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訊ABC

    科幻電影裡的情節?

    《阿凡達》中而Na"vi族人有條辮子,是Na"vi族人資訊交流的器官,它的內芯是一種透明狀的發光纖維,這種發光纖維束大概是在潘多拉星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十分重要的構成器官,不同的生物個體可以透過纖維束聯接,資訊和意念就可以進行相互傳遞。Na"vi族人就是以這種方式來駕馭六足馬和飛行怪獸的,使它們成為了一種得心應手的交通工具。Na"vi族人居住地最重要的地標物——靈魂樹,富集了巨量的發光纖維,因此成為這個部落的精神支柱。這應該是樓主所說的基因通訊吧,很遺憾,這還只是電影裡的情節。假如真的可以做到心意相通和心靈控制,那麼在這個星球上任何的語言文字豈不是多餘的,倆人見面二話不說,掏辮子好了吧。

    讀取大腦資訊

    雖然直接讀取大腦資訊現在來講還是不能實現,但2019年Nature 雜誌發表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最新成果——該校神經外科華裔教授 Edward Chang 及同事開發出一種可以將腦活動轉化為語音的解碼器,創造了更接近能夠恢復說話功能的腦機介面。理論上說,腦機介面技術可以透過直接從大腦“讀取”人的意圖,並使用該資訊來控制外部裝置或移動癱瘓的肢體,來幫助癱瘓的人完成說話或運動。當然這只是單向的資訊讀取,而不是雙向的通訊,更不是基因通訊,但畢竟是向前邁出了一步。

    大腦打字技術

    科學家開發的大腦控制打字的腦機介面技術,最著名的莫過於科學家霍金使用的專用裝置了。依賴於測量頭部或眼睛的殘餘非語言運動,或者依賴於控制游標以逐個選擇字母並拼出單詞,已經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透過裝置每分鐘輸出多達 8 個單詞。

    這些技術已經給有嚴重溝通障礙的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生活改善,但與自然語音每分鐘 150 個單詞的平均速度比起來,現有技術的輸出速度還是太慢了,距離透過腦機介面實現自然語音的流暢交流還有很大差距。

    使用特製語音合成器的史蒂芬·霍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鹹,姓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