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言語第二之三十四、海內之秀

    (原文)會稽賀生,體識清遠,言行以禮。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秀。

    (譯)會嵇的賀生(賀循),見識高遠,言行合理,不僅是東南的才俊,實在是海內的英傑。

    言語第二之三十五、志存本朝

    (原文)劉琨雖隔閡寇戎,志存本朝。謂溫嶠曰:“班彪識劉氏之復興,馬援知漢光之可輔。今晉祚雖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於河北,使卿延譽於江南,子其行乎?”溫曰:“嶠雖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豈敢辭命!”

    (譯)劉琨雖然被匈奴阻隔在北方,但仍然有志於拯救晉室。他對溫嶠說:“班彪知道劉家必將復興,馬援知道劉秀值得輔佐。現在晉朝雖然衰弱,可天命沒變,我要在河北立功,派你去江南傳播我們的影響,你願意去嗎?”溫嶠說:“我雖然不夠聰明,才華也不及前人,但我知道您以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才幹,要建立匡復天下,振興王室的功業,我哪裡敢推辭呢!”

    言語第二之三十六、此復何憂

    (原文)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於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溫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既出,歡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何憂!”

    (譯)溫嶠作為劉琨的使者剛到江南來,此時江南政權剛剛建立,各種律令尚未確定。溫嶠剛來,心裡很擔憂,就去丞相王導那裡,述說懷愍二帝被俘,國家滅亡,帝陵遭毀的慘狀,有亡國之痛。溫嶠當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敘說之後,溫嶠向丞相表達了交好的誠意,丞相也對溫嶠真誠接納。從王導那裡出來,溫嶠高興地說:“江南有了管仲這樣的賢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言語第二之三十七、顧和致辭

    (原文)王敦兄含,為光祿勳。敦既逆謀,屯據南州,含委職奔姑孰。王丞相詣闕謝。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顧司空時為揚州別駕,援翰曰:“王光祿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譯)王敦的哥哥王含,擔任光祿勳。王敦蓄謀造反後,駐紮在南州,王含棄職跑到姑孰。丞相王導到朝廷謝罪。司徒、丞相以及揚州的下屬前來問候,倉促間不知說什麼,顧司空(和)當時任揚州別駕,拿起筆來寫道:“王光祿為避流言遠逃,丞相您風塵僕僕,奔波在路上,我們屬下心裡很不安,不知您身體起居如何?”

    言語第二之三十八、郗鑑受職

    (原文)郗太尉拜司空,語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紛紜,遂至臺鼎。朱博翰音,實愧於懷。”

    (譯)郗太尉(郗鑑)官拜司空,他對同座的人說:“我這輩子想法並不多,遇上亂世道,才坐到了三公的位置。這就像漢朝的朱博,空有虛名,我內心是非常慚愧的。”

    言語第二之三十九、以簡應煩

    (原文)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

    (譯)高坐道人(屍黎密)不學漢語,有人問這是什麼緣故,簡文帝(司馬昱)說:“這是為了省卻應對的麻煩呀。”

    言語第二之四十、近學王公

    (原文)周僕射雍容好儀形。詣王公,初下車,隱數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嘯詠。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遠希嵇、阮!”

    (譯)周僕射(周顗)舉止文雅,儀表堂堂,去拜訪王公(王導),下車的時候,有好幾個人攙扶著,王公含笑看著他。落座後,就傲然嘯詠起來。王公問道:“你是想效仿嵇康、阮籍嗎?”周顗回答:“我怎麼敢捨棄眼前的明公,而去效仿遙遠的嵇康、阮籍呢?”

    言語第二之四十一、疲於津樑

    (原文)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樑。”於時以為名言。

    (譯)庾公(庾亮)曾到一座寺廟去,看到臥佛,就說:“這個人普渡眾生給累壞了。”當時人們把這句話作為了名言。

    言語第二之四十二、已為太老

    (原文)摯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將軍戶曹參軍,復出作內史,年始二十九。嘗別王敦,敦謂瞻曰:“卿年未三十,已為萬石,亦太早。”瞻曰:“方於將軍,少為太早;比之甘羅,已為太老。”

    (譯)摯瞻曾歷任四郡太守和大將軍王敦的戶曹參軍,後來又出任內史。當時剛二十九歲。去王敦那裡告別,王敦對摯瞻說:“你還不到三十歲,就作了高官,這有些早了。”摯瞻回答:“和將軍相比,是稍微早了點;和甘羅比,就算很老了。”

    言語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言語第二之四十四、孔沈受裘

    (原文)孔廷尉以裘與從弟沈,沈辭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儉,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復何辭此!”於是受而服之。

    (譯)孔廷尉(孔坦)把一件皮襖送給堂弟孔沈,孔沈推辭不要。孔坦說:“晏嬰很節儉,祭祀先人,作供品的豬肘還不滿一豆,尚且還穿了幾十年的狐皮大衣,你又怎麼能拒絕呢?”孔沈就接受了皮襖,穿在身上。

    言語第二之四十五、以虎為鳥

    (原文)佛圖澄與諸石遊,林公曰:“澄以石虎為海鷗鳥。”

    (譯)佛圖澄和石虎石勒兄弟交遊,林公(支遁)說:“佛圖澄是把石虎兄弟當成了海鷗。”

    言語第二之四十六、坐無尼父

    (原文)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諸人鹹共嘆之,曰:“年少,一坐之顏回。”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別顏回?”

    (譯)謝仁祖(謝尚)八歲的時候,父親謝豫章(謝鯤)帶著他送客。此時謝仁祖已經是聰明穎悟、應答敏捷的上流人才了。大家都在讚揚他,說道:“少年是坐中的顏回呀。”謝仁祖答道:“坐上沒有孔子,怎麼能區別出顏回呢?”

    言語第二之四十七、謝尚德音

    (原文)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仁祖聞之,曰:“時無豎刁,故不貽陶公話言。”時賢以為德音。

    (譯)陶公(陶侃)病重,對身後誰可以替代的話一點也沒有講,朝中官員都很遺憾。謝仁祖(尚)聽說此事後,說道:“現在沒有豎刁這樣的宦官,自然不會將陶公的話留下來。”當時的賢達認為這是有德之言。

    言語第二之四十八、朱門蓬戶

    (原文)竺法深在簡文坐,劉尹問:“道人何以遊朱門?”答曰:“君自見朱門,貧道如遊蓬戶。”或雲卞令。

    (譯)竺法深(竺道潛)在簡文帝那裡做客,劉尹(劉惔)問竺法深:“僧人為什麼和豪門交往呢?”竺法深回答:“你看到的是豪門,貧僧出入和蓬戶一樣。”有人說是卞令(卞壼)說的。

    言語第二之四十九、從公於邁

    (原文)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二兒俱行。庾公不知,忽於獵場見齊莊,時年七八歲,庾謂曰:“君亦復來邪?”應聲答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譯)孫盛作庾公(庾亮)的記室參軍,隨庾公外出打獵,帶上了他的兩個兒子一起去。庾公不知道這件事,在獵場突然見到齊莊(孫放),當時孫放七八歲。庾公對他說:“你也來了嗎?”孫放應聲答道:“這正是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七擒孟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