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農民老劉
-
2 # 仙子JIA
一、正確的處理過程
1.鎮定自己的情緒,弄清事情的經過
孩子發生糾紛後,家長最忌諱的是直接到學校職責訓斥對方孩子,或直接找對方孩子家長興師問罪。父母首先要冷靜,鎮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怒罵“誰欺負你了,老子幫你找他算賬去”“你這個窩囊廢,你不能打他嗎?”等類似的話語。甚至訓斥或是辱罵對方,從而導致家長之間的矛盾,這是極其不應該的。這樣,孩子會產生“爸爸媽媽向著我”的感覺,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長唯我獨尊,蠻橫無理的不良習氣,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有的家長則恰恰相反,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寬以待人,當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不查明緣由,就把責任全部歸咎於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也是極其不恰當的。這樣會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對家長缺乏信任感,繼而產生失望情緒。因此,家長在處理糾紛時,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啊?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表意見。”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這樣,不僅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與此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切記:不要批評一方而袒護另一方。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後,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根源,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後,父母不要急於發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麼辦?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瞭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度,便於父母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當然,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從旁指導。對於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家長也應該本著善良誠懇的態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從小培養孩子要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接著啟發和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自己的孩子傷了別人的孩子,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多想一點,讓對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種溫暖,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3.巧與對方父母溝通,鼓勵孩子正常交往
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解決問題。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在他們幼小的心裡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為玉帛,在成長過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衝突和糾紛中獲得體驗,增長與人交往的經驗。

二、良好的教育心態
1.孩子受點委屈,不要太心疼
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膽小而不敢告訴老師,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訴,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張正義,討回公道。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述說。不要看見孩子哭就心裡不好受,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馬上就要為孩子出頭;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他們之間的矛盾很簡單,根本不用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定勝負。應該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委屈,受點挑戰是必要的,家長不要不捨得,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在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2.孩子發生矛盾,不要限制交往
在學校生活,眾多孩子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隻要正確的對待,較為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很快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某個孩子鬧了不愉快,就橫加阻攔,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那樣只會激化矛盾,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蒙上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長大的,是要走上社會的,他需要承擔他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自己會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家長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孩子就是在和夥伴的打打鬧鬧中長大的,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斷定別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以用成人的狹隘眼光評判和限制。
3.瞭解真相前,不要妄下結論
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沒有利益衝突,更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們之間只是一些聽上去像小孩子們玩的過家家遊戲。不是這個碰了那個,就是那個撩了這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無端的評價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到底誰對誰錯,更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許家長很在乎誰對誰錯的時候,孩子們卻已經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為朋友了。
4.處理矛盾時,不要多包辦
當家長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時,不是要教孩子怎麼還手,或者幫孩子處理事情,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長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既能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又能給孩子精神上的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寬容、博學、正直、勇敢去吸引別人,影響別人,這樣做就會讓身邊的好朋友多起來,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裡的權威。相反,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行事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很容易讓其性格產生“異變”。因為在他眼中所見盡是家長用粗暴手段解決和對待問題,孩子無法得到良性的引導和示範,因此當自己面臨問題時,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方式。那麼,我們家長碰到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不是不聞不問呢?我認為,作為孩子成長的導師,在自己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時,還是應該幫他一把。這個“幫”更多的體現在在瞭解客觀事實的前提下,指導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如果孩子之間問題嚴重,建議家長可以找老師,透過學校去解決問題。
總之,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是孩子一生的導師。當孩子與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或發生糾紛時,做家長的要看到事情的背後,往遠處想,往寬處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孩子和小夥伴產生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智慧的家長會因勢利導,讓化解矛盾的過程變為促進孩子成長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講,矛盾恰恰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如果您是明智的父母,就應該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榜樣,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矛盾的方法,讓我們的孩子在不斷妥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為解決問題的強者,成為一個能真正獨立自主,而不是時時依賴父母老師的人。引領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長之路!
-
3 # 碧山人2012
這個孩子其實情商很高,喜歡與人磕磕碰碰,其實是很想與他人交流,而又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有時候他想拉個同學說說話,可是被拉到的同學又不喜歡;有時候他想找個同學搞個互動,可是找到的同學以為要打架⋯⋯;動畫片"哪吒"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具有代表性,只是我們成人沒有深入到孩子的心靈和生活中去罷了,希望我們做家長的朋友們好好地去研究,好好地去引導,好好地去呵護自己的孩子吧!
-
4 # 李文彬531
這是正常的,生活間就必然會有接觸,磕磕碰碰是生活中的正常事情,不要當回事,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看開問題,別保守。
-
5 # 心硯空間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相處,難免會和同學發生些摩擦。但是,如果經常性的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其中就有可能有些問題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1.家長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是否正常,有時候是否會有些過激的行為。比如沒有人和他玩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很煩躁,和同伴意見不合時會不會表現出很強勢,孩子是否好動,同時喜歡作弄人等。如果存在類似的的情況,那很可能原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長要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注意自己的行為。
2.如果孩子沒有上述情況,那要積極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及和同學的交往情況。找到問題的根源,由學校和家長來共同教育。
總之,孩子經常在學校和同學磕磕碰碰,和同學相處不愉快,肯定是有各種原因,家長和老師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合理的化解矛盾。
-
6 # 心靈泉溪
我曾經幫助過這樣的家長,現在把我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第一:家長要了解情況。
孩子在學校與別的同學磕碰後,回到家裡肯定會和家長訴說。或者聰明的家長,從孩子的面部表情中,就可以猜出孩子心情不悅。當孩子向你訴說他的煩惱時,家長聽後千萬不要大發雷霆,直接批評自己孩子,或者指責其他孩子。哪怕錯誤都在自家孩子身上,也不要直接批評或打罵。
這時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兒,就是認真傾聽。在聽的過程中,你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哪怕孩子在訴說中有一點兒道理,你都要肯定孩子的想法,表示出你對他的理解和同情。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你和他很貼心,就為你下一步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
第二:家長和孩子一起換位思考。
當孩子覺得你和他很貼心,情感有了共鳴之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對這件事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對方的觀點來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做事的原因。這時孩子就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家長這時再告訴孩子:如果你的同學換成你,你喜歡這樣的人嗎?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三:教給孩子正確的交友方式。
家長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讓孩子改正錯誤,和同學愉快相處。那麼接下來家長就應該教給孩子正確的交友方式了。
交友方式從以下兩方面同時做起:
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質。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並讓孩子在班中付諸實際行動:
多做好事,樂於助人,尤其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同時響應老師的號召,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不要害怕孩子吃虧。
時刻銘記: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另一方面:在班中挑選一個老師和同學都喜歡的最優秀的同學去交往。剛開始時,好同學肯定不喜歡和你交往。因為你總是和同學磕磕碰碰,相處不愉快,人家肯定不喜歡你。這時家長就要時刻鼓勵孩子,給孩子動力,告訴孩子放下自己那顆高傲的心,主動去和好同學接觸,和他一起玩,並且採取送給他一些小禮物,邀請他到家裡做客,同時往班裡帶點籃球、足球、跳繩等有利於大家活動的用品。這樣時間長了,他就會和你家孩子成為好朋友。交完一個好朋友,我們再用同樣的辦法,去交第二個好朋友。慢慢地,孩子就會和大家打成一片。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放低了,格局放大了,也就再也不會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和同學磕磕碰碰,相處不愉快了。相反會深受同學們的喜歡。
-
7 # 智囊團Mary
你好!非常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小朋友之間都有很多形式上的交流!比如我和你打打再和他打打鬧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像看似孩子在瘋打,其實是他們在模仿遊戲或故事的情節在做遊戲!
曾記得有一次孩子大班時,特別喜歡和一個比他大一點的孩子玩,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在大人眼裡是沒有輕重之分的,有一天把我孩子眼瞼和手臂上端抓了,我沒太在意!因為曾經也是幼教,所以我把這些看得很淡然,因為我知道幼師很不容易,而且付出和回報根本不可能成正比!所以最後我選擇釋懷,並告訴孩子與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一起相處的基本原則,孩子很快接受了!
直到最後對方小孩的家長不樂意了!直接在微信裡面恐嚇老師什麼的!(見怪不怪哈)微信語音我聽了,很不客氣的!於是我讓孩子指認對方小朋友,於是我很有禮貌和這個小朋友打招呼,在瞭解大致情況之後,我對這個小朋友說了一句話,最後孩子和這個小朋友成為畢業班裡最好的朋友!每天我還得擠時間讓他倆影片互動!真是可喜可賀後來我也和對方家長見面,交談了孩子在家裡如何唸叨他家孩子哪方面特別優秀,我孩子準備向他看齊,最終我又贏得了孩子家長的信任,每天放學時分在校門口我和這個家長要聊上好一陣子,倆孩子就在旁邊繼續玩鬧,特別開心
-
8 # 悟一學社
第一,我們做家長的應該仔細觀察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和孩子交流了解,也可以側面的去找孩子學校的班主任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
第二,和同學相處不愉快的原因,我們要思考一下自身,是否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給孩子起到良好的以身作則的作用。
-
9 # 小小思維家
和同學在一起要做到注意觀察,相互瞭解。
同學之間的磨擦與衝突,往往因為誤會與隔閡,彼此間多接觸,瞭解對方的才能、個性、優缺點等,一起參加活動,逐漸增進友誼,成為知心朋友。
主動關心別人,建立深厚友誼。
首先學會對關心別人。別人需要幫忙時,及時地去伸出雙手給於幫助,如果別人心情不好,就在精神上多給予鼓勵與安慰。小朋友們心靈貼近了,友誼自然就會很深厚。
當別人有缺點時,學會容忍與寬恕。
要學會吃虧,唯有懂得吃虧的人,才是最剛強最有作為的人。同時也要學會寬恕別人,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當別人犯錯誤的時候,從內心諒解他,要儘量用理智去克服自己感情的衝動,別人會因為你的心胸寬廣而佩服你,願意和你成為好朋友。
碰到缺點很多的孩子,如果不能讓自己的優點感染他,那就暫時遠離他。
-
10 # 靜等花開的老師
首先,你得了解情況。問老師,問同學,當然也要問自己的孩子。
其次,對症下藥。如果是自己孩子過於淘氣,總是故意招惹別人。那麼你就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培養他的上進心,讓他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在小學裡,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因為家庭溺愛,在學校裡無法無天,導致同學和老師都不喜歡,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些淘氣過度的,老師也拿他沒辦法。如果是自己孩子老實,常在學校裡受欺負,就要向老師反應一下。老師解決不了找校長。另外,也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切記千萬不能衝動,衝動是魔鬼!前幾天剛宣判死刑的家長,就是為了給女兒做主捅死了九歲男生。
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好好上學,淘氣有度。絕對不能護短,那樣會害了孩子!
-
11 # 蘭州升學資訊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很重要。
《弟子規》中“能親任,德日進,過日少”,和好孩子多相處,和同學要成為好朋友。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從古至今,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和老師。
1、懂得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夥伴。
家長要對孩子做積極引導,讓他自己想辦法融入集體,和孩子們分享。
2、耐心等待。
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等學會分享,學會等待,家長讓孩子明白社會生活中的秩序,學會”依次”辦事。“一個一個來”。
3、學會溝通。
鼓勵孩子說出他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溝通,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與人交流。
4、學會尊重別人。
儘量用理智去克服自己的衝動。學會寬容,學會尊重別人。心靈貼近了,你胸懷寬廣,別人就願意和你成為朋友。
好方法,改變孩子一身。叛逆,厭學,找對方法很重要。
-
12 # 小果愛追劇
看您的問題,是否孩子在學校社交出了問題,或者有打鬧受傷情況?一般比較嚴重的老師可能會主動聯絡家長,不嚴重的老師也可能做了口頭處理。所以我建議您先跟孩子溝通了解事實。
另外小孩子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一定範圍內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父母首先不著急不溺愛,也不橫加指責。這就需要父母耐心,並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並積極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要使孩子學會獨立處理糾紛的能力。
1、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
因為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不足,碰到問題時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家長首先要及時發現,並接納並尊重孩子的情緒,情緒本身無好壞,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並懂得引導孩子,孩子不高興時,可以引導孩子表達鬱悶或是發洩不滿。
2、瞭解事件起因經過
孩子情緒穩定後,孩子願意表達時家長作為一個傾聽者,不要著急下結論誰對誰不對,父母儘量不要站在審判者的角度指責自己或者別家孩子。待全面瞭解事情經過後,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經過,並從中發現問題所在。家長和孩子協商解決辦法,可以詢問孩子需不需要自己幫忙。
3、尋求老師幫助
也許孩子描述不清或者需要家長幫助時,家長要積極主動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協助解決,不管是雙方錯誤還是單方錯誤,我覺得老師作為中間人最合適,雙方家長心平氣和該認錯認錯,該懲罰懲罰。我覺得家長儘量不要直接找對方孩子或者對方家長,在學校裡發生的事建議找學校解決,學校解決不了的可以找相關機構。
-
13 # 海底撈月666
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第一,弄清楚問題原因,是自己孩子的問題還是班級中大部分孩子都這樣。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那就需要家長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小技巧,以及一些禁區。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和電有關的東西絕對不能碰,和小朋友相處時如果有衝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如果現場沒有老師,要學會“逃跑”!還有在操場可以運動,在教室,在樓道,在非運動場所不要跑跳打鬧!
第二,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和同學的關。
第三,課下可以讓孩子注意力轉移。試著多交給孩子一些正規的課間遊戲。避免無端的打鬧遊戲增加危險性。
孩子早晚要進入社會,走出父母的視線,從小的同學相處,師生相處都很重要,有經歷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感謝交流!
-
14 # 探索品質教育
現在的孩子在家被寵的特別自我。凡事不會為別人著想,唯我獨尊。這就造成了孩子不善於溝通交流,在學校的群體當中不適應。給以下兩點建議。1.家長要勤開導,讓孩在學校,在班級學會謙讓。2.讓孩子學會給予。多給別人幫助,別人就自然喜歡你了。3.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在活動中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孩子在活動中有了團隊意識,自然就與他人和諧了。把握好這三條,孩子就不會再磕磕碰碰了。
-
15 # 小鎮阿慧
如果是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我們做家長的要上心,首先問問自己孩子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樣的事,家長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如果是我們孩子自己的問題我們做家長的一定給孩子講講這樣做的嚴重影響,家長要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注意自己的行為。
如果不是我們孩子的問題就去找找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及和同學的交往情況。找到問題的根源,由學校和家長來共同教育。
總之,孩子經常在學校和同學磕磕碰碰,和同學相處不愉快,肯定是有各種原因,家長和老師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合理的化解矛盾。
-
16 # 快樂小四口
孩子在學校磕磕碰碰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孩子入園,孩子們度過分離焦慮,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後,他們就會像一匹匹小Mustang一樣,逐漸被幼兒園的新鮮所吸引,他們跑、跳,他們高興地尖叫,玩的不亦樂乎。但接踵而來的是在所難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塊,臉上劃一下.…
一.不同的孩子對身上的傷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孩子年齡小,疼痛神經不是特別發達,轉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傷了;有的孩子絆倒後會使勁的大哭,也許並不疼,但是孩子認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會主動跑過去給老師報告。但是隻要不是生氣的打鬧,這種小傷孩子都會一笑了之
二.不同的家長對孩子身上的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大部分家長比較通情達理,理解幼兒教師的辛苦,認為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難免。但是有些家長在孩子受傷後喜歡上演大鬧幼兒園的大戲,可是這樣做,受傷的不僅是幼兒園和老師,還有我們要努力想要呵護的孩子們,有的家長則開始過分關注孩子的身上有沒有受到傷害,甚至把孩子的身體檢查一遍又一遍,生怕孩子哪裡有點傷。責怪老師,是溺愛孩子的家長們慣用的方法,他們認為孩子磕到摔到老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要為孩子負責。
三.孩子很小的磕碰是很正常的
老師很難時時關注到每個孩子,老師也只能是儘量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空間裡活動,並且把孩子受傷的程度降到最輕,幼兒園也為了孩子們減少磕碰現象,做了各種安全措施。可是有的家長就是抓住孩子的傷不放,一味的責備教師
四.家長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會產生的後果
1、孩子不敢再有大動作的出現,孩子正是骨骼發育的時期,適當的鍛鍊可以增強孩子骨骼的強韌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可是因為家長的過分關注,孩子不再愛動,體質逐漸下降。
2、特別是小班孩子語言溝通能力不強,所以孩子們的友誼都是在玩耍跑跳中獲得的,家長過分關注孩子安全,讓孩子失去溝通的機會和玩耍的樂趣,嚴重的孩子很有可能自閉。
3、過分的責備教師,讓教師不敢再讓孩子外出大量的活動,孩子們內在的躁動得不到釋放,心情會壓抑沮喪,越來越消沉。
4、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孩子也會在這些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害的行為,迅速的成長起來。
回覆列表
如果可以建議的話,先從自己做起,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多一些正能量。
這樣影響之下,你的孩子為人處事自然會得到很大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