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滔在農村
-
2 # 魂煢煢兮不遑寐
其實講道理朱棣是比朱允炆強很多的,至於什麼嫡長孫一說我覺得不是很靠譜,長子死了立其他兒子更靠譜些,之所以立朱允炆我覺得兩點,其一朱元璋性格問題,他太喜歡朱標這個長子了,以至於兒子死了傳位給兒子的兒子,性格有點偏激,其二可能他也沒想到朱棣真的會反,在他的頭腦裡最值得信任的就是兒子,連兒子都不能信任還能信任誰呢?結果卻是朱棣真的反了,其三歷史上好像有過一段朱元璋和朱允炆的對話,好像是朱元璋跟孫子說,那些功臣我都給你安排好了,不用擔心造反,邊疆有你叔叔們幫你守,你就安心做皇帝,朱允炆卻回問朱元璋如果叔叔們造反怎麼辦?朱元璋當時就有點蒙,連兒子都不能相信了嗎?不過以後朱允炆講了他的意見,分三步,首先以德服人,不行就削減兵權,還不行就只能刀劍相向,朱元璋聽了感覺很好,對他的孫子也很信任,不過朱允炆還是個孩子,他能力還是不行,最後導致朱棣造反成功。
朱元璋主要還是性格方面的偏激導致他沒有在兒子中選擇後繼之君他高估了孫子的能力,現在看這段歷史雖然朱棣反了,但也不錯,對整個明朝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雖然不如朱標做皇帝更靠譜。
-
3 # 朵朵佬爺
這是一種複雜的心態,理智告訴他要選朱棣,因為他最強大。感情上讓他選孫子,俗話說:爹愛滿崽,爺愛長孫,朱允文就是長孫。
-
4 # 菩薩我想對你說
經歷朱元璋洪武一朝31年的苦心經營,朱元璋不僅完成了統一中原的任務,而且在幾次北征之際,將偌大的蒙元帝國徹底崩潰瓦解掉,真稱得起不世奇功。然而就在蒙古陷入混戰,黃金家族的子孫們開始不斷自相殘殺之際,明朝一方也出現了爭奪皇位的內部鬥爭。燕王朱棣與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叔侄鬩牆,出現了後來的“靖難之役”。
由於靖難之役的內戰造成了明朝國力的削弱,使得朱棣不可能再維持朱元璋時期對蒙古大舉撻伐的高壓政策,於是明蒙關係開始發生轉變。再加上原本與明朝有覆國之仇的蒙古人,在靖難之役中卻成了朱棣一方的助力,使得明蒙關係開始出現了一絲緩和的跡象。這段歷史的演變比較複雜,我們必須先從靖難之役的由來說起。
朱元璋正式建號洪武,登上帝位之後,馬上就將自己的長子朱標立為太子。作為大明政權的正統繼承人,朱元璋為他延聘各方名儒,引入宋濂等人作為他的老師。儘管朱元璋此後又有了許多子嗣,但是朱標作為太子的地位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可惜的是,朱標沒有當皇帝的命,他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夏天病死。
此前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他前往西安,考察西安是否適合作為大明王朝的都城,準備從南京遷都西安,同時順便也去調查一下朱標之弟,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秦王朱樉的封地在西安,並且傳出了關於他在當地的一些不法事件,目前人已經被解往南京。朱標一貫對於兄弟手足之情頗為看重,人也很敦厚,到了西安之後,一力為弟弟說好話,朱元璋也就放過了朱樉。但是等到朱標回來,卻是舟車勞頓,竟然一病不起,轉年夏天就病死了,死時年僅3 7歲。
這一下可讓朱元璋發了愁,他好不容易把朱標作為接班人培養了這麼多年,沒想到他卻走在了自己前頭。朱元璋深知朱標性情溫順,故此為了能讓他順利登位,專門發動了胡惟庸案,準備將舊日功臣誅戮一空,以後以朱標坐鎮中央,包括四子燕王朱棣在內的諸弟坐鎮地方,形成朱氏家天下的鐵桶江山。現在朱標一死,他的全部如意算盤都落了空,究竟由誰來接替朱標作為繼承人,讓朱元璋頗為躊躇。
根據史料記載,朱標病死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二十五日,朱元璋直至當年九月十二日才宣佈由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做出這個決定,花了將近5個月時間,這段時間之內,朱元璋一定考慮過多種方案,做了各方面的取捨比較。
今本《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了朱元璋與翰林學士劉三吾的一段對話。朱元璋表示自己年紀老邁,太子又不幸早逝,古語有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四子燕王朱棣賢明仁厚,現在打算將他立為太子,不知群臣以為如何?劉三吾上前道,陛下此言固然不錯,但若立燕王為太子,年長於燕王的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卻怎麼說呢?朱元璋無言以對,大哭而退。
這段記載很可能經過了永樂一朝的史官修改,不見得是當日原貌。這樣改動的目的在於,說明朱元璋早有意於朱棣來接替自己,只是因為儒臣的干擾才無奈之下選擇了朱允炆,明顯是為了朱棣篡位尋找藉口。但是從這一記載之中,我們大致能夠推測,朱元璋當初肯定考慮過究竟是以子輩中人還是以孫輩中人來作為後繼者的問題,最終還是認為若以子輩中人繼位,難以找出一個既能服眾,又有能力的人選,最後寧可選擇只有不到15歲的朱允炆。
回覆列表
首先,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子裡,他最喜歡的是長子朱標。朱標也早早地被立為皇太子。由於朱標剛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正在外面和元軍作戰,得知訊息後自然無比激動,因此也一直將他作為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儘管朱元璋認為朱標有時候過於寬厚,但還是對他疼愛有加。朱標死後,朱元璋很是悲痛。於是他把自己對長子的疼愛轉移到了長孫的身上。至於四子朱棣,由於出生較晚,因而和朱標在朱元璋內心的位置自然不一樣。其次,在古代皇室中,幾乎都是立長不立賢的。嫡長子繼承皇位是理所當然的。三國時期的曹操很喜歡小兒子曹植,可是他在聽了群臣的議論後,最終還是立了長子曹丕為繼承人。朱元璋農民出身,對這些很是很看重的。儘管四子朱棣能力出眾,做事雷厲風行,很有自己的風範。但朱元璋卻沒有選擇他,原因正在於此。最後,朱允炆由於文采較好,受過儒家的教育。因此很多朝中的重臣都擁護他。例如劉三吾等名臣都很看好朱允炆,這也是朱元璋不能不考慮的。在經歷了內心的掙扎後,朱元璋依然決定立朱允炆為未來的接班人。這也引起了燕王朱棣的強烈不滿,進而導致了為期四年的戰爭。當然,無法評價朱元璋的決定是對是錯,如果他立了朱棣為太子,也許將會是另一番場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