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位。
1、宋太祖 (927—976)即趙匡胤。宋朝建立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為後周殿前都點檢。 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後周政權,稱帝於開封,建宋朝,史稱北宋。
2、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趙炅。太祖弟,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位後,改名炅。997年病逝於汴京萬授殿。
3、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恆,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1022年病逝於忭京宮中延慶殿。
4、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趙禎,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後親政。
5、宋英宗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1050年為嶽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1055年立以為嗣。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後、狄青、楊延昭等。
6、宋神宗,英宗長子。全名趙頊,又名仲針,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夏,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
7、宋哲宗趙煦,原名傭,神宗第六子。哲宗即位後,年僅九歲,由高太后執政,1093年親政,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禦,屢敗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於汴京,在位十五年,終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
8、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趙佶。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興木土、廣建宮觀庭院,設局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宣和七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至死不得歸。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
9、宋欽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趙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汴京城破後降金,北宋滅亡。靖康二年 (1127年)與徽宗為金兵俘擄北去,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1161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
10、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權。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1187年,病逝與臨安宮中的德壽殿,終年八十一歲,葬於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11、宋寧宗趙擴,年號慶元。寧宗即位後,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這就是“慶元黨禁”。寧宗還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1206年,韓侂冑冒然北進而大敗,被楊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1224年,死於宮中。在位三十年,終年五十七歲,葬用茂陵。
12、宋理宗是寧宗養子。寧宗病死後,宰相史彌遠擁立其為帝,年號寶慶。1234年與蒙古軍聯合滅金。理宗崇尚理學,任用奸臣。1259年,蒙古軍攻打鄂州,,奸相賈似道稱臣納貢,劃長江為界國家敗亡之勢已成。1264年10月,理宗病死於臨安,在位40年,終年60歲,葬於永穆陵。
13、宋度宗姓趙名(礻基),理宗之侄,年號鹹淳。1274年7月,度宗病逝於宮中,終年三十五歲,在位十年。葬於永紹陵。
14、恭帝(趙顯):1271年--1323年(在位2年),公元1274年登基,公元1276年去位。恭帝趙顯,度宗嫡子。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時年53歲。暫無.
15、端宗(趙[日正]):1269年--1278年(在位2年)公元1276年登基,公元1278年去位16、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17、衛王(趙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公元1278年登基,公元1279年去位
18、衛王趙昺,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共18位。
1、宋太祖 (927—976)即趙匡胤。宋朝建立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為後周殿前都點檢。 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後周政權,稱帝於開封,建宋朝,史稱北宋。
2、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趙炅。太祖弟,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位後,改名炅。997年病逝於汴京萬授殿。
3、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恆,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1022年病逝於忭京宮中延慶殿。
4、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趙禎,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後親政。
5、宋英宗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1050年為嶽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1055年立以為嗣。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後、狄青、楊延昭等。
6、宋神宗,英宗長子。全名趙頊,又名仲針,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夏,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
7、宋哲宗趙煦,原名傭,神宗第六子。哲宗即位後,年僅九歲,由高太后執政,1093年親政,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禦,屢敗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於汴京,在位十五年,終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
8、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趙佶。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興木土、廣建宮觀庭院,設局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宣和七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至死不得歸。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
9、宋欽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趙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汴京城破後降金,北宋滅亡。靖康二年 (1127年)與徽宗為金兵俘擄北去,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1161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
10、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權。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1187年,病逝與臨安宮中的德壽殿,終年八十一歲,葬於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11、宋寧宗趙擴,年號慶元。寧宗即位後,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這就是“慶元黨禁”。寧宗還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1206年,韓侂冑冒然北進而大敗,被楊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1224年,死於宮中。在位三十年,終年五十七歲,葬用茂陵。
12、宋理宗是寧宗養子。寧宗病死後,宰相史彌遠擁立其為帝,年號寶慶。1234年與蒙古軍聯合滅金。理宗崇尚理學,任用奸臣。1259年,蒙古軍攻打鄂州,,奸相賈似道稱臣納貢,劃長江為界國家敗亡之勢已成。1264年10月,理宗病死於臨安,在位40年,終年60歲,葬於永穆陵。
13、宋度宗姓趙名(礻基),理宗之侄,年號鹹淳。1274年7月,度宗病逝於宮中,終年三十五歲,在位十年。葬於永紹陵。
14、恭帝(趙顯):1271年--1323年(在位2年),公元1274年登基,公元1276年去位。恭帝趙顯,度宗嫡子。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時年53歲。暫無.
15、端宗(趙[日正]):1269年--1278年(在位2年)公元1276年登基,公元1278年去位16、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17、衛王(趙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公元1278年登基,公元1279年去位
18、衛王趙昺,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