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hoky14222
-
2 # pzyyo24296
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要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進攻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通常僅有少數的時間,會要求大前鋒沉底單打,這時候他便在禁區附近來個翻身、小勾射之類的,做些近距離的進攻。應目前NBA潮流趨勢,大前鋒中出現了新兩種型別--投射型和策應型。其中典型代表即為凱文.加內特,德克.諾維斯基。中國球員易建聯,義大利球員巴格納尼和西班牙球員大加索爾也是其中典型。因為大前鋒一般都具有身高優勢,所以固守3秒區的前鋒們對這一類大前鋒的防守比較困難。但投射型大前鋒存在防守與進攻不硬朗,太靠外圍從而導致得分手段過於單一的一系列問題。而策應型大前鋒一般擁有良好的傳球意識,並且依靠其身高優勢,常常在高位送出妙傳。但策應型大前鋒的劣勢在與一般不夠強硬,內線攻擊能力較差,但也有例外,如已退役的克里斯.韋伯,大鳥伯德。 既然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那麼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較高了。以隊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要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錯的大前鋒應該要達到55%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無論如何,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編輯本段]代表人物 格蘭特(Horace Grant)是很典型的大前鋒例子。他的籃板球抓得好,防守時中規中矩,而在進攻時也不貪功,常是靠搶進攻籃板或簡單單打得分,命中率高,必要時他在禁區外遊走,空檔時也能投投中距離,不但加強了隊上的整體防守力,也讓敵方不能夠忽略了他的得分潛力。此外,馬龍(Karl Malone)則是另外一種型別的大前鋒。他以其強壯的身體,作為禁區單打的本錢,反過來以進攻為主要工作。在防守時他一樣做大前鋒該做的防守、抓籃板,但是在進攻時他仍然經常單打拿分,甚至也練外線,成為極具威脅力的攻擊手。其實,就是在大前鋒的職責之外,再多練點小前鋒的進攻能力,便成了攻擊型的大前鋒了。 由於大前鋒所做的事是如此不起眼,所以放眼NBA歷史,著名的大前鋒實在不多。例如麥克·海爾(Kevin McHale)。麥克·海爾在籃板球方面算不上特別好,不過由於他的手臂很長,使他在防守上佔了先天上的優勢,相當出色。但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的進攻能力了。他的進攻與一般的禁區攻擊不太一樣,他並不是靠身材、彈性或暴發力來吃人的,而是靠他的步法。他可以在運球停止後,做多次左右搖擺的大跨步,而找尋最佳時機來個小勾射或是挑籃,而且非常穩健,經常都是進球再造成犯規。他的單打,是屬於那種你永遠不知道他要在哪邊出手的典型。而由他的高得分,命中率卻常能維持在60%以上,便可見其價值。或許,他可以稱得上是NBA史上禁區單打動作最漂亮的人了。 CBA中的大前鋒,最有天賦的當數鞏曉彬。另外八一隊的劉玉棟也相當優秀,不但是隊裡的二號得分手,在防守上也有其獨到之處。 [編輯本段]評論 以往,大前鋒往往就是要做苦工的,在場上他們少有接球單打的機會。但是現在籃球觀念日新月異,大前鋒也就慢慢在進攻方面有所加強了,這也正是大前鋒今昔最大的差別。不過,一個好的大前鋒,還是要以在禁區的苦工為主的。一個能抓籃板能防守,但是進攻能力不佳的球員,我們會稱他是好的大前鋒,但是一個很能得分卻在籃板、防守上失職的球員,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大前鋒。
回覆列表
在籃球位置中,籃球前鋒是籃球場上五個位置中最難打的,相信打過前鋒的朋友都清楚這一點。在籃球位置中,中鋒和後衛可能是天生的,因為它們身高的關係,但是前鋒被卡在中間。 籃球前鋒既要具備外線的靈活性,要能跑能突,又要具備內線的實力,能搶能投。在進攻當中,前鋒肩負著衝鋒陷陣的任務,它既要遠投近突,同時又要快下,是得分的主力;在防守當中,要堵一傳,也要快退,同時還要審時度勢,在各個方面去協防。 在籃球比賽當中,對前鋒的身體素質和活動能力要求是極高的。我們所說的前鋒包括小前鋒和大前鋒,小前鋒有時候要與攻擊後衛的角色互換,要求它能夠快下,能夠進行中遠投,在半場還能夠突破。而大前鋒有時候要與中鋒的角色互換,它是真正的有實力的,要在內線攻防,要搶籃板,給隊友去做掩護。 要想成為優秀的前鋒,必須熟練的掌握某些技術動作,包括擺脫、擺脫以後的接球、接球以後的攻擊動作、投、突、傳等,同時要知道何時使用這些動作和如何使用這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