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說
-
2 # 幸福的味道200331767
公辦無壓力,幹好與不好工資照拿,公辦學校關係戶多,幹得再好也比不上有關係。民辦壓力大,關係戶少,講究的是能力。所以會更努力。
-
3 # 疏雨橫煙秋水寒
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但在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工作性質不同,私立學校老師基本上就是一門心思搞好教學,其他的與你無關。公立學校教學要說是副業有點過,但是與教學無關的各種明目的檢查建立驗收等等太多,分去了老師的大半精力,搞好教學就挺難了。
-
4 # 中小學英語精修
又來黑公辦學校。你先搞清楚公辦學校和民辦的性質吧。公辦學校按照級別來發工資,而且十分講關係,有心有力的人不一定得到發揮,而且得罪了領導,你的晉升之路就很艱難,自然被冷落和被整的一批有志之士會變得很消極懶惰。
再看民校吧,早年的民校還可以,因為雖然掠奪了別人的優質生源,但不會損公校,而優質民校不多,教學質量真的是可以的,但同樣不是他們的功勞,同樣是學生成就了學校,不是學校和老師成就了學生。民校的動作規則,給你年薪,做不好就扣錢,這種方式本來不錯的,但這樣的工作強度,掙到錢也不一定有命享受。
而現在的民校呢,氾濫成災,最上層的還是不錯的,但也爭得頭崩額裂,天價學費讓人吃不消。但稍為差一點的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流失學生要扣錢,回家睡覺都要扣錢,還有學生堂上睡覺要扣錢,買保險沒達到目標也要扣錢,總之民校的老師其實也非常憋屈。
之前有老師感慨說現在參加一個公開課市的比賽,前六名都是民校的。民校的老師可以不優秀嗎?無論用什麼手法他們都要拿掉這個頭獎,因為拿了第一名,優質生源就會慕名而來,學校也是有壓力的,但學校會無限量支援。誰不知道公開課只是做秀,但就算做秀他們也要拿到最優秀, 這就是規則。反觀公校,這些工作做不做其實也沒關係,學校不會有額外資源給你,拿個特等獎也只是一張獎狀,最多給你加點績效分,這就是現實和區別。
-
5 # 文軒閣
“有人視我為稻草,有人視我是個寶”,私立學校的機制明顯優於公立學校,更能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這就註定有一個大趨勢,那就是“私立走強,公立走弱“
私立學校教公立有幾個明顯的優勢。
1、人事關係簡單,質量成績是根本,多做事多拿錢,制度嚴明,越是乾的好,待遇就越高,優勝劣汰,拿多不眼紅,很少怨言,不存在公辦學校裡的“大鍋飯和幹多幹少一個樣。”
2、雜七雜八的檢查少、應付少、其他雜事更少,領導老師精力更集中,心氣更順,能一心一意投入教育教學。
3、財務自主,工作獎勵力度大,待遇靈活性高,能激勵人。公辦學校中考高考考的再好,也不能大膽獎勵,一是沒錢,即便行政賬務有錢發了也違規,也不能旅遊獎勵,否則就是財務違規。
4、私立學校能更加吸引優秀老師。這不,近段熱炒一個話題,南昌私立學校吸引撫州骨幹教師,開出的條件相當吸引人。安家費50至100萬,年薪30至50萬,還簽訂協議一直到退休。這樣的條件,沒有哪個老師能拒絕。在現在老師都進入社保的大環境下,骨幹老師被“挖走”,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而擁有眾多骨幹老師的學校,不愁質量不提高。
正因為有上述優勢,註定私立學校會走強。很多在公立學校表現很一般的老師,工作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出來,工作成績就會很優秀。
由懶散老師到私立學校成為優秀老師的事實,我們可以總結規律,那就是環境很重要,平臺也很重要。
筆者預計,私立學校會逐漸進入良性迴圈,而公立學校面臨的困擾會越來越多。
怎麼辦呢?向私立學習,多給學校一些自主權,少一些行政化的干預。你覺得呢?
-
6 # 今世緣81211563
現在的社會人的價值體現就在於金錢,誰擁有更多的財富,誰就是成功者。這是命題的根據和基礎。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待遇。公立學校也不乏很多用心教書的人,他們的動力來自哪裡,你想過嗎?私立的學校也很多混日子的你信不。由於種種原因公立學校的老師出現斷層,都是哪些上有老下有下的沒精力只剩經驗的老師你說他的鬥志在哪裡,那些私立的學校因為眼裡只有金錢沒人性教師的積極性都是被逼的被誘惑的,不是很多人待得了,所以常換教師,教師的跟換速度極快,然後又散佈謠言,你懂的,就招些沒經驗沒閱歷的年輕教師,給人感覺私立老師很勤奮。所有一切都是錢惹的禍
-
7 # 寧靜175367234
公立學校制約因素太多,校長在開教師會時,不能認為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就可以了,教師還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結果是什麼也沒幹好。民辦學校要求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用教學質量來評價教師,教師心無雜念,一心一意教學⋯,公立學校將來會變成窮人的學校,最終結果是窮人越窮。
-
8 # 教育領域王紅順
公民辦學校之間應相互學習
一、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學什麼?
在過去,民辦教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政策的鬥爭史,而現在,民辦教育的發展史將是一部教育創新史。董事長(校長),咱民辦學校靠什麼生存?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學什麼?
1、服務
正如鄭州北大附小王國平校長所說:公辦學校不願做的或做不好的,正是民辦學校發展空間。家長有讓小學生住校需求,有讓借送需求,有學國學、英語、藝術需求,有重視質量需求、有小班化需求、有上國際學校需求,民辦學校就滿足學生、家長個性化需求。校長、教師確實把家長、學生當作了上帝,用洪荒之力來全方位、全時空提供優質服務。因此生存壓力造成的對家長、學生髮之內心的服務意識是民辦學校最大優勢。
2、機制
民辦學校用六大機制優勢。民辦學校不論年齡(論資排輩)、學歷、證書而看真本事的自主聘人、用人、辭退人的用人機制,真正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新酬、績效工資機制,能者上、庸者讓、劣者汰的賽馬晉升機制,不養閒人、不因人設崗的偏平化管理機制,責權利高度統一的靈活自主的辦學機制,合理、高效、科學支配、分配、使用經費機制。
3、尊重
動不動請家長到校,像訓小孩子一樣訓斥家長;讓家長做助教、檢查作業,請家長辦事,接受家長宴請,暗示或明目仗膽索要財物,對關係戶或送禮家長的孩子安排個好座位、評優照顧,讓家長掏錢上自己辦的第二職業補習班……這些有辱師德、不尊重家長行為在民校極少發生。
4、平等
不歧視任何差生、善待學困生是民辦學校共識,溫馨、熱情、平等服務來訪每一位家長是民辦學校生存前提,對學生、家長意見格外重視、想方設法創造性落實是民辦學校發展壯大保障。
5、創新
因沒有那麼多的太上皇、沒有那麼多婆婆,再加上歸避同質化競爭,民辦學校求新、求變的創新意識非常強烈,表現在在發展戰略上追求從紅海戰略、藍海戰略走向綠海戰略,在新課改推進上不是“逼我改”而是“我要改”,不是做樣子給領導看,而是發自內心求實效真改,在辦學特色上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特”。總之,在學制、課程、體制等諸方面敢大破常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是民辦人。
6、自強
有人戲稱民辦學校是“後孃養的”,沒人愛,沒人疼,因此民辦人養成了從來不向上級“等、靠、要”,從來不相信有什麼救世主,堅信只有靠自己才能救自己。優勝劣汰自然生長規律,讓民辦人從骨子裡養成了自立、自強的生存意識。也正由於此才成就了一批民辦人!
二、董事長(校長),咱民辦學校應向公辦學校學什麼?
1、計劃
多數公辦學校有《學校發展章程》,有經過充分論證的《學校三至五年戰略發展規劃》,尤其是有統籌規劃、設計、實施的校園整體佈局、建設設計圖。
而咱民辦學校,有些董事長目光短視,要麼急功近利,無長遠大打算,走一步是一步,要麼盲目、重複建設,校園無秩序感、系統感。
2、制衡
公辦學校在重大事情決策上能充分發揚民主,並且有上級把關;在權利運用上,因黨支部、職代會等機構對校長權利進行制衡。
而民辦學校董事長就是土皇帝,憑好惡出臺政策,拍腦袋出政策,政策朝令夕改時有發生。
3、培訓
公辦學校比較重視教師培訓和專業提升。
而民辦學校有些董事長怕教師成長後離開學校,在教師培訓方面不捨得花錢,不願培訓教師。
4、穩定
公辦學校教師相對穩定。而民辦學校由於編制待遇、養勞等原因,教師流動比較大,造成一些改革因人員變動停滯或低水平徘徊。
5、科研
公辦學校在校本教研尤其是教科研無論投入、成效遠遠高於民辦學校。
6、散養
在中小學因人數、性質原因,公辦學校對學生多采取散養模式,分數多為綠色分數,含金量高,學生有後勁,能持續發展。
而有些民辦學校對學生多采取圈養模式一,憑加班加點補課學生才有一個所謂好分數,分數含金量低,學生到高一級學校無後勁。
7、文化
多數公辦學校有悠久的歷史、有一批批傑出的校友,再加上深厚文化積澱,這些以文化人作用民辦學校是無法比擬的。
總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公民辦校長應知己知被,發揚長處,彌補短處,才能更好發展。
-
9 # 六安教育視窗
體制的不同,導致了結果的不同。公辦學校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晉級方式都大大的影響了教師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態度,讓很多名師變成了慵師、懶師。私立學校制度更加靈活,更加能激發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天生的名師,名師都是由內因和外因推出來的。
-
10 # 手指沒事
公辦學校講的是人情世故,有能耐未必重用你!因為你沒關係!還不送禮!民辦講的是真槍真刀,不用請客送禮!你不優秀會砸了人家的招牌!!!
-
11 # 旭140605312
培訓機構不怕多,市場競爭越大。百姓越受益。現在國家對培訓機構用最高標準整頓:安全通道,淋噴系統,煙霧報警,消防栓。逼迫小區的培訓機構走向高租金豪裝修的寫字樓。逼迫一些駐小區便民價效比比較高的傳統培訓機構走向商業化。這樣會使越來越多的家庭補不起。同時也映射出了豪門出才子。使得教育更不公平。
-
12 # 雲山259780859
把問題都想得這麼簡單,公立學校的老師絕大部門難道自己就甘於教得比人家差嗎,文化越高有時更需要的是人文關懷。
-
13 # 陸爸爸和柳媽媽
大鍋飯,沒壓力,沒有淘汰制,這是公辦學校老師的日子,如若在私立學校,教師會一改過去懶漢思想,紮實工作取得成績,以取得學校,家長,學生的認可
-
14 # 夏花燦爛66
高收入,高待遇。只要自己工作好,會馬上得到認可。不像公立學校靠關係靠人情得回報。心裡感覺付出值得,當然會更努力成先進了。
-
15 # 八零前七零後70863171
公辦學校公事公辦,沒有激勵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人自然會變得懶散。到了民辦學校就得靠業績,有了激勵機制,人有奔頭了,當然就會變得金不換。
-
16 # 布衣鍋
因為在公辦學校是奔著理想去的,可惜體制不容你,實現不了理想,當然沒動力。但到民辦目標明確,使勁幹(也就是應試),多掙錢,不用糾結。
回覆列表
你說的現象在一些老師身上確實存在,但並非全部,公辦學校的老師絕大多數跟懶散沾不上邊,相反,各級優秀教師典型,都是來自公辦學校。
我們現在就說說,為何在有些老師身上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這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一、這跟公民辦學校的辦學體制相關。公辦學校的辦學體制,確實存在著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長此以往,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被消磨殆盡,好後生變成了老油條。而民辦學校機制靈活,不管對錯,制度定下來的就執行。工資待遇是學校定的,對照指標,不到位的直接扣錢。
其二、這跟公民辦學校的人事管理許可權相關。公辦學校由於體制上的問題,管理層的權力很小,對於工資分配上,教師聘用上,基本上沒什麼權力。而人,學壞容易學好難,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有些老師就開始混日子了。到了民辦學校後,混日子只有一條路,滾蛋。因為學校擁有完全的人事權。
其三、這跟學校校內人文環境相關。一些公辦學校環境太差。現行的公辦學校,實行校長任命制,都是由主管部門任命的,有些沒有真才實學的投機取巧者,憑藉關係上位,管理不行,整人有一手。老師看不上這樣的校長,心裡鄙視但卻敢怒不敢言,應對的策略就是混,就是惹不起躲得起。
其四、這種現象也跟個別老師個人性格等相關。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人,高壓下動力澎湃,幹勁十足,但在沒有壓力或者壓力很小的情況下,往往萎靡不振,失去進取心。
這裡分析有些老師由懶散變成先進典型的成因,並沒有貶低公辦推崇民辦的意思,辦學的主力理所當然是公辦,民辦只能是政府辦學的補充。民辦學校機制靈活也並不全是優點,也是缺點,比如有的民辦學校唯錢唯工作而缺少人文,往往導致教師流動性太大。公辦學校也一樣具有自身的優勢,比如師資穩定優良等。
兩者若能取長補短,教育事業的發展一定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