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藥師話用藥

    肝血管瘤是最為常見的肝臟間葉組織良性腫瘤,由於組織學上可見海綿狀血管間隙,故又稱為海綿狀血管瘤。

    肝血管瘤通常是單發的,但是多達40%患者的肝臟左葉和右葉都可能存在多發病灶。病灶為數毫米至20cm以上,大多數瘤體較小(<5cm)。大於5cm者被稱為巨大血管瘤。

    大多數肝血管瘤患者沒有症狀預後很好;血管瘤較大(大於4cm)的患者更可能出現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和右上腹不適或滿脹感。然而,血管瘤與症狀的關係並不總是很明確。較大血管瘤患者可出現較少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厭食和早飽,可能由血管瘤擠壓周圍器官所致。急性腹痛可由瘤體內血栓形成或出血及相關的Glisson囊牽拉和炎症所致。急性血栓形成引起的不適可持續長達3周,並伴有發熱及肝功能檢查異常。

    其他罕見表現包括:血管瘤破裂延伸入膽管樹後發生的膽道出血[30]和類固醇耐藥性風溼性多肌痛,後者可透過切除血管瘤治癒。

    肝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尚未完全瞭解,在1-10年隨訪期間,進展率為18%-39%。個別患者因為血管瘤明顯增大並引起症狀,需要手術切除;自發性破裂罕見。自發性破裂常常發生於肝臟外周的大血管瘤,但對巨大血管瘤(瘤體大小>5cm)的隨訪顯示,即使是這些血管瘤也極少增大或破裂。腹部鈍挫傷後海綿狀血管瘤創傷性破裂也很罕見,但這凸顯出肝臟的創傷性破裂可能與肝臟基礎病變有關。

    肝血管瘤具有的一些特徵可在超聲、CT或MRI檢查時提示診斷。少數病變不典型,可能需要多種影像學檢查確診。

    對於無症狀患者,尤其是病灶小於1.5cm的患者(但也包括病變小於等於5cm的患者),只要確定診斷,可進行安撫和觀察,不必做影像學隨訪。另一方面,血管瘤快速生長已有報道,為瘤體大於5cm的患者進行密切影像學隨訪(如一年1次CT)提供了依據,尤其是對於病變位於肝被膜下的患者。如果沒有症狀,則出血風險很低,沒有必要行預防性手術切除。若患者存在疼痛或症狀提示腫瘤外源性壓迫鄰近結構,則應考慮手術切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遞進式文章和邏輯順序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