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我靠在椅子的脊背上,品著茶,望著窗外。窗外,一些黑點,從遙遠的天際飛來,大了,大了,是一群潔白的鴿子,在校園的建築上盤旋了幾圈,又朝遠方飛去,小了小了,變成黑點,消逝在天際。我慢慢地高興起來,突然想起,高二開學的時候,我讓學生寫一篇《新學年感想》的文章,其他同學都寫寫得滿滿的,只有他只寫了一行:“男人,就應該少說多做。”我坐不住了,站到視窗,朝天際大吼一聲:“小子,原來你早已成熟了!”(3)我到麗江古城的時候,已經是子夜。綿綿的細雨在華燈的照耀下,紛紛飄灑在黑黑的屋頂上,雨水沿著黑瓦疊成的溝,滴落在大石頭鋪成的街道上,碎成一朵朵顏色各異的花。我從入口沿著河流悄悄地走入古城。古城的河流只有一條——玉泉河,水從附近的雪山上流下來,清澈而純潔。聰明的納西族人,把這條河流一分為三,然後沿著三條支流,砌上青色的石板,建造了整齊的街道,古城的骨骼就這樣奠定了下來。小憩片刻,我繼續前行,走到四方廣場。四方廣場是三條支流重新碰頭的地方,又是重新奔向四方的地方。廣場有兩個籃球場那麼大,由無數個小小卵石組成。雨水一落到地上,就順著卵石的間隙流入小河。據說,這是茶馬古道出麗江的最後一個駐足地。古老的馬隊硬是在靠近天堂的高原之上,沿著崇山峻嶺間的谷地,踩出一條連線雲南、西藏的道路,從這條道路,勇敢的先民們就可以到達尼泊爾、緬甸、印度。正是這條道路,在抗日戰爭期間,在滇緬國際通道被切斷之後,使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我立在四方廣場中心,聽著雨水濺起的聲音,腦海裡彷彿出現各民族的漢子,他們在這裡吃米飯,喝奶酒,跳舞,喧鬧的人聲和馬兒的鈴鐺響成了一片。不久,馬隊就馱著滿滿的貨物,走在兇險而充滿理想的古道上。廣場的四周,是四條街道,從廣場向四方發散,因此被稱為四方街。我順著其中的一條——新義街走下去。兩旁的店鋪已經關門,路上剩下三四個行人的影子,只有清脆的雨水聲伴著我腳步的節奏,只有斜斜的影子親密地跟隨著我。我順著這條街道,走下去,走下去,燈火漸漸稀疏,一個在屋簷下燒烤的麗江老太大聲叫喚我,並使勁用手指指這條深不見底的街道。好半天,我終於明白了她的意思:“下面沒燈了,路還長著哩。”我才停駐了腳步,從她手裡買過幾條羊肉串,一邊嚼著,一邊問她一些問題。她一邊忙碌地烤著給幾個像我一樣的旅人,一邊大聲地回答我。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或許她也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抬頭看著她被火薰染的臉,已經黑上加黑了,皺紋如古樹的根,盤錯在臉上。我大聲對她說:“謝謝!”她聽懂了,露出一臉的笑。我也笑了起來,夜旅古城,讓我感悟到,只有避開日裡豪華富麗的店鋪,躲開白天密密麻麻的旅客,才能傾聽到古城的心跳。於是,我索性爬到被大多數旅人遺落的建在麗江古城北邊山頂的萬松樓上。在樓前的千年古柏下,我俯瞰著古城黑色的瓦,連綿的古宅,燈光下時隱時現的柳樹,彷彿窺到了被古屋高牆遮蔽了的院子,聽到了那流水的聲音。(4)項羽的身上,凝聚著普通華人的理想。雖然說項羽出身貴族,但是他跟叔父項梁躲到江東時,已經 “非有尺寸之地”,只是靠“拔劍斬守頭”的勇武,“乘勢起隴畝之中”,舉吳中精兵八千人,揚起反秦大旗。從此項羽馳騁疆場,“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推翻秦朝,稱霸天下,號令諸侯。這中間就寄託了無數華人的共同夢想:從一介平民扶搖直上而成帝王,實現了“王侯將寧有種乎”的神話。陳勝沒有實現的理想在項羽身上得到了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項羽是第一個從平民走到帝王之人,是第一個實現了平民帝王夢的人。不僅如此,項羽的興起還帶有很強的戲劇性,寄託著華人暴起的幻想。司馬遷讚歎說:“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僅僅是三年,項羽率領的諸侯軍隊就摧毀了強大的秦王朝的軍隊;僅僅是三年,就讓項羽從社會之底層走到了顛峰。這樣富有戲劇性的興起連太史公都懷疑他是舜的後裔!項羽的身上,還凝聚著華人勇武的性格理想。項羽之勇,天下無雙。他斬守頭而起江東兵,他斬殺卿子冠軍而統率楚軍,他破釜沉舟救趙鉅鹿,他嗔視樓煩令其不敢發箭,被圍之後單槍匹馬三勝漢軍,直至於烏江自刎。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勇武之人。他顛覆了中國男人柔弱和儒雅之風,樹立了無人能夠企及的剛猛的豐碑。項羽的身上,也凝聚著華人許許多多的遺憾。他的身上凝聚著功虧一簣的人生遺憾。項羽只要把人生目標定位在皇帝而不是霸王的位置上,那麼他在鴻門宴中下手就會狠斷。如果他當時耳根子稍微硬一些,他就可以絕然地剪除自己唯一的對手劉邦,而君臨天下。如果他當時抑制自己的思鄉之情,以山河四塞、土地肥饒的關中為根據地,也可以稱霸天下而無後顧之慮。如果他侵奪漢軍滎陽的甬道之後,不與之議和,而是聽信范增之言,也可以置政治敵手於死地。有勇力卻缺少眼力的項羽,缺乏政治遠見的項羽,不會用人的項羽,婦人之仁的項羽在機會一次又一次來臨的時候,又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機會——鴻門宴、背關懷楚、分封諸侯……他在成就了霸王之後,終於功虧一簣,沒能成為繼秦始皇帝之後的偉大帝王。這一遺憾令多少喜愛項羽的人士唏噓不已。項羽自刎烏江寄託著華人深沉的生命遺憾。中國的志士似乎非常注重隱忍以行,講究臥薪嚐膽,講究東山再起,更多的華人習慣於在屈辱中苟且偷生。項羽以一個漢子的錚錚鐵骨顛覆了這一世俗而萎靡的風氣。他在烏江突圍之後,本來是可以乘烏江亭長的小船過河,到江東割據一方的,至少也可以做個隱逸之人,但是項羽拒絕了。在這一點上,杜牧就感到不可理解,他在《題烏江亭》說:“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捲土重來”自然是詩人一廂情願之語,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多少人為項羽的自殺而感到可惜,在他們的心中,項羽應該像韓信一樣耐得住胯下之辱,像勾踐那樣臥薪嚐膽,應該像謝安那樣東山再起,但是杜牧有所不知,項羽畢竟不是韓信,不是苟踐,更不是謝安。他是一位極為自尊的戰將,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他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他的笑正是對自己英雄行為的強烈肯定,對自己勇武冠天下的自豪,他的一生為戰而生,亦為戰而亡,哪裡會有苟且之想法。他是一個具有強烈的羞恥之心的剛漢,在面對生機的時候,他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是同生同死的義氣,這是把戰鬥當作事業的執著,勾踐的知恥是個人的,韓信的知恥也是個人的,謝安的暫時隱退更是個人的,而只有項羽是為集體的,是為戰士的,是為事業的。杜牧的胸懷大概只能讓他停留在私人狹隘的眼光裡。在還有生的希望的時候,項羽選擇了死;在榮譽和生命的選擇中,項羽義無返顧地自刎而死。這是何等壯烈的行動,千載而下怎麼不令懦夫汗顏!項羽的身上還體現著人們對英雄美女的愛情遺憾。在華人傳統的心態中,英雄必須與美女相配,才能花葉互襯,相得益彰。明人陳繼儒在《範牧之外傳》中說項羽英雄絕世,劍鋒淬人,眼不為眨,乃心銷神枯,終不能斷虞之愛。的確,真的英雄就應該是真性情之人,是多情之人。項羽就是這樣的英雄。在每個華人的心中都希望英雄美女能以圓滿告終。即使英雄在事業失敗之後,也還是可以淡出江湖帶著美女逍遙山水的。但是項羽卻不能夠。一個血性的漢子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愛情當作事業失敗的藥劑,所以他在烏江自刎徇業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徇情。這位蓋世英雄在四面楚歌之中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若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英雄末路的歌聲呵,這蒼勁悲涼的歌聲呵,足以讓一切凡夫俗子感慨命運是如此的不公,人生是多麼的無常,花好月圓之美夢是多麼的難以成真!太史公帶著萬分的感慨,以無比遺憾的心情把慷慨悲涼的霸王別姬場面永遠地鐫刻在華人的靈魂之中。在項羽這個“少有的失敗的英雄”(魯迅語)的身上,寄寓的情愫可能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我去體悟,去挖掘,去共鳴。但是,不管你對項羽有多少的遺憾,不管你對項羽有多少的不滿,作為一個有血性的男子,大概永遠不會忘記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5)懷念師大,最讓我忘不了的是她的大門。那年初秋,熱烈的太陽烤得柏油路像煎餅的黑色油鍋。母親從人貼人的公交車裡擠出來,從汽車行李箱裡搬出棗紅色的大皮箱,扛在肩上,又拎起一個大"蛇皮袋",朝師大的大門走去。我說:"媽,箱子我來拿。"母親固執地說:"箱子重,你拿不動。"母親踉踉蹌蹌地走在我的前面,我揹著個行李包跟在後面,來到了大門口。我看著這個只容得下一輛小客車的門,寂寞地敞開在金華往羅店去的馬路邊,如果你不特別地注意,是絕對注意不到這裡竟然還有個門。門的左側,掛著一塊一人多長,一個手掌寬的窄窄的木牌,木牌歷經雨水的沖刷和太陽的毒曬,已經乾枯開裂,這反而突出了還沒有完全剝落的黑色油漆字:浙江師範大學。沒有名人的落款,沒有鮮豔的色彩,更沒有恢弘的氣勢,只有灰色的水泥路,灰色的水泥牆在默默地陪伴著這座灰色的大門。我的腿沉重起來了,愧疚又如潮水般湧來--讀書不努力,只落得這樣一個師範學校,讓我有何面目讓母親千里迢迢送我前來!然而母親似乎很興奮,她說:"這門很親切,跟我們村裡大隊部的門差出多。"說完便走入了大門。之後的兩年,我從大門走出乘車回家,又從家裡乘車入大門回校。日子普通得如這座大門。大約在大二的下學期,學校的領土擴大了一倍,並開始建造新的大門。當我在大三的初秋重新入校的時候,一座宏偉的大門已經立在金華直通駱家塘的大道的盡頭上。這是沒有門的大門,寬寬的距離,可以讓四輛大巴同時進入校門,長長的鐵柵欄立在輪子上,每當有車子進出,它就緩緩地啟動,大約要等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從門的這一頭開到那一頭,又要等很長很長的時間,從門的那一頭開回到這一頭。門的左側是很大的大理石砌成的牆,上面寫著"浙江師範大學"六個黑色大字,雖然沒有名人的題額,卻也顯示出莊嚴來。到校的第二天,學子門就爭先恐後地去門口留念,我和室友也去了。我站在門口,把一隻手插在腰上,另一手舉起來放在大理石上,這時才發覺,大理石上的字比我舉起的手還要高出一個頭。我努力想把後面的"師範"兩字遮去,但是字實在太大,無論怎樣調整位置,照相機總是記錄著學校的身份,我的足跡。我們在新的大門進進出出,似乎把老的大門冷落掉了。每當夜晚來臨,大道的霓虹燈亮了起來,駱家塘舞廳裡的音樂也如期響起,錄影店的門也依次開啟,廣告牌子充滿了整個街道。學子門成群成群地湧出大門,不久,舞廳裡挪移著輕輕巧巧的腳步,錄影廳裡的座位照例也漸漸地滿了。每當夜半,燈火闌珊,學子們就到小吃店裡吃消夜,而每次的消夜必須要有炒螺絲。那時的炒螺絲都是從清水的塘河裡捉來,沒有一點汙泥,伴著紅色辣椒,男生門一邊嚼著螺絲肉,一邊"仄仄"地叫喊著味道好極了,一邊叫嚷著要找女朋友了。日子好像一下子飽滿起來了。那一年,我的幾個室友瘋狂地去跳舞,去找女朋友。於是他們日日出大門,夜夜去駱家塘。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後,大家好像都有了收穫。阿江找到了外語系的女朋友,雖然土得掉渣,但畢竟是講洋話的。阿宇找了自己中文系的女友,雖然不是很漂亮,但是有城市女孩的富有和大氣。阿杰碰到了一個工作了兩年回師大進修的漂亮女人,雖然年齡大了點,但是其控制男人的手腕讓帥哥阿杰沉醉其中。大家都陶醉在幸福之中,日日晚上從大門走出去笙歌燕舞,日日深夜,與女友互相依偎著從大門走入。大門見證了一對對青春男女的熱情和慾望。畢業前,阿宇、阿杰、阿江先後同女友分了手。在離別的那天晚上,我們喝醉了酒,互相攜扶著走到師大的門口。我說:"你們後悔嗎?"他們三人在門口把手互相挽起來,擺了個勝利的造型,一起喊:"不求天長第久,但求曾經擁有!"在大門造好的那一年,我邂逅了女友。我們不是相識在舞廳裡,而是相識在學生會的工作室裡。這是我一直引以為傲的。我們從一起拍照,到互生愛慕,到走到一起,無不是在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中積澱著情感。我們常常在晚上到邵逸夫圖書館去看書,圖書館是九點半關門的,這時候,我們就出來,沿著月亮湖,沿著長長的灰色水泥路,在濃濃的林蔭下散步,走到盡頭,就是那個老的校門,這個被冷落了的大門,在冷冷的熒光的照耀下更加地孤獨了。我告訴女友說我母親是從這個大門扛著箱子送我讀書的。我不能辜負她的希望。女友于是靜靜地凝視著這坐大門上班駁的字,陷入沉思之中。畢業的時候,我們在大門口分別。我跟她說:"你先上車,我送你。"她說:"你先上車,我送你。"最後我們一起上了各自開往自己家鄉的車,就算互相為對方送行。然而,一走進車子,我們的視線就被密密的人頭包圍著,再也看不到對方的眼睛了。我們只能聽著汽車的喇叭聲,看著學校的大門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日子水一般無聲地逝去。重回母校的時候,已經離畢業十週年了,從前的女友已經成了我的妻子,也成了我女兒的母親。我駕駛著小車帶著母親、女兒送妻子重回母校讀教育學碩士,車到大門,我才發現柵欄門已經被上了鎖,右側的傳達室也封閉了,只留下"浙江師範大學"六個大字,雖然蒙上了些塵土,但還是很有精神地靜靜地立在那裡,門前偌大的空地一個人都沒有了。我連忙打電話給同學,同學說我"老背",連新大門都不知道,連學校大了五倍都不知道。等到我轉輾到新大門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大門竟然開在原來大食堂的南端,師大山的北邊。我分明記得在許多個寒冷的冬夜,我們寢室裡的幾個哥們,爬出那扇矮矮的鐵門到夫妻酒家大快朵頤的情景。那時外面飄著鵝毛大雪,裡面熱氣騰騰,響亮的划拳聲和對未來的豪言壯語震得小店邊楓樹上的積雪簌簌掉落。而今,幾大柱子頂破蒼天,開闊的廣場讓你有海闊天空之感。浙江師範大學幾個蒼勁的大字,浮雕般地凸現於天穹之下,筆直的大道直通校園,你一眼望去,竟然不見盡頭。母親嘴快:"這門真氣派,我當年來的時候,可小了,我一個人剛好擠得過去。"妻子夢幻般地說:"這是我要讀的學校嗎。"女兒只管在廣場上跑來跑去,突然過來說:"爸爸,這是你們讀書過的地方?"我點點頭,淚水從眼裡流了出來。(6)朱自清先生從溫州最有代表性的景物--"雁山""甌海(江)"落筆。他先採取了仰視的角度來寫雁蕩山高大峭拔,壯美寰宇;再採取平視的角度寫甌海潮漲潮落,氣勢磅礴。這樣寫視野就非常開闊,寫出了景物的壯美。雁蕩山和甌海潮之美今天自不待言。即使在古代,也早已聲名遠播。溫州在西漢時期已經立國,被稱為"東甌"王國。接著作者從自然景物自然地過渡到人物。"看鐘靈毓秀"是承接上文,"桃李蔥蘢"是開啟下文。"桃李蔥蘢"不但寫自然的美麗,而且一語雙關,形象地寫出了人才的繁茂。那麼這麼多人才從哪裡培養出來呢?作者水到渠成地引出培養人才的搖籃--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中山"是浙江省第十中學校初中部(今倉橋巷實驗中學校址)後面的小山。懷籀亭在浙江省第十中學校高中部(今道司前西首),為紀念晚清樸學家、教育家,溫州中學創始人孫詒讓而築。孫詒讓字仲容,號籀 。故曰懷籀亭。作者以此借代學校。緊接著,作者以"勤講誦" ④既寫出了老師盡心盡力,孜孜培養學生的情狀,也寫出了學生勤奮學習的面貌。"坐春風"既寫出了老師的學問和教學水平的高超,而且也寫出了學生專心聽講,受到教化的情態。作者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好的教育生活畫面,在這一畫面中,寄寓了自己對教育的崇高理想。首先他提出了在師生關係方面的理想。作者不像現在的一些所謂教育專家提出這樣那樣的口號,一會兒以老師為主體,一會兒又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而是客觀全面地關注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認為教育是兩者和諧的互動,是水乳的交融。其次他提出了教師和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的理想:做一個有志的傑出青年,匡護祖國--"英奇匡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聖人",為民智的啟蒙做貢獻--"作聖啟蒙"!再次他提出了師生在做學問方面的理想:"上下古今一冶,東西學藝攸同。""冶"是冶煉成一爐的意思。"同"是融會貫通的意思。"攸"是助詞,沒有意思。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師生應該把古今中外的知識和學問融會貫通,鑄造出新的知識和學問。他透過這句話提出了做學問的原則:應該有一個寬廣的視野,要有豁達的胸懷,要有紮實的傳統文化積澱,要有兼收幷蓄"學貫中西"的學術品質。這是多麼紮實而厚重的教育宣言!這是多麼磅礴而遠大的教育理想! 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奮不已。(7)1923年3月,他輾轉來到了溫州,1924年2月,他又輾轉去了寧波,在匆匆的近一年時間裡,他的足跡深深留在了溫州。他寫下了《溫州的蹤跡》,更給他所謀生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校本文化資源。他寫下的校訓“英奇匡國,作聖啟蒙”牽引和提升了一代又一代溫中學子的夢想追求,感召了一代又一代溫中教師去實現教育理想;他寫下的校歌“雁山雲影,甌海潮淙。看鐘靈毓秀,桃李蔥蘢。懷籀亭邊勤講誦,中山精舍坐春風。英奇匡國,作聖啟蒙。上下古今一冶,東西學藝攸同”,融古通今,辭精義達。文字就是生命的酒啊,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情懷、胸襟、器局。在文字裡凸現了朱自清先生的大氣——一種烏托邦式的教育理念。魂兮歸來。學者郝德永先生在《課程文化:一個後現代的檢視》一書中指出:“烏托邦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根本性品質,找回烏托邦,教育就找到了自我,教育從此便不會再迷惘、躁動、墮落。……教育呼喚著烏托邦!烏托邦企盼著教育!教育必須是烏托邦的!教育是必須的烏托邦!”在擲地有聲的言辭中我們分明讀出了今天的社會和教育的缺失。邵道生先生總結了社會轉型時期的四種消極的國民心態:其一是國民心態中的“物慾化傾向”,其二是國民心態中的“粗俗化傾向”,其三是國民心態中的“冷漠化傾向”,其四是國民心態中的“躁動化傾向”。我們發現這四種國民心態無一不是烏托邦精神的喪失所致;教育的世俗化與平面化勢頭,功利主義與工具主義的惡劣品質無不是烏托邦精神的喪失使然。由此可見,烏托邦精神在當代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是人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解放與提升的必由之路。它是使人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一種精神,是對符合人性的美好事物或境界的設想,是批判、超越、創造精神的總和。思想的創生,是一種精神的歷險,需要膽識。在當下語境中我們讀出的朱自清先生的大氣正是時下所缺失的教育的力量。“上下古今一冶,東西學藝攸同”。只有豐厚的學識和徹底的理性才能賦予人一種大氣。這種大氣,作為教育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只有大氣,才能真誠地鼓勵教師和學生放飛理想的翅膀,去拓展已經變得十分逼仄的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失去了這種大氣,勢必隔斷我們民族和整個世界的精神聯絡,並且極有可能矮化和侏儒我們民族的精神品格,切斷我們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與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的臍帶,我們必將會在極度貧乏中精神老去。中國加入WTO後,跨國的教育交流、教育合作和教育貿易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擴充套件著,教育國際化的潮流日益引人注目。在這一背景下,先賢的教導更是彰顯了其意義和價值。走向國際化的視閾擴張,讓百年名校在溫州這塊熱土上更是如虎添翼,無愧於前輩的重託。1923年他匆匆地來,1924年又匆匆地離去,但在匆匆間留下了他的大氣。文字啊,你這生命的酒。我們勉力,我們前行。8)一甌江入海口的南邊,條條塘河注入,它們傳承著古老的甌越文化,激盪起現代溫州的靈慧之潮。這些小小的塘河,如葉子上密密的細脈,組成一張大大的水網,網中的一個個格子就是一塊塊油油的沃土。這一條條細脈,律動著永恆的脈搏。它們吐故納新,把穢物帶入大海;它們吸收自然精氣,滋養著一切生命。二我的家就在其中一條脈的一個點上。這條脈叫南塘河,這個點是南塘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一個春天傍晚,我悄無聲息地落到這塊土地上。那時,父親剛從養魚場回來,一著急,就用滿是黑泥巴的手,拍了我一屁股,啼哭聲便充溢在這片水鄉之上,驚起暮宿的野鶩。父親高興極了,一邊裂開乾燥的嘴唇,一邊從井旁汲起白花花如銀子般的一桶水,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然後沖洗去雙手的黑泥巴,清洗去我屁股上肥沃的黑土。在暮歸的野鶩聲中,我漸漸地聞到了塘河的氣息,觸控到了塘河的肌膚。它緩緩地流動,緩慢得幾乎讓人察覺不到。只有當一葉蘆葦,從你的眼前不知不覺地漂出視線,你才會猛然醒悟,這水是動著的。塘河水澄清而渾厚。水如一塊暗暗的翡翠,大概它的底下是極肥沃的黑土,讓你永遠看不到她深沉而寬厚的心懷。塘河兩岸有的近在咫尺,似乎伸一伸手臂就能觸到對方;有的遠得讓人有如隔天涯之感。有時,你看著河的線條逝向遠方,突然拐一個彎,便不見了,留下滿心的遐想和期盼。我幼年不能下水的時候,就常常站在岸邊等待,希望從河的盡頭,看見一葉扁舟,戴著夕陽回來,駕舟的自然是我的父親。下水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塘河的心跳。沿著曲折的河道,輕輕搖動著船槳,聲聲欸乃,如輕煙般浮在碧水之上,泛起的波瀾毫無聲息地化成連綿的微波,最後幻化成一縷縷的絲紋,輕輕盪開,一頭撞到泥岸,便不見了蹤影。兩岸是濃得化不開的翠柳,間或有一顆蒼老的大榕樹,榕樹的枝葉遠遠地伸入水裡,蔭成一片影子,保護著嬉水的孩子,免受太陽的曝曬。不能下水的小孩就時常騎到這些樹幹上,折條樹枝當做槳,模仿父親的動作,把榕樹劃成一條船。岸的遠處,有層層的柑橘樹,每到秋天,青綠的枝葉下就會結滿累累的金果,這些微苦的甌柑,正是降火的良藥。橘林外,便是一些淡淡的村莊,一到傍晚,炊煙依依,偶然還傳來幾聲犬吠,特有古村的韻味,可惜少一些桃花,要不然真成 “桃花源”了。有時,我划著,划著,就擔心起來,前面似乎要到盡頭了,這時,父親就會緩緩地說:“水都是相通的,向前就是了。”真的,水突然向左邊一拐,又有了一片新天地,給了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我就是這樣隨著父親去他的養魚場,又這樣從養魚場劃回家。隨著我搖漿泛起的波瀾越來越大,我漸漸地知道,自己長大了——要上學了。那時的南塘有一所小學。幾間磚房,一個院子。一顆榕樹依傍河邊。每天晨曦初露,父親用小舟把我送向學校。東曦既駕,光芒如金線一般在水上劃出一道道圈,成群的魚兒探出水面,張著大嘴,吸著朝露。有時父親用網兜向下一揮,撈起幾條活蹦亂跳的精靈,然後又順勢一倒,它們就撲通撲通地翻入水裡,魚兒散開又聚攏。在父親駕船離開學校的時候,我的小學就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南朝的樂府詩一旦從先生的口中念出,就有一股靈韻,把我們深深地吸引進去。我們的先生是蘇南人,他的父親是一位老式知識分子,觸犯了文革的條規,流落到這片土地。這片土地和他的故鄉有著相通的風味,到處流淌著充滿靈性的水。於是他就常常淺唱南塘採蓮曲了。其實,甌越的塘河很少種荷,也很少採蓮的。但先生瘦弱的身軀和輕靈的嗓音似乎給我的南塘添上了迷離的古韻。我們的朗讀聲、歌唱聲、喧鬧聲往往在父親來接我們回家的時候結束。夕陽緩緩下落,河面一片平靜。我一邊吃著父親帶來鬆糕,一邊看著近處的碧水、遠處的綠樹,一邊靜靜地聽著小舟清脆的欸乃聲,整個人都綠成透明的了。漿聲一次次地響起,又一次次地消失,父親的背也漸漸地弓了起來,父親的手也漸漸枯糙起來。我也在這一聲聲欸乃中,搖出南塘河,匯昌河、九山河,搖到甌江的碼頭,登上一艘巨輪,去外地求學。到現在,我還是不敢到鄉下看塘河,因為我怕見到塘河,怕想起父親。但我知道:沒有清澈的塘河,甌越的孩子絕不會有聰慧和靈秀;不珍惜河流的民族是絕沒有希望的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開盤時突然以跳空形式向上或向下突破平臺,算不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