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洋國際

    作為我們國家,當時的海軍北洋艦隊是屬於在全球海軍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海軍

    其實主要失敗還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鴉片戰爭和貪汙腐敗

    從我們國家鴉片戰爭之後,可以說國以及財力都非常的弱,在當官的裡面有很多人都是抽鴉片煙的,同時鴉片遺害的我們國家很多年。

    當時,北洋艦隊非常的厲害,可以說我們國家清朝的當時很多的財力,基本上都是購買很多的巡洋艦亭但是可以說雖然購買的多,還有不少當官的就學會了撈油水,可以說艦艇是真的炮彈全是沙子。

    當時,甲午戰爭剛打的時候我們打出的炮彈,基本上都是啞彈,都沒法炸,同時,有些炮彈打到人家艦艇上面都沒炸,裡面灌的都是沙子,而當天晚上開戰的時候,清朝很多當官的居然還在打牌,賭博,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贏。

    去日本揚中國威,卻沒有想到這卻是一個導火線

    可以這麼說當時大清王朝購買了幾艘巡洋艦,以及鐵甲艦,開進了日本的海域,停留在日本的國土上面。

    日本人一看到這些就非常驚訝,同時,也非常的羨慕,但是,其中有一名當官的在看到很多我們清朝計程車兵居然在上面曬褲子,曬衣服,也非常的懶散,這時候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艦隊也是沒有辦法成氣候的,同時,也看出來了雖然我們的艦隊表面很厲害,但是中間的力量很虛弱。

    還有一點當時的大清王朝極其的奢靡,甲午海戰的時候,居然還大肆的斂財修圓明園,同時當時海軍軍費也被很多人給拿走了,而對於日本來說當時且所有的力來攻打大清王朝,同時據說當時的日本天皇自己每天只吃兩頓飯,剩下的錢全部省給海軍作為軍費。

    甲午海戰之後大清王朝的北洋艦隊幾乎是全軍覆滅。

  • 2 # 宋健在濟州

    先看一下甲午戰爭中日兩國軍艦對比。

    中國方面有軍艦78艘,魚雷艇30艘,兵力1.5萬人,總噸位有83000左右。

    日本方面有軍艦32艘,魚雷艇16艘,總人數2萬,總噸位有72000。

    看起來是中國軍隊佔優勢,為什麼還敗了呢?

    一是因為效能,中國軍艦不如日本,但是也差不多,不是主要原因。

    二是因為當時的政府原因,中國軍艦都是買的很是金貴,平時訓練都幾乎沒有,根本不會打仗,就像沙特軍隊一樣,再好的裝備一樣輸。

    三是軍心渙散,大家都不想玩命,這仗怎麼贏?

    聽說點關注的人2018都會好運連連。

  • 3 # 融皓科技掃地僧

    第一,我們先說戰鬥力的問題。你說北洋水師戰鬥力僅次於美國,其實這個說法是有誤的。當時世界海軍噸位總量排在前面幾個的是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美國等。

    至於北洋水師,號稱是世界第八,亞洲第一。講真,我不知道他們何來勇氣這麼講的。就跟現在的海軍一樣,雖然總噸位量大,但是戰鬥力,我就呵呵了。

    第二,軍艦的噸位總量,是判斷一個海軍規模的總要指標,並不是判斷海軍戰鬥力的唯一指標。換句話說,噸位大的,不一定戰鬥力強。北洋水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軍艦說到底,只是一個運載武器的載體。如果沒有優良的武器,那軍艦就是一個移動的靶子。

    第三,總體素質的差別。北洋水師出了很多名將,名氣較大的如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等等,不一一列舉了。北洋水師的失敗,在於清政府高層的腐敗,總的來說,一種雖敗猶榮的既視感。

    這是不對的。一支打勝仗的部隊,絕對不是因為有某個牛逼的將軍,而是有一群嗷嗷叫計程車兵,例如李雲龍的獨立團。一個好的軍事指揮官,應該帶出來一批優秀的軍官,帶出一批強大戰鬥力的部隊。

    北洋水師軍費不足是一個問題,軍紀散漫也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四,就是慈禧老佛爺。這個老婆子我不想多,禍國殃民。

  • 4 # 楓橋不夜泊

    甲午的慘敗並不是偶然,表面意義上的清政府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根本禁不起戰爭的摧殘,就目前現存的資料來看,晚晴海軍的噸位在亞洲還是可以的,但是綜合實力對比,只能排到日本之後,沒辦法,落後的太多。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刪,謝謝)

    這場戰爭之前,日本已經準備了數十年之久,而且大力的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革新,在那個全世界都在改變的情況下,清政府就像個課堂上還沒睡醒的孩子在聽課一樣,只是隨著大家象徵性的翻了幾頁書,然後繼續的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

    關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數百年來也有這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是無一例外,最根本的就是清政府的根兒壞了,整個大清王朝已經是腐朽不堪,武器的使用關鍵在於人,人的使用關鍵在於國家中樞,這一環一環的早就斷了線。從鴉片戰爭以來,侵略者對中國就是步步緊逼,但是清政府仗著國大硬是一次又一次的滿足侵略者,妄圖希望和解來保全大清暫時的平安,在日本侵華前期,清政府對日本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日本只是一個蕞爾小邦的階段,都沒摸透人家的底,這仗怎麼打。

    洋務運動確實也給大清帶來了現代化的裝備,可清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加強海防的重要性,幾大水師確實實力可以,但是到了甲午前期,已經是落後的了,而且清政府不捨得在軍事上花費,這一步落後了就不止一星半點,得不到慈禧等中樞人物的支援,無奈的李中堂也只能採取避戰保船的戰略。

    無論是從戰略上 ,還是武器裝備,或者人員素質上,日本並沒有完全秒殺清政府的實力,兵熊熊一窩,以慈禧為首的最高統治者都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這場戰爭又如何打的贏,或者說在那種局面下,清政府不可能打的贏。

    滿清誤國,滿清誤國,滿清誤國!!!

  • 5 # 國平軍史

    1894年9月17日,大清朝海軍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打了一次震驚世界的海戰,海戰以清朝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與日本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日海軍聯合艦隊打敗中國海軍的最主要原因是除了有政治制度佔優勢的原因外,日本的動員體制比清朝先進得多,為了對付清軍那兩艘巨型鐵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日本皇室成員都帶頭捐款,自覺少餐節衣縮食,整個國家上下效仿,舉全國財力物力和人力外購裝甲巡洋艦,自建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拼命擴大海軍兵力,就是要打敗清朝海軍。

    北洋水師,當時是世界排名第8,亞洲排名第1的艦隊,總噸位比日本海軍要多得多,但卻沒有確立近代海軍先進的戰術思想,落後的技戰術,以及組織紀律散漫,海戰指揮失當,各艦自行其事,艦炮命中精度低,是導致北洋水師戰敗的主要原因。

    作為北洋水師的那兩艘鐵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本來完全可以依靠305毫米巨炮先敵開火,且只需命中一兩發即可使日海軍任何一艘軍艦失去戰鬥力,軍艦航速再快,也快不過炮彈,只可惜日軍艦在進入清軍這兩艘鉅艦的火炮射程之後,都沒有被擊中。

    而進入本國軍艦射程之後,卻頻頻命中清軍軍艦,清軍噸位小的軍艦很快被擊沉或重創,但是戰場上兩艘鉅艦卻讓日海軍無可奈何,日艦的火炮打不穿厚厚的裝甲,最後日軍艦隻好撤出海戰。

    那兩艘鐵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未發揮主炮威力,瞄不準打不準,起不到海戰的決定性作用,是北洋水師海戰失敗的戰場原因,倘若其命中率能達到10發中一發,則日海軍聯合艦隊的12艘艦艇,都會非沉即傷,退出海戰場。

    定遠艦和鎮遠艦的305毫米大炮發射速度再慢,也可以每分鐘發射1-2發,從定遠艦在中午12時50分開火,到下午17時30分日本艦隊撤出戰場,海戰共計5小時40分。

    除了8門305毫米大炮之外,清海軍還有260毫米炮1門,250毫米炮4門,210毫米炮12門,150毫米炮17門,120毫米炮3門,但是,這8門305毫米巨炮沒有擊沉1艘敵艦,只是偶然命中的幾發,但是都足以使全部中彈敵艦遭到重創。

    松島艦幾乎全部上層建築蕩然無存,比睿艦下甲板後部全部損壞,喪失戰鬥力,赤城艦艦長斃命,喪失戰鬥力;西京丸艦幾乎不能行使,喪失戰鬥力,這些戰績,幾乎都是靠德國製造305毫米克虜伯大炮的一彈之功。

    據戰後統計,落在清軍艦身上的炮彈,說明日本聯合艦隊至少命中率超過北洋水師10倍以上,甲午海戰清海軍敗績,雖然慈禧太后有挪用軍費的責任,但是憑當時北洋水師的實力,抗衡日本聯合艦隊應該是有條件的,如果當時訓練嚴格,只要使命中率提高一倍,戰爭的結果就可能根本相反了。

  • 6 # 雨天一把傘1

    中國的北洋水師在當時的華人眼中是一個另類,我們不重視科技的發展,天天說我們是天朝大國,地大物博,什麼都有,根本就看不起西方的科技,上至老佛爺下至普通的百姓,都不看好北洋艦隊,認為那些東西不適合大清朝,另外大清朝,每年劃撥的款項少的可憐,李鴻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北洋水師,怎麼能打敗整個日本國,日本的艦隊是集中了日本的全部國力,和北洋艦隊打仗,中國怎麼能不敗呢,

  • 7 # 象眼觀天下

    晚清海軍排名僅次於美國,但是美軍當時是新興國家,國力不算強,美國海軍排名也很靠後。晚清武器和軍艦幾乎無法自產,只能靠採購。軍事思想和體制落後。

    晚清海軍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甲午海戰什麼時候爆發的?1894年!那個時候世界上頭號強國是誰?是大英帝國,其次是法國,德國、美國都是小兄弟,日本,大清這樣的國家都不被視為列強。所以晚清海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世界第二,美國海軍也不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一的海軍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二是法國海軍。晚清海軍最厲害時候也只敢自稱世界第八。

    更為致命的是,當時的主力軍艦基本都是採購國外的產品,國內工業基本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打起仗來武器都無法自給自足,晚清的政治體制和軍事體制,社會思想,軍事思想幾乎都是中世紀的,難以應對外來挑戰。

  • 8 # 林間野史

    這個問題涉及到清末的歷史,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一定是必然的。而晚清海軍也是註定將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看問題研究本質,中日甲午戰爭不僅僅是軍事裝備上面的較量,如果僅此看成軍備競賽,那麼就錯了。

    雖然說中國自從李鴻章、張之洞等晚清重臣發起了洋務運動,但是中國的政治體制沒法改變,這就輸給了日本。

    雖說日本經過自上而下的明治維新改革,存在著不徹底,但是人家起碼是進步了,這個你得看到的。

    所以說中日甲午戰爭根源並不是戰鬥力,或者說是軍備上的差異,我相信晚清的北洋水師實力雖然有相差,但是不至於差哪裡去。

    晚清的洋務運動實質上是為了穩固晚清統治的,並非真是為了改變整個中國的體制。一旦改變就動了他們自己的乳酪,這誰都懂。

    加上當時華人思想上的侷限,不可能做出很大的政治上的變革,因此晚清戰鬥力不差,在甲午戰爭中還是會失敗的原因。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晚清海軍的戰鬥力會僅次於美國海軍嗎?晚清海軍雖然噸位尚能在全球排的上號,但是戰鬥力並不等於噸位大小。

    在《大秦帝國》中對國力之魂有一個評價,

    “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廟堂!”

    晚清海軍噸位雖然超出日本聯合艦隊不少,但是晚清海軍分屬三支艦隊,而日本聯合艦隊集中作戰,在區域性戰場日本海軍在噸位上並不弱於清朝海軍。(日漸陳舊的大清水師)

    在甲午海戰前後,國際上正進行著海軍技術的大爆發。新技術使得原有的海軍戰術和裝備更新迭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往往一個型號剛剛下水,新的技術出現使得新船已經落後於時代了。清朝的軍艦採購於1880年前後,日本的軍隊採購於1890年前後,這十年代表了技術上的代差。日本的軍艦船速高,射速快,效能方面比起清軍的艦船要優越的多。

    清軍的海軍更像是一次性消費品,因為配套的工業體系根本沒有建立起來,後勤保障工作更是慘不忍睹。日常的軍事訓練也是形象工程,都是糊弄上級的。清朝海軍的配件都沒有備齊,國內又無法生產,只能採購。沒有配件,船壞了一次就不能再戰了。實際上,自從大東溝海戰後,清朝海軍就沒有再出海作戰,直到在威海衛被端掉。

    除了國內工業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工程師隊伍也是到了戰爭爆發後才臨時組建,而且工程師並非是海軍裝備維修的專業工程師,而是鐵路、煤礦等地方的五金工程師。清帝國雖然說要打仗,但是後勤保障做成這樣子,使得清朝海軍成了花架子,打了一次仗後,就再也沒有徹底修復。(作戰意志頑強的日本軍隊)

    日本間諜發電報說:我看到北洋水師的官兵,在炮塔上曬衣服,因此斷定北洋海軍缺乏訓練,可以擊敗。北洋水師的官兵素質不高,官兵不以練習為要,而專以寄情生活,多數人衝著海軍不菲的津貼費用來當的海軍。這樣的海軍,即使配備最先進的裝備,也不能打得過作戰意志堅決的敵人。

    從硬體上,清帝國的海軍的戰鬥力,怎麼能與美國海軍相提並論呢?根基在庶民,大清帝國的根基已經不穩了。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廟堂。

    1895年,戰爭硝煙褪盡,馬關。

    伊藤對李鴻章揶揄道: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北韓來華與李鴻章談判,被李鴻章斷然拒絕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中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說:改革內政,我非不欲做,但我們國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齊,不像貴國一樣上下一心。如果我們兩人易地以處,結果會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說: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幹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幹得比你好。(馬關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等於是李鴻章用自己的嫡系部隊死磕日本的傾國之兵。朝廷各部門卻對海軍的戰況充耳不聞。相比起日本天皇帶頭節衣縮食,捐款購買軍艦的國民意志而言,中國的慈禧太后要過六十大壽,花了幾百萬兩。雖然海軍因為缺少經費,最後也是敗了。那麼,就量中華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

    李鴻章顫巍巍的手在《馬關條約》上簽字了,他的一生心血的淮軍也宣告終結了。在他回國時,慈禧太后淡淡的問候了一下:難為你了。好似李鴻章去完成了一件任務似的。

  • 10 # 歷史茶坊

    北洋水師,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於1888年創辦的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擁有主力軍艦25艘,輔助艦艇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艦隊實力位居東亞第一,世界第九。值得一提的是,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和美國。也就是說,在當時各國海軍排名上,北洋水師僅次於排名第八的美國海軍。

    可為什麼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中,號稱東亞第一的北洋水師被寂寂無名的日本聯合艦隊打得全軍覆沒了呢?這其中,既有戰略上的失誤,也有戰術上的失誤,多個維度決定了北洋水師必敗無疑。在戰略上,北洋水師自1888年建立以來直到甲午戰爭爆發的1894年,6年間未曾添置一船一炮,從1891年開始甚至連炮彈都沒有購置過。而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卻大力擴張實力,購進了以吉野號為代表的具備高航速,裝備有速射炮的新式艦艇並配備了大量新式魚雷艇等輔助艦船。到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擁有主力艦艇32艘,魚雷艇24艘,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北洋水師,僅以火力論,據戰後評估,日本聯合艦隊的火力是北洋水師的三倍以上。

    日本自明治天皇即位以來,一直把清朝作為假想敵,勵精圖治,整軍備戰,目的就是為了與滿清一決雌雄。而清廷以慈禧太后為代表文武大臣,皆以為日本是蕞爾小邦,根本不值一提,因而目空一切,當時國庫的最大開支竟然是整修頤和園工程。對日本狼子野心的準備和估計不足,是甲午戰爭的失敗的根本原因。

    在戰術上,甲午海戰的本質是以李鴻章為主的淮軍一部對抗日本全民高漲的武力擴張運動,而北洋水師的最高統帥李鴻章在戰前極力主張消極避戰,希望透過西方各國的調停,達到罷戰言和的目的,在戰術上失去了先機。李鴻章任用根本不懂海戰的淮軍嫡系將領丁汝昌為水師提督,導致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時出現指揮失誤,致遠,經遠等五艘軍艦被擊沉,而日本無一艘艦艇沉沒。在黃海海戰失敗以後,李鴻章嚴令北洋水師,進入威海衛軍港固守避戰,最終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兵敗自殺。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處置失當,對戰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戰後他被華人稱之為漢奸賣國賊的重要原因。

    不過,從歷史的程序來看,慈禧老佛爺在甲午年間還是做了點好事的,畢竟還給後人留下了現在的北京頤和園這樣一個旅遊勝地,各位朋友以後在遊覽北京頤和園景區,享受著皇家園林的美景之時,可別忘了這是用甲午戰爭失敗的慘痛教訓所換來的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QL中EXISTS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