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中國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史姓源出主要有兩支:第一支源出倉頡之後。倉頡,也稱蒼頡,又稱史皇氏,其後有史氏。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後,以官為氏。
先秦時,史姓活動已經遍佈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西漢時,山東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視,稱為漢代累世公卿的名門望族,子孫繁衍長生,以山東為基地向江蘇、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發展。到唐宋時,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陝西、四川等地定居,改變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結構和比重。之後,史姓在各地都有分佈。宋朝時期,史姓大約有35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0.45%,為宋朝第48位姓氏。明朝時期,史姓大約有23萬,約佔全華人口的0.24%,為明朝第83位姓氏,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西、山東四省,大約佔史姓總人口的65%。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史姓的人口已達到250多萬,排在全國第八十五位,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21%。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史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蘇、遼寧、雲南、陝西,這五省又集中了28%。山東為當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總人口的15%。
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有西周史官史佚;西漢學者史游;東漢溧陽侯史崇;唐朝大燕皇帝史思明;南宋大臣史彌遠;當代作家史鐵生。
史姓是以官名為姓。遠祖始於上古黃帝時期。相傳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文字代替結繩記事,他的後代,為了紀念這位祖先,便以他的官名“史”為姓。
史姓,中國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史姓源出主要有兩支:第一支源出倉頡之後。倉頡,也稱蒼頡,又稱史皇氏,其後有史氏。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後,以官為氏。
先秦時,史姓活動已經遍佈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西漢時,山東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視,稱為漢代累世公卿的名門望族,子孫繁衍長生,以山東為基地向江蘇、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發展。到唐宋時,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陝西、四川等地定居,改變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結構和比重。之後,史姓在各地都有分佈。宋朝時期,史姓大約有35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0.45%,為宋朝第48位姓氏。明朝時期,史姓大約有23萬,約佔全華人口的0.24%,為明朝第83位姓氏,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西、山東四省,大約佔史姓總人口的65%。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史姓的人口已達到250多萬,排在全國第八十五位,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21%。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史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蘇、遼寧、雲南、陝西,這五省又集中了28%。山東為當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總人口的15%。
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有西周史官史佚;西漢學者史游;東漢溧陽侯史崇;唐朝大燕皇帝史思明;南宋大臣史彌遠;當代作家史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