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銳

    筆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筆的方法,不用的用筆方法早就不同的書寫效果。

    引申意,頓、折、絞等。

  • 2 # 西哥閒話

    故名思意,所謂“筆法”,當然是怎麼用筆寫字的方法,這個很好理解。

    但是筆法不是那麼簡單,自有書法以來,卻沒有一套固定的,說得明明白白的筆法。“筆法”究竟是什麼,恐怕難以下定論!

    筆法難以明確界定,但是有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大多數時侯,尤其是楷書,強調中鋒用筆,中鋒用筆就是書寫過程中,保證毛筆的筆峰在筆畫的中間遠行,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沉著有力。其次,起筆、運筆、收筆有一個基本規則,這些規則也是長期摸索和實踐得出的經驗。比如露鋒起筆,藏鋒起筆。而運筆過程中,又不是一樣的力度,執行到筆畫中間,略微減輕並提筆使筆畫中間變細。收筆往往要提按甚至頓挫,然後出鋒。收筆也可以藏鋒收筆,比如顏體字,很多豎筆不一定出鋒。

    說到筆法,自然是跟筆劃相關聯的,點、橫、撇、捺……每個筆法有一定的寫法,也就是遠筆收筆的方法,比較典型的就是“永”字八法,較為詳細地闡述各種筆法的寫法,這裡不一一描述。

    筆法與字型又相關聯,楷書有楷書的筆法,而行書、草書筆法又有各自特點,行書、草書講究連帶,筆斷意不斷,強調書寫性,用且用筆變化更多,橫、切、絞轉等等,也不一定中鋒用筆,總之變化豐富,線條意象萬千。而作為隸書和篆書,用筆又很嚴謹。隸書“蠶頭雁尾”的特點,必須是筆法到位才寫得出隸書的韻味。篆書用筆要保證線條勻稱,有彈性且有力,可以說是剛柔並濟,也是非常講究的。

    所以,筆法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死搬硬套的,是靈活的。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正是因為書法有法而不受法約束,心中有法,下筆又無法。書法是最美的線條藝術,無聲的樂章。

  • 3 # 玩墨人福生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初學時毛筆一定儘量筆垂直紙張,筆法很多,楷書和隸書和其他書體用筆都有差別,不可能一下說的完。

  • 4 # 聞道深般若

    書法的筆法,表面看是指書寫時用筆的方法;但更深層的含義,是指不同的用筆方法所表現出來的筆觸的藝術視覺屬性。

    從根本上來說,筆法只有兩種,圓筆和方筆。

    當我們執筆垂直,用筆尖書寫,筆跡就會出現圓筆的效果。當我們執筆傾斜於紙面。用筆肚或筆根書寫,就會出現方筆的視覺效果。

    以《瘞鶴銘》為祖,黃庭堅、八大山人、徐悲鴻等等的書法都以圓筆表現為主,圓筆的線條較為含蓄,外顯圓潤,內蘊剛韌,雕塑感很強。

    以《張遷碑》和《始平公碑》為祖,隸書和魏書的書寫,則是要表達線條凌厲、方峻的效果,直接而暢達,藝術感染力也很強。

    當然也有許多書法家的書寫表達方式比較中庸,既有圓筆也有方筆,使用得當,仍然可以達到非常好的藝術效果。除了用筆的方式不同,還有一個因素影響筆法,這就是毛筆和墨汁的不同特性的選擇。毛的材質不同,羊毫、狼毫等等;筆頭的長短不同;調墨加的水量不同;蘸墨時分焦墨、濃墨、淡墨分別浸舔,還是一種墨色一筆浸透;用新調墨或隔夜的宿墨等等,這些書寫背後的準備工作,都會最終影響書寫的筆法的最終的藝術效果。

  • 5 # 吳自強書畫藝術

    中國書法、國畫有″書畫同源″之概括,中國書畫都是以不同粗細、長短、剛弱等等的線條來表現物體與情緒,線條在行筆當中的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都要有功力嫻熟的控制好,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法中的中鋒、側鋒、逆鋒、拖鋒、折釵股、屋漏痕、飛白鋒等,這些都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是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特有的一種技巧,由於古代尤其是印刷和拓片技術發明以前,筆法是非常神秘的,只能從老師那裡獲取。據說著名書法家鍾繇為了得到蔡邕的一本筆法秘笈《筆法決》,竟然不擇手段派人盜了韋誕的墓。而我們現在有了網路教學影片,隨時可觀看名家書寫時的筆法,現代印刷出版技術也很成熟,在書店很輕鬆就能買到各式字帖,筆法也就好練沒有什麼好神秘的了。

    觀古時,書法家教授徒弟,都少不了進行筆法的傳授。不過有記載較集中的是《法書要錄·傳授筆法人名》。

    其中記載有: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蔡邕之女)文姬。

    文姬傳之鐘繇,

    鍾繇傳之衛夫人,

    衛夫人傳之王羲之,

    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羲之第七子),

    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

    羊欣傳之王僧虔,

    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王羲之的七世孫),

    智永傳之虞世南,虞世南傳之歐陽詢,

    歐陽詢傳之陸柬之(虞世南的外甥)柬之傳之侄陸彥遠。名大辭典》載,彥遠是柬之之子),

    彥遠傳之張旭(陸彥遠的外甥),

    張旭傳之李陽冰,

    李陽冰傳之徐浩、顏真卿、鄔彤、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傳終於此矣。

    關於蔡邕受於神人的說法當然不可信,主要還是因為之前沒有記載,只能假託給神仙了。筆法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有續傳承下來的。到了唐代,筆法也沒有斷絕,只不過很多古法用筆確實失傳了。今天我們研習書畫時,可看到自古至今書畫者強調了很多中鋒用筆的重要性,清代八大山人的繪畫和書法,更是處處講究中鋒用筆,其實,在書畫中的側鋒用筆秀妍之精神也是很有風采的,二王與趙孟頫行書中的中側鋒揉融合一筆法實為高妙仰止,國畫中用筆更是中側逆拖、皴擦點染筆法眾多並用,書法的中鋒起形止藏逆與手腕肩用筆發力筆鋒轉換。無不在講究功力與參悟。筆法的功力積澱還是要把永字八法中的部首偏旁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提按頓挫如錐劃沙等基礎研習透徹,更要從傳世名碑帖真、草、篆、隸、行潛心研習,在廢紙三千,埋筆成冢大量實踐習練中,方可真正參悟用筆,漸悟其法。方能真正悟道書法筆法之妙境!

  • 6 # 如石書藝

    書法的筆法,古人稱之為“用筆”,有“用筆千古不易”之說。但如今,我們往往把書寫的筆墨技巧以及書寫的筆墨痕跡,都理解為筆法,這樣一來,不是“用筆千古不易”的概念,而是“用筆因人而異”了。

    可見,筆法的概念,不僅古今說法和理解不一,既是每個書者也都會有自己的領悟和體會。

    我們要正確理解筆法的含義,還是要傳承古人的筆法理念。

    我曾把練筆法比作畫“橫8”,這不僅是練中鋒用筆最好的辦法,也是練使轉、調鋒的好方法。因為基本筆法的起承轉合,使轉調鋒都含其中。

    我曾把練筆法比作騎車,掌握力的平衡,使的車不倒來比喻中鋒運筆。執行中的毛筆鋒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保證一個平衡之力,使得筆鋒在點畫中執行,就是正確的中鋒筆法。

    我曾把筆法比作游泳, 我曾把筆法比作跳芭蕾舞…… 這些形像的比喻,說明一個道理,筆法不是人為的技巧,更不是一種具象的形態,而是一種用筆原則。

    張旭從公孫大娘的舞劍得到筆法啟示;

    懷素看天上的浮雲悟到了筆法;

    黃庭堅看江船蕩槳懂得筆法道理 ………

  • 7 # 子衿書法

    書法的筆法指的是運筆的方法。

    我們把筆法理解成運筆的動作,不同的形態,用什麼動作來完成,這就需要多個組合的動作來完成。這種組合,就叫做“用筆”。

    流派雖然眾多,但每一個人的字型當中,卻少不了基本的筆法元素。有頓就有提,誰都不能少。單純的用文字來把筆法描述清楚是很難的,讀者必須要懂得描述的這個動作怎麼做。每個筆法都是動詞,所以光看文字還不行,還要親眼目睹,再加上講解,才能有切實的體會。

    是不是有了認識就可以了?還不行。還有分寸的掌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不停的練習,因為分寸的掌握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很多從事書法理論研究的人,他們說的理論非常的好,但其中有的人書法並不好。難道是空談理論?其實大家不要懷疑。做理論的人,他們疏於練習,寫不好十分正常。如果因他們寫不好就認為他們的理論是錯誤的,那你就錯了。術業有專攻,寫的好的人,不見得能夠把理論說清楚。

  • 8 # 今墨堂

    筆法沒有統一標準不同書體不同群體不同牲情可以說每個寫書法的人都有自己的慣也不同個老師只要按書體的符號和章法墨法認真去寫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鹼度與花卉吸收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