不專心、不愛閱讀、不愛作業等等。在教育孩子中我的困惑,最不好解決的就是下面三點。

    困惑一:不喜歡學習,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更感興趣強強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聰明活潑,特別喜歡飼養小動物,喜歡畫畫。可就是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做作業。家長和老師想了不少辦法,伴讀、報興趣班等等,可是強強對學習就是不主動,成績也不太好。

    教育對學習沒有熱情的孩子,的確是讓父母頭疼,但是還是不能放棄,要從下面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第一,還是要想辦法讓孩子想讀書。比如,繼續陪伴孩子讀書,透過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入手,來逐漸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只有對學習有興趣了,才有可能去主動學。

    第二,讓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家裡要有學習的氣氛,父母要和老師做好溝通,這樣會讓孩子具備積極上進的心態。

    第三,給孩子一定學習的壓力,但是壓力不能過大,讓壓力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

    困惑二:脾氣急躁,會頂撞長輩不服管教的孩子。曉宏就是這樣一個孩子,脾氣很急。只要被父母批評,不論輕重,只要不符合孩子的心意,孩子就會和父母頂嘴,甚至和父母大吼大叫。曉宏的爸爸甚至動過手,但是收效甚微。

    對這樣急脾氣,性格又倔強的孩子,確實是不好教育。教育這樣的孩子方法還是不能太硬,不能過於指責,還是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軟硬兼施,多表揚少批評。

    困惑三:叛逆,不願意和父母、老師交流的孩子小蘭在小學都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是班上前十名。到了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就和父母交流得越來越少。老師說,小蘭上課不夠專心,學習成績也有所下滑。但是不管父母怎麼問,小蘭什麼也不願意說,要不扭頭就走。叛逆的孩子,就算父母說的有理,只要方法不對,也不會聽的。關於怎麼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我在《怎樣和叛逆的孩子有效溝通,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文章裡說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摘錄其中一段來說說我的看法: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要保持冷靜,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有哪些教育方法需要改變。家長還要儘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觀察孩子的內心,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認同感,建立自信心,保護自尊心。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給孩子提建議,但不嚴加管制,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會有不少困惑,碰到教育難題,會讓我們頭疼。但是,只要是存在,就會有原因,找到原因,找到方法,堅持下去,問題總會得到很好地解決。

  • 8 # 熊媽碎碎念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煩心事,它隨時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煩惱,你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才能把煩惱降到最小化,要不然,小則動肝氣,大則ICU,不僅孩子受罪,大人也累。

    1.早期教育

    都說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小小年紀早教班就早早走起了,一年幾萬塊雖然不多,但對於一般工薪家庭來說壓力也不小。如果孩子爭氣,各方面都學的快,發育良好,你會覺得這錢發的值,如果孩子不配合,整體上課不按常理出牌,你就會焦慮,一來焦慮浪費的錢,二來焦慮孩子沒學到東西,然後慢慢情緒就來了。

    這類媽媽其實應該放寬心,早期教育很關鍵,但不一定非得到早教機構,在家同樣也能夠做到,你可能會說我們不專業等等。其實教育孩子不需要專業,只要用心,多抽時間多陪伴,對於早期教育來說就是對孩子最大的益處。

    2.中期教育

    這裡的中期教育指上小學,一般上小學後,家裡的畫風都變了,每天雞飛狗跳都成家常便飯,這個時期的教育應該就是媽媽最焦慮的時期,所有的出發點全部聚集在孩子的成績身上,所以輔導作業應該是這個階段的硬傷。

    媽媽如何緩解“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局面。其實很簡單:不參與進去。做作業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長的事,做的好不好你也不需要焦慮,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是很糟糕的,孩子在不放鬆的狀態下更做不好事情。所以家長要學會擁有一顆強大的心,放手不代表放任,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也就是慢慢變得越來越好。

    3.晚期教育

    這類孩子通常已經上初中高中,父母最擔心的是早戀與叛逆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好教育,一來有自己的想法,二來身體比較強壯,不再受誰的指示,如果父母還是延續小時候的教育方法,那可能會搞得兩敗俱傷。

    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把孩子當成朋友,多交心多溝通,融入到他的生活中去,讓他在家有話語權,為他的人生負責,通常把孩子當朋友的家長,不僅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他們也更願意敞開心扉,跟你溝通,只要親子之間有溝通,那麼很多事就很好解決了。

    總之,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煩惱,但一定要因材施教,千萬不要攀比,也不要用別人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好,奉勸各位父母,關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放寬心態,只有做到佛系,你才能做得更好,與孩子的關係才能走得更遠!

  • 9 # 旭日家教

    1, 我覺得很多家長都會這樣的疑問:“我是為了他好,他怎麼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確實,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實際上很多家長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喜好,便會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經歷代替孩子做出選擇,認為自己的選擇對孩子來說是好的,實際上那些並不是最適合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聽聽孩子的意見,在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孩子他的選擇有哪些優勢,有哪些劣勢,父母應該充當一個指導者,而不是決定者。強行將自己的選擇加於孩子身上,若孩子喜歡那便是皆大歡喜,若孩子不喜歡,那麼就會加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2, 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某某東西 。父母和孩子成長的年代不同,接觸的東西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孩子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禁止。我認為面對孩子的喜好,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因為自己單方面的喜好而去折斷孩子夢想的雙翼。

    3, 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當孩子提出意願時,總是以“你還小,不能做 ”為由拒絕孩子 ,孩子發表意見時總是說:“你還小,知道什麼。”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這也是一種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方法。

    4, 我該怎麼做。才能給他最好的。 誠然,天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但是實際上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便是陪伴,多留一些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喜好。同時,父母應當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若要孩子做一個懂禮貌,尊敬別人的人,首先,父母就應該自己做到,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巴菲特午餐這麼貴?拿下這次巴菲特午餐的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