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銅頭鐵臂小螞蟻

    天京事變前楊秀清掌控著大多數的太平軍人馬,韋昌輝石達開無法直接與其對抗。而天王洪秀全在後宮加班加點生孩子也不安寧,硬是被楊秀清這天父給逼的下了殺手。弄的太平軍內部互不信任先是楊秀清被清洗遷連上萬人,接著韋昌輝也被剷除,石達開帶隊伍出走。弄的太平軍四分五裂,洪秀全只得啟用李秀成。李秀成在壯大太平天國實力方面做出的努力最大,因為他做了一件事情,正是這件事使得本來戰鬥力一般的太平軍立馬就壯大了很多,甚至可以直接去挑戰強大的清軍了。李秀或做的這件事情就是去與捻軍取得聯絡。說起這個捻軍,應該很多人都不太熟悉,還以為這個捻軍就是太平軍隊的一支小部隊呢。其實實際情況就這樣的這:這個捻軍是在北方的一支軍隊,常年活動與北方。而太平軍的主要勢力是在南方。當時李秀成手下有一個叫做李昭壽計程車兵,他與北方的捻軍的將士有點來往。平時這人與李秀成也還算是兄弟所以知道李秀成心中的煩惱後,直接告訴李秀成說:如今咱們軍事實力不強,駐守在這桐城,假如有一天清軍想要進攻我們,我們很可能就會失守呀!但是假如我們聯絡北方的捻軍並且和他們聯合起來,那麼就可以打敗這些清軍。此時的李秀成一聽到這個主意就兩眼放光,立馬就詢問李昭壽相關的細節,打聽一下如何與捻軍取得聯絡並且和他們聯合。因為在太平軍發展最困難的時候,李秀成毅然接受了李昭壽的建議,聯絡到了捻軍使得太平軍立刻強大起來,並且還與其聯手合作抗擊強大清軍,取得了非常好的戰績。也使得天京事變後的天王洪秀全回到權力中心。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天京事變後,李秀成等人重建的統一指揮系統,重建了地方與中央的權力結構,對太平天國後期的重振起到了巨大作用。遺憾的是,這個體系存在漏洞,只能收一時之效,最終歸於混亂,沒有挽救太平天國。

    楊秀清時期的權力結構已無法運轉

    太平天國早期,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是簡單的二元化結構:洪秀全作為宗教領袖高高在上,楊秀清作為實際領導人掌控全域性。

    太平天國前期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以楊秀清為中心的實際權力體系。

    在這個統一指揮系統的控制下,太平軍集中兵力,或西進湖北,或回師天京,連戰連勝。

    可是,天京內訌,楊秀清死去、石達開出走,這個指揮系統開始失靈。

    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不再接受楊秀清、石達開這樣的二元權力結構,“主是朕作,軍師也是朕作”,以他的哥哥洪仁達、紅仁發主政,又以蒙得恩為正掌率,試圖重新搭建權力結構。

    這樣,太平軍的權力結構出現了難題:洪秀全不再允許出現楊秀清、石達開這樣的強力人物;而洪秀全及他信賴的人又沒有能力號令地方將領!

    臨危受命的李秀成

    1857年,石達開出走後,各處將領各自為戰,難以協調,在與清軍的交戰中漸落下風。

    1858年,清軍在各個戰場都壓制了太平軍。尤其是天京城下,除了雨花臺陣地,天京外圍所有的險要全部被清軍佔領!

    鑑於這種形勢,洪秀全只得啟用李秀成提理朝政軍務,統一指揮天京解圍戰。

    李秀成得到任命後,提請任用林紹璋,諒解韋俊,安撫內部情緒。“令法得嚴,故穩固也”。

    至於如何解圍,李秀成當然知道,要解決問題,靠在朝裡開會是解決不了的,得協調外圍的太平軍!

    在反覆上書後,以“不準長次兄理事”(別讓洪天王兩位哥哥參合了)為前提,以林紹璋負責天京城防,李秀成離開天京,到外圍協調。

    得到效果的初步試驗

    對於如何解圍,李秀成心裡已經有譜:開會!

    早在石達開出走前,為扭轉皖北戰局,陳玉成、李秀成就曾經在樅陽開會,雙方達成統一作戰的意見,分頭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戰績。

    現在,李秀成要擴大這個方法。

    第二次樅陽會議,新指揮系統的搭建

    1858年7月底,在樅陽,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韋俊、吳如孝、張朝爵等眾多將領齊集一堂,開了11天的會。

    這次會議後,各路大軍達成了統一指揮的計劃,決心合軍,組建強大的機動兵團,先分進會合,解決皖北危機,然後,再一起回師解天京之圍!

    隨後,太平軍協同作戰,攻克廬州,又緊密合作,二破江北大營,重新振作起來!新的權力結構帶來的“紅利期”

    樅陽會議方案提交給洪秀全時,洪秀全認為這個方式很好,立刻重建了五軍主將制,其中,以無威望、無實力的蒙得恩(洪秀全代理人)為中軍主將,節制各軍!

    同時,這個方式也受到了眾將的歡迎:他們在地方的政治、經濟地位得以保障(不必像楊秀清時期一樣被調來調去),又不必擔心失去統一協調,孤軍奮戰!

    對天朝來說,原先指揮系統無效率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在新的指揮系統中:陳玉成是主要的機動兵團,李秀成是主要的策劃人,韋俊、楊輔清、李世賢等人積極配合。

    這個班子,充分發揮了各路將領的長處。

    李秀成善於謀劃,但他為人過於寬厚,治軍不嚴,尤其是,他長期與綠營交戰,過去與湘軍交手較少,部隊得到的鍛鍊不足,戰鬥力明顯不足。

    而陳玉成,儘管此時職位略高於李秀成,但因比較年輕,人際關係似乎有些問題,不太適合協調工作。

    同時,陳玉成、韋俊,多年征戰,他們在具體作戰執行上的能力,是要強於當時的李秀成的。

    因此,此時的太平軍統一指揮系統是: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發起統一作戰計劃,洪秀全(或洪仁玕)批准,各部統一協作!

    在這種統一機制下,太平軍接連取得三河鎮大捷、二破江南大營、進軍蘇南的勝利,迎來了一段復興期。

    潛在危機未解決,協同越發困難

    可是,這種結構卻終究只能解一時之急。絕非長久之計。

    首先,這種指揮系統,只是對具體的作戰任務作出部署,對軍隊的招募、訓練、補給,對地方的政權、經濟建設也都沒有統一安排。

    久而久之,這些將領的部隊成了“私人部隊”。

    另一方面,由於太平軍與清軍逐漸陷入拉鋸戰,各將大部分時間都主要在固定的防區作戰,因此,各將的防區都成了各自的地盤。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利益和考慮,彼此的分歧越來越大,即使表面能達成統一意見,但具體實施上,也各自有所側重!

    同時,太平天國也始終沒有恢復楊秀清時期嚴格的懲罰制度。當年,韋昌輝、秦日綱不嚴格執行統一指揮,都會受到嚴格的懲罰。

    如今,這些都沒有了,是否配合作戰,配合的力度如何,全靠自覺!

    尤其是在攻略蘇浙後,李秀成本人也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作為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他在策劃、執行作戰任務時,也常常優先關照自己的利益!

    因此,此時的協同作戰出現了很奇怪的現象:明明佔據絕對優勢,就是吃不下對手!除了擴軍後戰鬥力下降的因素,不願意為別人的利益盡力作戰也是重要因素!洪秀全的安排,進一步降低了權力的有效性

    安慶失守後,洪秀全為了招兵之便,濫封王。

    原本只是各大將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此後,連各下屬將領也都有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李秀成統一協調的難度!

    原本的幾個大板塊,此時已經變成了數十個小利益集團!李秀成不但難以協調楊輔清等人作戰,即使是李秀成自己手下的陳坤書等人,他也很難統一協調了!

    總的來說,在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能支撐這麼久,李秀成重新搭建的指揮系統是起到了巨大作用的。

    可是,一個堅強有力的中央系統始終是不可替代的。李秀成搭建的由下方發起的指揮系統,雖然短期內能有效,但畢竟不能取代中央指揮系統。

    當朝堂由洪家兄弟這樣的人把持時,下面的戰將無論如何優秀、努力,都是不可能取得最終勝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小白,準備入手榮威i5,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各位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