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檻外梅紅
-
2 # 讀書耕田人王七
寫詩在技術層面是用筆尖精準的擊中靈感!
而詩的靈魂就是你的靈魂!
有一顆什麼樣的靈魂!
就寫什麼樣的詩!
別提什麼文化!
只要愛閱讀!
就夠了!
-
3 # 景宜官
說笑寫詩:
無有靈感難寫詩,
手握銀毫如呆痴。
寫詩也有犯傻時,
皆因腹中無文辭。
-
4 # 夜瞰星光
人生詩意起相思,
仕途失意三兩首。
二哥乃是催化劑,
碰上失戀鬥百篇。
-
5 # 使用者碧家小玉
回答這個問題先說文化。
知識在中國有兩種
一種是文字教育下的書本知識
一種是口頭教育下的文化知識
詩,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屬於靈魂深處的一個自由體。
就現在人而言,要寫詩,必須要有知識和文化,文化是生活閱歷,沒有閱歷就不懂自然界中的生命體是要規律的。比如描寫中秋:一輪圓月照九州,元宵節(春):月照燈籠不含羞。夏:月掛梢頭春不留。冬:冷月照人不懼風。
這就是四季的月亮,如果不去觀察瞭解,生寫硬拼就會失去自然規律。
把詩寫活了就是格律,朗朗上口就是韻律,而不是用格律,韻律來約束。寫活了也就是非常自然的意境,要什麼平仄?
-
6 # 北京抖抖抖
寫詩其實和畫家一樣,選什麼樣的景很重要。寫詩就是用文字作畫,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都是用字作畫。
文化低的人,可能只能畫出天地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種畫來。
寫詩需要兩種本事,一種是構圖選景,另一種是用文字描繪,文字功夫。真不是文化低的人能幹的事。流傳下來的詩,都是有文化的人寫的,沒文化的人寫的,沒有流傳下來。
-
7 # 羅東道261914953
寫詩,寫好詩應該與天分有很大的關係。而與學歷,文化程度不應該相提並論。有些人“不學有術”,出口成章,妙語連珠。
-
8 # 生死有多遠
寫詩應該瞭解詩歌的特點。但不完全是技術活。
純技術不是詩,是寫詩遊戲。
寫詩是愛思考的人生活的一部分。
-
9 # 光彩天地
寫詩是個技術活,看針對寫什麼詩而言,寫古體詩象五言七言等格律詩,沒有深厚的古文化功底,的確難以寫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好詩。但這樣地寫詩也是少數文人式的做派了,不為當今大多數人所接受,做古體詩就是附庸風雅玩玩而矣的事。
現在社會學習使用的是現代漢語,為今天人們所掌握的交際工具。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提倡寫白話詩白話文,因這更符合現代人的語言交流習慣,便於人們用簡捷的大白話進行書面交流,打破了古體詩誨澀不為大眾所掌握的桎梏。
遠離古體詩,用長短句寫白話詩,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嚴格的體裁限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具有一定識文斷字的能力就能落筆成章。寫白話詩還有一現象,有時詩歌是不分家的,就如平常所說詩歌一體化,詩即是歌,歌也是詩。現今很多好歌詞就是一首好詩,象大家熟知的《長江之歌》裡的歌詞,"您從雪山走來,春潮是您的氣慨,您向東海奔去,濤聲迴蕩在天外…",多麼抒情,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長江那今人動容的愛意,深刻揭示了長江的奔放氣勢及源於中華大地偉岸身姿,偉哉呀!
對於如何寫好白話詩,首先詩的語言來於生活,有時那些口口相授,代代相傳的民歌,就是存在於民間,是人們生活勞作,改天換地的所思所想,就看怎麼地摘取它。"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這首廣泛傳唱震撼人心的新中國笫一歌,來源陝西地方民歌,沒有文化也能誦唱。這首著名的民歌,也是一首用大白話鑄就的好詩。為此,大家可以看到用大話寫詩,不是一件難事,不用呆在書齋,而是生活中人們生活所思所想的記錄而矣,不用多高深的文化即可為之。
詩言志言情,是社會中人們生活再現,故此,寫白活詩是源於生活,脫離生活,詩就無處生根,詩也就會沒有靈魂。那麼寫詩是不與做文一個道理,一首好詩,應有好的立意,好的詩情畫意,就是大家口中的意境,同時,詩的語句要簡Jetta意,押押口語中鴻聲韻,說出來的話要好聽和中所,便於人們吟誦…唯此,如上述所舉例項那樣的好詩好歌,便名載青史,為大眾所喜歡愛護。
-
10 # W雨亭
我就是一個文化很低的愛好寫詩詞的例子,一共上了四年多學,二零一五年開始學詩詞,還不到四年,在別人看來你還能寫詩,說什麼的都有,你從哪裡抄的?你上了三天學學了幾個字還寫詩,就有的網友也不信,明清評論家公認的寫詩人正直,不說假話德行好,當官當不了,做生意不行。
走遍大江南北路,
閱覽千家萬戶書。
心腦共協生名句,
妙筆生輝詩詞殊。
號:草根。
-
11 # 彭克榮老虎點茶
寫詩不是個技術活,也不是文化人的“春夢秋屁”。
是一個人腦神經和手神經連線協調活。想得美手不聽話沒用,手利索腦想不到也不行。就這麼簡單,別複雜化。
-
12 # 安嶽楊天朋
我文化低,我寫的《蓮》算現代詩嗎?
《蓮》
楊天朋
不做水的情人,不做王的妃子
我只想拜佛,唸經,敲——
禪裡不聽話的魚
-
13 # 大悔憶智周
你提這個問題說明你是詩盲。
首先,寫詩不是技術,技術可以學會,寫詩學不會。
其次寫詩不需要學問。
《詩經》被外華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詩經》裡《風》最好。
水靈靈的,天真爛漫,“思無邪”。
它們的作者,沒學過寫詩,沒學問。
詩歌是生命的嘆息。
詩歌是下意識和情感加天真無邪的表達。
說“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意象派詩歌領軍人物埃茲拉.龐德先生寫過一首類似中國《詩經》裡的詩的詩歌,名為《地鐵車站》:
“人群中悠然浮現的面孔,
黝黑的溼樹枝上的花瓣片片”
真好。
但是比起他所學習的中國《詩經》來,還是理性重了一點,沒有抹掉“做詩”的痕跡。
學的是中國詩歌“賦比興”,但那“比”,露出刻意的技術痕跡。
但,在世界範圍,這也是一首頂尖的傑作。
我有一首《黎明》,自認為比《地鐵車站》自然,因為我認為西方人功利理性而我們華人感性。
《黎明》
路燈的光芒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下去了,
窗外天空漸漸變白。
首先,我毫不掩蓋我使用了比喻,其次,我寫詩之前沒有像龐德那樣要寫出青年人生氣勃勃的打算,我感覺到什麼我就寫什麼。
龐德不承認他是拿花瓣比喻年輕人的面孔,說是兩種事物的意象並列,這就理論、技術了,不詩歌了。
但我敬重龐德,一是因為他懂得並敬重中國詩歌,二是他是不可多得的人中鱗鳳,他是艾略特、海明威、劉易斯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偶像、精神導師。
他還說過,除了中國詩歌好,日本詩歌也好,但日本詩歌是向中國詩歌學的。
-
14 # 根言木語
成語入詩(三首)
《一葉知秋》
我與季節
一起跨進秋天的門檻
偶爾撿住一枚落葉
它一臉秋天的樣子
我將它夾在成語詞典
第451頁的一葉知秋身邊
它頓時生動起來
就像文化一樣生生不息
《平分秋色》
秋天的顏色最濃
一兩場秋雨是化不開的
秋天的顏色最沉
壓得千山萬嶺喘不過氣來
誰也帶不走
只好平分秋色
一半贈天地
一半歸詩歌
《天高雲淡》
天要高
雲要談
必須給大雁留出空間
因為大雁要書寫
世上最大的一個字
――人字
-
15 # 舞花風
1.寫詩者要先具“詩心”。有“詩心”者,是處成詩;無“詩心”者,遍地蠢物。有人一提到“寫詩”,馬上羅織以格律;“不合格律”者,個個處以極刑——這種直眉瞪眼盯住了“近體”的“鬼判”,不必正經看他。“詩心”是對包括自己在內的社會生活具有高於一般的敏感、敏銳度;有人天生銳敏,所謂“天賦異稟”,有人後天習得,所謂“大器晚成”,都是可以的。
2.寫詩還要多讀、多背古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並非是一句誑語,而是古人積幾千年的經驗之談。熟讀熟記,則其韻律必定了然於心,寫出的句子,自然就有了“詩”的味道。
3.寫詩更要有“家國情懷”,有廣闊的視野和胸襟;看看傳誦千古流傳下來的名作,諸如《離騷》《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滿江紅.怒髮衝冠》,千百年以下猶能動人心魄,箇中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4.寫詩,要出於真感情;不動真情的扭捏作態,流傳下來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具有“作為反面教材”的價值。《詩經》的“壓卷之作”《小雅.采薇》、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納蘭性德詞,無一不是是“先發乎性情,然後形諸歌詠”的上乘詩歌。
-
16 # 禪悟淨慧
首先說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精心鍛造和再凝鍊,表現出文化的博大精深。歷經了幾千年的洗禮,從【詩經】到唐宋詩詞,再到我們今天的【現代詩歌】。演變了多少春秋,但是我們的詩歌根應當在唐宋詩詞裡去尋找,因為它是中國詩歌詩詞的一面旗幟,高峰佳作的代表時代。
你說寫詩是個技術性很強活?文化低的人寫不好?
寫詩不是學技術,不是說在工廠裡學習生產技術。寫詩是純文學藝術,它即是高度概括,又有韻律講究,詩的意境深遠,都是寫詩的重要元素。
一。想寫好律詩,絕句,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一般的詩歌大家,往往在景或事物敘述時,都引經據典,融入到詩歌中去。
例如;毛主席的詩有這樣一句,六月天兵徵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這裡引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天兵)神話故事裡的天兵天將。
第二個是鯤鵬,鯤鵬雖然是飛禽的一種,但也出現在神話故事裡。
二。文化低的就寫不了詩歌嗎?
我認為不見得,文化低的人,經歷的多了,閱歷豐富了,也可以寫出好的詩歌來,這個要看個人的天賦,也要看你的勤奮與否。
文化低的寫出千古名句的大有人在。
例如六祖慧能大師,他幾乎沒有讀過書,可以說是文盲。那我們都知道他的那首著名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中的哲理性,韻律性,意境,詞藻都堪稱一絕,這就是沒有文化水平人的傑作。慧能大師一方面我認為他勤奮好學,一方面就是他慧根深厚,也就是天賦。
寫詩有那些技巧?
春花秋月【藏頭詩】
春柳盡搖灰鼠逃,
花頭低藏百草坳。
秋薄豔陽荼雲熱,
月下獨酌銀夜橋。
-
17 # 言者青青
這裡所說的“文化低”,指的應該是學歷吧?不應該是文化。因為,沒學歷或學歷低的人,有很多是具有高素質水平的文化人。
學歷高低不是衡量能否寫出好詩的標尺。
學歷高的人不一定能寫出詩來,更別說好詩了。而學歷低的,不一定寫不出詩來,有的不但能寫出詩來,而且還能寫出很好的詩,流芳百世的詩。例如唐代李白,杜甫等許多古代著名詩人都沒有學歷。近現代史上也有許多沒有多少學歷的詩人,照樣是偉大的詩人。例如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北島,沒什麼學歷,只是個建築工人,他卻寫出了優秀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詩選》等。再例如,農民殘疾詩人餘秀華,高中畢業,卻成為當代著名詩人,她的詩集有《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等。類似於沒學歷或學歷低成長為詩人的自古至今有很多很多。
事實證明:學歷高低決定不了人是否能寫出好詩,成為詩人。決定的因素是人的天賦與敏銳的觀察與捕捉詩歌的能力。
寫詩是天賦,是對周邊事物與人的鳴喊出來心聲。雖然如此,寫作技巧也是必須具備的,它是提高詩歌藝術含金量的極為重要的衡量尺度。
那麼,有哪些寫詩技巧呢?
首先是多看。這個多看指的是看書和周邊所發生的人和事。看書就是學習,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看周邊所發生的人和事,就是積累,爆發前的敏捷與洞察。
其次是思考。思考就是對自己所學所看的知識與事件多見思考,尋找靈感的爆發點,這是醞釀和激情燃爆的點。
另外是運用。這個運用指的是語言和韻腳的準確而靈活運用,在想象空間中的掌控。語言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樸實無華,寓意深刻最好,給人以啟迪與回味。韻腳更要掌控好,儘量做到合轍押韻,特出情況可以列外。
最後是激情。這個激情指的是作詩的激情,這個激情捕捉的要準,要快,要穩,還要狠,否則一縱即逝,想再追回那種詩情畫意的激動是很難很難的了。
總之,寫詩要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要寫自己對這些人和事的感悟與激情,從內心掏出自己所聞所感的人和事,運用誇張意識流手法,去展現自己詩歌所蘊含的詩意,達到給人以享受美感和啟迪的目的。
-
18 # 世界作畫我做歌
【生活哲學】
所謂寫詩,其實就是用文字作畫。通常人們見到美景,都會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哇,如詩如畫啊!”所以,一般來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抑或,詩就是畫,畫就是詩。
回覆列表
不能以偏概全。要想做一件事,就需要去實踐,在實踐中去學習和進步。
摸著石頭過河,被反覆驗證。已經成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