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nBeta
-
2 # 二師兄玩車
5月31日,特斯拉公佈了一個令人期待已久的訊息,那就是:由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正式開放車輛預訂,且入門的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價格為32.8萬,比起此前的37.7萬有所下探。那麼,究竟中國產特斯拉有何看點?未來特斯拉的佈局和規劃又會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價格誠意滿滿,產品亮點依舊
可以說,從特斯拉宣佈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開始,許多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就對中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有所期待。而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特斯拉的中國產意味著售價的進一步下探,從目前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32.8萬的價格來看,也確實誠意滿滿。毫無疑問,以特斯拉目前的市場地位來說,只要價格合理,其擔心的或許只有產能。
產品方面,Model 3的缺點和優勢都和進口版車型一致,外觀運動,內飾極簡到被人詬病,效能方面則一如既往是特斯拉的強項。這次中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標準續航升級版最大續航里程為460公里,0到100km/h僅需5.6秒,最高可達225km/h,基本上與現款在售車型保持一致,整車的產品亮點和綜合實力依舊不減。
有望引進長軸,新車提供質保
在中國產版Model 3宣佈開啟預訂的同時,海外也曝光了一張加長版的Model 3圖片。雖然後續被證實為網友修圖,但有訊息稱,特斯拉會在後續為中國市場中國產長軸距版和效能版車型。其實,推出長軸車型在現如今的豪華品牌裡十分常見,但在純電動車領域相對較少,特斯拉能否開創這一潮流,還得靠銷量說話。
不過,比起長軸車型,此次中國產版Model 3特供的質保服務可能更加實用。目前Model 3 標準續航升級版提供4年或8萬公里的新車有限質保,以及8年或16萬公里的電池和驅動單元質保,這對於那些心存顧慮的消費者而言,確實更加需要。
再度衝擊市場,拉低電車門檻
可以說,中國產特斯拉預訂的開啟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國內的新能源市場。特別是以目前特斯拉在新能源方面的話語權和產品力,不少新勢力和自主品牌都還有些難以撼動,即便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遍地開花,但論智慧化和綜合實力來看,價格進一步下探的Model 3,顯然更有競爭力。
但作為行業的觀察者,如果僅僅只是把目光聚焦在單一品牌的競爭上未免有些過於狹隘。如果特斯拉產能方面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那未來價格更加實惠的Model 3,很有可能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首選,特別是在國內目前的購車政策下,電動車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普及,這對於未來拉低電動車價格門檻,帶動技術進步有著不小的意義。
總結:特斯拉Model 3的中國產實屬眾望所歸。同級別車型中,Model 3也幾乎無對手。但比起銷量,我更關心的還有品質,不知比起進口版本,中國產版的特斯拉在做工和細節上是否有所最佳化。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可能還得等新車交付以後才能知曉!
相關內容
- 馬斯克創辦特斯拉的故事?
- 特斯拉只剩22億美元,馬斯克開始“畫餅”借錢,你認為這家公司會不會倒閉?
- 特斯拉股價暴漲,馬斯克成首富。下一次世界首富會不會是中本聰?
- 馬斯克親手交付Model 3,特斯拉能否改變未來汽車行業格局?
- 你如何看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9月28日正式起訴特斯拉CEO馬斯克事件?
- 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支援華裔候選人楊安澤:相信他會是首個公開的“哥特式總統”!你咋看?
- 馬斯克的特斯拉跑車剛剛飄過了火星,你怎麼看?
-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完全自動駕駛將在2019年末實現,可能嗎?
- 特斯拉CEO馬斯克說,大部分學術論文都一文不值,怎樣看待這句話?
- 新能源汽車引領新潮流,為何馬斯克卻說當年創辦特斯拉是愚蠢的?
今天意味著 2018 第二財季的結束,而馬斯克曾希望在此刻實現周產 5000 輛的目標。該公司需要達成如此高的產量,才不至於賣一輛虧一輛。
按照一個美好的預期,特斯拉最終可在每輛車上賺取 25% 的利潤。
然而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投機者們紛紛表示不看好,並對其股價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儘管狂熱的粉絲們不以為意,但分析師陣營已經出現了觀點上的分裂。
【新聞配圖,來自:特斯拉官網】
本次參觀可視作馬斯克向媒體丟擲的一根橄欖枝,或者僅僅是為了在本季度末之前,向全世界(包括分析師和投資者)展示‘一切正常且盡在掌控’的努力。
在此之前,馬斯克經常發表針對媒體和投資人的嚴厲措辭。但從各種細節上來看,即使特斯拉已經向客戶交付了成千上萬的 Model 3(大約一年前開始生產),該公司仍在努力改變。
這些變化可能很大,就像特斯拉在加州弗裡蒙特的某處停車場搭建的全新帳篷裝配線一樣。不過規模通常要小得多,比如將汽車框架固定到一起的點焊操作。
然而即便馬斯克坦誠此前過度依賴自動化,機器人仍在 Model 3 的生產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顯然,該公司仍在試圖找出使用這些機器人的最佳方式。
在某些情況下,這涉及調整非常小的東西,比如機器人正在使用的螺栓。幾個月來,特斯拉工程師努力讓機器人精確地引導螺栓穿過一個孔,以固定後部致動器的一部分。
他們找到了一個令人抓狂的簡單解決方案 —— 不再使用螺紋末端帶有扁平尖端的螺栓,而是換用帶有錐形尖端的‘引入’螺栓 —— 以防機器人被 1 毫米的‘死點’給難住。
不過在其它情況下,特斯拉正在將機器人推向超越規定的極限。該公司機構工程總監 Charles Mwangi 表示:
特斯拉有時會把機器人拽下來,並測試他們的執行速度是否超過了供應商指定的數值。
實際上,我們正在努力打破常規,看它們的最大極限到底如何。
與其未來增加更多機器人來提升產量,不如直接調節我們的裝備。
該系統本應將零件送到工廠周圍的特定工作站,但當這一策略最終失敗時,部分傳送帶系統變成了‘一堆廢鐵’,用於在戶外帳篷下打造裝配生產線。
特斯拉仍在持續改變 Model 3 車型的製造方式,當前約有 30000 輛車已經下線。與其它汽車製造商相比,該公司的經營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福特、通用、或梅賽德斯-賓士,這些決策通常在原型設計階段就已經做出。
而這些選擇的結果,遠在車子交付到客戶手中很早前就透過嚴格的測試得到了驗證。
對一家遭遇品控問題的企業來說,這種選擇是相當大膽的。
在得知該公司是否達到馬斯克設立的標誌線前的那一刻,它也可能是一道分水嶺。當前做出的改變,其結果或許不會在成千上萬的 Model 3 行駛在路上之前體現。
專家可能會說,這是一個表明特斯拉仍處於學習階段的跡象。但在該公司的支持者們的眼中看來,這表明了他們願意接受新的想法。
對於 Model 3 生產流程的變動,特斯拉發言人未予置評。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該公司已經意識到了與汽車質量和可靠性相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