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倩仔的歷史茶館

    首先,在古代中國,皇帝無疑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是天下的統治者。另一邊,歷史上作為一國之主的“王”,其實是皇帝的附庸。

    事實上,古代的“王”分兩種。

    第一種就是你看那會兒的北韓國王,還有安南(越南)國王,那都是中國的屬國,所以他們的統治者只能稱“王”。

    第二種就是分封的諸侯王,像漢朝七國之亂裡那七個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裡就是稱“王”。

    再說說皇帝,中國歷史上,對皇帝這種稱呼是非常敏感的,國王可以有許多,但皇帝只能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屬國只能稱王,而不能叫皇帝的緣故。中國歷史上統一的朝代中,只有宋朝由於實力太弱,承認遼、金的君主也為皇帝。

    再就是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這種規矩就沒法約束了。你看魏晉南北朝那會兒,稱王的,稱帝的多了去了,前前後後總共三十多個大小王朝輪番登場,交替興滅。

    所以你看這裡面的區別,與其說是看勢力大小,不如說全看統治者是否有野心。

    一般來說,稱帝往往意味著有統一天下的野心,而稱王則往往意味著統治者只是希望割據一方。

  • 2 # 野史也是史

    古代的“皇帝”和“王”的主要區別為以下兩點:

    1、中國古代的“皇帝”和“王”的區別

    在中國歷史上,自嬴政登基稱皇帝之後,皇帝就是天下共主,國王是皇帝的下屬,或者是屬國的君主。中國的國王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漢,晉那樣分封的諸侯王,在帝國之內有自己的王國,具有派遣官吏,實行稅收的半獨立的權力;另一種是屬國的國王,比如北韓, 安南等國的君主,估計大家都沒有聽過北韓皇帝這麼一說,因為北韓的君主只能稱國王。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這種稱呼是非常敏感的,國王可以有許多,但皇帝只能有一個,這就是為什麼屬國君主只能稱為國王,而不能稱皇帝的緣故。

    2、古代歐洲的“皇帝”和“王”的區別

    歐洲的皇帝也有天下共主的意思,和中國古代基本一樣。因為古羅馬的皇帝是當時世界的統治者(指歐洲人心目中的世界),在帝國崩潰後,國王是可以有許多的,但皇帝是隻有古羅馬的繼承者才可以如此稱呼。西方的皇帝是需要大家公認的。所以說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有且只有一個,而王則可以有很多。

  • 3 # 一貳一橙

    “帝”在周以前是指那些功勞,道德極高的人,比如“三皇五帝”,“王”在殷周時期才是指真正的君主,比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下稱王而不稱帝等等。可到了秦始皇,因為他“遠超三皇,功邁五帝”,所以需要一個不同以往的稱號來確立威望,於是選擇了“皇帝”一詞作為天下至高無上的稱號,反而“王”在這時就低了“帝”一個等級了。

    古代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誰敢僭越就是和全天下人作對,尤其是董仲舒“獨尊儒術”,講究“天人感應”之後。更是確定了這種皇帝即“天子”,誰敢和“天子”過不去那就是和老天過不去的政策。在古代“天命”就是老百姓的命,打個雷要祭天,下場大暴雨要祭天,乾旱要祭天,有蝗蟲要祭天,有動亂也要祭天,皇帝就是祭天的唯一人選,只能有一個,所謂的“朕即國家”。而王的身份越到後面就越低了,全國可以有很多的王,像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元朝封王也很隨意,清朝後期太平天國時甚至封了2000多個王,貨多了還不值錢,“王”肯定是不如“皇帝”尊貴啦。另外還有賜予國外的王號,以示恩寵,像秦封趙佗為南越王,朱棣封李芳遠為北韓國王等,作為天朝的附屬國,定期上貢。

    “皇帝”不能隨便做,“王”倒是容易一點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實力最強,秦王就想嚐嚐做皇帝的滋味啦。於是東西相帝,兩家都稱帝了,結果呢?爬的快跌得猛,蘇秦合縱讓齊國去帝號,然後六國聯合攻秦,秦王也嚇得夠嗆,趕緊也去了帝號。三國時期的袁術,東晉時期的桓玄等等,貿然稱帝的下場都不好。

    而“王”相對就簡單了,只要皇帝親封就可以了,各朝各代都會經常地封王,不過這些王也有兩個硬性指標:第一就是不能是異姓,也就是要有皇帝的直系血脈才行,像漢初的楚王韓信,九江王英布,呂后時期的梁王呂產,趙王呂祿一樣,各朝異姓王下場也是悲慘的居多。第二就是會限制權力,因為漢朝“七國之亂”的前車之鑑,所以後代皇帝封王的時候也都會限制王爺們的地盤和軍隊,但這個是個細活,限制多了會有秦朝的覆轍,限制少了又容易發生晉朝,明朝的悲劇,這是篇大文章,難做。

    “皇帝”可以變成王,“王”也可以逆襲做皇帝

    因為“王”的位置只比“帝”低一個等級,這兩方的交替輪換也最激烈的。一般來說當皇帝控制不了自己的臣民的時候,這種情況往往更加常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亂世”。漢末亂世,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劉協禪讓曹丕,曹丕從魏王成為魏帝,劉協從漢帝變成陳留王。同理魏帝曹奐禪讓晉王司馬炎,宋王劉裕接受晉恭帝禪讓等等。不過像這些正常禪讓的還好,最慘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了,連下落到現在都還是一個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家豪共多少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