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你愛生活
-
2 # 如雲影視
養殖河蝦,在河蝦生長的不同階段,對水位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河蝦在幼苗期水位應保持在60cm左右,每天需加水4cm左右,至到蝦池水深達1.5米為止;中後期水位應該維持在1.5m以上,還需要每天換水5cm左右,以增加活菌保持水質的新鮮、清新。
養河蝦,蝦池應選擇通風、採光均良好的
地方,要遠離廢水汙染源。放蝦苗前應對蝦池消毒,要做好防止河蝦逃逸、防止野生雜魚進入蝦池的前期準備。
另外使用增氧機時要注意,晴朗時中午開增氧機;陰天時次日開啟;陰雨天時半夜開;投餵飼料前、後2小時開啟。
除此,還得定期檢測水體指標,水體中的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指標都要密切關注,一發現異常,就必須及時處理,以免影響河蝦的正常生長。
“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清朝詩人祁珊洲的詩句正好暗含了養蝦當勤換水的玄機,這可真是“古人誠不我欺也”!
羅氏沼蝦的稻田養殖
一、養蝦稻田的選擇與改造
選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汙染,保水力強,面積在2000-4000㎡的稻田做養蝦田,田埂各加高、加寬0.5m,並在田中挖蝦溝和水槽,溝寬35-70cm,深30cm以上,溝呈“田”字型或“棋盤”形,並在各交叉點上挖好蝦槽,槽深1m以上,面積約6-10㎡,使蝦溝和蝦槽的面積佔到稻田的15%-20%,並儘可能把田頭溝、田間塘包容進去,以擴大養殖水域。進、出水口均安裝6-8目的過濾網以防逃。
二、羅氏沼蝦蝦種的放養
蝦种放養是稻田養殖羅氏蝦的重要一環。應著重搞好溝槽消毒和蝦苗培育以及蝦种放養等工作。
1、溝槽消毒、施基肥蝦种放養前20-25天生667㎡養蝦溝用生石灰60-75kg消毒。毒性消失後,即可進水。每667㎡蝦溝施有機肥300-500kg,以培養浮游動物。
2、移栽水生植物羅氏治蝦喜歡棲息在水草叢中,故應在蝦种放養前移栽輪葉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水覆蓋面應占蝦溝面積1/2,為蝦種或蝦苗下溝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
3、蝦苗的培育選擇一段條件好的蝦溝,經過消毒和施基肥,待水肥後養蝦苗,然後投餵魚糜加雞蛋煮製成的飼料,日投飼量為50g/萬尾,每天投餵5-6次。也可用蝦苗配合飼料進行投餵。並注意水質管理,搞好病害防治。經7-10天的強化培育,蝦苗就可長到1.5-3cm蝦種。
4、蝦種的放養一般當外界氣溫不低於20℃時就可以放養。放養密度隨稻田條件,養殖技術以及計劃達到的出池產量不同而不同。通常計劃每667㎡稻田平均產量在20kg以上的,可放規格為1.5cm以上的蝦種2000尾左右;每667㎡產成蝦在30-50kg的,可放蝦種3000-5000尾。也可直接放蝦苗,每667㎡放蝦苗4000-8000尾。
三、飼料的投餵
稻田養殖羅氏沼蝦,應投餵質優量足的飼料,最大限度地滿足羅氏沼蝦的需求,提高飼料利用率。
1、在飼料的組合與選擇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投餵螺螄蚌肉,每長lkg蝦,要消螺螄lO-20kg,配合飼料1-1.5kg;也可以按每長1kg蝦消耗配合飼料2-2.5kg,小雜魚100-125g,要統籌規劃,多渠道落實飼料來源。要注意餌料的適口性:蝦苗階段應投餵粉狀配合飼料、小雜魚應粉碎打成漿狀投餵。幼
蝦階段可投餵粒徑較細的配合顆粒。成蝦階段可投餵配合飼料。還要注意餌料的多樣性。以配合飼料養蝦為主的,應適量補充一些小雜魚等動物性飼料;以螺螄小雜魚等為主的,應補喂一部分穀物飼料,使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2、投餵方法:羅氏沼蝦在適宜溫度下,攝食量大,生長快,需要的餌料量多,且隨著蝦的長大,餌料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因而在飼養過程中,要堅持定量、定質、多點、分次投餵,並採取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蝦的生長活動情況,適時調整,掌握合理的投餵量。餌料要求新鮮適口,質優量足,投餵均勻。在一般情況下。在一般情況下,每天應投餵3次。
四、水質管理
1、根據羅氏沼蝦不同發育階段管理稻田水質:羅氏沼蝦最適生長水溫為26℃-28℃,故蝦种放養初期,為提高水溫,促進沼蝦生長,蝦溝水深保持在0.6-0.8m即可。7-9月高溫季節,則應將蝦溝內水位加深到1.5m以上,使稻田田面保持水深O.1m,讓羅氏沼蝦進入田中覓食,加快羅氏沼蝦生長。
2、根據羅氏沼蝦攝食生長情況管理稻田水質:羅氏沼蝦對水質比較敏感。要透過巡田,觀察其攝食生長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始終使蝦溝、田面水質保持最佳狀態,滿足沼蝦攝食、生長的需要。
3、根據漁時季節來管理稻田水質: 春末夏初,氣溫水溫偏低,為促進羅氏沼蝦生長,蝦溝水深相對要淺一些。7-9月為高溫季節,要定期向稻田衝注新鮮水,每7-9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4-1/3。7-9月要提前加高加固田埂,做好防汛防逃工作。
4、根據水稻生長對水肥的要求來管理稻田水質:要正確處理好水稻、羅氏沼蝦生長與稻田水質的關係。水稻烤田可採取輕烤的方法,化肥、農藥噴灑後,要立即衝注新鮮水,改善稻田水質,從而確保稻、蝦健康生長,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