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同修覺淮
-
2 # 吉月文
佛教在傳播過程當中,形成了兩條主要的對外傳播路線。一條是向南傳到斯里蘭卡,然後透過海路傳到東南亞地區。另一條是向北傳到現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然後透過西域傳入中原漢地和西藏。由於傳播線路不同,因此分別被稱為南傳和北傳。北傳又分為兩派,漢傳和藏傳。
先介紹南傳佛教的傳播情況。南傳佛教的發展要早於北傳佛教。在佛陀去世後大約200年,也就是公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征服了幾乎整個印度次大陸。由於殺戮過重,阿育王產生了贖罪心態,因此崇信佛教。他以國家實力為後盾,不惜代價建設佛教寺廟,修建各類宗教設施。然後透過政治力量向外傳教。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佛教開始系統傳入斯里蘭卡。之後,佛教成為斯里蘭卡的主導性宗教,一直持續到今天。透過海路,佛教傳播到了現在的東南亞島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以及中南半島上的多個國家。到了公元13世紀的時候,東南亞島國的受到伊斯蘭教政權的侵略,宗教信仰發生改變。但中南半島上的信仰狀況,依然維持原有形態。在中國雲南地區,南傳佛教也有分佈。
再介紹北傳的傳播情況。西漢時期居住在中國西域的大月氏人,因為受到匈奴的壓迫,所以向西遷移。後來在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廣大範圍內,創立了一個貴霜王朝。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一個和阿育王極為類似的國王伽膩色迦王開啟了佛教在印度的第二個發展高峰。同阿育王一樣,他也熱衷於對外傳教。而這和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佛教傳入時間正好一致。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漢傳佛教開始形成。在魏晉以前,佛教主要在上流社會當中小範圍傳播,是一個受眾面很窄的宗教。魏晉時期社會動盪,佛教具有獨特的心理撫慰功能,因此受到民眾的歡迎。此外,統治者給予佛教徒特殊的賦稅和勞役優惠也是促成佛教信仰在這一時期廣為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漢傳佛教在隋唐時期正式成熟。並且在這一時期開始向外傳播。日本北韓和越南的佛教都是漢傳佛教的分支。越南的南部地區也有部分南傳佛教。
下面談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在三大佛教體系當中出現最晚,而且存在著一個不短的空窗期。歷史上稱為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和後弘期。西藏佛教前弘期要比漢傳佛教的起源再晚3到4個世紀。前弘期的西藏佛教,除了從西域引入之外,也吸收了不少漢傳佛教的內容。之後,西藏本土的苯教和佛教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宗教矛盾。苯教藉助政治優勢消滅了佛教。於是形成了數百年的傳承中斷。之後佛教再次興起。並且取得了政教合一的地位。
接下來談大小乘佛教和這些概念的關係。先介紹大小乘佛教的概念。佛教發展有三個階段。從佛陀去世後大約100年,這段時期內的佛教稱為原始佛教。基本上保持了佛教最原始的形態。之後,僧團內部發生分裂。形成了上座和大眾兩部。上座實際上指的是尊貴的人才能坐的位置。代指那些在佛教僧團內地位較高的老年僧人。大眾指的是人數眾多。上座部較為保守,堅持原有的僧團規範,大眾部以青年僧人為主,主張改革僧團管理模式。兩者因為矛盾衝突非常激烈,無法調和,所以分道揚鑣。之後,上座和大眾兩部繼續分裂。各種部派的數量達到了20多個。佛教史因此將這一時期的佛教稱為部派佛教。到了公元前後,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貴霜王朝興起的時候,古希臘和古波斯的宗教文化傳入並影響了北印度佛教的發展。古希臘的偶像崇拜,古波斯的光明崇拜,以及印度本土婆羅門教的一些宗教文化,被部派佛教中的一些派別所吸收,形成了一種新的佛教形態,大乘佛教。它將之前的佛教稱之為小乘佛教。所謂大乘指的是可以承載多人的馬車。小乘指的是隻能供一人乘坐的小車。梵文原文當中還有破車的意思。大乘佛教對於佛教的教義進行了深化。強調要以普度眾生的方式修行,而不再堅持傳統的自我修行,自我解脫的模式。這也就是大乘本意的來源。大乘佛教中有一支大量吸收了婆羅門教的儀式儀軌,由於教法透過教徒內部秘密傳承,因此被稱為密教。漢傳佛教中稱為密宗。到了印度佛教發展晚期的時候,密教成為了佛教的主體。從大乘佛教興起一直到印度佛教滅亡,這一段時期被稱為大乘佛教時期。
再談大小乘佛教和南北傳佛教的關係。現在很多人將大乘佛教等同於北傳佛教,小乘佛教等同於南傳佛教。就當代社會而言,這種說法並不錯。但在歷史上的情況,要比這複雜得多。大小乘佛教是幾乎同時傳入中原漢地的。在隋唐以前,小乘佛教在中原也有傳承。比如毗曇宗,就是小乘佛教在漢傳佛教中形成的宗派。但是,小乘佛教既保守又傳統,不能適應漢文化對它的改造要求,所以到隋唐以後就不再傳承。大乘佛教有一種方便思想,也就是基於傳教的考慮,可以修改一些戒律教義,只要堅持佛教的本性就可以。對於漢民族這樣一個文化深厚的民族來說,完全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去迎合一個陌生宗教是不可能的。所以大乘佛教在漢傳佛教中取得了絕對主導地位。西藏地區因為佛教傳入較晚,這個時候印度地區的佛教以密教為主,所以西藏較為完整的傳承了密教。因此也有人將藏傳佛教稱為藏密。在13世紀以前,南傳佛教也是大小乘兼備的。在斯里蘭卡,小乘佛教的中心是大寺,大乘佛教的中心是無畏山寺。後來大寺派的僧人利用國王的支援透過武力手段搗毀了無畏山寺,從而強迫大乘佛教的信徒改宗。斯里蘭卡作為南傳佛教的中心,大乘佛教在斯里蘭卡的滅絕,對其他地區的大乘佛教的發展產生的一定的負面作用。而東南亞島國上的大乘佛教則是被伊斯蘭教政權毀滅的。所以才形成了南傳以小乘為主的特點。
因此,以南傳北傳這樣的方式來稱呼現在的某個具體的佛教宗派,其實並不是非常準確。而以大乘小乘,或者上座部大眾部這樣的方式來稱呼,又因為帶有貶義含義而互相無法認可。所以現在有些學者提出,將佛教按照使用的語言進行分類。漢傳佛教稱為漢語系佛教,藏傳佛教稱為藏語系佛教,南傳佛教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因為南傳佛教的經典採用巴利語書寫。這是目前最為妥當的處理方式。
-
3 # 歷史咖啡
這是中國特有的分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漢傳=中國大乘佛教,南傳=小乘佛教=部派佛教,藏傳=苯教+印度密教+印度大乘佛教(佔比大約是4:4:2)。要弄清楚其中的區別和聯絡,就不得不說到歷史脈絡了,如下:
一,佛教流傳簡史
【原始佛教時期】
佛教最初流傳的八十多年裡不存在什麼分歧,因為眾多弟子在世,主要內容沒有偏差,僧團組織也很單純。這個階段被稱為【原始佛教】時期。原始佛教時期有一部貝葉經,是佛祖死後第一年記錄而成,時間約在公元前543年。
【部派佛教時期】
僧團後來認為一致認為應該把佛祖所述再次記錄成冊,並經全體僧侶稽核,稱為定本,以防後世竄亂,就推動了第二次「結集運動」,當時形成了兩個版本,一個是高階僧侶的記憶口述,一個普通僧侶的記憶口述,前者被稱為【上座部】,後者被稱為【大眾部】,兩者之間在法義上沒有不同,但在日常戒律上有一些分歧。這個階段被稱為【部派佛教】時期。大眾部由於僧侶階層屬於中下層社會,主張變通律法,上座部則是嚴格的保守主義。
這次分裂在結集時並不明顯,但在往後500年裡卻引發了根本分裂,是佛教大分化的起點。隨著阿育王的孔雀王朝的統一,部派佛教分為三條路線傳播,引發了不可挽回的分裂:
*北傳路線:即印度西北部,由上座部一批僧侶傳入。這裡是古代文明的一箇中心地區,來到這裡的上座部僧侶形成了「說一切有部」。
*南傳路線:即印度中南部和東南亞,既有上座部也有大眾部,尤其是印度中南部,大眾部的影響可能比較大。
*西傳路線:即印度西部,旁遮普一帶。這裡也是上座部為主。
這個過程大約400-500年,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大眾部在印度中南部地區的異變,它引發了大乘佛教的最終成型。
【大乘佛教時期】
大乘佛教的顯著特點是眾生平等。大乘,意為大型馬車,言其不分種姓、度人之多。在印度社會的種姓封建體系中,「大眾部」僧侶在中下層得到了普遍支援。這裡的中下層還包括位於統治體系低端的「南天竺」。
後世普遍認為出身婆羅門的「馬鳴」是大乘始祖,實際上,馬鳴是個文學家,他用佛教進行戲劇和詩歌創造,有平等意識,但並未在「部派佛教」體系之外另起爐灶。大眾部那些平等意識早已存在,但沒有上升到宗派級別。真正創立大乘佛教的還是「龍樹」。
龍樹是南部人。在印度歷史中,南部以達羅毗荼人為主,是次大陸的原始土著。他們在印度的權力體系中長期處於底層位置。因此,大眾部在這裡得到特別重視,龍樹憑藉其卓越的思辨天賦,結合大眾部的平等意識,創立了【中觀論】,寫了《中觀論》、《大智度論》等大乘的根本著作。這批著作規模宏大、架構瑰偉,在學術上屬於驚人的成就。
它迅速引發北部婆羅門學者和部派僧侶的關注,很快成為佛教學術的新興勢力。隨著無著、世親等大師級學者的加入,大乘佛教迅速壓倒了部派,稱為佛教主流派系。這個派系的主要特點,實際上是其「學術性、哲學性、政治性」,尤其是政治性很強。大乘佛教與貴霜帝國、笈多王朝、戒日王朝存在非常複雜的政治聯盟關係。
【密教時期】
戒日王朝中後期及以後,上古的婆羅門開始復興,並結合了印度西北地區的一些巫術,形成廣泛存在的密教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剛乘」。密教對衰落中的大乘佛教構成致命一擊,它用佛教詞彙包裝起來,形成「大乘密宗」,講究捷徑、頓悟、咒語、瑜伽等等頗為神秘的修煉。這些修煉方式對世俗社會來說,大多數都是詐騙、色情、墮落。佛教因之衰亡。
二,漢傳、藏傳、南傳
【漢傳】
中國最初引入佛教公認是在東漢,當時大乘已經開始興起。第一批入華的經典,基本上是大乘系統的。由於印度大乘佛教與政治太過緊密,在貴霜帝國形成了一個特權的僧侶階層。入華之後,他們在南北朝時期也一度成為僧侶貴族階級。
這就與中原文明構成嚴重衝突,在北魏遭到道教和儒家的聯合打擊,即太武帝滅佛運動。此後,一批僧侶開始結合本土文化進行改革,形成了本土宗派,如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律宗。以後在隋唐時發展為「漢傳八宗」。漢傳八宗已經不再是僧侶和寺院領主階級了。值得指出的是,漢傳密宗在唐朝後期就消亡了,後世並未流傳下來,反而是流傳到了日本,稱為「東密」。
【藏傳】
藏傳佛教,是民國才出現的概念,此前都叫「喇嘛教」。嚴格說,它的佛教成分非常少,應該不超過二成。因為西藏傳入佛教是非常晚的事情,已經在戒日王朝後期。當時佛教幾乎已經消亡了,整個印度流行「密教文化」。
首批入藏的蓮花生、阿底峽等人,除了一部分「大乘密宗」之外,主要是為西藏帶去了佛教的詞彙體系。像蓮花生這樣的僧侶,則更接近「巫術家」。他們的較為先進的、用佛教詞彙包裝起來的巫術,與拉薩貴族一起完成了藏區的文化統一。原先廣泛存在的苯教,被強行輸入的密教征服,改頭換面變成密教的支派。他們同時也驅逐了西藏東部的漢地禪宗。最終形成了一個新宗教「喇嘛教」。
所以,喇嘛教並不是佛教的一部分。實際上,西藏的喇嘛教與佛教長期鬥爭,最終取得完全勝利。
【南傳】
南傳就是上述的部派佛教進入東南亞形成的派系。它的特點是保持了原始佛教的基本面貌,沒有受到印度政治變遷的影響。
佛教史非常複雜,流派極多,又因為術語精微難辯,真能搞清楚的人是很少的。作為一般人,需要弄明白的只有一點:西藏喇嘛教不是佛教,漢傳密宗於唐末消亡。
-
4 # 王大毛是美女
佛教雖誕生於印度,但中國是佛教發展的第二故鄉。從佛教的發展歷程和流傳來看,佛教從印度向世界各地傳播,
主要分“南傳”和“北傳”(北傳佛教又可分為“漢語系”和“藏語系”兩大支)兩條路線。
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的區別:
第一、地區上的不同:
南傳佛教從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泰國、緬甸、高棉、寮國等國家和中國的傣族地區。
北傳佛教從印度向北傳入中亞地區,然後透過中亞、西域地區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北韓、日本、越南、蒙古等地。
第二、教義上的不同:
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佛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乘佛教”。
北傳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
第三、語言上的不同:
南傳佛教主要依據“巴利文”經典,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
北傳佛教主要依據“梵語”經典,又稱“梵語系佛教”。傳入中國後,又發展成“漢語系佛教”和“藏語系佛教”。
而中國佛教則包括了南傳和北傳中全部的漢、藏、巴利語三大系統的佛教。
但無論是漢傳、藏傳、南傳佛教,在修行方面以及教團的共同生活習慣上,大多遵循佛在世時的慣例,沒有什麼重大的爭議。
願所有修習佛法的朋友都能在佛陀的大智慧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阿彌陀佛
-
5 # 歷史哨聲
這是關於佛教宗派的問題。那麼就來簡單介紹佛教的宗派,從釋迦牟尼35歲觀緣起證果後形成的原始佛教開始說起。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是釋迦牟尼佛陀涅磐3個月後,由釋迦牟尼的500位阿羅漢弟子舉辦的第一次結集所形成的。第一次結集,又叫王舍城結集,是大迦葉尊者按照釋迦牟尼死前宣佈三月後進入般涅城(即入滅)而組織500阿羅漢弟子進行的首次集會。
在這次集會上,優婆離尊者誦讀菠蘿提木叉,加上和大迦葉尊者的問答,形成了佛教的律藏;阿難尊者誦讀了釋迦牟尼所有經說,加上大迦葉尊者的確認,形成經藏。在這次大會後,佛教開始形成,佛經的經藏開始形成。
一般認為,第一次結集形成的內容是:
論藏阿毘達磨、《摩訶僧祇律》(又叫九部法或九分教,是大眾部的經藏)
佛教經文中的“如是我聞”的意思就是:我聽到阿難尊者是這樣說的——就是第一次結集,阿難尊者的誦讀。
下圖為遼金時期的跋陀羅尊者三彩像
佛教的分裂在第一次結集的200年後,佛教發生了根本性的分裂,形成了上座部佛教和大眾部佛教。分裂的原因,有兩種說法。南傳佛教記載是因為比丘收受金錢打破了不收金錢的戒律;北傳佛教記載是因為贊成或反對大天比丘提出的大天五事而造成分裂。這件事情,在唐朝玄奘所翻譯的《大毘婆沙論》中對此有記載:
在摩揭陀國華氏城雞園寺中,比大天更資深的比丘都已去世,輪到大天成為上座主持布薩誦戒;大天誦出自造五事偈頌,部分僧眾反對而起諍論,支援大天者人數多,故國王呵責少數派僧眾,少數派因而遷居迦溼彌羅國。那麼什麼是大天五事呢?大天五事其實就是關於阿羅漢學習和證道機緣五種說法。為什麼這會造成佛教的分裂呢?因為這大五天事,提出了成佛的新方法,打破了第一次結集時所確立的成佛的方法。
這次佛教的分裂,其實就是是否堅持第一次結集所達成的成佛傳統。堅持傳統方法的就是上座部佛教,贊同創新新的成佛方法,就是大眾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認為只有第一次結集的經典才是佛法,大乘佛教是違反第一次結集的假經典,否認小乘佛教等詞語。
上座部佛教認為,第一次結集已經說明佛陀出現在人間的目的就是:
幫助眾生脫離苦海、止息輪迴、導向寂止用簡單的話語來說,佛陀就是要讓眾生的地獄輪迴受難迴圈,讓眾生都可以入般若城(入滅),或者說是天堂。
當你脫離了地獄的受難輪迴而進入天堂,佛陀的使命就完成了。
因此,涅磐、佛、辟支佛、佛的弟子阿羅漢等並沒有地位上的差異,都是平等而共同去完成佛陀的使命。辟支佛和阿羅漢不需要成佛。
因此上座部佛教非常反對大眾部佛教(大乘佛教)的:
“眾生都應該成佛”的這個說法。
上座部佛教並不主張吃素不吃肉,因為根據第一次結集的記載,在第一次結集時主張吃素不吃肉的只有破和合僧的提婆達多和其信徒。在《本生經》中就記錄了釋迦牟尼在前世修成為菩薩時曾經吃獅子肉而被尼乾子發難時,佛就說了一句:
“ 智慧人食此 不為罪汙染”上座部佛教,主要是以巴利文偉經典語言,也因此被成為巴利佛教。現今流行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尼泊爾等地方。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大眾部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的意思就是我才是正宗,其他都是虛偽。大乘佛教將大乘佛教之前的佛教統統稱呼為小乘佛教,以表示這些佛教都不是正宗佛教,顯示自己的正宗地位。
大乘佛教認為這個世界無論是人或者動植物,甚至石頭泥土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其本質就是空。即所謂:萬法皆空。
大乘佛教主要修行依據是:
三皈依、五戒、十善、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菠蘿蜜。
在大乘佛教看來,所有看見到或感受到的東西,或者感覺,都是“象”,一種表面的東西。
和上座部佛教認為佛和阿羅漢地位沒有區別的觀點不同,大乘佛教認為阿羅漢只是脫離了六道輪迴的苦難而已,只是解脫了人的苦難,還沒有達到圓滿的覺,並非真正入滅。因此阿羅漢必須繼續追求進入徹底的大慈大悲而成佛。
漢傳佛教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中的大宗。佛教傳入中國有兩條路線:一是北傳佛教透過西域而傳入漢朝,即傳統的佛自西來觀點;二是南傳佛教透過在東南亞的發展,傳入雲南、兩廣、福建等沿海地方,即南海觀音菩薩稱謂的來源。
紅:藏傳佛教出現前的北傳佛教(即後世的漢傳佛教)傳播路線圖 藍:南傳佛教傳播路線圖
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認為佛教在秦朝時已經傳入中國。依據是《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的記錄:
“禁不得祠”不得祠,即是佛寺。不得,就是梵語Buddha的音譯。
公元前2年,西漢漢哀帝派遣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讓人口授景盧《浮屠經》。
公元67年,東漢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並帶著很多佛教,用白馬駝運送到首都洛陽。漢明帝於是命人修建白馬寺讓他們居住,並翻譯了《四十二章京》(不是韋小寶的四十二章京哦)。這是傳統上認為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份和開始,而白馬寺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種佛寺。
之後的147年安息人安世高、167年的月氏人支婁迦識等都到漢朝傳教譯經。
三國時期佛教重地為北洛陽南建康。魏明帝大興佛寺。孫權也很推崇支謙、康僧等人。也是在三國時期,天竺人曇柯迦羅來到中國,推廣戒律,開創了中國僧人受戒的習俗,成為了律宗是始祖。曇諦為朱士行等人戒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僧人出家。
漢傳佛教有十個宗派,但因為有三武一宗的滅佛,導致很多以佛經為主的佛教宗派消失,只有不立文字、學術不強的禪宗和淨土宗得到流傳和發展。
漢傳佛教主要流行在中國、日本、北韓半島和越南。
藏傳佛教佛教流入西藏,是在松贊干布時期,是由和親的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毗俱底公主同時帶入的。這就是藏傳佛教為什麼有顯宗(漢傳佛教)和密宗(晚期大乘佛教)雙修並重的原因。
藏傳佛教分為兩個時期:前弘期和後弘期,以朗達瑪滅佛為分界線。藏傳佛教主要留行在西站、蒙古、不丹、尼泊爾等,以及非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之外的世界各地。
藏傳佛教是先修習顯宗後修習密宗,因此是顯密雙修,和漢傳佛教只修習顯宗不同。
密宗的主要秘法是無上瑜伽部。其認為修道者可以善於利用眾生的喜怒哀樂進而教導眾生,成為達到真實的“方便法門”。男女雙修也是密宗的一種修行方法。其主張在慾望當中達到脫離慾望,達成正果。但這種方法非常危險,只要有一絲慾望,就會死後進入金剛地獄。因此男女雙修要求資格非常的高。但在格魯派統一藏傳佛教後,就禁止男女雙修之法。
上圖為白馬寺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主要區別1、南傳佛教主要是來自上座部佛教,遵守的佛法是第一次結集的佛法經典,不主張吃素不吃肉、戒疤等;
2、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是大乘佛教,但不同的是,漢傳佛教是由早期大乘佛教而來的,藏傳佛教是由晚期大乘佛教而來的。
3、漢傳佛教最大的特色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
4、藏傳佛教是顯宗和密宗雙修,漢傳佛教只修行顯宗。唐玄宗之後的唐朝,也留行過密宗,形成了唐密這一宗派。但後來消失了。
-
6 # 旅遊八戒行
佛教本來也不分教派,只是在傳播的的過程中由於地理區域等因素有了變化,在中國就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主要就是這三隻教派。
不過,南傳佛教只侷限於在中國南部很少一部分,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我們經常聽到的藏傳佛教,和我們熟悉的漢傳佛教,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
一些人對藏傳佛教有所誤解,以為藏傳是小乘,而漢傳是大乘佛教。其實就藏傳和漢傳的主流而言,都屬於大乘佛教系統。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認為藏傳佛教只侷限於西藏。事實上,除了西藏,還有四川西部、青海,包括內蒙古一部分,以及內地的山西等地,都有廣泛的藏傳佛教分佈,這就是地域的不同, 總而言之不論漢傳、藏傳,主流都是大乘佛教,其最本質的東西也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普度眾生菩提心。
但是在具體表現上,也有一些區別。 在很多人心裡,會很自然地把藏傳佛教和密宗聯絡在一起,實際上密宗是藏傳佛教相對於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 ,歷史上,密宗一度在漢地流傳,成為漢傳佛教的一部分,而像漢傳佛教“八宗十派”裡就有密宗這一宗派。但是,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漢傳密宗最後不見蹤影,所以今天在漢地幾乎見不到密宗的身影,而在藏地,密宗的師傅卻相對較多。
我們漢傳佛教中常見的唸誦“南無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在藏傳佛教中比較少見,在藏傳佛教的寺院供奉的那些神像,相貌和我們漢傳佛像不太一樣,相對而言,漢傳佛教寺院裡供奉的佛菩薩則比較和善。這些佛菩薩,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救度世人離苦得樂為指歸,他們的形象不同,是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藏傳佛教是由印度直接傳入藏地,並與藏地本來的信仰、文化相結合,才有了供奉的神佛。
藏地的原始信仰,以苯教為主,苯教包含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內容,兇惡代表著力量,為人崇拜。藏傳佛教吸收了相當一部分苯教的內容,所以在藏傳佛教供奉的神佛中,很多都顯得凶神惡煞。 相對來說,漢傳佛教所供奉的那些神佛,經過儒家文化的薰陶,變得溫文爾雅、慈眉善目,就以一副和善的面目示人。
在中國,漢傳、藏傳、南傳三大佛教系統並立,這在其他國家是見不到的。 相對而言,南傳佛教影響較小,而漢傳、藏傳佛教在歷史上,對中國的文化、社會影響深遠。
雖然藏傳,漢傳,南傳佛教表面上存在區別,但其實質上都是有著慈悲精神,是以佛陀的教導為宗,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融入了地方文化,所以儘管有所不同,但是最終都成為了中國佛教文化的一部分。
-
7 # 正精進
不喜歡打長文,但有些詳細乃至資料化的回答,並不是那麼正確,當然也不全錯,我的回答權當補充。
同:南傳,漢傳,藏傳。三者,首先都是佛法,由釋迦牟尼佛本人親口宣說,血統純正。
不同:
1。但三者在傳播方向上有區別,佛陀在古印度,現今地理位置是尼泊爾。佛法傳播的地理方向不同,向南方傳播的就是南傳佛法,向北方傳播的就是北傳佛法(漢傳,藏傳),在漢人區域傳播的就是漢傳佛法,在西藏區傳播的就是藏傳佛法。說白了就是傳播路徑不同。
2。在慈悲心上不同。南傳佛教也叫二乘(聲聞乘,緣覺乘),也叫小乘。乘是運載的意思,跟乘車一個意思,之所以是小乘,就是運載到涅槃的車太小,小乘的修行者主要是度自己為主,度眾生為輔,主要救度自己,救度的人太少,所以叫小乘。所以大乘佛教批評小乘佛教的修行人是自了漢,只了結了自己的生死,慈悲心不夠。
大乘佛教就是不但救度自己,更要救度眾生,甚至為了救度眾生不息犧牲自己。慈悲為懷,救度的人多,所以叫大乘。
3。南傳,漢傳,藏傳,三者對應的經書,都是佛陀宣講的,但是時間不同。佛陀是先講小乘佛法很多年,再講大乘佛法。說白了就是大乘佛法也需要聽法者是大根器,就先講小乘法打打基礎。
4。但是最重要的是,三者教義有所不同。教義不同,修行方法就會不同。接下來說的相對深入一點。
南傳佛法是屬於小乘佛法,漢傳和藏傳是屬於大乘佛法,其中藏傳佛教的藏密,也叫金剛乘或叫密乘,與漢傳佛法的禪宗,也叫佛心宗,也叫最上乘,也叫佛乘,以及漢傳佛法的唐密,三者也都屬於大乘佛法,但是密宗(藏密,唐密)和禪宗是大乘佛法的最高階段,是最徹底的最核心的最究竟的佛法。
小乘佛法,是把生死輪迴執為實有,把煩惱執為實有,所以要修行是要對治和消除煩惱,進入涅槃。說直白點,就是舍此取彼,舍煩惱捨生死,取涅槃取解脫。因為有這種二元對立,所以小乘佛法並不徹底,但是不影響自我的解脫,修行小乘佛法能成就阿羅漢,能解脫生死輪迴。
大乘佛法,是了知煩惱即菩提,從而對煩惱沒有執著了,也就不需要斷除煩惱了。也就是斷除了“人我執”,但是仍有對佛法的執著,也就是“法我執”。表現就是覺得自己仍不圓滿,還需要修得更深入,要更圓滿,要真正的徹底的圓滿。然後就開始從一地二地的往上修到十地,十地後還有等覺和妙覺,你可以理解為升級。地越高,功德力就越大。常見的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都是十地或十地以上的大菩薩(其實這四位早就成佛了,但是為了度化眾生,是以菩薩的形象而展現。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四個教授,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偽裝成學生,和學生一起交流學習)
其中大乘佛法的最高階段,就是密宗和禪宗。密乘,是了知煩惱和涅槃,生死和解脫,都是如幻的遊戲,乃至打破了時空的對立,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心經曰“心無異境,唯一事實”。超越了束縛與解脫,超越了生死輪迴與涅槃,也超越了修行與不修行,超越了語言與思維,用語言和思維是觸及不到的,所以才叫密宗。
而禪宗又叫大密宗,是密宗的最高階段(這一點是藏密的活佛所宣說)。但不要認為禪宗就比密宗高,最後是一樣的,但禪宗對修行者的根器有要求,對老師更有要求,若是老師都沒到家,如何指導修行人呢。總之就是要求很高。密宗會有很多方法,很多修法,比如持咒,手印,觀想等等,所以更容易入手。可以理解為,禪宗是最後的臨門一腳,但之前怎麼運球怎麼傳球怎麼過人,禪宗沒有過多討論,只說最後的最高的佛法,而密宗會有傳球,帶球,過人的一套方法,最後還是會到臨門一腳。
另外很重要的是,小乘佛法雖然不徹底,但是很保險,因為很強調戒律,因為需要滅除一切貪嗔痴煩惱,這樣比較安全。大乘也比較安全,因為也強調戒律。而密乘,禪宗,因為不需要滅除煩惱,有很多修行者僅停留在思維的理解層面,懂了個道理(第六意識),就以為自己已經了手,就去放縱,自我安慰說一切本空,一切本來圓滿,這樣非但不能成就,反而容易墮地獄,生死來了透不過。所以藏密說,修行密宗的人要麼即身成佛(任運自在),要麼墮入金剛地獄(放縱慾望)。藏密的前期比較安全,因為很強調次地,強調修行的順序。藏密是先修小乘,比如加行先修出離心,再修大乘的空觀中觀,最後再脩金剛密乘的大圓滿法,大手印法。而唐密和禪宗更為直接,直接臨門一腳,所以需要一個好的老師才行,盲修瞎練的基本都會出問題。
打字打得好累
-
8 # 迷糊米糊123
佛教分南傳和北傳,通常把南傳的印度原始佛教稱為小乘佛教,而北傳的漢傳及藏傳佛教稱為大乘佛教。我們先看一下佛教詞典中對各佛教派別傳承的解釋吧!
一、南傳佛教:南傳佛教也稱為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等,是佛教從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雲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龍族地區的一種佛教派系。 從教義上說,南傳佛教屬於根本上座部一系,也稱為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的主要特點是嚴守佛陀制定的各種戒律,保持原始佛教的傳統。現在被稱為小乘佛教,因其基本保持了印度原始佛教的教義特徵。
二、北傳佛教:北傳佛教大多都與傳承地的文化作了融合,而且以大乘佛教為主,主要流行梵文聖典和透過梵文聖典翻譯的經典。和南傳佛教相比較,北傳佛教除了供奉釋迦牟尼佛,還要供奉諸多的佛、菩薩、羅漢等等。在戒律方面,北傳佛教比較鬆弛,強調佛法的圓融、慈悲、方便;在修行方法上提出八萬四千法門等,大乘佛教的主要法系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我們的熟悉的漢傳和藏傳都屬於北傳佛教。
1、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也稱為漢語經典系佛教或者漢地佛教,是佛教向東傳入漢地,佛經被翻譯成漢語,並以漢語文獻進行交流和傳一播的佛教。後傳入北韓、日本等國家地區。
2、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就是在中國的西藏、內蒙古等地區流行的一種大乘佛教,所以,藏傳佛教主要靠藏語傳教。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當密教傳進西藏以後,和西藏本土的苯教相結合,為了與其他一般的佛教相區別,就稱為喇嘛教。
總體來說南傳佛教保持了原始佛教的特徵和習俗,在南傳佛教的國家中,僧侶們至今仍然嚴格遵照佛陀時代的言教和佛弟子的行持修行,南傳佛教的主要特點是嚴守佛陀時代制定的各種戒律,保持原始佛教的傳統。
而北傳佛教由公元一世紀左右龍樹菩薩所創,從教義和習俗上更多融合所傳入地區的習俗風格,比較容易被傳入地區接受和廣範傳播。在修行上提出八萬四千法門如例如參禪、唸佛、誦經、持咒、禮佛、拜懺、放焰口、打水陸、放生等。供奉對像不止釋迦摩尼佛還有眾多佛菩薩、祖師及印度古老教派中的一些神祇,當地的神祇等等比較繁多。
-
9 # 劉禪說禪
如果把佛教比喻為河流,那麼
南傳佛教猶如上游,清澈且純樸;
漢傳佛教猶如中游,奔騰而多樣;
藏傳佛教猶如下游,浩蕩而龐雜。
所以,三大傳佛教存在著這樣的區別。
漢傳大乘佛教主要分佈在中國、南韓、日本、越南。藏傳佛教主要流傳在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和蒙古等地。
-
10 # 阿那個老頭
南傳佛教,系小乘教。即以“緣起性空”為內容的羅漢道。他們認為佛法的全部及核心是緣起性空,不知、不識緣起性空只是佛法的一部分,只在五陰十八界等世間色法的生滅上、外在表相的物質及表相事情的生起與滅亡上觀行,看到沒有真實的不壞的自性。一切都是由緣而生、而老、而病、而死;都是由緣而成、而住、而壞、而空,終將壞滅而成空。是故,其所有的修證內含,是毀身泯智,不受後有;其終極、最高證量是入無餘涅槃。阿羅漢又被稱之為自了漢,為佛陀及大乘法學人之所唾棄。(無餘涅槃不是空,不是啥也沒有的斷滅;而只是如來藏獨存。如來藏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會六入,又無證自證分故;非色法,無形無相故,不他知、不自知。)南傳佛教即不入世,亦不出世,是滅掉自己而遁世。南傳佛教更不知緣起性空乃是因緣法,諸緣之起、住、異、滅,背後有一個根本因。根本因是什麼?在哪裡?有什麼意義與作用性等,全然不知。契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無因只有緣,是不能成就五陰世間與器世間的。現狀是,南傳佛教沒有真正的佛法,更無真正的小乘佛法。
回覆列表
佛教起源於印度,當印度密教(坦特羅性力派)興起時佛教便在印度末落了,佛教開始由印度向外傳播,由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適合大乘佛法的弘揚,佛教正法才在我們中國被禪宗祖師們弘揚光大,因此我們中國的大乘佛法就被俗稱為漢傳佛教。南傳佛法主要指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佛法,根據當年的當地文化狀況,他們只吸收了小乘佛法,主要是自己修成阿羅漢即可,對於佛法的成佛之路卻沒有繼承下來,傳到現在連真正的小乘解脫道也傳丟了。所謂的藏傳佛教,其實只能叫藏傳密教或喇嘛教,是由印度晚期的密教(性力派)結合西藏的苯教(鬼神教)借用佛教佛法中的名片語成的邪淫密教。藏傳密教(喇嘛教)的教義就是男女雙修,在淫樂當中體驗樂空雙運,與真正的佛法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在不缺財,色,名,權等等的情況下,為眾生尋找人生和宇宙的根源,最後在菩提樹下證悟了人生與宇宙的實相,找到眾生本來就有的金剛心——如來藏(第八識),成為福德與智慧具足圓滿的佛。為了讓眾生都向佛一樣了悟人生,佛說法四十多年,從此才有了佛教,佛法講究聞,思,修,證四步,所以佛教不是迷信,只能說是佛的教育或教導。www.hymzw.org華嚴妙智網
www.a202.net中國正覺佛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