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離子
-
2 # 清泉遺夢
《明朝那些事》中講到朱棣有那能力,也覺得不服,但是沒有謀反的心,都是被逼的!你想想,假如你是皇帝,你能容忍一個比你有才有能力的人且又不服你的人,在你旁邊嗎?皇帝的做法從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只是自己還沒有羽翼豐滿就去敢朱棣,反而弄巧成拙成就了朱棣了!從他們的案例可以總結出,永遠不要輕易惹那些比你強不服你,又不想反你的人!因為如果給他們逼急了,他們能輕易的幹掉你!即使朱棣也遇到了不少麻煩
-
3 # 漢唐21715817
不過在我看來,我覺得朱棣相比較李世民蓄意已久的成份要少,而被逼的成份更多。原因有幾點:1、建文帝剛開始削藩時,朱棣並沒有動,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他是在等削藩激起更大的矛盾,以便更明正言順,可是,當時能有實力造反的,貌似只有他和寧王吧,而且寧王最終還是被他脅迫的。2、他開始的情況極為不利,即使後期,要不是改變策略,直取南京,那也是很難成功的,以朱棣的能力,斷不能蓄謀已久還蓄謀成這樣吧?
-
4 # 文軒春秋
朱允炆把削藩中最大的威脅朱棣留到最後面才下手。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朱棣有空間進行反擊。
假如朱棣真的要謀反,那麼在朱允炆削藩時讓各家王爺交出兵權的時候,朱棣是不會那麼輕易就把兵權交給朝廷的。朱允炆削藩除了交兵權還把朱棣的一母兄弟貶為庶民,發配到偏遠的雲南地區去。
隨後又透過一些不能夠令人信服的小罪把齊王和代王也削藩貶為庶民。如果朱棣真的有心要造反,這個時間剛剛好。這個這個時期可以受到王爺們的支援,也有一定的理由讓人信服。但是他這個時候並沒有反,他相信朱允炆不會對自己下手。畢竟朱棣戰功赫赫,並且鎮守著北平。
所以我認為朱棣是被逼造反的。
-
5 # 手機使用者論道
可以說這兩點都有吧。第一點朱標死後,朱元璋應該在皇子中立儲,而偏偏他立朱標之子為皇儲,朱棣隨父南征北戰,確要向一個乳臭未乾的侄子俯首稱臣,他肯定是怨氣沖天,在加上朝中大臣力主撤藩,觸動了朱棣的根本利益,被逼無奈才起兵造反。第二點朱標性格溫柔,魄力不足,像朱棣這樣雄才偉略的皇子內心深處肯定不服,只不過朱標自幼就被立為儲君,又身為皇長子,且此人寬宏大量,在朝中威望很高,如果朱標不死,朱棣在有能力在不服氣,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朱標死後,立朱標之子為皇太孫,朱棣就開始蠢蠢欲動,等到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登基,朱棣就暗中聯絡諸王,舉旗反叛了,所以說他是早有預謀,藉著撤藩起兵造反了。
-
6 # 不帥的陳帥帥
我認為蓄意的 農民起義可以說被當前的政權壓迫 被逼無奈 朱棣是皇帝的叔叔 又是王爺 手中又有兵權 說被逼的不太可信吧 就跟美國要打敘利亞說人家有化學武器一樣 打你總得找個理由
-
7 # 峰子奇觀
我先說結論,再分析原因。
朱棣,本來就有想當皇帝的潛在慾望,哪個皇子不想爭當皇帝呢?又加上外力(建文帝削藩)的激發,於是,一切就從想法付諸實施了。
為什麼?
△明成祖朱棣(畫像)
朱棣是被逼反?蓄意謀反?我認為這個問題,並沒有太明顯的界限,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你看見的史書已面目全非。
從明成祖朱棣,不惜篡改自己出身,而將自己寫成明太祖朱元璋嫡妻馬皇后所生一事,就可見一斑。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若說 明成祖是蓄意謀反的,可是當時他並沒有造反成功的實力和條件。作為明朝一個地方藩王燕王,燕王府所屬的軍隊力量也十分有限,若蓄意謀反,跟實力強大的明朝中央政權幹,燕王朱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要不然,也不至於裝瘋賣傻,自汙其身,以期騙過建文帝朱允炆的制裁。
若說 明成祖是被逼反的,可是從燕王朱棣反叛的全部軌跡和步驟來看,又不是一腔熱血、盲目的起兵造反,而又彷彿是經過一番運籌和精心謀劃的,於是才打出聯合諸王“奉天靖難、清君側”的旗號。造反成功後,朱棣自己也是繼續“削藩”,甚至在造反成功之前,就想好了如何防止其他藩王,再反對自己“削藩”。
說到底,燕王朱棣的內心,是贊同“削藩”這一利國舉措的,只是朱棣要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朱棣要的是借建文帝的“削藩”,號召並利用憤怒的藩王們,來實現自己的上位,從而實現自己的“削藩”。
說白了,燕王朱棣並不是真心反對“削藩”,而是反對建文帝朱允炆 “削了他的藩”,為了自身利益。而朱棣當上皇帝后,仍然繼續“削藩”這一舉措,是為了“削了別人的藩”,也是為了自身利益。明成祖朱棣的削藩方式,只是沒有建文帝那麼激進罷了,反而手段溫和許多。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
以峰子哥看來,燕王朱棣謀反,不可否認,有被逼反的因素,但也不乏有蓄意的因素存在。建文帝“削藩”,如果燕王朱棣真心不想反,束手交權就是了,頂多失去權位,建文帝也不會真的殺自己皇叔朱棣。在叔侄撕逼大戰過程中,建文帝朱允炆曾不止一次下令:對待朱棣,擒之即可,“萬勿傷朕皇叔”。
△被建文帝囚禁的朱棣,裝瘋賣傻(劇照)
建文帝“削藩”,只是為了消除地方對中央皇權的威脅,藩王勢力一旦削去,威脅解除,無爪的朱棣也不會死,何況建文帝也並沒有想要置叔叔朱棣於死地。
要不然,之前在朱棣被囚禁、裝瘋賣傻時,建文帝完全可以管他這個叔叔是真瘋假瘋,一刀砍了,狠心置叔叔於死地,後面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
建文帝是個仁君,就是能力和權謀嫩了點,沒有叔叔朱棣那麼心狠手辣,加之建文帝身邊又有一群“腐儒”誤導,以致昏招百出,優勢盡失,乃至一手沒有懸念的好牌被打爛了,居然愣是輸掉了江山。這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例外!
你反過來看,對手建文帝本不會犯的錯誤都奇蹟般的犯了,這不正好 助長了燕王朱棣的運氣嗎?朱棣之所以能一個藩王造反成功,除了能力外,運氣太好,確實佔了一大部分原因。
-
8 # 獸獸愛蛋蛋
朱棣是被逼反的。
雖然朱棣很有軍事才能,而且太子朱標死了之後,朱允文繼位,朱棣心裡很不爽。但是就算是這樣,朱棣依然不想造反。因為造反的代價太大了,失敗了就會遺臭萬年,而且會連累子孫。雖然他身邊有姚廣孝不停的鼓動他造反,但是朱棣還是下不了決心。
後來朱允文削蕃,他的幾位勢力弱一點的叔叔都被收拾了。而朱棣作為勢力比較強大的藩王,自然跑不掉。當朱棣得知朱允文要對自己動手後,開始裝瘋賣傻,暗地裡招兵買馬,準備反攻。
等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得皇位。
-
9 # 關山明月779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帝位,建立大明。經過十幾年的穩步發展後,朱元璋依然憂心忡忡,為了自己的統治,更為了子孫後代永享太平,他向朝中大將舉起了屠刀,洪武十三年,誅殺丞相胡惟庸,坐誅者三萬餘人。又經過了空印案,郭桓案,李善長案,藍玉案,明初功臣被誅殺殆盡。同時朱元璋把他的24個兒子都分封到各地為王,就是自己死了以後也不允許他們進京奔喪,以防奪權。他認為這樣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料還是起了一場大亂。
朱元璋一開始冊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他命令各司日常事務報到太子那裡即可,除非特別重大的事務要報給自己,對朱標進行重點培養。不料朱標身體不行,在朱元璋60歲的時候,朱標死了,朱元璋憂傷的一夜白頭。在大臣的建議下,朱元璋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
1398年,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這就是明惠帝,又稱建文帝,建文是年號。這樣一來,局勢就很微妙了,建文帝很年輕,沒有戰爭經驗,治國經驗又少,周圍一群叔叔又手握重兵,這可愁壞了建文帝。這時他的老師黃子澄向他建議削籓,先從比較弱小的下手,很快周,湘,齊,代,珉五王被廢為庶人。
接下來就是燕王了。燕王實力雄厚,早有警覺,很早就暗中練兵,準備謀反,朝廷一削籓,整好給了燕王一個理由,但是不能明說,於是他就他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以誅殺黃子澄,齊泰為名起兵謀反。這個時候,朝中能臣名將早已經被朱元璋誅殺殆盡,沒有一個人是朱棣的對手,只有倖存的老將耿炳文,不過他很快敗北,朱允炆用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換下了耿炳文,事實上李景隆更不行,1402年,李景隆開啟城門投降,朱棣佔領應天,然而,當朱棣領兵進入皇宮的時候,東宮火光沖天,建文帝不知所蹤。靖難之役在一樁迷案中結束。
實際上,朱元璋一死,朱棣就對皇位蠢蠢欲動了,建文帝登基後,朱棣更不把他侄子放在眼裡,削籓一實行,朱棣就赤裸裸的反了。
-
10 # 秉燭讀春秋
我認為朱棣是被逼無奈而起兵的,朱棣是以“靖難”和“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對抗朱允文的軍隊的,換言之,朱棣自始至終聲稱是為了保護侄子朱允文不受奸臣的蠱惑。朱棣得了江山之後,歷史記載他沒有篡位而是名正言順的繼位。Δ明成祖朱棣
朱棣以靖難之役的名義攻進了北京,小皇帝朱允文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人間蒸發了。也許小皇帝萬萬想不到,這些文臣實在是隻會說說道道,怪不得人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齊泰和黃子澄以及方孝孺都是些舞文弄墨的人,為小皇帝出的計謀太過剛猛,“削蕃”削出戰爭來了。
有道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朱棣“靖難”成功了,歷史由他書寫,他說是被逼的,他總不至於傻到說自己是蓄意謀反吧?如果不是朱允文有個忠厚老實的名聲,我估計朱棣會把朱允文說成是暴君、昏君。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奪得了皇位,我也有此一問:李世民是被逼反抗還是蓄謀已久的謀殺呢?這兩個問題是否有相似之處,?
然而也有區別,就是朱棣處理後續問題有點不會裝逼,以至於留下了冷酷無情的惡名,其實想想就知道了,歷朝歷代的更替哪個沒有流血事件?為什麼要單單苛責朱棣呢?Δ朱允文
說實話,李世民射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這件事,不比朱棣奪了侄子江山強多少,相反我認為有過之。然而李世民卻成了千古一帝,而朱棣卻留下了罵名,實在匪夷所思。
朱允文和李建成很相似,都是仁厚之君,這從魏徵最初為太子李建成效力可窺一斑。朱棣和李世民很相似,都是文治武功的皇帝。
朱棣稱帝后,開創了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最後死在北征蒙古的路上,在他主政時期,大明朝的水師是世界一流的船隊。鄭和七下西洋,不但開展了海外貿易,而且宣揚了大明國威。在他的支援下,謝縉編寫了《永樂大典》。說朱棣文治武功不為過吧?
說實話,他和李世民開創得貞觀之治想媲美。但是歷史對李世民的評價很高,相反對朱棣多有貶損之意。這到底為什麼呢?Δ唐太宗李世民
回覆列表
朱棣的“靖難”改變了明朝的發展軌跡,也創造了永樂盛世。
“靖難”,說白了就是謀反,謀的是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反。
但我認為朱棣的起初是沒有謀反的意思的,而是建文帝的步步緊逼,才被迫走上“靖難”之路。
朱允炆做過哪些逼迫朱棣的事情呢?
首先,“建文”這一年號可以看出朱允炆就是要和自己的爺爺洪武皇帝朱元璋對著幹的,事實上,在方孝孺等人的教唆下,朱允炆廢除了朱元璋好不容易才建起的一些制度,企圖“復周禮”。
幾個只會空想的脫離現實的所謂“大儒”就這麼把大明往坑裡帶。
最重要的是,他們盯上了戍邊的各路藩王,於是皇帝下令,各藩王交出兵權。
朱棣交了兵權,這說明他沒有蓄意謀反,至少在當時沒有,還指望著侄子給他一條安穩的後路。
接下來,禁止藩王回京祭祀先皇。這有違常倫,但朱棣還是忍了。
但接下來的事情,讓朱棣不能在坐以待斃了。
周王被貶為庶人。
朱橚,朱棣的同母弟弟,編著有《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等醫學著作,一生沒有任何野心,埋頭醫學,是有名的賢王。
但朱允炆覺得他是個軟柿子,就拿周王開了刀,以謀反罪將這位醫學家王爺貶為庶民,發配雲南。
接著,齊王、代王相繼貶成了庶民。
好一手打草驚蛇之舉,但,此時的朱棣還沒有下最後決心,還在一忍再忍。
因為他覺得自己為人低調,又帶領士兵一次又一次戰勝了北元,因此還覺得閘刀不會落在他的頭上。
這次,為了表明自己真不想反,他帶著自己兩個兒子,一起回京城表明自己衷心於皇帝。
這真的不是裝的,誰敢拿自己腦袋和兒子的性命開玩笑。
一心削藩的朱允炆又犯了婦人之仁,沒有對朱棣不利,反而放了朱棣父子回了北平。
接下來,北平的兵權真正的被朝廷派去的指揮使接管,朱棣都十分配合。
直到暗中得知,朝廷的部隊準備抓他回京,才在被部隊圍了王府後,來了個摔瓜為號,殺了北平的都指揮,匆匆起兵造反。
所以,朱棣靖難造反,可以說是朱允炆步步緊逼,讓朱棣在被逼迫的中對這個侄子漸漸失望到絕望。
當然,這也多虧了建文帝關鍵時刻的兵圍燕王府,才讓朱棣把這種絕望最終化作一場驚世的“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