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向的人來說社交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在這裡我分享下小時候的內向型人格有沒有辦法透過學習變得外向或者更懂社交。
小時候我就屬於典型的內向型人格,每次大人說要給親戚們打招呼,我會因為害羞堅決迴避甚至到房間裡躲起來。上學時被點起來回答問題也會哼哧半天說不出個一二三。朋友來來去去就是那兩三個,而且基本上都是對方非常溫暖熱情,才有幸擁有的友情。那麼內向型人格的人有沒有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答案是“有”。
但成年以後,我漸漸變成了大家眼裡的社交達人,到哪都有很多朋友的樣子,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成長中有三件事徹底改變了我的行為模式:
1. 初中“升職”當班長。偶然機會被任命當班長,很多事情是身在其位被迫不得不出面。也經常因為“靈活性”和“主動性”被跟別的班幹部或者隔壁班班長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久而久之,不會想著“我不能”“我不會”,反而開始以“我應該”“我要”去要求自己。環境有時是最好的老師。“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在現代社會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 高中每半年響起一次的電話。小學時玩得很好的發小,後來隨著學校不同開始斷了聯絡。但高中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了對方的電話。驚愕之餘,不免懷念舊時的情誼,同時看到對方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對方是家教很好、情商很高、社交能力非常強的人,後面每半年都會收到人家主動發起的電話關懷,這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應該多主動和朋友保持聯絡。當我這樣做以後,我的朋友們也開始覺得“真是個情商很高很溫暖的人呀“。由此可見,社交能力可以透過細心觀察和認真實踐習得。
3. 商學院的社交文化。本科在文科學院學習,研究生讀的是商學院,都是很熱情好結交的同窗,但交往的風格差異很明顯。前者傾向於一起做各種有趣的事,而後者則側重於搭建人脈網。但即使是帶著明確的目的性,也不代表商學院的人不純粹。相反,因為他們更懂的時間有限性、個人品牌重要性,商學院的人更尊重彼此的情誼與信任。提升社交能力的關鍵,就是提高自身價值。
1. 給自己一個高度,逼自己去跨越;
2. 別人有哪些閃光點或讓你溫暖的行為,你可以映象反應在自己的社交活動中;
3. 提升自身價值增加“被利用”的機會,也學會利用自己的朋友資源,讓關係流動起來。
對外向的人來說社交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在這裡我分享下小時候的內向型人格有沒有辦法透過學習變得外向或者更懂社交。
小時候我就屬於典型的內向型人格,每次大人說要給親戚們打招呼,我會因為害羞堅決迴避甚至到房間裡躲起來。上學時被點起來回答問題也會哼哧半天說不出個一二三。朋友來來去去就是那兩三個,而且基本上都是對方非常溫暖熱情,才有幸擁有的友情。那麼內向型人格的人有沒有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答案是“有”。
但成年以後,我漸漸變成了大家眼裡的社交達人,到哪都有很多朋友的樣子,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成長中有三件事徹底改變了我的行為模式:
1. 初中“升職”當班長。偶然機會被任命當班長,很多事情是身在其位被迫不得不出面。也經常因為“靈活性”和“主動性”被跟別的班幹部或者隔壁班班長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久而久之,不會想著“我不能”“我不會”,反而開始以“我應該”“我要”去要求自己。環境有時是最好的老師。“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在現代社會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 高中每半年響起一次的電話。小學時玩得很好的發小,後來隨著學校不同開始斷了聯絡。但高中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了對方的電話。驚愕之餘,不免懷念舊時的情誼,同時看到對方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對方是家教很好、情商很高、社交能力非常強的人,後面每半年都會收到人家主動發起的電話關懷,這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應該多主動和朋友保持聯絡。當我這樣做以後,我的朋友們也開始覺得“真是個情商很高很溫暖的人呀“。由此可見,社交能力可以透過細心觀察和認真實踐習得。
3. 商學院的社交文化。本科在文科學院學習,研究生讀的是商學院,都是很熱情好結交的同窗,但交往的風格差異很明顯。前者傾向於一起做各種有趣的事,而後者則側重於搭建人脈網。但即使是帶著明確的目的性,也不代表商學院的人不純粹。相反,因為他們更懂的時間有限性、個人品牌重要性,商學院的人更尊重彼此的情誼與信任。提升社交能力的關鍵,就是提高自身價值。
1. 給自己一個高度,逼自己去跨越;
2. 別人有哪些閃光點或讓你溫暖的行為,你可以映象反應在自己的社交活動中;
3. 提升自身價值增加“被利用”的機會,也學會利用自己的朋友資源,讓關係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