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8度農墾人
-
2 # 農大知事
即便農產品便宜,到糧食收購點出售,還能多賣一些錢,但在農村大部分農民還會選擇把農產品賣給商販,這似乎不符合情理,但知道原因後,大家就應該明白了。1、收購站與糧食販子的價格相差不大
如糧食收購點與到村裡收糧食的販子相比,在價格上也相差不多,大部分每斤糧食也就相差四五分錢的樣子。對於一般的農戶來說,家裡並沒有多少糧食,而且賣給糧食販子,自己不需要動手,當甩手掌櫃的就行了。再說了,即便是把糧食拉到糧食收購站賣也差不了多少錢,並且還要來回耽誤時間,還要自己動手裝卸,開車運輸等,如果把這些成本都算上也就沒有多少便宜可沾了。也因此是農戶願意把農產品賣給販子的原因。
2、收購站賒賬在農村有一種現象,往往是去收購站賣農產品,當時有拿不到現金的現象,一般都會給打個白條,讓改日再過去取錢,對於一些信譽比較好的收購站還可以,約好的哪天給錢,也就給了,如果遇到不好的老闆,那就麻煩了。
農大幾年前賣過一次玉米,就是到鄰村的一個糧食收購點去賣的,要比糧食販子貴幾分錢。糧食並不多,也就賣了七千多塊錢,當時老闆也是打的白條,讓一週後再去拿錢,結果,農大連跑帶打電話半年多,好不容易才算把錢要回來了,真是氣惱。如果賣給糧食販子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沒有那樣的麻煩了,更有甚者,還有多年都要不到錢的。
3、販子轉賣佔有優勢,農戶卻不能販子收賣農產品佔有優勢,雖然說價格相差不大,但他們每天收的農產品量大了,也就賺的多了,這也是在量上佔優勢。再就是經常幹這一行的,他們也有一定的經驗。比如說想辦法增加糧食的分量,收農戶的糧食很乾淨,他們就會倒入一些土,這個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農大是親眼目睹的,去年一個糧食販子在我家收糧食時,每倒一層糧食,就從我家院子裡弄些沙土撒一層,這一點,一般的農戶是做不到的,他們常年與收購站來往,也知道怎麼去運作了。
-
3 # 糧油幫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先屢一下從源頭到銷售給消費者之間要經過得環節:
1、原料型農產品:如:水稻、小麥、穀子,這些農產品的銷售環節包括:農戶-貿易商-加工廠-銷售商-零售商-消費者;
2、成品型農產品:如:水果、蔬菜等,這些農產品的營銷環節不包括加工環節。
現階段,農產品的加工並不一定透過大型加工廠,小加工廠也可以完成原料型農產品的加工,因此這兩種農產品的區隔是比較小的。但是為什麼農民不直接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原因如下:
1、銷售的成本高:雖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但是銷售成本依然存在,即便透過電商平臺來直接對接使用者,但是也存在宣傳推廣的費用,銷售投入也不小;
2、物流的成本高:農產品中間環節的最大成本來自於物流,拿大米舉例:大企業透過火車發車皮,物流成本摺合每公斤只有幾毛錢,而如果直接發快遞,幾公斤下來要十多元錢,完全沒有優勢;
3、產品差異化低:農產品差異化比較小,除了成本之外,還要考慮市場整體的零售價格,有時候售價減去成本,未必能夠盈利;
4、產品的溢價低:因為差異化小,所以溢價能力低。特別是一些大宗的產品,如:大米、麵粉,中間環節的加價率看似很高,實則只有幾毛錢或者幾分錢。
在什麼情況下,農產品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
1、小宗產品:
2、差異化大:
3、利潤空間大:
4、物流成本低:
5、傳播成本低:
如果你的農產品產量低、有獨特性,有足夠大的利潤空間,然後發貨方便物流成本低,不要太冷門宣傳一下別人就知道,那完全可以直營!
回覆列表
我作為農民中的一員,自己總結幾點,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點,千百年來農民都是以種田為生,所以根本沒有多少人懂得這些商道上的事情。在作物收割下來後直接就賣給商販了。
第二點,古往今來誰聽說過有哪個朝代的農民種地發財了,不差錢了,尤其現在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錢,所以很多都著急賣了錢好去看病,或者供孩子用,還還債等等事情。
第三點,作為一個農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接觸那些農產品加工廠或者大型商超等等機構,所以就給了商販這樣的機會。
最後一點,現在幾乎每個農村都有這樣的本地商販俗話叫大拿,學名叫經紀人。這類人交際面比較廣,一個人可以獨攬一個村或者幾個村的農產品售後業務。想直接接觸農戶是很難的。當然現在是網際網路電商時代,很多人都透過網路來出售自家的農產品,成功的案例確實不少,但相對於九億農民來說真的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