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開雲

    美國和歐盟是鐵桿盟友,最近一段時間,歐盟在伊核協議和鋼鋁關稅問題上均對美國展現強硬姿態,美歐關係出現了裂痕。這個裂痕是美國一手炮製的。美歐關係“變冷”,必然導致俄歐關係“回暖”。

    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烏克蘭問題爆發以來,俄歐關係非常緊張,俄羅斯目前還在收到歐盟國家的經濟制裁。隨著特朗普對歐盟徵收鋼鋁關稅、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勸說特朗普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歐盟的老大、老二前後腳訪問俄羅斯,不僅讓俄羅斯總統普京風光無限,更讓俄羅斯看到了俄歐關係“回暖”的希望。

    有網友說,看到過愚蠢的人,沒有看到過像特朗普一樣愚蠢的人。特朗普把自己的鐵桿盟友德國、法國、英國等,紛紛“趕到”自己的敵人俄羅斯一邊,既讓盟友感到非常傷心,更讓俄羅斯感到非常開心。尤其是在美國和俄羅斯關係降到二戰以來最低水平的今天,特朗普的做法,完全是把自己逼到了絕路,把別人送上了天堂。

    特朗普倒行逆施,歐盟遠離美國、靠近俄羅斯是正確選擇。美國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歐盟要單獨與美國叫板,自然顯得勢單力薄。歐盟走近已經與美國對抗多年的俄羅斯,既是給美國重重的一記耳光,也是給俄羅斯雪中送炭。所以,在美歐關係裂痕加大的背景下,歐盟和俄羅斯都展現出改善雙邊關係的強烈意願。

    特朗普是生意人,既不懂政治,也不懂外交,錯誤地認為經濟能夠決定一切,鼓吹和奉行“美國第一”“美國優先”,不僅讓自己眾叛親離,變成孤家寡人;更讓美國不斷衰落,美國民眾失去未來。特朗普很有可能遭到彈劾,也很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罪人,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2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1.美國高階工業迴歸、這對其非常深遠。貿易摩擦很正常,最終以貿易新平衡解決。特朗普優劣看是否能連任。德法訪俄感覺更像麻痺、說客、安慰,最多是買點油氣或為能源鋪墊,或聊聊伊朗、烏克蘭,說幾句大義凜然的漂亮話,僅此而已。

    2.俄與歐洲是兩條路上的車,沒有生死存亡的考驗最終形同陌路,雖然俄很願意融入西方。德法訪俄面子多於裡子,那點關稅增減根本撼不動現存的世界格局,再怎麼熱絡、安理會也不會站在俄一方。

    3.兩國訪俄不如說是被能源漲價逼去的,但不能擺在桌面上說。歐美經濟摩擦畢竟是“錢”的事;怎麼走那是“命”的事。但俄羅斯對其訪問要謹慎、智慧。

  • 3 # 傻客氣

    只是表面上的變化,根子上沒變。歐洲配合美國到中東搗亂,圍剿俄羅斯,花了不少錢,還承擔著難民壓力,結果美國還要和歐洲打貿易戰,說白了美國是隻想爽,完了不給錢還要拿點回去,歐洲配合著美國擺姿勢,出了一身汗不說到頭來還要倒貼,心生怨恨,去俄羅斯其實是給美國看的,意思是你再這樣我就和你那騎腳踏車的死對頭好。其實雙方都清楚,俄羅斯也沒錢,只是噁心噁心美國。說老實話,談錢是離不開美國的,美國最近有點坑自己人,歐洲是有實力的,法德的行動是告訴美國歐洲不是澳洲,逼急了會和美國離婚分財產的。美歐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分財產的壓力下美國國內相關利益集團會矯正特朗普的一些過頭行為,最後歐洲還是會回到寶馬車上的。

  • 4 # 沁著微風

    美國奉行的對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美歐關係出現了裂痕,尤其是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歐美之間的分歧、美國對德法兩國貿易政策促使德法轉向俄羅斯,以協調伊核協議的政治立場和試圖改善提升與俄能源經貿關係。德法對俄關係緩和是當前形勢的需要,是德法的權宜之計,並不說明德法在政治上倒向俄羅斯,歐美盟友關係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5 # 幸福地帶2

    由於美國一意孤行的一系列退群潮,以及一系列的制裁潮,嚴重的刺激了他國的自爭心,同時也顯現出了美國極端自私自利的本性。不顧他國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最終讓他的鐵桿兒盟友深受傷害,不得選擇另謀出路。德國和法國領導人相繼訪俄,就是在對美國極端失望和極端憤怒的情況下作出的訪問。

    眾所周知,特朗普自上臺之後就立即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這個做法就已經完全沒有把世界利益放在眼裡,完全就是個極端自私自利的行為,就已經極端地刺激了法國等大多數不滿。還有,美國在伊核協議的退出,更是讓世界各個國家感到心寒。

    特朗普的極端的單邊主義政策和霸權主義作風,正在走向眾親離。對世界極端的沒有信譽和不負責任,是各個國家忍無可忍,最終讓德國和法國不得已選擇向俄羅斯和其他大國尋求合作。

    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到識俄羅斯同時也標誌著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國家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利益驅動著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同時,也讓美國和他的盟友們的關係出現了分析,充分的說明了美國和他的盟友並非鐵極一塊兒。利益衝突是其主要原因,美國是其出現分析的罪魁禍首。

  • 6 # 塘坳美如畫

    謝邀,歐盟最擔心的事以發生了,歐盟有兩怕,一怕美國發威,二怕俄羅斯發怒,隨著美國對中東的戰略變化而不斷出招,川普的三板斧(對敘利亞的精準打擊,遷館至耶路撒冷,退出伊核協議)出手之快,可以說對各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三板斧的打出把歐盟的兩架馬車德法震得頭暈眼花,中東的穩定,歐州是花園,中東的亂表面上是不關歐盟事,事實上美國的三大棒有一半的力打在歐盟身上,跟著老大縱橫世界幾十年輝煌一時,樂不長久,這不,中東的不穩,歐州的石油天燃氣就供應不暢,所以德法高燒過後是清醒,訪俄搞好關係保持俄油氣的暢通是明智的選擇,不然等到冬天整個歐州都會熱血沸騰的熱鬧起來就麻煩了,現在德法捷足先登俄羅斯是好事,起碼有備而無後患。

  • 7 # 英武

    謝邀,現在因為伊核制裁歐洲國家未雨綢繆跟俄羅斯走進,但政治上美歐、俄歐關係不會有實質性變化,距離這種走進還很遠。除非歐洲國家做好了傷筋動骨的準備與決心,否則在美國面前,終究會低頭的!不要指望一個:前一個月還跟著美國一起“群毆”俄羅斯,現在就跟俄羅斯“卿卿我我”!

    1.因為美國的“退群”導致歐洲國家未雨綢繆開始跟俄羅斯走進,畢竟40%的能源來自於俄羅斯。但現在說歐洲與俄羅斯關係得到本質上的改善,為時尚早。

    2.現在是否能夠保住“伊核協議”,最大的看點是:歐洲到底有多大決心?不要看現在法國、德國動作頻頻,真的到了關鍵時刻,哪些歐洲國際企業,是否會跟自己的國家政府出現衝突?畢竟,美國的巨大市場與伊朗相比,任何一個企業都會現在規避風險,追求利益最大化。

    3.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現在實質上遇到了阻力,尤其是與歐洲國家的阻力。

    4.從經濟上考量,歐洲國家真心“尷尬”:

    (1)不想跟俄羅斯走進也的低頭與現實,假裝跟俄羅斯關係很好,但是北約東擴的問題,根本就無法與俄羅斯達成一致;

    (2)美國特朗普在“退群”是就考慮到歐洲國家的反彈,但估計沒想到現在反彈如此嚴重。但美國的市場、對全球金融影響力還有軍事威懾力,還真的不是歐洲國家能夠抵抗得了的。

    (3)昨天報道:兩位俄羅斯蠱惑大俠,直接忽悠的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說出了:要對普京身邊親信、寡頭下手......先不說約翰遜的智商問題,就說這個資訊透露的本質:歐洲國家現在根本就沒有團結力,在美國8月份開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第一個低頭的國家會是誰?英國還是法國?

    (4)單說軍事方面,歐洲國家一直想建立國防部隊,但到現在都沒有頭緒,為什麼?因為德國!德國是北約的領導集團,但是德國的軍隊戰鬥力如何?前段時間爆出:在去年北約軍演,因為有德國軍人不滿意政府沒有給發放“加班費”,所以不幹了!德國軍人參加演習,加班費每天每人800歐元。就這樣的德國軍人素質,還想大勝仗?!

    所以,如果組建歐洲國防部隊,德國的軍人與德國的經濟實在無法匹配!當然造成這樣的原因,跟當初二戰後的歷史事件與決議有關係。

    綜合以上分析:除非歐洲國家做好了傷筋動骨的準備與決心,否則在美國面前,終究會低頭的!不要指望一個:前一個月還跟著美國一起“群毆”俄羅斯,現在就跟俄羅斯“卿卿我我”!

  • 8 # 閒看秋風999

    對於美國川普總統在一系列問題的處理上與歐洲大國(法——德)漸行漸遠,普京當然是心中竊喜。

    美國與歐洲的矛盾,對俄羅斯來說,那可是福音,是天賜良機。

    馬克龍訪問俄羅斯去幹嘛?去開會,去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

    參加這樣的論壇,說明了什麼呢? 經濟利益大於美國(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博弈。

    法國在國際事務以及外交策略方面一貫是特立獨行,沒有因為美國對俄羅斯態度的變化而變成“牆頭草”,隨風而倒。

    馬克龍年輕氣盛,在國內大選中勝出實屬“黑馬”,執政以來,馬克龍的國內政策飽受詬病,遊行罷工運動此起彼伏。

    急於轉移政治焦點的馬克龍迫切希望在國際舞臺上有所建樹和突破。

    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到底是歐洲還是亞洲國家,抑或兩者兼而有之,都令其領導人和民眾感到困惑。

    馬克龍知道答案嗎?不一定。

    換句話說,歐洲(德法)向俄羅斯靠攏不過是權宜之計,是暫時的規避風險、或者向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不是長久之計。

    無論從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力量上來講,歐洲永遠都離不開美國;而這一次之所以與俄羅斯套近乎,主要還是懼怕美國的經濟制裁。

    明白人都知道,和世界第一搞好關係會得到什麼回報,和俄羅斯這個世界排名十三的經濟體搞好關係又會得到什麼回報。

  • 9 # 灰太狼44967765

    這世界變化快,而“快”的唯一理由,就是利。

    就在上個月,法國追隨美國,在敘利亞怒懟俄羅斯。再上個月,為了一個莫須有的間諜刺殺案,德法與西方世界毫不客氣的“啪啪啪”將俄羅斯群毆得沒一點脾氣。

    轉眼間,列強們又在重新站隊了,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國際政治很複雜,複雜到令人眼花繚亂 ; 國際政治也很簡單,簡單得與小朋友玩遊戲的套路如出一轍。說一聲“我不跟你好了”,就去找別的玩伴了。

    但美歐,俄歐關係還是有本質不同的。

    顯然,在川普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之下,歐洲已經出離憤怒,發出了“歐洲不是美國附庸國”的怒吼。說傳統政治學意義上的“西方已經不復存在”可能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說歐美關係已不同往日,戰術上的分歧已上升到戰略上的分歧。

    但無論如何,歐美還是同盟。

    歐俄關係則是純粹的利益,不包含任何文化上政治上價值觀上的認同。在美國的擠壓下,雙方都有了“走近”的需要和意願。也因此,這樣的關係是極為脆弱和不可靠的。任何的風吹草動,便可能在眨眼間被打回原型。

    有意思的倒是歐美關係。

    歐洲列強中,與美國關係最牢靠的,當屬英國了。但在伊核問題上,英國實在已經找不到附和美國的理由。已經脫歐的英國夾在歐洲大陸與美國之間將如何自處,只怕也一個頭兩個大吧。

    無論如何,歐美將漸行漸遠,歐洲將更加獨立,這是大勢。幼小的心靈屢被大哥傷害,就算再不長記性,恐懼只怕也成為一種條件反射。

  • 10 # 見腫消世界

    德國默克爾法國的馬克龍前後腳到訪俄羅斯,嗅覺靈敏者說美歐、俄歐關係發生了變化,這個說法和發生變化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而且在以前的文章裡都有所表述,一點也不奇怪。

    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出現裂隙,是美國自找的,而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變暖則是美國當了“催化劑”;故而,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就看美國的政策度是否夠大夠深。

    簡單梳理一下以前的觀點。

    一,巴黎氣候協定是世界的福音,也是法國非常驕傲的功勞,更是法國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政績(當時的總統奧朗德現在到訪我們敘舊),誰知特朗普一上臺就退出,全然不顧世界各國的勸告和盟友的感受。

    二,伊核協議的簽訂並非一蹴而就,也是費了九牛二五之力,跌宕起伏九年時間。記得好像是看到要成功了又出了岔子,看到要成功了又出了岔子,當時的各國代表就住在酒店裡,其會談多邊的,雙邊的穿梭進行,據說談判就是根據需要自由組合,最終代表才完成使命。而特朗普說要廢除,馬克龍、默克爾跟頭撲爬的到美國,就是為了挽救即將到了特朗普給的最後期限的“伊核協議”。特朗普不但不為勸說所動,反而迫不及待的不到5.12就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把盟友無情地晾曬在了一邊。

    三,美國宣佈要遷址大使館到極具爭議的耶路撒冷。不與歐洲商量溝通,也不提前通氣互動,就是新聞釋出了之。這從在聯合國表決時,區區幾個小國家支援美國就明白,就此也可以看出美國的決策一點兒也不把歐洲放在心上,放在眼裡,這不是盟友之間的交往道義。

    四,美國做以色列的靠山,歐洲心知肚明,但那是暗地裡的事情。5月14日美國遷址使館,引發衝突,而美國不分是非,一味偏袒以色列,這不符合歐洲一向標榜的價值觀。

    五,美國攪亂中東其終極目的是為了脅迫歐洲依附於自己,而不能心生二意。以色列則是美國加長的手臂,是美國插手中東事務鉗制歐洲的抓手。

    六,美國的鋼鋁加稅,退出伊核協議後要對與伊朗貿易的公司出手制裁,都是對歐洲各國尤其是德法英等強國大國傷筋動骨的不友好的舉動,勢必讓這些國家寒意陡生——“我們還是不是盟友關係”?

    七,撕毀伊核協議,會使中東更亂,以色列巴勒斯坦交鋒,敘利亞、伊拉克等戰亂蔓延,炮火紛飛,滋生出恐怖主義、難民潮、危及歐洲國家安全、經濟安全、民眾福祉...其過程、後果無不是由歐洲承擔,而美國則置身事外,隔岸觀火。歐洲憑什麼要為美國的喜好而承受結果?

    八,伊朗需要歐洲在美國的重錘之下“挺住不要趴下”。然而伊朗的體量太小,產業單一,不足以彌補歐洲與美國掰持後所受的損失。而俄羅斯從經濟、人口等方面看,對歐洲的威脅不足以致命,歐洲配合美國製裁俄羅斯,讓歐洲自身受損,美國的損失卻是微乎其微,如果與俄國全面改善關係,能把俄羅斯市場加上,再緊密的聯絡亞洲各國,歐亞密切合作,美國不念及舊情,不顧及盟友道義,刻薄的對待歐洲,那麼歐洲絕對有底氣和美國一較高下或“分道揚鑣”。當然這全取決於歐洲能否團結,能否有勇氣。

    美歐、俄歐關係的變化全看美國施加的力道。

    總之,國家間關係都是大戰略之下的小九九盤算,真要鐵板一塊,真不容易,絕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