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鍛彰趣義
-
2 # 彤同飛
1,抑鬱症在文學創作上,有較多引起共鳴的表達,易於吸引對心理學不信任的文人。
2,文人在現實生活中較多敏感,或較多自我,職業病性傾向複雜的人性探索。
3,抑鬱症文人作家名單較長,老母雞下蛋,作為讀者吃即可,不必過於靠近母雞。
圖片來自天涯戶外
-
3 # 心似蓮華
有人認為詩人容易得抑鬱症?
不是的,不能以偏概全。一般詩人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才能稱之為詩人,可見他們尤其對詩詞方面特別偏愛,詩人寫的詩都是自已內心對事物的一種感受,比較偏於對事物的精神傾訴,其意識比較超脫現實。
之所以有的詩人得抑鬱症,可能與其成長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家庭生活和睦,兒女孝親懂事,則心情自不會有抑鬱煩惱等。
關於文人是否天生抑鬱質?
這個也不是絕對的。文人多半時間是喜歡讀書,其它興趣相對少些,尤喜靜不喜動,如思想活躍而身體少動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身體氣機滯慢,對自身的情緒健康都有影響,如光只是死讀書的話,有可能出現情緒抑鬱,所以,聖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蘊含有深刻道理的。
現代文人如果照聖人的方法去做學問,其結果只會開拓心胸,怡樂精神。怎麼會得抑鬱症呢?所以說,讀書要知行合一,才能提升自已的學識修養。
-
4 # 花落莫相惜158578628
容易抑鬱並不一定就是天生抑鬱質,像三毛啊,她只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和自身下,受到了深深的影響,從而一步步發展成抑鬱症。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又比如海子的遺書
(一)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裡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
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海子1989.3.24
(二)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海子1989.3.24夜5點
這都充分說明他們都是後天性的,並非先天抑鬱,都是因為自身經歷導致心理的承受能力到達極限才得的抑鬱。
-
5 # 高粱179816305
謝了,一個擁有好奇心的人,人一定很年輕,但願你不是一個詩人和作家,否則你很麻煩。
大凡一個才情較髙的文人,一般都是比較孤獨的,內心深處都很寂寞,因為喜歡探究人所不知的桃花園,和天堂裡的靈魂安放之所,喜歡走僻靜之所,去聆聽大自然純粹的聲音,故殫精竭慮地去創作,又不太會照顧自己,久而久之,身體上腎氣受損,血液不通,經絡受阻,嚴重影響了對大腦營養的輸送,造成了某些異於常人的極端行為……
這件疾病,不單單喜歡眷顧文人,也喜歡一些不注意身體的另些人,只因與文人,與名人不沾邊,所以引不起公眾注意罷了。
請不要將此病無端地與文人掛鉤,將其神秘化,和含有其它譏諷之心,誰想得病呢?
尊重逝去的靈魂吧,他們是上帝派到人間的赤子,他們的心,曾把人間某處黒暗的天空照亮。
-
6 # 芙蓉花135102244
文人尤其是詩人,畢生活在精神世界裡,他們都是依靠感性生活,搜尋精神上的東西,寫出膾炙人口的佳作。往往在思想空白的時候,搜尋不出優美的詩句,會陷入一種痛苦的狀態,就是抑鬱,一旦靈感襲來,詩人便會詩興大發,文思泉湧。反之,又會陷入一種抑鬱狀態不能自拔。文人天生的神經質,介於神經質與多血質之間。讓人捉摸不透。
-
7 # 小云閱讀
的確在文學家和藝術家中不少人得了抑鬱症。
因為這兩類人都天生敏感,都懷揣夢想,深入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思考人生。
以海子為例,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這應該是他的精神與這個世界的落差太大,《面向大海春曖花開》與現實落差太大,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話題中沉浸太深了 , 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使得他朝自身的黑暗陷落。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乾淨 ,有時有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他對理想愛情執著。生活相當封閉,使他對人世間的溫情和生之樂趣感受少。海子那一種燃燒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寫作,把他自己推進黑洞裡去的。
成為文學家和藝術家需要天份,天份中包含敏感,而生活有很多陰暗和猙獰,長期感受這些難免抑鬱。
成為文學家和藝術家需要有夢想,而夢想與現實距離太遠,在追夢中往往容易覺得孤獨和失望,從而抑鬱。
成為文學家和藝術家需要思考人生,在閱讀和思考了大量哲學、人性、倫理等問題後,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把人生的苦難看透,從而抑鬱。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積極心理暗示,培養鈍感覺,學會注意力轉移,多交朋友,學習在生活中妥協,多參加活動感受生活樂趣。
-
8 # 職場路人
題主你好!對於海子,顧城一類名氣比較大的文人,確實死於精神方面的疾病。就像題主所講的,死於抑鬱症。
首先講講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由自身情緒等變化引起的心理障礙。按理來說,而正是由於抑鬱症病因的複雜,才讓許多文人的死因變得特別相似。
其次講講為什麼文人容易抑鬱,是不是天生的。肯定一點,抑鬱症與先天遺傳沒多大關係(個人見解),因為有說遺傳的,那是被上一代人的抑鬱情緒影響了而已。文人是如何抑鬱的呢?我們透過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到,文人往往具有性格潔癖,強烈的追求理想中的完美,“海子之於夢想,三毛之於愛情”。當一個人過分追求完美是,相對應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就會變大,差距越大越鬱悶,越鬱悶就越容易抑鬱。看起來文人經歷過很多,悟透了很多,實際上他們的思想很單純,也很脆弱。說白了,大多數文人不會活在現實裡,因為現實裡缺少他們推崇的故事。而在我們看來,他們的變現就成了抑鬱症,就成了精神分裂。
許多文人都有過“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卻不想被現實閃了腰”的絕望,對他們肉體的束縛,間接的對他們思想也禁錮了,長此以往,要想掙脫只有解脫!
-
9 # 友好介面
這些人心中有另一個世界,他們沉浸在其中,那裡代表著美好的一切,而現實世界相對的就是醜惡。逃離這醜惡的世界。
-
10 # 大話精神
抑鬱症,聽起來多麼可怕的詞彙。一旦被它控制,就無法再遵從自己的本心,最終在自己想象中的巨大壓力下,走上絕境。聽說過天馬行空嗎?聽說過異想天開嗎?越是內心孤獨找不到傾訴與依靠的人,越是善於在想象中沉淪。無人能懂的靈魂,只有自我在瘋狂的意識,不停地編造虛構的世界裡,才能得到滿足,得到解脫。於是,您看到了一群沉醉於生活之外的瘋子,一群執著於追求彼岸的遊魂。
抑鬱症從來不是隨便選擇它的宿主的,生存的壓力,多情的心靈,細膩的思維,善變的頭腦,豐富的想象力……擁有這一切完美的組合體,才是它最摯愛的湮滅者。為什麼越是優秀的、文藝的、淵博的人,越容易被抑鬱青睞?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性:有一顆追求絕對完美的心。
無知者無畏,更無慾無求。越是淵博的人,越容易產生疑惑,在知與未知的交界處徘徊、迷惘,不知不覺中被好奇的求知慾征服,偏執與執著不自覺間開始交融、混合,進而變成混沌與清晰之間的搏鬥。理想與現實開始衝突,內心的掙扎愈演愈烈,現實生活中四處碰壁,促使他們不停地摸索不停的創造,在作品裡呈現一個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在世人聚焦的世界裡,幾乎完全透明的活著,就好像行走在大街上卻赤裸著身體,越是在乎別人的點評,越是怕反面的抨擊,久而久之,內在在外雙重的壓力,迫使一個人的靈魂幻化出兩個完全對立的競爭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神分裂。那種被自己否定的痛苦,那種企圖自我說服的抗爭感,沒有外人能夠理解。這種矛盾的結合體,不是隻有名人才有,普通人更多,只是沒有名人那麼高的社會關注度,所以我們看到的,似乎名人被抑鬱症控制的會更多。
如果你每天都在企圖建立一個全新的思想,卻又不停地自我否定,請勇敢的面對自我,找一個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傾聽者,痛痛快快地訴說出來。必要時尋求精神衛生領域專業人士的幫助。
-
11 # 彭翔原創短影片
三毛在她的文章裡講到,她原本並沒有自閉症,這說明她的自閉症不是天生的。
她還講到,她自閉的幾年時間裡,不敢出門,有人來家裡,她就躲進房間,後來跟白先勇前輩學畫,才慢慢敢走出房間。
直到白先勇前輩錄用了三毛的第一篇文章,也就是三毛寫的第一篇文章就被白先勇前輩錄用了,才真正打開了三毛的心扉。
三毛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而開啟她的心扉,引領她走上文學之路的這篇文章,題目就是《惑》。
所以說,三毛不是因為走上文學才患抑鬱症,反而是文學作為傾訴的工具,幾次將三毛從抑鬱症發作時拯救出來。
回覆列表
首先來看什麼樣的人容易抑鬱。精神病學有“抑鬱易感人格”理論,這套理論有兩個分支——布萊特的依賴—自我批評模式,和貝克的抑鬱易感兩個維度。
布萊特認為有兩種易感模式,一種是無助性抑鬱,害怕被人遺棄,有深深的無助感,另一種是內射性抑鬱,對自己過於嚴格和苛刻,經常體驗到內疚感和羞恥感,或者常常被無價值感困擾。
貝克提出的兩個維度,一是社會性依賴,二是自主。社會性依賴是希望與他人保持健康良性互動,並且希望他人給予正面積極的反饋的人格特徵,自主則恰好相反,是希望花費更多資源來維護和保持自身獨立性的人格傾向。兩個維度就像X和Y軸,共同構成了人格的基本分類。
在這個座標系中,有以下特徵的人容易抑鬱: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主義、強制性、尋求讚許、依賴性、自主性等等。其他好理解,吸引/排斥是指被某個人或某件事過度吸引又得不到正面回饋,就容易抑鬱。
貝克進一步將理論簡化,提出在成就、接納、控制三個方面出現問題,就容易抑鬱,比如對自己要求太高,事情發展不如自己的預期,不被廣泛接納,得不到足夠的正面反饋,對事情失去控制力,因此感到無力和無價值,等等。
不論是用布萊特還是貝克的理論來衡量,作家都是抑鬱易感人格集中群體。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海子抑鬱了,三毛則是自閉,另外舉個例子吧——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是內射性抑鬱,深受自責、內疚和無價值感折磨,用貝克的體系來說,接納、控制兩個方面出了問題。
成名之後,托爾斯泰被文學界、尤其是青年視為救世主般的偶像,他們要求他對一切社會問題發聲,負起領導責任,做不到就會有雪片般的來信從全國各地寄來,指責他、詛咒他,對於托爾斯泰這樣一個內心本來就焦躁不安的人來說,這足夠折磨他了。另外還有一次失敗的戀愛,老少戀,也讓他在歡愉之外,飽受負罪感和失戀的折磨。所以托爾斯泰非常抑鬱,三番五次離家出走,最後死在一個無名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