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著禮儀發展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書中描述的宋代對禮儀的研究也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在宋代,禮儀被提升到了國家政治的高度,在封建政府的引導下對禮學研究也有了突出的成果。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把禮儀和禮教交雜在一起,實施禮教成為帝王進行行政統治的有效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卻也造就了一個溫文儒雅的宋朝。
夏建國前後,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學。它不能不在党項貴族中產生某些影響,阻礙著党項的前進。野利仁榮早就對元吳提出,“斤斤言禮言義”,決沒有益處。元昊長子寧明喜學懦、道,元吳對他很是厭惡。一天,元昊問寧明,什麼是“養生之道”。寧明答:“不嗜殺人”。又問什麼是“冶國之術”。寧明答“莫善於寡慾”。元昊大怒,說“這小子說話不論不類,不是成霸業的材料”。西夏建國,正需要鞏固和發展奴隸制度,展開大規模的擄掠和鎮壓,保守的儒學當然完全不適合新興的西夏國的需要。元吳和野利仁榮極力消除儒學的影響,順應本民族的發展需要,也在文化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儀服——元昊建國稱帝,不再採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紅裡的氈帽,腦頂後垂紅結綬。這是採擇了吐蕃贊普和回鶻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員的服式也有規定。文官戴戴幞頭(幞音符fú),穿靴執飭,穿紫衣、緋衣,基本還是宋朝的樣式。武官按照等級戴鏤金、鏤銀和黑漆冠,穿紫衣,系塗金的銀束帶。平民穿青綠衣,以分別貴賤等級
“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著禮儀發展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書中描述的宋代對禮儀的研究也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在宋代,禮儀被提升到了國家政治的高度,在封建政府的引導下對禮學研究也有了突出的成果。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把禮儀和禮教交雜在一起,實施禮教成為帝王進行行政統治的有效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卻也造就了一個溫文儒雅的宋朝。
夏建國前後,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學。它不能不在党項貴族中產生某些影響,阻礙著党項的前進。野利仁榮早就對元吳提出,“斤斤言禮言義”,決沒有益處。元昊長子寧明喜學懦、道,元吳對他很是厭惡。一天,元昊問寧明,什麼是“養生之道”。寧明答:“不嗜殺人”。又問什麼是“冶國之術”。寧明答“莫善於寡慾”。元昊大怒,說“這小子說話不論不類,不是成霸業的材料”。西夏建國,正需要鞏固和發展奴隸制度,展開大規模的擄掠和鎮壓,保守的儒學當然完全不適合新興的西夏國的需要。元吳和野利仁榮極力消除儒學的影響,順應本民族的發展需要,也在文化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儀服——元昊建國稱帝,不再採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紅裡的氈帽,腦頂後垂紅結綬。這是採擇了吐蕃贊普和回鶻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員的服式也有規定。文官戴戴幞頭(幞音符fú),穿靴執飭,穿紫衣、緋衣,基本還是宋朝的樣式。武官按照等級戴鏤金、鏤銀和黑漆冠,穿紫衣,系塗金的銀束帶。平民穿青綠衣,以分別貴賤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