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店不賣藥

    據三國志記載: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這可以說孫權為什麼殺關羽的唯一史料了,但是作者對這段註文評價如下:

    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

    也就是雖然史書對關羽結局有獲、禽之說,但無論獲還是禽在古語裡都可以算殺死的(參考禽文丑),而實際情況就是裴松之所說羽至即斬。也就是關羽一行十幾人被潘璋軍埋伏截殺,關羽戰死。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根本沒機會考慮對關羽是殺是活。而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一樣是關羽戰死:

    關公出戰,兩國夾攻。關公在荊州東南,困於山嶺。落後數日,大雨降後,說吳、魏兩國官員至荊州,言聖歸天。巧說分了荊州。有張遼,長安說與曹公,曹公大喜無限。荊州敗軍入川,說與軍師。軍師大驚,怎敢奏帝,把此事按殺。(《三國志平話》)

    所以孫權根本沒有真正的擒獲關羽,只看到了關羽的頭顱。

  • 2 # 魁哥說歷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和曹操聯合夾擊關羽,呂蒙白衣渡江,關羽進退失據,敗走麥城。關羽戰敗後,從麥城突圍,一直突圍到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關羽是劉備集團二把手,不說潘璋、馬忠沒有處置的權力,就連統帥呂蒙也沒有這個許可權,只有孫權才能拍板決定關羽的生死。所以說,關羽應該是被孫權下令處斬的,那麼,為何沒有人為關羽求情呢?是他的人緣太差了嗎?

    個人認為,東吳最有可能為關羽說好話,為之求情的兩人,一個是魯肅,另一個是諸葛瑾。然而,魯肅在幾年前就去世了,而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為了避嫌,沒開口為關羽求情,分析如下。

    魯肅為何最可能為關羽求情

    首先,魯肅一力促成孫劉聯盟。

    早在曹操大軍南下,準備奪取荊州時,魯肅就向孫權進言,想要在曹操之前奪取荊州。不久,劉表病逝,魯肅主張和寄居荊州的梟雄劉備聯絡,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他為此,還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代表孫權,前去南郡,祭奠劉表。當時荊州和東吳是死敵,荊州黃祖殺了孫權之父孫堅,而孫權又剛剛殺了荊州大將黃祖,雙方可以說是世仇。

    魯肅得到孫權批准,從江東出發,剛到夏口,就聽說曹操已向荊州進兵。他日夜兼程,想在曹操征服荊州前,聯絡好荊州的劉備及劉表之子,共同抗曹。沒想到魯肅還是遲了,等他到了南郡,新繼任荊州牧的劉琮已經降曹,而劉備準備“跑路”。魯肅四處尋找劉備,終於在當陽長阪找到劉備,表明了自己是代表主公孫權,來和劉備聯盟的。

    商談期間,魯肅詢問劉備有什麼打算,得知劉備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他勸劉備不要去依靠,因為吳巨是個無能之輩。魯肅口才很好,和劉備詳細說了自己主公孫權的實力,勸說劉備與其聯合,共拒曹操。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後,也覺得有道理,決定聯盟抗曹。

    魯肅為了促進和劉備的聯盟,對劉備的軍師諸葛亮道:“我是你哥哥的好朋友,你哥哥諸葛瑾正在東吳,和我是同事”。劉備這才下定決心,和孫權結盟,共同抗曹。他率部進駐夏口,並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會見孫權,落實抗曹大計。

    其次,魯肅主張將荊州(南郡)借給劉備。

    赤壁戰後,孫權派周瑜大戰曹仁,經過苦戰,才奪取南郡。這時,劉備派人求見孫權,請求借荊州。當時,東吳眾將,包括周瑜在內,都勸孫權,伺機消滅劉備,別借給劉備荊州。只有魯肅從大局出發,勸主公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加深孫劉聯盟,繼續共同抗曹。魯肅道:

    “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孫權經過再三考慮,同意了魯肅的主張。魯肅大膽地將荊州借給劉備,聞所未聞,令人匪夷所思。曹操聽聞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訊息時,震驚之下,將手中的落筆掉落在地上。可想而知,這個大膽的“借荊州”有多厲害。

    以上是魯肅為了促進劉備和孫權聯盟,所做出的努力,他還勸孫權大膽地將“荊州”借給劉備,加強盟友劉備的實力,最後才能夠和曹操三足鼎立。

    因此,如果魯肅還活著,活到公元219年,一定會勸說主公孫權,留下關羽的性命,收回荊州就可以了。當時東吳最有戰略眼光的就是魯肅,他早早地看到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雖然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實力大損,丟失了大半個荊州。可是曹操仍是最強大的一方,有著強盛的中原為後盾,不是江東、荊州、益州等地所能匹敵的。

    當時,魯肅主張將“荊州”借給劉備,奪回來無可厚非,可是沒必要斬殺劉備手下的第一大將關羽啊。如果孫權將關羽斬殺,那就是和劉備結下了不死不休的大仇,最後肯定會火併,兩敗俱傷,如果只是奪回荊州,而放過關羽,或許和劉備的關係還有轉機。然而,歷史上,年僅四十六歲的魯肅在公元217年就病逝了。在關羽被擒後,東吳也失去了一個可能為關羽求情之人。

    諸葛瑾為了避嫌,沒有為關羽求情

    東吳除了魯肅之外,還有一個可能能夠為關羽求情之人,他就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諸葛瑾常常勸諫主公孫權,並能夠使用正確的辦法,委婉地勸說孫權,並達到自己的目的。如虞翻因狂放直率而被流放,東吳滿朝文武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孫權也樂於聽從諸葛瑾的意見,認為諸葛瑾是一個有才華之人。

    可是正是由於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這次不好意思為關羽求情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避嫌,諸葛瑾怕別人說自己偏向自己的兄弟諸葛亮那邊。因此,諸葛瑾為了避嫌,只能閉上自己的嘴,坐看關羽之死。

    總結:公元219年,關羽被東吳擒獲後,對於怎麼處置關羽,東吳孫權還召開了一次會議。會上,孫權想要留下關羽的性命,慢慢勸降,將來好為己所用,而滿朝文武卻異口同聲地說道:“關羽還是趁早除去的好,留著就是禍患。曹操當年饒恕了關羽,還重用了他,結果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將曹軍打得落花流水,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孫權聽聞後,果斷地下令斬殺關羽。

    《三國志》注引《蜀記》記載: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這是因為,關羽鎮守荊州多年,還目中無人,連孫權也看不上,對於東吳的文武大將們,更是嗤之以鼻。所以,在關羽落難時,最可能為其求情的兩人,魯肅去世,而諸葛瑾為了避嫌,其他人都對關羽沒有好印象,所以關羽失去了活命的機會,成就了他的忠義。

  • 3 # 溫涼木

    要說東吳最恨最討厭的人,一是黃祖,二恐怕就是這關羽了。

    黃祖和東吳是世仇,孫堅是被其部下射死的,就死在東吳兩個兒子孫權和孫策面前,當時的孫權才9歲,對其衝擊力有多大。因此黃祖是第一個被東吳眾矢之的。

    而關羽雖不至於有殺父兄之仇,但是一直佔著荊州不還,加之關羽傲慢,孫權一國之君說要娶關羽女兒休好,結果關羽看不上,東吳面子上哪裡掛得住?一直以來荊州就是東吳心結,不知道受了關羽多少窩囊氣,一時得手,關羽又是那個寧死不屈的又臭又硬的脾氣,那分鐘吳侯哪裡能受得了這氣?要說三國國君,這吳候乃是第一個捉摸不透的,手底下人都怕他。他說出去的話,當時哪裡有人能勸得住?要說能勸也有人,張昭和魯肅。可是魯肅和張昭那時候都已經不在了,要是魯肅這麼穩重的人在肯定不至於殺關羽。

  • 4 # 新觀察歷史

    曹操當初都沒擋住關羽去追自己那個跑的比兔子還快的哥哥劉備去了!孫權可能抵擋住麼!因為他征服不了關羽的心!而且關羽是個人才!怕以後養虎為患。

    關羽侮辱過孫權,孫權想要娶關羽女兒,關二哥道:虎女安能配犬子!

    關羽守荊州多年,而荊州在東吳人看來一直是被劉皇叔騙過去的,東吳人一直視奪取荊州為榮耀,而武神關羽無疑成立東吳人的眼中釘,又有誰會站出來求情呢?

    孫權和曹操完全是兩種性格,曹操是陰險,為收關羽為手下不折手段,而孫權性格很高傲不屑於關羽的高傲,孫權曾經說過:而焉敢比我幼平(周泰)。

    孫權多少還是有點危於關二哥的大名,荊州既以奪回不敢放虎歸山,如果放掉關二哥,以二哥的性格一定會回漢中請罪然後得到劉皇叔同意領兵20萬,抬口棺材重取荊州。

  • 5 # 畫素說

    確切地說應該是“孫權擒獲關羽後,東吳眾臣一致要求殺死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打的曹操差點遷都,孫權則借關羽與曹操死磕之際,偷襲荊州關羽孤軍奮戰,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終為孫權所擒,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

    《蜀記》記載: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其實孫權也曾猶豫過,想收降關羽為自己所用,以對抗曹操,但是東吳的大臣們,卻出奇的一致,他們都建議殺掉關羽以絕後患。並舉例當初就是因為曹操捨不得殺關羽,才有今日關羽水淹七軍大破曹軍,逼得差點遷都。如今關羽落在東吳手中,怎能再犯曹操犯過的錯?

    東吳眾臣的一番話,斷送了關羽最後一絲活著的希望,孫權下令將關羽斬殺,至此一代名將隕落東吳。

    那麼東吳的那麼多人,為何沒人站出來為關羽求情呢?他們都不知道孫劉聯盟的重要性麼?

    第一點、東吳與關羽早已結怨,荊州是東吳做夢都想得到的地方,可劉備“借荊州,東吳心裡窩火,但荊州一直為關羽鎮守,奈何不得,那麼這把火只會越燒越旺。

    第二點、關羽自大目中無人,關羽自是天下無敵,看不起東吳這幫人,甚至連孫權關羽都看不起,孫權曾向關羽求婚欲結成兒女親家,但關羽直接拒絕並辱罵孫權的使者,這讓孫權羞愧難當。孫權也算是一方諸侯,竟遭如此羞辱,作為襯臣子的當然也看不下去,不為他求情也無可厚非。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就算是為了出氣,斬殺關羽也看似無可厚非,其次,關羽作為名將,能戰死沙場,幸也,此乃大丈夫之錚錚鐵骨。

  • 6 # 風土揚

    關羽背後是劉備,他在劉備的心目中歷來份量極重。抓住了關羽,東吳就相當於握住了一手好牌,在談判中可以用關羽來制挾劉備,從而掌握主動權。

    那麼孫權想殺關羽,無疑是丟掉了到手的肥肉。為何東昊沒人講情勸阻他呢?

    原因一,東吳人的短視

    聯蜀抗曹的戰略是魯肅提出來的。關羽被抓時,最能講情的人該是魯肅,可惜魯肅當時已死。魯肅在四十七歲時病死,屬英年早逝。

    繼任者呂蒙打仗還可以,但他只是個將才,不是帥才,戰略眼光遠趕不上魯肅。其它人更不用說了,關鍵時刻,大都是唯唯喏喏之輩。

    另外關羽早期鎮守在荊州時,周瑜想出和親的計策,把劉備騙到了東吳去結親。

    諸葛亮識破此計後,叫回劉備時,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活活氣死了周瑜。

    周瑜在東吳人眼裡的份量很重,他們的依靠被氣死,自此這些東吳人便恨上了蜀國。如果不是繼仕者魯肅竭力勸阻孫權,孫劉兩家早就打起來了。

    另外,劉備曾說過是借東吳的荊州,實則根本就沒有想過歸還東吳。在這點上劉備是失信的,但戰爭就是這樣,對手間根本沒有什麼信義可講,爾虞我詐是常事。

    可想而知,東吳的上下對此十分氣憤。

    想憑武力奪回荊州,又打不過駐守在那裡的關羽。於是東吳便把憤恨記在了關羽的頭上。這也是無人替關羽求情的原因。

    二,東吳對關羽沒有好感

    孫權曾經想和關羽和親聯姻,派人向關羽求親,想讓關羽的女兒嫁給兒子作媳婦。

    孫權的兒子不管才能怎樣,也算是一位王子,按理說關羽把女兒嫁過去,這不算是辱沒了關羽。

    關羽不但沒有答應這事,還把孫權的使者罵了回去。

    “虎女焉能配犬子”這樣的狂妄高傲的話,把孫權罵成了是犬,這不但讓孫權顏面無存,更讓那些忠於東吳的臣子們也聽不下去。孫權如果是狗,那他們這些臣子們是什麼?

    關羽不但打了孫權的臉,也讓那些臣子們顏面盡失。他們能不憤恨關羽嗎?從這一點來講,也沒有人會替關羽講情。

    三,諸葛瑾的沉默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弟弟的同事要被殺掉,按理講諸葛瑾應該出面講情的。

    但諸葛瑾卻選擇了沉默,表現了諸葛家族一貫的謹慎。看來關羽在他的心中也沒有留下什麼好感。

    或許諸葛瑾早想到了最壞的結局,若劉備替關羽復仇,無論劉備能不能滅掉東吳,結果對他的影響都不大。

    因為弟弟是劉備信任的軍師,劉備方若勝了,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肯定不會為難他。

    並且劉備取勝的機率還是未知,權衡利弊,他還是選擇了穩妥的辦法。順應著孫權,就沒有替關羽求情。這也讓關羽失去了一次活著的機會。

    總之,魯肅死後,東吳缺少了大局觀謀略家。荊州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東吳的,關羽佔據在那裡,便成了東吳人憤恨的焦點。加上關羽為人狂傲,這也是他最終被殺的原因。

    關羽死後,劉備起兵復仇。雙方都沒有得到好處,眾多無辜的生命為此殉葬,這段歷史也徒讓後人感嘆。

  • 7 # 肉肉的三國故事

    據各方史料記載,關羽敗走麥城之後,不見於任何史書記載情況。

    1,擒殺,這個詞出現在潘璋傳和資治通鑑,就是抓關羽的時候,已經捅了他幾刀,驗明正身之後,關羽失血過多就死了,很不尊重人,所以春秋筆法隱去了;

    2,絞殺,出現於呂蒙傳,表明是孫權下令,勒死的;(呂布也是被勒死的,這是對勇士的尊重,留全屍)

    3,後來關羽的首級被送往北方,說明被斬首,而且身首異處,這是很迷信的做法,讓被斬的人魂魄不合,不能化為鬼神復仇;(所以送頭顱的做法,曹操一看就懂,明面上說是嫁禍,但是還是給關羽做了身體,和首級一起安葬)

    綜上所述,如果都是真的:

    1,關羽先在被抓的時候被捅了幾刀,驗明正身之後勒死,而後怕他變為鬼神復仇,砍了腦袋,送到北方;

    2,關羽和孫權方面的人,沒有交情,只有魯肅、諸葛瑾有些酒桌情分,更多的,上到孫權,下到東吳百官,關羽都沒有放在眼裡,如果孫權勸降關羽,那是對關羽最大的侮辱;(當然,可能也派了很多人去“侮辱”他,比如諸葛瑾,關羽被抓時,魯肅已經去世了2年,如果魯肅在,結局可能會好些。)

    3,關羽也有可能是不忍侮辱,自殺而亡。凡英雄者,必不允許背上被擒被抓之名,和霸王項羽一樣。(自殺的話,那潘璋等人就是侮辱屍體了,當然這也很正常,項羽自殺烏江邊,屍體被一哄而上計程車兵搶奪,四分五裂。)丟失荊州,破壞了孫劉聯盟,身敗被擒,以關羽高傲的性格,很難再活下去。

    劇情可能是這樣的:

    呂蒙:什麼?!死了?!

    潘璋:是的,大都督,我們抓他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呂蒙:你們紮了幾刀?

    潘璋:最多2刀,不,5刀。

    呂蒙:按道理,沒那麼容易死啊。

    王詔到。

    吳王曰:速將關羽押送到建業。

    呂蒙:使者請回,告訴王上,關羽已經死了。

    有時候,死人不活人更麻煩。

    不是不想勸降,更不想交惡劉備,殺關羽沒啥好處。

    1,沒有勸降的機會;

    2,關羽不給機會。

  • 8 # 真誠地看著你

    關羽長期竊居荊州、羞辱東吳。(東吳的觀點)

    作為東吳臣子,你以什麼立場和什麼理由替關羽求情而不激怒孫權和其他大臣?

  • 9 # 漂亮獅城

    東吳的大臣有什麼理由為關羽求情?關羽跟東吳的哪一個官員有私交?幾乎沒有!更何況關羽寧死不降,還大罵孫權,這種場面誰敢求情?

    孫權本意是招降關羽,畢竟關羽武力超群,有利用價值!可關羽已經成了階下囚,還大罵孫權是狗,那句“虎女豈嫁犬子?”已經深深得罪了孫權,孫權顏面盡失,又不能招降關羽,那隻能殺了!否則,放關羽回去就是放虎歸山,到時候戰場上關羽又會殺死無數東吳將士!

    孫權也是有脾氣的人,他可不是曹操那樣有耐心,不會採用安撫的措施來降服關羽,再加上關羽破口大罵,孫權也是火冒三丈,當然要殺關羽!

    孫權手下的文臣武將,沒有幾個人跟關羽有交情,他們有什麼理由替關羽求情?劉備後來雖然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討伐東吳,可還是以失敗告終,關羽可以說是白死了,孫權壽終正寢!

  • 10 # 一半秋色

    孫權這人太陰險了。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與曹操死磕,作為昔日盟友的孫權不去幫忙倒也罷了,他卻趁著關羽後方空虛之際,倒打一耙奪了荊州。

    荊州奪了也就奪了,畢竟荊州是個大肥肉,誰都眼饞,但孫權抓了關羽父子之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關羽父子咔嚓了。

    要知道關羽是劉備的二弟,劉備是孫權的妹夫,不看關羽的面子,總得看妹夫的面子吧!

    孫權把劉備當成了空氣,把孫劉盟約當成了廢紙,把孫尚香當成了政治工具。

    難怪劉備知道荊州被奪,二弟被殺之後,氣的發了瘋,像一頭怒獅一般,徹底失去了理智。劉備自打從孃胎出生以來,就沒受過這麼大的窩囊氣。

    後來,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雖然東吳僥倖贏了,但贏的相當驚險,倘若劉備帶著諸葛亮,那麼就不會犯兵家之大忌,不犯大忌就不會如此慘敗,就算咬不死東吳,至少也會咬個半死。

    所以,孫權殺死關羽絕對是腦殘弱智之舉。

    假如孫權不殺關羽,而是好吃好喝地款待著,養得白白胖胖的,再把白白胖胖的關羽送還劉備,劉備說不定心一軟,就不打東吳了。

    退一步講,就算不把關羽送還,可以把關羽囚禁起來,這麼個重要人物,可將其當作討價還價的談判籌碼。

    孫權做出了最不理智的選擇。

    然而,孫權一時衝動,殺了關羽,但東吳百官可不是傻子,為何沒人勸阻呢?

    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關羽太孤傲,得罪了不少人。

    之前孫權為了套近乎,準備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派了諸葛瑾前去提親,哪知道,諸葛瑾剛說明來意,關羽就火冒三丈,大罵道:“吾虎女怎能嫁犬子!”

    不僅如此,還把諸葛瑾攆了回去,連頓飯也沒管,這太不給諸葛瑾面子了,好歹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來者是客,怎麼也得管頓飯吧!

    關羽此舉把整個東吳都得罪了。

    二、親劉派死了,剩下的都是強硬派。

    魯肅和諸葛亮是孫劉聯盟的主要推動者,他倆對於天下三分的觀點一致,所以就算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耍賴不還荊州,魯肅也是一再忍讓,一再遷就。

    然而,魯肅死了之後,呂蒙繼任大都督,呂蒙與魯肅不同,他是個典型的強硬派,主張武力奪回荊州,包括下一任的陸遜同樣是強硬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動物嘴巴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