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臺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絡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肖邦創作的圓舞曲別樹一幟,它不同於當時流行的社交性舞會圓舞曲,而是供音樂會欣賞的鋼琴小品。這些樂曲在保持舞蹈的節奏、律動,音樂特點和風格特徵的前提下,在性質、速度和節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圓舞曲更靈活、更多樣,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風趣的賣俏,也貫穿在這種圓舞曲之中。人們稱之為“音樂會圓舞曲”。
肖邦一生中總共創作了21首圓舞曲,從表達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類是借用圓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純粹的抒情詩。舒曼曾對肖邦的圓舞曲評介:“這是肖邦的肉體及心靈在舞蹈上的圓舞曲”,“如果要跳舞,舞伴必須有一半以上是伯爵夫人才行。”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認為,“不沉著的演奏家,往往忽略了肖邦的低音,雖然低音對圓舞曲具有某種意義,但也不是絕對的,粗暴的敲擊沒有必要,要注意基礎音,從屬的和聲應彈得輕些。圓舞曲的伸縮速度亦無必要像瑪祖卡舞曲那樣強烈。”
肖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但由於節奏變化複雜,因而並不適於實際的舞蹈。在屬於第二大類的抒情詩式的圓舞曲中,往往可以發現類似瑪祖卡舞曲般的節奏,這是由於肖邦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調的緣故。肖邦的圓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對比較簡單,內容也較為通俗易懂,所以為一般人所喜愛。
1830年的’華沙起義”失敗之後,肖邦流亡國外,對祖國前途命運的關懷,背井離鄉的痛苦,以及對親人的思念,無時無刻折磨著肖邦的心。 《a小調圓舞曲》就是在這種情緒下寫成的。 它的A段主題由左手在鋼琴中音聲部彈出。開始比較乎穩,富於歌唱性,但是不久,情緒就激動起來,並且出現了八度者大跳,但是在伴奏上卻堅持似搖籃曲的平穩的節奏,如:它經過發展後,引出B段主題。它也是抒情性質的。但仍隱藏著悲哀。這首《a小調圓舞曲》,圓舞曲的節奏在裡面並不佔重要位置,主要是其包含的情感。它讓人想起樸實的波蘭民間音樂,從而激發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a小調圓舞曲(遺作)直到1955年才發表在一家法文雜誌《音樂週報》上 。
以上內容非本人撰寫,為前人資料整理而成。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臺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絡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肖邦創作的圓舞曲別樹一幟,它不同於當時流行的社交性舞會圓舞曲,而是供音樂會欣賞的鋼琴小品。這些樂曲在保持舞蹈的節奏、律動,音樂特點和風格特徵的前提下,在性質、速度和節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圓舞曲更靈活、更多樣,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風趣的賣俏,也貫穿在這種圓舞曲之中。人們稱之為“音樂會圓舞曲”。
肖邦一生中總共創作了21首圓舞曲,從表達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類是借用圓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純粹的抒情詩。舒曼曾對肖邦的圓舞曲評介:“這是肖邦的肉體及心靈在舞蹈上的圓舞曲”,“如果要跳舞,舞伴必須有一半以上是伯爵夫人才行。”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認為,“不沉著的演奏家,往往忽略了肖邦的低音,雖然低音對圓舞曲具有某種意義,但也不是絕對的,粗暴的敲擊沒有必要,要注意基礎音,從屬的和聲應彈得輕些。圓舞曲的伸縮速度亦無必要像瑪祖卡舞曲那樣強烈。”
肖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但由於節奏變化複雜,因而並不適於實際的舞蹈。在屬於第二大類的抒情詩式的圓舞曲中,往往可以發現類似瑪祖卡舞曲般的節奏,這是由於肖邦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調的緣故。肖邦的圓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對比較簡單,內容也較為通俗易懂,所以為一般人所喜愛。
1830年的’華沙起義”失敗之後,肖邦流亡國外,對祖國前途命運的關懷,背井離鄉的痛苦,以及對親人的思念,無時無刻折磨著肖邦的心。 《a小調圓舞曲》就是在這種情緒下寫成的。 它的A段主題由左手在鋼琴中音聲部彈出。開始比較乎穩,富於歌唱性,但是不久,情緒就激動起來,並且出現了八度者大跳,但是在伴奏上卻堅持似搖籃曲的平穩的節奏,如:它經過發展後,引出B段主題。它也是抒情性質的。但仍隱藏著悲哀。這首《a小調圓舞曲》,圓舞曲的節奏在裡面並不佔重要位置,主要是其包含的情感。它讓人想起樸實的波蘭民間音樂,從而激發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a小調圓舞曲(遺作)直到1955年才發表在一家法文雜誌《音樂週報》上 。
以上內容非本人撰寫,為前人資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