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爆點
-
2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即便光緒帝比慈禧多活二十年,也改變不了清朝滅亡的命運,只不過清朝會不會如現實中那麼早滅亡存在未知數。
慈禧去世時候的大清王朝,就如一棟千瘡百孔的大樓,地基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只不過還能將就支撐整座樓宇,而一旦樓宇遭遇外力時,自然是屋倒人亡的後果。對這座危樓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推倒重來。
【1】政治體制的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雖然晚期的大清也進行過所謂的“自救”,如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但是他們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保持封建王朝的國體不變,只是在細枝末節上做些改變,這樣對維持大清統治有一定作用,但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何況還有反對派一直從中作梗。
而光緒帝即便在慈禧死後重新獲得自由,他會實施改革,也許會繼續他百日維新所提倡的改革理念等,但是腐朽沒落的大清帝國,根基已腐,何況光緒帝的改革依舊不會改變國體,確切說是改良更合適。換湯不換藥、不痛不癢的改良,對當時的大清王朝已經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2】階級矛盾持續惡化,而且複雜。在晚清以來,不僅僅在光緒朝,自道光以來,外國勢力開始不斷登入大清的國土,而且發動了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入侵等等一系列侵華戰爭。大片土地和城市被割讓,大量白銀外流。外國侵略者的目的就是搶奪中國的資源和金銀,大清王朝越弱小越好,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實際上不希望清朝繁榮的,或者也可以說是不允許大清王朝富強的。
另外一方面,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箭在弦上的狀態,地主階級剝削日益加劇,不顧人民死活,所以在各地才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起義。何況,光緒即便改革,一時半會改革是到達不了各個地方的,也就是說他改革的效果是非常微小的,地方政府如果走偏,農民只會受到更加沉重的欺壓。
【3】新興資產階級勢力也不允許。由於晚清國外各種勢力的紛紛進駐,對中國經濟既是一個沉重地打擊,也是一次攪動的覺醒,再加上一些啟蒙思想、留學人員新觀念理念等等衝擊,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經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在面對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他們會給予痛斥和批判,會率先發難而挑起對大清昏庸統治的反抗。尤其在各大沿海城市,工商業十分發達,人們的思想也有過去被奴役而不敢言轉變到擁有自我獨立觀念和意識,這些都是不允許大清王朝存在的原因。
【4】對方各軍事勢力的蠢蠢欲動。此時大清王朝中央集權的統治已經大大被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已經不如當初,尤其是皇權被慈禧獨攬多年,地方早已看出大清的衰敗之勢,只不過這些人還是要依靠這個大機器謀取自己的利益 。而當實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在各種勢力的競爭之下,必然會激起其反叛的心理,最終走上反叛之路。就如後期的軍閥割據,實際上就是按照此種路徑發展的。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即便光緒再活二十年也改變不了大清滅亡的命運,唯一不同的不是溥儀見證大清的滅亡,而是光緒見證大清的滅亡。
-
3 # 愛看愛思考
答案是根了不能的。因為。光緒皇帝在慈禧死亡的前一天就吹燈拔蠟了。近年來考古學家把光緒皇帝的頭髮以及衣服拿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痕跡檢驗鑑定中心進行專業的痕跡鑑定檢驗,得出結論就是光緒皇帝的遺物裡砷含量超標。砷在古代又叫砒霜,這答案就不言自明瞭。慈禧必須要幹掉光緒皇帝!因此他太急躁了,必定會逼迫著北洋新軍造反的。那樣一來?滿清朝廷哪裡還回有未來?
-
4 # 錦衣乞丐
嚴重懷疑慈禧死的時候把光緒帶走了,畢竟年齡差那麼多,又剛好先後死亡。
就算假如光緒比慈禧多活了二十年,在慈禧死的時候就1908年了,清政府已經是日落西山,各地革命起義軍響應者眾多,個個實權官員擁兵自立,光緒帝即使再有能力也救不回這即將倒塌的巨輪。
-
5 # 你不理解的世界
不會了,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已經耗盡了清王朝最後的時運。
慈禧向諸國宣戰讓列強的橫船利炮嚐到了甜頭,這是一種軍事,武器,政治,文化,經濟全方面的落後。更重要的是,你還只能師夷長技以制夷。相當於,一個家財萬貫的殘疾兒去拜一個私德欠佳的武林高手做師傅,恐怕你還沒學成歸來就被師傅掏完了家當。
-
6 # 歷史百貨鋪
即便光緒帝比慈禧多活50年,清朝的走向也不會改變,清朝的走向不是慈禧,或者光緒所能改變的。
清朝沒落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清朝是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其中大家所熟知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一個代表,這樣的政策就像慢性毒藥,一點點拉開清朝與世界的差距,慢慢消耗清朝的壽命。到了慈禧這一代的清朝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封建王朝的命運也已經被決定了,只能是走向滅亡。
光緒帝的能力,也不能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帝王一樣能夠左右國家命運,如果他有那樣的能力也不會到38歲去世時還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更不會在國家為難之時還是無動於衷,順其發展。
決定了清王朝命運走向的主要因素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順應世界潮流進入新時代時,他們還在為了自己的統治而閉關鎖國,註定要被拋棄,註定要走向滅亡
-
7 # 體育情深
導語
先說結論,如果光緒比慈禧多活二十年,清朝的歷史,也依然逃脫不了覆滅的歷史宿命,但會比慈禧在世時那樣的胡作非為,亂攪一氣,要好的多。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清朝覆滅,是一個定數,慈禧則是一個劫數按照清華教授和史界泰斗雷海宗老師的“文明二週說”,中華文明反而是眾多人類文明的倖存者,它起源時間不是最早,但卻撐到了現在。比中華文明早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同時期的古印度、希臘-羅馬、墨西哥文明,已經相繼滅亡,只有中國文明撐到了現在。
上一個關鍵節點是魏晉南北朝,是長達三個世紀的亂世;最近一個關鍵點,就是清末民初和14年的抗戰。要知道,慈禧在1900年的向全世界宣戰,是被調侃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就是慈禧。她一己之力,成為滿清王朝和中華文明的雙重劫數。
我們為什麼要將晚近歷史的屈辱歸於一個女人慈禧,而不是男人皇帝光緒呢?當我們把中國晚近歷史的種種屈辱,在心裡默默數上一遍時,我們發現,除了前兩次鴉片戰爭,不需要慈禧擔責外,像1883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的甲午戰爭、1900年的聯軍侵華,都和這位老佛爺有關。
名義上,皇帝是光緒,可是實質上,大臣任命、財政分配、軍隊管理,一直是慈禧在搞,三場戰爭,也都是在慈禧實際掌權的時期發生,家國命運,也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下。
慈禧放不過光緒,是歷史和人性的必然如同拿破崙死於被囚禁的海洋孤島一樣,光緒死於被囚禁的湖中孤島,這不是歷史的巧合,這是必然,並且都是重金屬砷中毒。
拿破崙被毒死,是歐洲列強擔心法國的崛起;光緒被毒死,並且死在慈禧之前,更是一種讓人同情的事件,受了一輩子窩囊氣的皇帝,還是死在了養母和親姨媽的手裡,是慈禧擔心光緒對她清算,是擔心光緒會為珍妃復仇。為了保證身後政權的順利接替,光緒只能死;為了擔心光緒的報復,慈禧只能擔上弒君的惡名。
結束語:光緒的一生,無疑是悲慘的一生,四歲入宮,接替自己堂哥同冶的班,好不容易親政,卻又趕上日本賭國運的甲午海戰,然後又是百日維新,長達10年的囚禁,又失去最愛的珍妃,好不容易可以盼著慈禧先走,自己可以有盼頭了,卻又被慈禧一波流收走了。光緒正是以自己的悲慘,為自己的父親和兄弟,為老小兩代醇親王,鋪平了富貴之路,這是不是有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悲情呢?
-
8 # 豫北老崔
說起清朝的滅亡大多數人都會怪罪在慈禧身上,通過歷史我們也可以看出光緒皇帝雖然是一個傀儡皇帝,但內心深處一直想力纜狂瀾,讓清朝走向強盛之路,讓國家安定。奈何光緒皇帝死於慈禧之前,也有人認為光緒本身就是慈禧下毒害死的,只不過現在並沒有證據證明光緒為慈禧所害,只是知道光緒死於中毒而已。
當我們瞭解清朝晚年的歷史或許會提出一個疑問,如果光緒比慈禧多活二十年,清朝歷史會不會有新的走向?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假設一次也無妨,個人認為光緒就算比慈禧多活二十年也無法改變清朝滅亡的事實。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時的清朝可以說已經到了民心盡失的地步,我們先拋開西方列強不說,就以當時清朝階級之間的矛盾對於光緒而言也無法調和。清朝自入關以來,為了讓清朝統治更加安定,以圈養的方式把王公貴胄和八旗功臣留在了京城,讓其不在參與政事,清閒度日。如此之下,這些功臣和權貴奢華生活,繁衍子嗣到了清朝末期可以說這些世襲罔替的權貴多不勝數,基本上達到一個讓當時清朝民眾不堪重負的局面,況且當時清朝被西方列強欺凌,此時的民眾並不需要統治者大刀闊斧的改革安撫民心,達到強國的目的,而是需要一個動力為大清出力。
我們暫且不提光緒皇帝當初新法的利弊,就當時百姓對變法而言,百姓好像是看到一絲希望,看到清朝統治者自救的措施,民眾甚至幻想著自己能用這樣的機會翻身。奈何最後還是被清朝保守派把變法給無情的扼殺了,加上清朝對西方列強的態度讓民眾失望,民眾基本上對清朝已經失去了信心,如此不得民心的一個王朝光緒那怕有秦皇漢武之風依然無濟於事,清朝滅亡也是必然。
其次就光緒個人能力而言就算擁有皇權二十載也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光緒皇帝並沒有殺伐果斷的性格,光緒皇帝只是一個沒有主心骨的皇帝。光緒在被慈禧壓制的時候,凡清朝大小政事基本上沒有過自己決斷,都是先問慈禧讓慈禧定奪,要麼問其恩師,一個如此的皇帝又怎麼能力纜狂瀾呢?以歷史來看也能看出光緒懦弱的性格,堂堂一代帝王能讓慈禧掌權也是可笑,倘若光緒真有秦皇漢武之風,一個小小的慈禧能在光緒面前掌權多年。
另外,倘若光緒在慈禧死後還能做皇帝,光緒所面對的已經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清朝,以光緒的性格可能無從下手,選擇讓當時朝廷之中的皇親國戚來決斷清朝未來之路,畢竟光緒是一個毫無主心骨的皇帝。這些皇親國戚肯定會維護其祖制和自身利益,堅持以祖制而治國,我們也可以這麼認為光緒無法撼動保守派,慈禧死後光緒仍然是那個毫無果斷之心的光緒皇帝。
我們在假設一下,光緒在慈禧生前的所作所為全是演出來的,是給慈禧及其天下人的一個錯覺,慈禧死後光緒恢復掩蓋已久的性格,成為一個殺伐果斷的皇帝,一個可以震懾滿朝文武的皇帝,就算如此光緒依然無法改變局勢,甚至讓清朝局勢更加混亂。光緒如果要改革救國必須打壓保守派,扶持支援改革的大臣,如此之下,清朝統治階級只是一個輪迴而已,對於百姓而言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內部矛盾依然存在,西方入侵其實只是矛盾爆發的導火索而已,清朝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倘若清朝民心未失,小小的西方如何能撼動華夏這顆參天大樹。
一個王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一個民心,得民心必定會全國上下同仇敵愾,而失民心不用外族入侵,自己內部就可以讓一個王朝消亡,而光緒皇帝永遠在想如何變法,如何改革拯救大清跟本沒有想到國之根本在於民,任何維新和變法改革脫離民眾就是不智,在內憂外患之時首先要想民,封建王朝帝王如果有如此認知又怎麼能王朝更替,又怎麼能外憂內患呢。
-
9 # 漫譚古今
不用二十年,十年就行。
慈禧太后死了以後,假如光緒還健在,必定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局面:凡是慈禧的寵臣近臣,都會紛紛向光緒示好,以求保全自己,那些得罪光緒的人,會瑟瑟發抖。因戊戌維新被慈禧開罪的人,會平反昭雪。光緒會繼續他的變法。
很可能中國就成為一個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學習近鄰日本的模式。總理大臣可連任但不能超過兩屆。
第一屆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內閣總理大臣,用八到十年時間,把君主立憲制完善好鞏固好,延續下去。
也可能成為泰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王還有很大的權力,對內閣總理滿意就讓你幹,不滿意就搞軍事政變。
也可能…………。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讀史的人,都好這一口,對某個歷史事件,總是“如果”“假設”一番。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影響時局的大人物的壽命,決定了時局的走向。歷史上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在此不一一贅述。
-
10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問題是在設想假如光緒皇帝能夠耗過慈禧太后,比慈禧太后多活20年,那麼清朝的歷史能否有新的走向?
其實如果真如題目中假設的那樣,那麼清朝的歷史肯定會有所不同,或許不會那麼快就滅亡。不過假如光緒帝不能在改革方面有根本性的進展,或者是操之過急的話,那麼清朝最終還是會被歷史所淘汰。
相對於個人來說,性格決定命運。而對於一個執掌著億萬臣民百姓的帝王來講,君主的素質將決定著一個王朝的命運!而光緒帝作為具備某些開明傾向,並且也試圖努力挽救清朝敗落與衰亡傾向的君主,還是存在著性格上的天然缺陷的。
首先,光緒帝自幼便被抱入深宮大內,一直處於慈禧太后的嚴密控制之下。故而其畏慈禧如虎,視這位“親爸爸”、“老佛爺”如蛇。因此他不僅獨立性嚴重不足,而且在處事魄力與自主裁斷力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每當遇有疑難之事,總還是要習慣性的向慈禧太后請示、彙報。即便是在光緒帝“親政”之後,這種局面也沒有太大的變化!於是,慈禧太后便成了光緒帝甩不掉、離不開的執政柺杖。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能夠指望光緒皇帝能夠單獨有所作為呢?
其次,慈禧太后執掌清朝朝政40餘年,早已將朝中各派勢力逐一擺平。因此在清未新政中,即便是一些大臣有不同意見,也不敢輕易觸犯慈禧太后的權威。清朝這艘漏船在慈禧太后的掌舵下,還能勉為其難地繼續航行下去。而光緒皇帝卻不具備凝聚並掌控全體朝臣的能力,因此即使他在慈禧太后死後仍然在世,也要為整合內部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並且清朝的政治體系己經從根上爛掉了,因此光緒皇帝若想有所作為,就必須進行大刀闊斧地政治改革。然而那些頑固保守勢力的能量,也是不容低估的!所以大改則必然會引起大的震盪!而大震盪又必將引發大反彈,甚至是不可預料的大變局!屆時光緒帝是否有能力應對這種局面呢?這是存在疑問的!不過從光緒帝優柔寡斷的性格來看,恐怕是很難應對過大的阻力的。
最後,最為危險的是光緒皇帝記恨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的出賣,所以一心想要“誅袁復仇”。但是此時的情況己經不同了:袁世凱早己掌控了北洋軍權,而且也建立起了較為穩固的個人政治系統,成了袁系勢力的軸心!所以一旦光緒皇帝急於報復,而誅殺了袁世凱,則必將引起大的變亂。屆時不待革命黨人起義,清朝統治階層內部就將鬧得天翻地覆,從而引發政治危機!
即使是光緒帝夠大度,放過了袁世凱,那也將因為不信任袁世凱而將其罷免。然後再度啟用康有為這樣的“空談者”,去主持朝政。而康有為是否具備主持新政改革,而使之既不滯後又不過於激進的向前推進呢?又或者是光緒帝能否始終引領危機四伏的清朝航船,穩健而又不斷取得成果的前行,從而給臣民帶來驚喜和希望呢?這點還是存在疑問的。若從戊戌變法時維新派提出的不切實際而又急於求成的作法上看,恐怕是很難實現其挽救清朝的理想!
綜上所述:清末真正需要的君主是彼得大帝那樣的,既開明而又有魄力的君主,而不是隻會空談理想而遇事畏縮的皇帝!更需要象李鴻章、袁世凱這樣開明且有能力的能臣幹吏(假如袁世凱忠於清朝的話),而不是康有為這種只會空談之人!舍此之外,即便光緒皇帝比慈禧太后多活20年,也於大局無補。
回覆列表
開宗明義,大機率不會,就算光緒皇帝比慈禧太后多活20年,也改變不了封建皇朝走向滅亡。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光緒皇帝一直處在慈禧的陰影之下,起初慈安和慈禧兩位先帝妃子垂簾聽政,後來慈安去世,慈禧就手握了大權,光緒十五年的時候親政,但是實際權力還是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後來光緒去世,原因還有可能是慈禧搞的鬼,當然這個問題沒有定論。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清朝社會和國際環境,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公車上書,義和團、庚子國變這一系列事件中,都說明陳腐的封建皇朝已經搖搖欲墜,光緒帝利用戊戌變法掙扎也無力迴天,他本人並沒有能力扭轉局面,就算壽命再長20年,也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清朝還是會在內外交患的情況下走向滅亡。歷史的程序可能會有細微的改變,但是大的方向是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發生大的改變的,尤其是這樣一個沒有能力主宰自己命運,沒有魄力改變現狀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