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子有兩種,一種泥蜆子一種沙蜆子,以前不知道有這些區別,直到一次去一個遙遠的小漁村玩,因為每天所有吃的都要靠自己去海里找,從那時知道了區別,記得好象是泥蜆子比較粗糙,全無鮮美之感。蜆子煮熟了,會伸出一條長長的類似舌頭狀物,毛蚶: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列齒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北韓、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佈,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 特徵 毛蚶的殼堅厚而寬,雙殼膨凸;左殼略大於右殼。殼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呈長卵圓形。殼表面有略凸且較密的放射肋32條左右,肋上顯示出方形的小結節,左殼上的較為明顯。殼表面覆生一層褐色帶絨毛表皮,毛蚶之稱即出於此。 生物學特性 毛蚶生活於淺海水深20米以內的泥砂底質中,以水深2~10米處較多;亦常分佈於潮間帶下區。埋居較淺,一般隨個體增長而加深,深度約在3~10釐米間。棲息水域以有適量淡水流入的內灣較宜,鹽度一般在21~28.8、水溫變幅在0~32℃間,是廣溫、廣鹽性種類。以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為食。 毛蚶雌雄異體,性比為1:1。 2齡貝性腺開始成熟。雌性生殖腺呈橘紅色,雄性乳白色,成熟期時更為明顯。繁殖期大多在7~9月;水溫25~27℃時為盛期,鹽度以23.5~28.8為宜。殼長3.5~4.0釐米的3、4齡貝一次可排卵250~300萬粒。成熟卵為圓形。卵徑62~73微米。精子微小,全長僅40餘微米。繁殖期間精、卵同時排放,在水中受精發育。2天內貝殼形成,經10余天殼長到300微米左右,從浮游生活進入附著生活,分泌足絲附著於水底砂礫、貝殼、大型藻體上,並可自行切斷足絲作匍匐活動,然後再分泌足絲另行附著。殼長數毫米的幼貝仍有用足絲附著於他物上的。毛蚶的生長速度與生活水域的溫度、鹽度及餌料有關。1齡者生長最快,年增長達 2.3釐米;2齡者殼長3.7釐米;滿3年殼長4.6釐米;4齡以上增長緩慢。壽命可達10年。 生產 毛蚶除冰凍和酷暑季節外幾乎長年可以進行採捕。主要採用機動漁船拖網作業。但如長期不斷地往返拖網,分佈區的灘塗底質組成會遭到嚴重破壞,影響毛蚶的附著和生活。毛蚶的人工養殖也已開始進行。 毛蚶肉肥,除蒸煮後鮮食外尚可曬製成幹,貝殼可作電石、水泥的原料,也可粉碎後作為禽、畜飼料。
蜆子有兩種,一種泥蜆子一種沙蜆子,以前不知道有這些區別,直到一次去一個遙遠的小漁村玩,因為每天所有吃的都要靠自己去海里找,從那時知道了區別,記得好象是泥蜆子比較粗糙,全無鮮美之感。蜆子煮熟了,會伸出一條長長的類似舌頭狀物,毛蚶: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列齒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北韓、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佈,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 特徵 毛蚶的殼堅厚而寬,雙殼膨凸;左殼略大於右殼。殼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呈長卵圓形。殼表面有略凸且較密的放射肋32條左右,肋上顯示出方形的小結節,左殼上的較為明顯。殼表面覆生一層褐色帶絨毛表皮,毛蚶之稱即出於此。 生物學特性 毛蚶生活於淺海水深20米以內的泥砂底質中,以水深2~10米處較多;亦常分佈於潮間帶下區。埋居較淺,一般隨個體增長而加深,深度約在3~10釐米間。棲息水域以有適量淡水流入的內灣較宜,鹽度一般在21~28.8、水溫變幅在0~32℃間,是廣溫、廣鹽性種類。以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為食。 毛蚶雌雄異體,性比為1:1。 2齡貝性腺開始成熟。雌性生殖腺呈橘紅色,雄性乳白色,成熟期時更為明顯。繁殖期大多在7~9月;水溫25~27℃時為盛期,鹽度以23.5~28.8為宜。殼長3.5~4.0釐米的3、4齡貝一次可排卵250~300萬粒。成熟卵為圓形。卵徑62~73微米。精子微小,全長僅40餘微米。繁殖期間精、卵同時排放,在水中受精發育。2天內貝殼形成,經10余天殼長到300微米左右,從浮游生活進入附著生活,分泌足絲附著於水底砂礫、貝殼、大型藻體上,並可自行切斷足絲作匍匐活動,然後再分泌足絲另行附著。殼長數毫米的幼貝仍有用足絲附著於他物上的。毛蚶的生長速度與生活水域的溫度、鹽度及餌料有關。1齡者生長最快,年增長達 2.3釐米;2齡者殼長3.7釐米;滿3年殼長4.6釐米;4齡以上增長緩慢。壽命可達10年。 生產 毛蚶除冰凍和酷暑季節外幾乎長年可以進行採捕。主要採用機動漁船拖網作業。但如長期不斷地往返拖網,分佈區的灘塗底質組成會遭到嚴重破壞,影響毛蚶的附著和生活。毛蚶的人工養殖也已開始進行。 毛蚶肉肥,除蒸煮後鮮食外尚可曬製成幹,貝殼可作電石、水泥的原料,也可粉碎後作為禽、畜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