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百花爭豔只為你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周世宗(954-959年在位),是五代十國後周的皇帝。

    柴榮被姑父郭威(後周太祖951年-954年在位)撫養長大,由於品行端正,為人忠厚,被郭威收為養子。郭威稱帝后,被立為太子。郭威死後,繼位。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減老弱、招撫流民、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人民富裕,中原地區的發展開始復甦,使後周成為當時的強國,也為北宋王朝結束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北宋實現了大體上的統一。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數不多的一位明君、賢主。

  • 2 # 路過山丘6666

    簡單說來

    柴榮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這也是史學家公認的,沒什麼爭議吧?】

    下面一點點來說

    “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再選取各史學家所言

    歐陽修的一段話: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

    下面是一些爭議:

    關於滅佛運動

    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柴榮此舉的確打擊了佛教,影響的確是非常深遠,加上柴榮本身能被詬病的少,因此這一點就尤為放大了。

    但請注意,那時候很多人是將寺廟作為避難所的,多好啊免稅免徵的,你柴榮還非得逼的使得別人還俗,又得重新下田插秧了又得給你交錢了!

    可是此舉的作用呢?錢籌到了,有了強化軍隊攻打南唐的資本,勞動力 財政收入 軍隊都是大大擴充了。

    還有一點,滅佛不是全毀,也不是硬逼這些僧人全部還俗娶媳婦,柴榮有下令,“男子女子如有志願出家者……男年十五以上,念得經文一百紙,或讀得經文五百紙,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經文七十紙,或讀得經文三百紙者……”

    只要你可以按要求背出經文,你就可以好好做你的和尚尼姑,誰讓這麼多偽僧人存在呢?若寺廟全是這些個偽僧人存在,只怕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吧?

    關於嗜殺

    真是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是殺了臨陣脫逃還想拉劉詞的援軍一起逃跑的樊愛能和何徽?要知道高平之戰的重要性,這些個可恨的老鼠屎不該殺?

    是楚州屠城?

    陸游《南唐書》記載:“周兵死傷亦甚眾,世宗怒,盡屠城中居民,焚其室廬。”

    屠城一事是確確實實發生了。但當時情況如何呢?

    柴榮再次親征,先克濠州,再馬不停蹄攻打泗州,接著率兵沿著淮河兩岸追擊南唐軍隊,一直到楚州。必須要讚許柴榮身上這種有進無退一馬當先,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霸氣。但此時身心俱疲的柴榮遇上頑強抵抗的張彥卿,有多頑固?城破後仍然率一千多人與後周軍隊巷戰,直至全軍覆沒,同時也使得後周軍死傷慘重。【參看了《如果這是宋史》】

    因此,盛怒之下,造成了僅有的一次屠城。

    但,必須客觀說一句,屠城在古代戰爭中本身就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一種常用的手段。更不用說在五代十國那個混戰黑暗時期了,黑暗到什麼程度呢?吃人的大將多了去了。【屍體醃製作軍糧的秦宗權,還有李處耘王彥升王繼勳......】

    《棗強縣誌·大事記》記載:“後梁太祖乾化二年(912),梁、晉爭奪本縣縣城,梁獲勝,幾乎全城百姓被殺”。

    郭威造反回京時給手下的甜頭就是你們可以大肆劫掠。

    後唐李存勖,偷襲梁國都城幽州,又沿途拔寨屠城,殺人無數。

    另外,柴榮之前攻打壽州,花費多少人力時間,長達17個月,遠比楚州困難吧?按說劉仁瞻這麼頑固可憎,柴榮在進城之時也該屠城以洩憤,可是他厚葬了病亡的劉仁瞻,併為其送行。

    《舊五代史》中有說,柴榮整改了之前嚴苛的法律,廢除了什麼凌遲處死隨意處死的條例,然後改善成了《大周刑統》,也就是《大宋刑統》的雛形。

    因此,個人認為下面的說法更公正一點:

    薛居正:“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說柴榮衝動易怒,常常後悔自己所為,我比較同意。比如南唐孫晟,剛剛殺完,柴榮就後悔了。但說他嗜殺,絕不同意。

    司馬光:“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

    《歷代通略》:五代諸君,多刻其民而驕其軍。世宗獨能嚴軍而恤民,治律歷,興禮樂,正刑統,禁私度僧尼,毀佛像鑄錢。注意元元,留心邦本,於五代十二君中,獨稱為最美!行善政,史不絕書。論者謂五代之君,世宗第一,唐明宗次之,周太祖又次之。餘無稱焉當矣。

    范文瀾:“周世宗唐明宗打天下可謂並駕齊驅,但唐明宗的治天下不可與周世宗同日而語”!

    以上便是文治武功。

  • 3 # 史無止境

    柴榮,邢州龍岡人。五代時後周皇帝。柴榮父親柴守禮是個破落地主,他姑姑嫁給同鄉郭威。因郭威無子,便收柴榮作養子。柴榮與姑姑一起共度清貧,勞動之餘,讀史籍,習武藝,成年之後,隨郭威入伍。九五一年,郭威建立後周,為周太祖,柴榮被封為太原郡侯,後又授為開封尹、晉王。九五四年,郭威病死。四天後,柴榮集合文武百官,宣佈郭威遺制:“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於是,柴榮在開封登基,為後周第二代皇帝,即周世宗。即位後,柴榮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轉唐末五代以來政治腐敗局面。

    有一次他親自審查被選取的十六名進士,其中十二名不合格,便下詔除名。九五五年,又命在朝文官各薦一人為官,“若貪穢敗官”,薦舉者“並當連坐”。柴榮還鼓勵進諫,他說:“對我的過錯,你們說了,我不聽,是我的不對,你們要是不說,就是你們的不對了。”九五八年,柴榮命人重修法律,頒佈《大周刑統》,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無法可循的局面。以後的宋朝也沿用了這本書的法例。

    柴榮即位不久,北漢勾結契丹,聯兵寇掠,他率軍親征高平。

    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一舉打垮後漢軍隊。事後,他把臨陣脫逃的大將樊愛能等人斬首。經過整頓軍隊,組織了一支由中央掌握的禁軍,屢破北方強敵契丹,使其不敢過胡盧河。在此基礎上,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九五五年起,經過三次親征,取得江北十四州。江南的南唐表示臣服。南方威脅一解除,柴榮立即揮師北方,決心統一中國。九五九年,後周揮師水陸並進,契丹守將紛紛投降,僅用四十二天就收復三關。正在乘勝進軍之時,柴榮身染急病,臥床不起,不久即病死於開封,年僅三十八歲。

  • 4 # 尚書留顏

    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人的死比柴榮的死對中華民族意義更加重大。柴榮的逝世標誌著積極進取的中央大帝國國策的大轉變。從此以後帝國的所有朝代開始轉攻為守。後面的朝代再也沒有達到漢隨唐的高峰。每個皇帝都是想著怎麼把家天下保持下去。再也沒有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的決心。每任皇帝都打壓武將地位,提拔文人。來維持帝國的穩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生物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