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也許沒有也許101980167
-
2 # 積木育兒
很多家長常常在無意識間會用自己的情緒去作為控制孩子的武器。雖然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好難控制。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覺得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常常忍不住會有一些負面情緒想要爆發,這個時候,你要想兩個問題,第一是說,這些從哪裡來?我相信那些情緒的爆發,一定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某些舉措,比如因為孩子晚上床睡覺五分鐘,就導致你那麼難以控制的爆發了情緒。所以我們先要問自己,那個刺激源是什麼?什麼讓你這樣?
刺激源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比如很多夫妻之間的衝突會帶來一方的情緒失控,可是那個情緒最終的出口可能就轉向為孩子。就變成說孩子晚上床睡覺五分鐘,我大發雷霆,我其實是覺得他父親做不到位,他父親沒有幫忙,他父親的態度不好以及其他,才不是孩子。所以先要問說,那個刺激源是什麼?外在的部分是什麼?知道了這點,我們才能真的來談情緒的問題,而不只是讓大家控制控制再控制,刺激源不變,夫妻關係的質量不變,丈夫的態度不變,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不變,那個情緒就很難真的變,即便我們知道說它對孩子不好。所以我們先要看外在的刺激源是什麼.
還有一點是說內在的刺激源是什麼。我們很多時候情緒的爆發是和我們內在的記憶有很大關係的。我有一個朋友,她每次在帶孩子出去逛街,看到孩子和那些不認識的人,那些中年人,在廣場上玩或者說話,她就非常地緊張,會大發雷霆。然後我們就談,她就慢慢地想,後來想起來說,她小的時候,四五歲的時候,和隔壁的一個鄰居中年伯伯關係很好。後來突然發現大家都說那個中年伯伯是對小女生有類似一些侵犯行為的,然後就搬走了,也有人說他是被抓走了。她好恐慌,這段記憶讓她覺得,自己避免了好大一個風險,可是曾經生活在那麼大的危機中間。他就發現他對孩子那個時候高漲的,失控的情緒,是和他的內在記憶有關的。那我們還是要了解那些原因,而不只是要求自己說,我控制,你看我影響孩子了,我得去控制自己,那個不夠。
瞭解自己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知道說外在的刺激源是什麼,想一想看。內在的記憶可能什麼觸動了我,也非常地重要。我還要和大家提示的是說,有時候我們會說我情緒太濃烈,太高漲,一想到我的孩子會讓我覺得我操控他,因為他確實會變得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畏縮。所以看起來在我發脾氣的時候,他又聽話了。可是之後帶來了什麼?其實所有孩子在高漲的情緒面前聽話,他一定是怕了。那個怕有沒有效?取決於兩點,一點是說你發脾氣的頻率,一點是說你發脾氣的程度。所以如果說非常高頻次的,用情緒的這種方式讓孩子害怕,或者說非常高衝突的方式讓孩子害怕,都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不是說你不要發脾氣,而是說在情緒的程度上,在情緒頻率的控制上,可以注意把控調整一下。另外還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學會修復。因為修復的部分是說,我今天大發雷霆,孩子非常害怕,所以他變得聽話了。可是我心裡又知道,這不是我的目的,讓他害怕到沒有行動的能力,不是我的目的。所以可以在情緒平穩的時候,再跟他溝通一下,比如說:我知道媽媽這樣的一些樣子,那麼大的聲音,讓你很害怕,所以你就聽話了。可是對媽媽來講,媽媽也不希望這樣。所以媽媽也不會以後總是這樣的,媽媽也會有些改變,那不是媽媽全部的樣子。如果你感覺害怕,請你一定要及時告訴我,我們一起來做調整,我會努力一些改變。
-
3 # 發現爸爸
對於自己明知向孩子發火是不對,但是總是控制不住的家長,要切實地對自己的“容易上火”進行反思,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1、以前是否也經常向孩子發火,如果不是,要反思是否是因為最近工作或者其他方面,讓自己壓力過大,導致容易生氣。工作和生活壓力隨處可見,強大的父母最可貴之處,就是要學會控制好自己,並且適時地用有效的方法釋放壓力。
父母也不是完人,一旦發現這是問題所在,就要及時向孩子道歉,說不準還能昇華彼此之間的感情呢。
2、如果是一直都容易向孩子發火,那就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暗示法,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好。例如在發火之前,在內心強令自己深呼吸、沉默等,學會沉默,有時候是最好的冷靜辦法。
3、如果生氣是因為孩子屬於熊孩子型別,那家長就要告訴自己:怒火攻心傷的是自己,根本的問題解決之道,是要全面分析孩子“熊”的原因。觀察孩子“熊”行為的規律,分析孩子“熊”個性的特點,還可以請教其他家長,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4、在家庭教育中,向孩子生氣是常有之事,家長不需要有過重的心理負擔,但是就要積極找解決之道。如果孩子的確有錯,那就要讓孩子知道他錯在哪裡,爸爸媽媽為什麼會生氣;並且在事後要更孩子充分溝通以後不能再犯。
問題是出現,總是因為雙向的影響;於是乎,問題的解決,也是需要雙向的。面對各種教育問題的時候,這是爸爸媽媽要意識到的問題。
-
4 # 觀心悟語
清除內心的噪音
對自身行為及強烈情緒反應的根源不甚瞭解的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正面臨困境,也不清楚自己的內心已經充滿了為人父母的矛盾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要求我們必須儘快適應並做到最好。很多人都會經常因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其它未解決的事情而煩惱。任何一件未解決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喪失耐心、口不擇言,而這種態度和言語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並沒有真的在聽孩子講話,因為我們內心關注的事情太過喧囂,根本聽不清除此之外的任何聲音。我們與孩子正在疏遠,經常採取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利的措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以過去經驗為基礎的“被動迴應”模式。
某些痛苦的事件或無可挽回的損失所產生的內隱記憶可能讓我們沉溺其中、難以脫身(連結: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這些早期經歷的存在,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們為了生活而生活,卻沒有去體會生活的真正意義。那些未解決的事情的介入會直接影響我們看待自己以及對待孩子的方式。當這種煩擾過多地入侵我們的生活後,會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決策。
如果沒有不斷的自我反省,那些痛苦與煩躁的情緒還會繼續影響我們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我們也許曾在無意中感受過脆弱和無助帶來的威脅。這種內在的、不易顯現的情感歷程也在我們與別人的相處中演變為一種系統化的主導思想,這種思想促使我們苛責孩子對我們的正常依賴並迫使孩子過早地自立。
面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時,我們很難再做出理智的決定,而更習慣於按過去的經驗辦事。我們就像喪失了選擇方向的能力,僅僅靠“自動駕駛”盲目前進。我們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會心煩意亂,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是因為我們的內在經驗。
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心煩時,如果能考慮到自身的內在經驗,我們就能學著瞭解自己的舉動對健康的親子關係有多麼消極的影響。解決了自己的種種難題,我們也就能學會運用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們可以試著把記憶融入到與之契合的生活經歷中,努力為孩子和自己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以下建議:當你情緒不穩或怒氣沖天時,把這種情緒如實記錄下來。你會發現引起你情緒波動的是孩子幾種固定的行為。注意到這一點後,先不要急著改變自己的反應,暫時做到心中有數即可。放寬視野,想一想你對孩子做出如此反應的深層原因。內隱記憶的特徵是人們並不能意識到他們正在“回憶”一些東西。為了使內隱記憶外顯化,你需要集中精力回想過去經歷裡的“自動化”成分,這對加深自我瞭解、加強你與孩子的溝通非常重要。回憶某件影響了你與孩子溝通的事情。仔細分析這件事的經過。你是否想到了一些源自過去經驗的思想或者行為模式?此刻出現了哪種內心情感和身體感覺?你是否在其他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這些思想和情感會對你的自我認知以及親子關係產生何種影響?又會如何影響你對未來的期待?學會和孩子溝通例如:當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不守紀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上來就想著要教訓一頓。我們嘗試先不直接數落孩子的錯誤,而是像一名老師在課堂上課一樣,用一種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客觀地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孩子遭受挫折的觀念或想法。
這個過程主要是幫助孩子瞭解為什麼他會受到批評(挫折),而其他孩子受到老師誇讚(喜歡),還有為什麼他會對學習上的成功喪失信心等。注意要用孩子理解的語言,慢點說、重點部分重複說。
記得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寫作業走神,我和孩子商量,“因為你不是故意的,媽媽不會責怪你。如果看到你走神的情況,媽媽就輕輕拍拍你的後背,你得到訊號後,繼續專心寫作業就好了。”
有時候看見孩子走神,我也會問一句“寶貝,有需要媽媽講解的題目嗎?”孩子說沒有,然後馬上投入到寫作業當中。孩子從剛入學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到後來上課和做作業都比較專注。
給孩子支援告訴孩子,“什麼事都要告訴父母,爸爸(媽媽)會支援你,幫助你解決問題,爸爸(媽媽)的責任就是幫助你成長。你做錯了事,爸爸(媽媽)不會懲罰你,我們會告訴你怎樣做是對的。”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使孩子獲得了成長。
要指導心靈,就需要了解心靈的發展變化。孩子任何時候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要了解為什麼,然後想辦法。為孩子建立自信是關鍵。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容易發火原因),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我們自然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相處模式,並真正做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回覆列表
找出你發火的緣由,學會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想要發火的時候可以以做家務或者運動來舒緩激動焦慮的情緒,自己安靜下儘可能不要說話,感覺情緒不難麼激動的時候再去處理問題。常常對孩子發火會影響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無法控制情緒,情緒容易變得易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