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w0589

    跳棋的規則:誰最先把正對面的陣地全部佔領,誰就取得勝利。玩法如下:1、遊戲人數:2 , 3 , 4 , 6 人。2人、4人或者6人下棋時與對角線的一方對抗,3人下棋時,相互間隔排列。2、走子規則:棋子的移動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線連線的相鄰六個方向進行,如果相鄰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個棋子,該位置直線方向下一個位置是空的,則可以直接"跳"到該空位上,"跳"的過程中,只要相同條件滿足就可以連續進行。誰最先把正對面的陣地全部佔領,誰就取得勝利。3、勝負判定:先手方先進營2步及2步以上或後手先進營為勝,後手一步之差全子進營為平。4、分數計算:按照棋類遊戲的標準記分方法,每局棋結束,勝者1分,負者0分,平棋各記0.5分。棋子的移動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線連線的相鄰六個方向進行,如果相鄰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個棋子,該位置直線方向下一個位置是空的,則可以直接“跳”到該空位上,“跳”的過程中,只要相同條件滿足就可以連續進行。誰最先把正對面的陣地全部佔領,誰就取得勝利。擴充套件資料:古代的跳棋:在春秋戰國之際,除六博、圍棋以外,人們創造出一種名叫“格五”的棋戲。格五與六博的區別在於六博是擲“著”或“瓊”行棋,而格五則採用一種特殊的用具—簇(sai,通塞字),所以又稱為“塞戲”。格五的行棋方式,類似如今的跳棋,可以說格五是古代的跳棋遊戲。玩格五時,先擲簺,擲出塞、白、黑可按數行棋,擲到五,則停止行棋。至於如何行棋方式,類似今天的跳棋。格五或塞戲到南北朝時有所變化,棋子變為黑白各五枚。《南齊書》中說:沈文季“尤善簺及彈棋,簺用五子。”。到唐宋時,稱“格五“為“蹙 融”這種遊戲一直流傳到明清。清朝人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一《格五》條說:“今兒童以黑白棋子各五,共行中道,一移一步,遇敵則跳越,以先抵敵境為勝,即此(格五)。”可見,格五的行棋方式與跳棋相似,所以說格五或塞戲是中國古代的跳棋遊戲,對後世跳棋遊戲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根據前人的記載,簺是一個六面體,除去兩面各有一個尖頭以外,還剩有四面。這四面之上是:第一面刻一畫,叫塞;第二面刻二畫,叫白;第三面刻三畫,叫黑;第四面不刻,叫五。塞、白、黑代表贏,五代表輸。這種四面刻採的“簺”,起著骰子的作用。明清時流行升官圖遊戲,使用一種骰子,也是四面,其中“德”、“才”、“功”三面表示贏,“贓”代表輸。清人郭慶藩講塞戲不用瓊,是指不用那種14或18面的“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哥窯瓷器開片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