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92264488752

    邀請孩子去合作參與立一些規矩,而不是迫使孩子符合規矩,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告訴孩子,要做這、不能幹那,許多情況下,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矩。與孩子討論規則,不僅給孩子立了規矩,還幫助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遵守規則,也讓孩子有機會對這些規矩提出問題和意見。

    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堅持遵守規則

    家長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這是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的關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衛生習慣,禮貌習慣等,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家長在與孩子出行時要自覺遵守,講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

    培養孩子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如有時“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並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那麼,家長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違規後,家長要對孩子加強引導

    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的自制力弱,有時堅持不住,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此時,家長應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但是,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是可行的。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孩子從“他律”到“自律”。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磨蹭這件事,因為起床磨蹭導致上學路上時間緊張,制定起床時間規則後,出現孩子違反規則的情況。那麼,家長就可以讓他去承當一次因為起床磨蹭導致上學遲到,遭遇到老師嚴厲批評。當然,還要加上家長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必須嚴格遵守起床的時間規則,才能避免再次受到老師的批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哪種人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