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新視界
-
2 # 地理愛好者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我們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個兩極略股赤道略窄的橢球體。
地球實際有多厚?1、如果指的是平均半徑,就是約6371千米;
2、如果指的是極半徑,就是約6357千米;
3、如果指的是赤道半徑,就是約6378千米。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
3 # 震長
這個問題好像對地球有誤解,地球不是空心的,是巖態天體,實心的固體星球。
大家知道,地球表面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水覆蓋,除去這些地球就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透過地震波對地球內容結構研究發現,地球內部是分層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圈層結構,從內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球的最外層是地殼,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3公里,這與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里相比,就是薄薄的一層。
地殼之下就是地幔,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裡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平均厚度約2865公里。
地幔的下面是地核,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這裡高溫高壓,溫度估計在5000度以上,地核主要有鐵鎳等物質構成,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
地球內部的溫度隨深度而上升,地心的溫度接近6000度。另外,地球重力加速度也隨深度而變化,地心處的重力加速度為零。
-
4 # DISHANG虛空的人生
從赤道中間大約是6378仟米,從地表到地中心大約是6356仟米,如果是從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大約是8848仟米,
以上的數字僅僅是侷限在大約數字或者是基本數字上,地球的厚度究竟是多少隻能參考上述的數字。
-
5 # AAAET
我可以大致介紹一下地球的整體機率。地球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個行星,它處在太陽系中,距離離太陽約1.5億公里。地球是由岩石、土壤、水組成的一個天體,它的外面包含了約150公里厚的大氣層。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橢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6378.16公里,極半徑是6356.77公里,赤道周長40000公里,地球的質量約為59.8萬億億噸,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公里。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5億歲,但他對太陽依然衷心耿耿,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併為大地帶來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它公轉一週需要的時間一年稍多,計365天6小時9分10秒,但人們習慣於按照365天計算。它自轉一週需要的時間是一天,既23.93小時,等於24小時。因為這個時間上的誤差,所以在立法上需要閏月。地球的自轉,為大地帶來了白天和黑夜。地球本身是一個有重力的天體,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都被地球重力所吸引。飛鳥啄掉的羽毛,會飄落的地面,炎帝地球的軌道執行的人造衛星的碎片,再突入大氣層燃燒後,最終落在地面上。這是因為重力的作用。如果沒有重力,人、小鳥、土壤、岩石、海水和大氣層等物質都會紛紛的飄向空中,最終向太空飆去,地球自身也會解體。地球是一個行星,他自身存在了強大的磁場。地球上還存在著風、霜、雪、雨、雲、霧、雷、電、火山、潮汐等自然現象。地球大氣層由空氣和雲成五個層次組成,大氣層有保溫和抵制宇宙射線的作用,還發揮著維持地球表面水迴圈的重要作用,大氣層最外層之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外太空。因為有了大氣層,地面上晝夜溫差銀小,非常合意生命的活動。人們站在地面上觀察天空,白雲呈現出美麗的藍色,夜晚可以呈現星星在閃爍,這是因為有了大氣層的緣故。地球的內部結構,共有三層,既地殼,地幔和地核。在地球的深處,埋藏著大量的各種資源,這些字眼恰好是人類生存的發展所需要的。媒、石油、天然氣、水以及各種各樣的金屬和非金屬。目前人類已經認識的金屬和非金屬約有140種。據說在前蘇聯,曾經有一處地下,每一天發生了自燃,迄今已經燒了3000年時間,還要繼續燒下去。地球表面有陸地和海洋構成,海洋麵積約佔3/4,陸地的面積約佔1/4。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表面的形態既地貌,有高山、平原、沙漠、河流、海洋、冰川等組成,地面上生活的許多的動物,遍佈著各種各樣的植物。海洋及河流中生活的各種繁多的魚類及各種水生動植物。人類是生活在地球上的高階靈長類動物。這就是地球基本上的全部構造自然生態的現象。需要人們應該瞭解地球更要了解人類的初始階段和發展的錄取過程,更要知道人類的家園地球,應該要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資源,是我們地球人類人人有責任來維護保護地球生態平衡。謝謝!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實際有多厚?
用多厚來形容一個球體,題主有點幽默哈.....球體最常見的形容方式是確定它的直徑,再不濟周長也行....多厚這是一種如何的操作方式,難不成認為地面是平面化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多厚就名副其實了....不過即使是現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平化而不是一個球體!
一般所說的厚度應該是指地殼厚度和從地殼以下的地幔軟流層以上的厚度,請看如下詳細分層結構圖:
從這裡可以可以看出,上地幔軟流層以上到地表,差不多100KM左右,因為再往下就是熔融的岩漿了!這樣區分您認為有問題嗎?
當然地核也是固態的,比鋼鐵還堅硬但卻可以緩緩流動的固態核心!其溫度高達6000度,甚至比太陽表面的5500-6000度還略勝一籌!當然您不要認為氫元素在這個裡面也能聚變,其實太陽聚變的區域在核心0.25R的範圍內,那裡的溫度高達1500萬度,超過2500億個大氣壓以上!
-
7 # 艾伯史密斯
答: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6371公里的球體,所以講厚度的話,得指明針對地球的哪一個層;
地球結構可大致分為三層:地殼(qiào)、地幔和地核。
地殼我們人類就生存在地殼之上,不同地方的地殼厚度差別較大,比如青藏高原處的地殼有65公里,海洋低處甚至只有5公里;對整個地球來說,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公里,
地幔地幔還可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總厚度超過2800公里,地幔的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在高溫高壓下,部分地幔物質呈熔融狀態,如果擠壓地殼,就可能造成火山噴發。
地核地核還可分為核心與外核,半徑3470公里,密度高達10噸/立方米,溫度超過5000攝氏度,主要由鐵鎳等高密度的穩定元素組成,科學家推測地核呈熔融狀態。
以上就是地球的大致結構描述。
因為地球本身存在自轉,導致地球並非絕對的球形,其中赤道處的平均半徑就比兩極高出21公里。
-
8 # 俗雅科學
按照目前的科學技術手段,探測結果是,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殼(crust),結構及厚度如下圖。
這種結構以及厚度是怎麼劃分的呢?厚度又是如何測量的呢?
其實,這都與地震有關。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介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地震能產生強大的地震波,當人們在地表用儀器觀測地震波向地球中心傳播時,發現地震波在大陸底下33千米左右深處,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處發生了巨大的突變;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處又發生了巨大的突變。這表明地下有兩個明顯的介面,介面上下物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第一個介面位於33千米深處,是奧地利科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的,簡稱為“莫霍面”。另一明顯介面位於2885千米深處,是德國科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的,簡稱為“古登堡面”。據此,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內部大致可分為三個組成物質和性質不同的同心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為地殼,最中心部分稱為地核,中間一層稱為地幔。
另外,我們看到,圖中還有一個核心核心的標註,這是什麼呢?
其實地殼地幔地核每層還有更細的劃分,如圖二。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分上下兩層。
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岩漿岩),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下層為玄武岩層(岩漿岩),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共同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地幔上層物質具有固態特徵,主要由鐵、鎂的矽酸鹽類礦物組成,由上而下,鐵、鎂的含量逐漸增加。
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
回覆列表
地球實際有多厚?
關鍵詞:地球,實際,厚(度)
一、地球,一般來說,認為被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心。
其中地心可以被分為內心和外心,所以,說地球被分為四層也可以。當然了,如果把地幔再分成三層也可以,隨便。
地球的深度測量,一般是透過人造地震波的方法,透過波在不同地層中的傳播和反饋,推斷各層的厚度,畢竟,這麼大的東西,是沒法精確測量的。誤差也會差很多,基本上是按幾十到幾百公里的範圍吧。
二、實際。
所以,您問的實際是指什麼?地殼?還是整個從地表到地心?。
三、厚(度)
一般來說,地殼厚度應該是35公里,這個數肯定是個大約平均值,因為喜馬拉雅山和馬里亞海溝的就會存在較大的區別,不過相對比地球尺度來說,這個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地幔的厚度應該是3000公里左右,地心的厚度應該在3300公里左右。
所以地球半徑為6371公里。湊合加一加,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