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02059504229
-
2 # 使用者5083044991728
說法其一: 桃花源人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裡的生活.但漁人所見的桃花源風光及農民古樸純真、熱情好客,由此產生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是因為漁人現實生活的貧苦和艱難,從而對桃花源產生濃烈的渴望和幻想,卻有因封建思想的束縛,而不得不對太守報告,可見當時封建帝制壓迫之下,老百姓的悲慘生活. 說法其二: 漁人是一個很理智的人,第一他知道桃花源他不說總有一天別人也會發現並說出來,於是他想做第一個,這是人之常情,和哥倫布是一個情結. 其次,他想把桃源中人帶到塵世中去感受一下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即使有很多老人安於現狀,但他們也不能剝奪年輕人想探索外面未知世界的理想. 第三,他很可能從太守也就是當權者那裡得到官位或財帛,而自己也有談資來吹噓,甚至可以讓子孫都可以將他的故事代代相傳.
他們不想讓外面的人打破他們寧靜而美好的生活,所以這樣叮囑漁人。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 全文(節選)如下: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譯文如下: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