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誰的落

    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年的皇權政治,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歷法改革,即在廢除皇帝年號的同時,廢除中國傳統曆法,採納來自西方的耶誕歷。民國的革命家在與傳統告別方面非常激進,不僅曆書上不準印刷農曆日期,一度甚至禁止漢族人民過最重要的節日“過新年”。然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豈能如此輕易割斷?漢人的傳統節日怎麼可能一下子廢除?由於廢禁舊曆效果不佳,最後不得不中止禁令。然而,在這段廢除農曆的真空時期,民間星相學家的歷書開始流行,正統農曆與星相曆書開始在民間混淆,為今天的歲首之爭埋下了禍根。

  • 2 # 思齊國

    應該是從陰曆年開始算。

    十二生肖是按各生肖所在年農曆立春時間來計算的。立春之前為上年生肖,立春後為當年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 3 # 寒夜客來茶當酒1

    應該從農曆算起。

    中國歷史上的紀年,即便上溯到封建時代,史家也是用干支紀年的。

    皇帝的年號或廟號都只能佐證那個朝代,記史記事大多用干支紀年。

    所謂干支,即“天干”和“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

    天干和地支交錯形成干支,如甲子,乙丑,丙寅……

    今年是戊戌年,屬狗,故為狗年,明年是己亥年,為豬年。從農曆算起。

    多說一句話,天干中的“己”和地支中的“巳”及常用詞“已經”的“已”,字形讀音都不一樣,戊和戌戍戎字形和讀音都不一樣。

  • 4 # 樹德漢碩

    其實更確切地說,是以干支紀年法來論的。現在我們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這紀年法是參照陽曆制定的,我們的農曆實際是陰陽合曆,既用陽曆,又用陰曆。24節氣是以陽曆論,不是以陰曆論。我們在使用陰陽合曆的同時,又有使用干支紀年月日時的習慣,干支紀年月日時又規定有一套辦法。以年定干支紀年,是規定以交立春為準的,立春前算上年干支,立春後算下年干支。如2019年是在陰曆臘月三十日即除夕日的11時14分交立春,也即這日11時14分前屬戊戌狗管,11日14分後就屬己亥豬管了。

    干支是被套入了許多內容,比如十二地支就有十二屬相,這是固定了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中國傳統還有以干支紀年月日時法,因此而生四柱八字,有人特重四柱八字,假如有一雙胞胎在陰曆2018年臘月三十日(陽曆2019年2月4日)11點11分生一個,在11點17分又生一個,其四柱八字年日就不同了。生先一個是戊戌年乙丑月壬申日丙午時,生後一個是己亥年丙寅月壬申日丙午時。前後差幾分鐘,因是在立春前後,所以就不同了。屬相生肖以干支論,干支紀年以立春節為交接點,而立春等24節氣又是以太陽迴歸年的陽曆計算的,不是從陰曆月亮朔望定的。

  • 5 # 古易聖堂風水資訊服務

    2019年從那天開始算起?按照我們最常用的歷法有三個演算法。

    第一是按陽曆演算法,也就是我們說的元旦,陽曆年,也有叫西曆的。從每一年的12月最後一日0時開始算下一年開始(1月1號)。

    第二是以陰曆演算法,就是我們說的陰曆年,傳統過年的說法,是按每年臘月的最後一日的0時開始算下一年開始(也就是正月初一)。

    第三種演算法是按照24節氣演算法,也叫節氣歷或者易歷的,是按每一年立春的精準時間開始計算下一年開始,(比如今年陽曆2019年是2月4日,陰曆是2018年臘月三十,時間是中午11點後(有說是11.14分的,有說是11.24分的,有說11.26分的,請讀者自辨))。

  • 6 # 東西堂主

    豬年遵循的是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每十二年一個迴圈;至於2019年的全稱叫“公元2019年”。也就是說:我們採取的是公曆+中國農曆的混同。公曆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經歷了三級跳的演化過程:

    第一階段是從兩河流域、古埃及開始,叫做太陽曆。古埃及基於農業生產,根據天狼星的執行規律和尼羅河潮水的漲落,把一年劃定為360天。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古埃及人會有5天舉行各種祈禱儀式。所以實際上每一年的總體時間是365天。這個時候,年份的雛形已經基本具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古埃及並沒有大小月之分,每個月固定都是30天。而對大小月的區分要到下一階段才開始。

    第二階段是羅馬時代。羅馬在古埃及太陽曆的基礎上,改進的歷法叫做儒略曆。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有點拗口,但實際上儒略這個詞就是凱撒的名字。因為凱撒的全名叫做儒略.凱撒,或者尤里烏斯.凱撒,本質上是翻譯的不同。從儒略曆開始,已經有了大小月的交替,並且區分了閏月的概念。閏月就是在2月底每四年增加一天,和現在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儒略曆雖然肇始於凱撒,但卻在整個羅馬時代不斷完善。比如八月在英語裡叫做August,就來自凱撒的後繼者屋大維。因為元老院給屋大維上的尊號是奧古斯都,也就是拉丁文的Augustus。而凱撒那個月,根據他的名字叫做Julius,後來就形成了英語裡的July。當然除了這兩個月,其實每個月都有含義,大體是沿襲了羅馬神話。

    第三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公曆了,它又叫做格列高利曆法。這個名字來自16世紀的的教皇格列高裡十三世。因為儒略曆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又沿襲了1000年,已經錯誤百出。所以在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主導下,在原來儒略曆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正,才有了現在的公曆。

    不過由此倒推的公元元年,到底是不是耶穌誕生那年,其實歷史上是有爭議的。因為耶穌雖然是歷史上真實人物,但是他確切的生卒年大多是根據後世的文獻記載。而文獻記載之間又有一定矛盾。最簡單的:中世紀認為耶穌遇害時大約三十多歲,就在耶這一年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

    但耶穌那年是不是真的三十多歲,以及他遇難那一年記載的準不準確,卻都是問題。不過,當一個曆法已經成為一個傳統,就形成了路徑依賴。再改,已經沒有必要,並且幾無可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opwindow中的listview怎麼實現下拉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