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言喃語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準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覆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鑑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採納了北師大關於兒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童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現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整個編寫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資訊,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 2 # 點解青年

    首先需要認識部編版語文教材誕生的意義,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前中小學教材的編著為“一綱一本”,改革開放以後,中小學教材開始探索實行“一綱多本”政策,2016年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審定是“一綱一本”(一套教綱配備一套全國教材)的格局的重啟。

    2017年全國基本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語文》和《中國歷史》。2018年,全國七年級新生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語文》;全國一年級新生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語文》。這不僅是積極配合國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等新課標的落實,是從國家層面讓青少年從小在中國基礎教育教材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學科人文素養,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體現。整體外觀

    16開變4開,字型變大,圖文並茂。

    學段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小學識字量為2400,中學識字量為3800,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識字量為6600。新課標格外重視課外閱讀量,小學和初中九年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官方推薦古詩文136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

    欄目設定

    高年級教材以單元設定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五大板塊,其中低學段教材開設“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倡導親子閱讀,注重語言表達和口語交際。由此可見部編版教材對閱讀的關注度大大增加,還特別提出了要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從學校教育開始貫徹全民閱讀。

    實用工具性

    每篇課文前新增的“預習提示”;改舊教材的“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教讀”“自讀”“課外導讀”的三位一體;“自主閱讀推薦”增幅,體現了編者對同學們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引導。寫作指導科學化、可操作性變強。

    體現在,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寫作專題,如8年級下就設定《學寫新聞》《學寫傳記》《學習描寫景物》《語言要連貫》《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表達要得體》等梯度教學,且由原來只規定寫作內容到偏重於寫作技巧指導。新教材在預習的引導、閱讀批註提示、課後思考提問、寫作導引,無不絲絲入扣、曲徑通幽,更可貴的是,能儘量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

    人文時代感

    傳統古文、經典名著篇目增多(小學古詩文佔30%,初中古詩文51.7%),中學教材課文內容換血近40%,透過課文進行國家主權教育,學習民族精神和了解中華英雄事蹟。部編版教材不吝表達它對“文”的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緊密貼近時代精神,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符合國家倡導文化復興、文化強國的主旋律。

    老版的35篇課文,新版裡僅存7篇。餘下的文章,有的慘遭淘汰,有的則被移到另外5冊。如《蘆花蕩》《蠟燭》等就不見蹤影了,而《阿長與山海經》就被挪到了7年級下。選文的取捨和挪動,全是因為本冊書的編排思路的變化,如《白楊禮讚》《昆明的雨》入選8年級上,正是寫作《語言要連貫》的需要,體現了“以讀促寫”的教學智慧。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首次總結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文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應用中就有所呼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培養目標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語文課程應該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深化改革,與時俱進,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國家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養,為培養未來公民生存於發展的能力,提高國民素養髮揮奠基作用。

    新課標的提出、部編版教材的落實和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預示著語文的延展性正在變大變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班還是算了吧”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