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101大廈,是臺灣的新地標,也一度是世界第一高樓,能不能防範強震,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
在打造101的過程中,從建築設計、地基、建材、結構到瓦斯管線,都做了防震考量,大樓內一個 680噸的大鐵球,更是防震之寶。
高達502公尺的臺北101可以容納數萬人辦公、購物、觀光,防震措施自然是絕不馬虎。為了防震,臺北101當年可是撒下重金,首先全部採用防震結構,連防震也是柔軟的防震管線與瓦斯遮斷器等。
在結構體防震方面,101大樓地基上有380支深入巖盤達20公尺以上基樁來支承結構物重量,外加中心的巨柱為雙管結構,鋼外管,鋼加混凝土內管,等於整棟樓就是釘死在臺北盆地下的巖盤上的,
臺北101採用新式的「巨型結構」建造,在大樓的四個外側分別各有兩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長3公尺、寬2.4公尺,自地下5樓貫通至地上90樓,柱內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鋼板包覆。整棟樓支架都是鋼結構,建造時用鋼量之大,數字驚人。
臺北101的抗震神器,就是那個巨大的球形阻尼器。
101大樓的87層至92層的貫通中間位置,有世界上最大的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稱「調質阻尼器」),這顆大球重達660公噸,是一個直徑5.5公尺之實心鋼球,利用鋼纜分4處懸吊至92樓,鋼球底部有8支油壓式的黏滯性阻尼器,來控制鋼球之擺動量,藉以大幅減少塔樓在地震、強風中的擺動位移。這個阻尼器可承受十七級強風以及地震力500 gal的搖晃力量。
簡單的說,101並不是要靠堅強的鋼骨結構去對抗地震、強風,反過來是柔性的隨著地震、強風而會搖擺,然後用阻尼器與建築結構,去降低、弱化這些震動對建築的影響,讓在大樓裡的人更安全與舒適些。
在2015年8月8日的蘇迪樂颱風襲擊臺北時,颱風最高風速達每小時210公里,相當於17級風,阻尼器那天的擺動達100釐米。2013年10月30日的規模6.3的地震,阻尼器擺動只有20釐米。
曾經擔任101董事長陳敏薰說過︰「臺北101很高,所以如果有震動的話,大鐵球就會蛇形的搖扭動,大鐵球的作用就是平衡。」
臺北101除了89-91層開放參觀以外,這個阻尼器也是開放參觀的,同時還做了四個公仔來增加知名度。
臺北的101大廈,是臺灣的新地標,也一度是世界第一高樓,能不能防範強震,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
在打造101的過程中,從建築設計、地基、建材、結構到瓦斯管線,都做了防震考量,大樓內一個 680噸的大鐵球,更是防震之寶。
高達502公尺的臺北101可以容納數萬人辦公、購物、觀光,防震措施自然是絕不馬虎。為了防震,臺北101當年可是撒下重金,首先全部採用防震結構,連防震也是柔軟的防震管線與瓦斯遮斷器等。
在結構體防震方面,101大樓地基上有380支深入巖盤達20公尺以上基樁來支承結構物重量,外加中心的巨柱為雙管結構,鋼外管,鋼加混凝土內管,等於整棟樓就是釘死在臺北盆地下的巖盤上的,
臺北101採用新式的「巨型結構」建造,在大樓的四個外側分別各有兩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長3公尺、寬2.4公尺,自地下5樓貫通至地上90樓,柱內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鋼板包覆。整棟樓支架都是鋼結構,建造時用鋼量之大,數字驚人。
臺北101的抗震神器,就是那個巨大的球形阻尼器。
101大樓的87層至92層的貫通中間位置,有世界上最大的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稱「調質阻尼器」),這顆大球重達660公噸,是一個直徑5.5公尺之實心鋼球,利用鋼纜分4處懸吊至92樓,鋼球底部有8支油壓式的黏滯性阻尼器,來控制鋼球之擺動量,藉以大幅減少塔樓在地震、強風中的擺動位移。這個阻尼器可承受十七級強風以及地震力500 gal的搖晃力量。
簡單的說,101並不是要靠堅強的鋼骨結構去對抗地震、強風,反過來是柔性的隨著地震、強風而會搖擺,然後用阻尼器與建築結構,去降低、弱化這些震動對建築的影響,讓在大樓裡的人更安全與舒適些。
在2015年8月8日的蘇迪樂颱風襲擊臺北時,颱風最高風速達每小時210公里,相當於17級風,阻尼器那天的擺動達100釐米。2013年10月30日的規模6.3的地震,阻尼器擺動只有20釐米。
曾經擔任101董事長陳敏薰說過︰「臺北101很高,所以如果有震動的話,大鐵球就會蛇形的搖扭動,大鐵球的作用就是平衡。」
臺北101除了89-91層開放參觀以外,這個阻尼器也是開放參觀的,同時還做了四個公仔來增加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