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歌手莊銘澤
-
2 # 小學語文橘子老師
這對中學生怎麼學好歷史我先說明下我中考時候歷史的滿分。
我就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1、初中歷史的時間比較重要,但是記住所有的時間是不太現實,但是要記住事件發生的年代順序。
2、歷史屬於文科,應該將背誦作為重點,背誦也是有技巧的,比如我早上背誦比較快,也感覺效果最好,因為有科學研究表明,早上是人的記憶力最好的時候。
3、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意義,以及在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不同事件,比如巴黎和那時候中國正在進行五四愛國運動。
4、沒事的時候多看些歷史的書籍,或電視劇和影片等媒體,現在互聯這麼發達,看不懂得都可以自己查詢得。
5、習題強化,多做些習題,歷史答題也是有模式的,比如關於抗日戰爭的啟示,你可以寫:落後就要捱打之類的。
6、時事關注,關注一些現在的事情,國際關係,比如中日、中美、還有最近的一些會議。
希望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
3 # 開發邏輯思維
說一下我們經驗希望可以幫助你
1 初中歷史的時間比較重要 當然記住所有時間是不太現實 但是要記住事件發生的年代順序
2歷史屬於文科應該將背誦作為重點 背誦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我早上背誦比較快 而且要多背幾遍歷史是很有意思的 我很喜歡學 只是高中選擇理科了
3記歷史事件發生的意義 以及在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不同事件 比如巴黎和會時候中國正在進行五四愛國運動
4沒事的時候多看一些關於歷史的書籍 或者電視 我比較喜歡百家講壇 或者中央科教
5習題強化 歷史答題也是有模式的 比如關於抗日戰爭的啟示 你可以寫: 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老師經常說的)之類的
6時事強化 關注一些現在的事情 國際關係 比如中日 中美 還有最近的一些會議
-
4 # 出山雲滿衣
我們高中歷史老師教我們的方式是梳理時間軸,找一個本子,按時間順序把每個事件記錄下來,做到記錄簡潔關鍵詞,然後每個事件用其他顏色的筆記錄需要背什麼,比如意義和作用。我覺得那樣的方式可以比較系統邏輯性的去記錄,並且親測有效,另一個原因是歷史老師是我們班!主!任!
-
5 # 彩虹騎士1899
我只回答怎麼學好歷史 至於學習其他學科的共通之處 預習 好好做筆記 總結 之類的共性問題就不再多言
歷史相對於其他學科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一:首先,歷史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學習歷史不能脫離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學歷史必須要建立一個二維的世界 同一時間 不同地域發生了什麼事 不同時間 同一個地方又發生什麼事 。構建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其次:如果需要更深層次的瞭解歷史,那麼就會需要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一點(同一時間 同一地域)做出全面不同層次的分析 (政治 經濟 外交 軍事 文化 思想 )
三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 是由人的生活所構成的,那麼歷史也必定符合生活。所以在學習歷史過程中 多聯絡實際 想想為什麼。多想想後果 會怎麼樣。 要經常把自己帶入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考量思考。這樣就會加深理解(這一方法的最大誤區就在於:有些同學容易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要求看待古人。忽視了歷史的時代性。須知 一切都是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
6 # 心翊天火狂龍
中學生學歷史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多看些可外的正史。關鍵是,你喜歡那部分的就去找那部分的。歷史書就像你的情人,知己,兄長。
-
7 # 御馬下南山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自己本身是作為這個領域的創作者,而且因為自己確實對歷史這方面還是比較瞭解的,自己最近也正在集中的做一個關於歷史方面的調查工作,所以這裡就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中學生要學好歷史就一定要掌握以下的方面,首先是端正態度,相信自己。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8 # Y送贊幹部
歷史相對於其他學科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一:首先,歷史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學習歷史不能脫離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學歷史必須要建立一個二維的世界 同一時間 不同地域發生了什麼事 不同時間 同一個地方又發生什麼事 。構建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其次:如果需要更深層次的瞭解歷史,那麼就會需要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一點(同一時間 同一地域)做出全面不同層次的分析 (政治 經濟 外交 軍事 文化 思想 )
三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 是由人的生活所構成的,那麼歷史也必定符合生活。所以在學習歷史過程中 多聯絡實際 想想為什麼。多想想後果 會怎麼樣。 要經常把自己帶入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考量思考。這樣就會加深理解(這一方法的最大誤區就在於:有些同學容易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要求看待古人。忽視了歷史的時代性。須知 一切都是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首先你要有興趣,不能再心裡反感他,這樣才能正視這一學科,不能害怕學歷史,因為一害怕就容易逃避,會形成惡性迴圈。
歷史沒什麼可難的,你可以讀讀每個階段的歷史有趣的故事,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特別是書本上每個章節都有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可不是隨便放的。有助於提前預習。
歷史有主幹,你只要吧主幹上的關鍵事件,影響記清楚,剩下的枝幹完全可以根據方法,事件延伸規矩去新增,歷史是最具有規律的。
答題時,
任何大題的分析都離不開政治,經濟,影響,你這樣抓住這個,你會發現其實每個題目就這點東西,把關鍵事件發生的事,頒佈的重大政治,經濟舉措,你就沒什麼困難。
-
9 # 哈特的小歷史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結合個人的教學工作和接觸到的學生實際從課前、課上、課後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課前一定要預習。現在基本上在上課之前學校都會下發一個導學案來引導學生課下完成預習任務。大部分學生在用導學案預習的時候僅僅是完成導學案的填空部分。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完成填空部分的同時在教材中做好標記。這裡的標記除了將重要知識點劃出來之外,還要在教材對應的位置標記關鍵字。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十四課文藝復興為例,導學案中會梳理文藝復興時間、發源地、原因、內容、實質和影響。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是閱讀教材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填在導學案上,之後在教材中劃出這些答案,最後在這些問題旁邊寫上問題的關鍵字。以文藝復興發生的時間為例,你需要在教材上劃出14世紀中葉,並在旁邊寫上“時間”二字。這樣,在上課之前就可以一目瞭然的瞭解這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有哪些,並把感覺不好理解的內容做好標記,上課的時候集中解決。
課上一定認真聽課。不管哪一門功課,認真聽課永遠是最重要的前提。很多人會認為歷史學科背背就行,聽課的意義不大。之前的歷史課確實也面臨這樣尷尬的局面。我記得我初中三年的歷史老師都不是歷史專業出身,當時感覺好像隨便一個老師就可以教歷史,考試基本上死記硬背就可以應付。但是,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我自己為例,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接受了七年曆史專業教育。周圍的同事和我瞭解的周邊學校,歷史任課教師基本上都接受了四年得本科專業學習,學科素養和學科思維已經具備。在備課的時候絕不只是照本宣科隨便讓學生劃劃背背就了事。每位教師是有備課邏輯的,怎樣去提問,知識點之間怎樣去銜接,怎樣藉助教材之外的材料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都是我們在備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認真聽課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會減輕記憶負擔。
那麼聽課的時候聽什麼呢?首先,認真聽老師講解在預習中感覺有難度的部分。其次,重點關注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一般這樣的知識點答案要點會比較多,背誦會有難度。藉助老師提供的相關材料去解讀需要背誦的內容,在理解的同時會減輕記憶負擔。有時候,教師也會憑藉自己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去概括關鍵資訊來幫助記憶。第三,關注老師在課堂上設定的歸納、概括、內外遷移的知識點。還是以文藝復興這一課為例,老師很可能會將文藝復興與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進行比較。這兩個知識點都屬於思想解放運動,在內容和影響方面有相同之處。在考試中,材料分析題會經常將這類相似知識放在一起考查。
另外,在現在的歷史考試中僅僅靠死記硬背是考不出高分的。以青島地區為例,材料分析題中除了考查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有很多開放式題目。尤其是最後一題學以致用部分,直接以歷史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查。這對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課上講的不僅僅是知識點,還有能力的訓練和解題方法的引導,所以認真聽課很有必要。
課後及時複習。很多中學生歷史成績不好是因為知識點記憶不牢,他們覺得要提高歷史成績就是不停的去背。這樣的話,歷史成績可能會提高,但是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同時學七八科的學生來說,這樣做其他學科很難兼顧。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反覆去看,去瀏覽知識點,而不是集中時間去背。按照人的記憶規律,遺忘是正常的。防止遺忘的辦法就是反覆的回顧。比如,週一上完歷史課之後,有的學生當天回家認真的拿出集中的時間將課上學習的知識點背的滾瓜爛熟之後,就覺得這個知識點掌握了,以後就不用再看了。結果,不用說等到考試,就是四五天之後,會發現背過的知識點又忘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天學過的內容,如果課上保證效率,其實大部分內容就記得差不多,當天回家之後拿出幾分鐘的時間把當天學過的內容瀏覽幾遍就可以。第二天的時候,用更少的時間再看一遍,第三天再看一遍,這樣經過三、四次的反覆之後,基本上知識點就牢牢地掌握了。同樣的三十分鐘,分散來用效果會更好。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
10 # 呂炎瑾
在這大好時光裡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首先,歷史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學習歷史不能脫離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學歷史必須要建立一個二維的世界 同一時間 不同地域發生了什麼事 不同時間 同一個地方又發生什麼事 。構建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其次:如果需要更深層次的瞭解歷史,那麼就會需要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一點(同一時間 同一地域)做出全面不同層次的分析 (政治 經濟 外交 軍事 文化 思想 )
三、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 是由人的生活所構成的,那麼歷史也必定符合生活。所以在學習歷史過程中 多聯絡實際 想想為什麼。多想想後果 會怎麼樣。 要經常把自己帶入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考量思考。這樣就會加深理解(這一方法的最大誤區就在於:有些同學容易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要求看待古人。忽視了歷史的時代性。須知 一切都是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首先你要有興趣,不能再心裡反感他,這樣才能正視這一學科,不能害怕學歷史,因為一害怕就容易逃避,會形成惡性迴圈。
歷史沒什麼可難的,你可以讀讀每個階段的歷史有趣的故事,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特別是書本上每個章節都有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可不是隨便放的。有助於提前預習。
歷史有主幹,你只要吧主幹上的關鍵事件,影響記清楚,剩下的枝幹完全可以根據方法,事件延伸規矩去新增,歷史是最具有規律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初中歷史是很好學的一門課。各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如同歷史長河裡的一朵朵浪花。我們把這些浪花比喻成“點”。從古到今,把這些浪花連線起來的流水是時間。時間裡流倘著的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一些內部規律的東西就是“線”,這些線串起來,就成了歷史。中國歷史是這樣,世界歷史也是這樣。
這個比喻是不是貼切姑且不論。但用這種辦法來學習歷史,你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你要掌握中國古代社會朝代的更替,這是一根“線”。你只要把這根“線”提起來,就和會出現不同的“點”,這些“點”就是一個個歷史事件。朝代更替的歷史事件基本上與農民的反抗鬥爭聯絡在一起的。這樣,一跟線就串出歷史發展的一個側面。你就對這個歷史側面有了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認識,並且對這個側面發生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就有了比較透徹的瞭解。這樣的學習方法也容易讓我們記住學習過的一些歷史知識,不至於邊學邊忘,甚至忘的比記的還快。
學習歷史最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說具體一點就是唯物史觀。有西方學者說,歷史是任當代政治家打扮的一個“小姑娘”。這裡就抹殺了歷史的國家性、人民性和階級性。日本侵華期間給華人民帶來了那麼大的災難,當代日本右翼勢力卻極力掩飾這段歷史,日本首相小泉連續六年參拜奉有日本甲級戰犯碑位的靖國神社。可見不同的人對這段歷史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站在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立場上,來學習歷史,認識歷史。
學懂了歷史,掌握了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歷史責任,我們就能胸懷大志,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我們讀書就有了更強大的動力。
因此,如果你真正學好了歷史,你不僅掌握了一門學科的知識。而且還增加了學習的內動力,對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初中學生學習歷史,大多還停留在簡單的機械記憶上,這種方法不僅效果差,背離學習的本意,而且也越來越不適應當今考試、特別是升學考試的要求。因為新課程改革下的考試,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越來越靈活、多樣、開放,單純記憶性的題目越來越少,如果沒有透徹的理解,即使是開卷考試,翻著書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初中學生如何高效率地真正學好歷史呢?
一、從現實入手,回望歷史
歷史儘管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和現實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歷史是人類的記憶,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延伸,任何現實問題都能從歷史中找到根源。我們學習歷史決不只是單純為了獵奇而去翻檢陳年舊帳,而是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學習中如果我們能從現實問題入手,就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就能在我們的腦海中啟用相應的那段歷史,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興趣與價值。
那麼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紀念性活動。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經常會有周年性的紀念,屆時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都會有大量報道,還會提供許多背景資料,這就為我們學習歷史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和氛圍。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各種記念活動很多,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去回望那段歷史,肯定會有和平時不一樣的感覺。二是透過現實中的一些現象,追溯歷史,類似於文學上的倒敘。比如,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全球範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許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響,那麼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我們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去回顧美國200多年的歷程,總結、認識它的起步、發展。
二、倡導有思想的歷史學習
面對眾多的歷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學感到特別的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其實盲目地沉到瑣碎的歷史片斷中去自然會無所適從,同學們可以嘗試整理一些相關的史實,形成自己的觀點,用觀點去統帥史實。這樣可以讓瑣碎的知識獲得一種生命力,讓死的內容活起來。並且還要學會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
比如,對一些影響較大的著名人物,我們可以把散見於各課的內容組織起來,寫出一篇關於他的人物傳記,並且得出你對此人的看法和評價,對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在這樣的過程中,多種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三、注重挖掘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絡
歷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課的學習有意無意中將歷史割裂開來,變成了一個個的片段。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始終要有一種整體的觀念,要突破“課”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在歷史的發展中,總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後面的事件,後面的事件呼應前面的事件,環環相扣,連續不斷,歷史是不可能停頓、中斷的。在總複習階段要學會自己總結歸納,把知識按一定的學習主題重新整合起來,把看似零散的知識立起來、活起來,把隱含的關係挖掘出來。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國的歷程”的歸納中,我們會看到“獨立戰爭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樣的敘述,那麼它如何體現出來呢?在幾課之後,可以找到“18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在南北戰爭的影響中說到“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這又如何印證呢?實際上就是幾年以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高速發展,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單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出奧妙,我們的思維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們之間隱含的內在關係揭示出來,就可以形成整體的認識。
聯絡對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橫向可比同一時代不同國家、地區間的差異,縱向可看同一國家、地區的發展軌跡。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歷史的迷人之處和魅力所在,只有從更多角度的細緻觀察才有可能獲得更加全面、準確、客觀的認識。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從不同角度梳理歷史。比如在美國發展的每一階段,我們還可以對比一下當時的世界形勢、當時中國的狀況等。
四、放寬視野觀察歷史,才能思路開闊
歷史學習和研究,總是以後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為有了時空的距離,才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時代的人和事。我們在學習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和便利,尤其是在總複習階段,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去重新審視歷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廣闊的背景、環境中去觀察認識,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斷,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與層次,擺脫淺陋與狹隘。
比如從1840年開始,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單個看、綜合起來看、放在中國近代史範圍中看、放在東亞範圍看、放在世界範圍看,是不同的視野,也會有不同的但是更加準確、客觀、清晰、完整的認識。
歷史是人類文化發展進步的根基,初中學生要改變學習歷史的心態,以開闊、靈活的思維、多樣的手段去感受鮮活的歷史,從歷史蘊涵的無窮智慧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絡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絡。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透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誌。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